第一章 加征辽饷

崇祯到底多缺钱呢,这个从崇祯朝加征的“明末三饷”就能看出个大概。

崇祯元年,加征辽饷,循万历四十八年旧制,天下田,每亩加征银九厘,每年加征税银五百二十余万两。

崇祯三年,再加辽饷,每亩再加征银三厘,每年再加征税银一百七十余万两,辽饷累计至每年七百余万两,自此成为定制。

崇祯十年,加征“剿饷”,每亩再加征银六厘,每年加派税银三百四十余万两。

崇祯十二年,又加征“练饷”,每亩再加征银一分二厘,每年加征税银七百余万两。

也就是说,到崇祯十二年,每年加征的三饷累计起来就是一千七百四十余万两,再加上原本就有的四百余万两税赋,从崇祯十二年开始,朝廷每年征收的税赋累计达到二千二百余万两!

辽饷、练饷、剿饷,等“三饷”的加派,成了崇祯一生的最大污点和罪证,为此他可谓背上了千古骂名。

要知道,天启朝,税赋最高的天启六年也就五百五十余万两,崇祯朝,一年就是二千二百余万两,如此横征暴敛,到底为了什么?

天启朝总共才那么点税赋,魏忠贤还能“抠出”三百多万两为自己修筑陵墓,还能加封亲族十七人,赏赐此财物总计达四百余万两。

崇祯朝税赋如此之重,但是,到崇祯十七年,崇祯还是穷的跟京城官员借钱,这又是为什么呢?

难道是因为崇祯骄奢淫逸,天天花天酒地,顿顿酒池肉林吗?

不是,崇祯相当的勤俭节约,他当朝十七年,甚至宫殿都没修缮过一次!

崇祯之所以这么缺钱,是因为军费支出太大了。

崇祯三年,后金皇太极率军突袭京城,京畿震动,生灵涂炭,大明各地四十余万大军进京勤王,不加征税赋,这么多人吃什么?

崇祯十年,又是皇太极率军入寇,破昌平等十六城,崇祯急调卢象升率军驰援,以致农民起义军没人压制。

张献忠乘机复起,联合罗汝才等部二十余万,进攻蕲州、霍山等地。

李自成收拢高迎祥旧部,挥军进军四川,破城十余座。

大明风雨飘摇,不调集大军征剿,亡国之祸不远矣,不加征税赋,哪来的军费!

崇祯十二年,又是皇太极率军入寇,攻破山东济南府,克城十余座,崇祯调集数路大军均为其所败,大明京城戒严。

张献忠趁机降而复判,联合罗汝才、张天琳等先后再起,破房县、保康,在罗猴山歼灭明军主力左良玉部。

李自成趁机进入河南,不出数月便聚集义军十数万。

大明危在旦夕,如不集结大军,倾力而为,亡国之祸近在眼前,还是老问题,不加征税赋,哪来的军费?

当然,这些都是张斌没有穿越发生的事,现在张斌穿越而来,所谓三饷,会不会加征呢?

很遗憾,崇祯二年,原本崇祯元年就要加征的辽饷,还是开始加征了!

这又是为什么呢?

不说西北农民起义,不说西南的安奢之乱,更不说张斌这福建剿海盗的事。光算算辽东现在的军费支出就知道了。

辽东当时定下的粮饷,步卒每月粮一石,银一两五钱,骑兵每月粮一石,银二两三钱,牧草折价七钱,如果把米再折算成银子,不算其他军费支出,光是粮饷,步卒每月二两五钱,骑兵每月四两。

那么辽东这会儿到底集结了多少大军呢,蓟辽督师麾下,蓟州镇、山海关、关宁锦一线,还有山东登莱一线,还有东江镇,共有蓟州边军五万余,辽东军十万余,关宁铁骑五万余,登莱水师步足总计三万余,东江军十万余。

当然,这都是各军将领自报的数量,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多,其中水分最少的应该是辽东军和关宁铁骑,崇祯朝多次实数,这两支劲旅总兵力都在十三万左右,水分有一点,但是不多,水分最大的应该是东江军,袁崇焕实数了一次,总共才两万八千人。

但是,不管实的还是虚的,这些军队报上来的粮饷,朝廷还是要支付的,不支付很有可能会出事。

按报上来的算,步卒二十八万余,骑兵五万余,每个月应支付的粮饷就是七十万加二十万共计九十万两,一年就是一千零八十万两。

各军将领报上来了,如果朝廷不支付会怎么样呢?

有的虚的的厉害,比如东江军,他们本来就是抱着能骗多少就是多少的想法,你不给他也不会怎么样,只会继续催。

有的虚的很少,绝大部分都是实的,朝廷不支付,那就不得了了,因为,拿不到粮饷的士兵很有可能会兵变!

崇祯元年,宁远兵变就是因为朝廷拖欠粮饷。

其实,辽东兵变并非单只有宁远,袁崇焕是拿着银子去吧宁远十三营兵变平息了,但是其他地方又起了兵变。

比如,蓟州镇的东游兵和榆木岭、白羊峪援兵营就伐木立寨,服蟒竖旗,大书“赤心报国,饥军设粮”八字,高声怒吼,不给粮饷,就要反了!

崇祯能有什么办法呢?

张斌才给他送来多少钱?

高采和陈尔翼那里,抄没贪腐所得一百余万两;

月港两万亩地租给商户年数不等,总计五十余万两;

剿灭各路海盗,先后上缴贼赃一百九十余万两;

消灭盘踞在东番的荷兰和西班牙守军,缴获一百余万两;

崇祯元年的船引所得八十五万两;

崇祯元年月港税赋所得五十余万两;

加起来总共五百多万两,差不多,抵消了一年的辽饷。

但是,到了崇祯二年,张斌能上缴的唯有月港的船引和税赋所得,这百来万两对于辽东庞大的军费开支根本不值一哂,面对雪片般的催饷奏折,崇祯被逼的没办法了,唯有遵循万历四十八年旧制,加征辽饷了!

不过,这个辽饷可不是你想加征就一定能征到的,崇祯可以下旨,加征辽饷,但收不收的上来却是户部的事。

负责征收的户部尚书毕自严可不能跟地方上耍泼,你交不交,不交收拾你。

当然,很有可能,他最后交上征缴清单的时候,哪里没交上来的,崇祯会将其地方官员撤职查办,但是,这样的话,就把人得罪狠了,人家敢怨恨皇上吗,当然不会,要恨也只会你个户部尚书啊!

户部尚书毕自严并不是那种二愣子式人物,他没有蛮干,而是亲自写信,向各省巡抚又或是布政使说明情况,列出各项支出,列举不按时拨付粮饷所激起的兵变,请大家理解,请大家配合,一定要把辽饷缴上来。

福建巡抚张斌作为福建最高军政长官,自然也收到了毕自严的亲笔信。

崇祯二年正月十五,上元佳节,东番大员巡抚衙门到处张灯结彩,一片喜气洋洋。

但是,巡抚大人张斌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这天中午,他又被母亲黄氏逮住了。

这次,就不是单独谈话这么简单了,黄氏直接把戚银一家和洪先春一家直接请到主宅用膳,并“强令”张成德和张斌父子作陪。

黄氏是满面春风,陪着戚芳华和洪蓉儿的父母有说有笑。

戚芳华和洪蓉儿是娇羞无比,满面通红,还时不时幽怨的偷瞄张斌两眼。

张成德和张斌父子则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趁着黄氏给戚银夫妇和洪先春夫妇劝酒的功夫,张成德偷偷摸摸的对张斌道:“臭小子,你到底什么意思,蓉儿和芳华哪点配不上你啊,你这磨磨蹭蹭的都几年了,不愿意你说啊,你这么拖,都把人家拖成老姑娘了。你娘天天在我跟前唠叨,我这耳朵里面都起茧了你知道吗,你能不能饶了你老爹啊?”

张斌翻了个白眼,无奈的道:“谁说不同意了,这不没时间吗。”

张成德翻了个一模一样的白眼,抱怨道:“成个亲要多久啊,你这点时间都没有吗?”

这时黄氏突然凑上来,拍着张成德的肩膀轻声道:“老头子,你总算说了句人话,不错,继续,给老娘好好教育这个臭小子。”

父子俩同时翻了个白眼,这什么话啊,什么叫总算说了句人话!

这时,戚银夫妇和洪先春夫妇都投来期盼的眼神,眼巴巴的看着张斌,那意思很明显:巡抚大人,你就点个头,把事给办了吧。

张斌顿觉鸭梨山大,冷汗都快冒出来了。

他很想说,建奴都要打到京城来了,喜事能不能打退建奴再办啊?

但是,这话,他还真不敢说出来,就算面对家人也不敢说,建奴进攻京城,这也太骇人听闻了,人家没打过来之前,说出去,不知道会掀起多大的波澜。

正当他被人盯的头皮发麻时,外面突然传来赵如的通传声:“大人,毕懋康毕大人和蔡善继蔡大人有急事求见。”

张斌还没反应过来,黄氏突然蹭一下站起来,跑到门口,一把揪住赵如的耳朵,怒喝道:“臭小子,皮痒了是吧,要不要我叫你娘过来,给你松松皮啊?”

赵如不敢反抗,只能向张斌投去求援的眼神。

张斌这会儿才反应过来,他连忙追问道:“什么急事啊?”

赵如龇牙咧嘴道:“毕大人说,京城传来八百里加急公文,请大人去处理。”

张斌闻言,脸色一变,八百里加急公文,不会是皇太极打过来了吧!

他蹭的一下站起来,拱手道:“抱歉,诸位,失陪了。”

说罢,一溜烟往前堂书房跑去。

黄氏被“八百里加急公文”吓的手一缩,愣愣的看着张斌的背影,眼中满是担忧,赵如则小心翼翼的看了黄氏一眼,随后,偷偷转身,溜之大吉。

张斌匆匆跑到书房,接过毕懋康递过来的公文一看,竟然是户部发过来的,令各省即刻加征辽饷!

原来是这事,还好不是皇太极偷袭京城。

他还没来得及说话,毕懋康又递给他一个信封,神色凝重的道:“这是户部尚书毕自严毕大人的亲笔信,随公文一起发过来的。”

张斌连忙结果信封,拆开看起来。

一开始,毕自严竟然列出很多场兵变!

原来不止宁远兵变,还有很多地方都发生了兵变,最严重的莫过于蓟州镇了,这会儿东游兵和榆木岭、白羊峪援兵营就已经伐木立寨,服蟒竖旗,大书“赤心报国,饥军设粮”八字,高声怒吼,不给粮饷,就要反了!

后面毕自严还列出了辽东军各项军需开支,总计达到一千多万两。

他列举了这么多,就是请张斌即刻加征辽饷,以解朝廷燃眉之急。

最后,他竟然还说了点私事。

原来,凑巧的很,宁远兵变的时候,毕自肃刚被乱兵所持,催逼粮饷,张斌那一百万两银子正好送到京城。

崇祯发话,给他们补发粮饷,毕自严连忙八百里加急,通知宁远驻军将领,言明马上拨付饷银,请他们劝劝乱兵,不要做出过激举动。

结果,袁崇焕拿着钱跑到宁远,不但平息了兵变,还救下了毕自肃。

朝廷都答应补发粮饷了,那些乱兵自然不会再虐待毕自肃,逼的他自杀,就这样,张斌间接救了毕自肃的命,毕自严自然对他感激不尽。

张斌看完书信,不由唏嘘不已,救下毕自肃自然是功德一件,但是这辽饷怎么办呢?

别看一亩才加征九厘,一般农户家里可不是一亩地而是十亩左右,十亩就是九分,对农户已经是相当大的负担了。

这会儿要是明朝初年,洪武盛世,永乐盛世,一户老百姓普遍都四五十亩地,一家吃喝穿用之后还能有点盈余,这九分银子还真不算什么。

但是,这会儿可不是明初,而是明末,土地兼并严重,一户老百姓才十来亩地,收成稍微少点,吃都吃不饱,九分银子,有时候能逼死人!

毕懋康见张斌站在那里皱着眉头就是不说话,不由忧心忡忡的问道:“大人,这个辽饷怎么办,收还是不收啊?”

蔡善继同样心忧的表情,紧紧的盯着张斌,他们都是难得的好官,可以说是一心为国为民,这会儿国家有难,朝廷想出的办法却是把这个转嫁给老百姓!

为国着想呢还是为民着想呢?他们真的矛盾了。

张斌想了半天,最后还是叹息一声,无奈的道:“征吧,没办法,朝廷现在生不出钱来,不加征辽饷,兵变必将愈演愈烈,无法收场啊!”

毕懋康和蔡善继闻言,也只得无奈的点了点头,上千万两啊,谁也生不出这么多钱来。

张斌最后叹息道:“现在只能这样了,大家都想想办法吧,看怎么给老百姓谋福利,把这钱补偿回来。”

第七十九章 崇祯上钩第六十三章 占领第二八一章 小克伦威尔公爵第三十章 月港一霸第三〇九章 征服南洋第三章 打仗不花钱第三十三章 青天大老爷第十二章 谁人能评说第二二九章 东瀛最后的希望第二四五章 有时候天灾也可以利用第五十八章 大辽河堡第一七〇章 天意第十七章 吓温体仁一跳第五十章 率军冲阵第十四章 王承恩回京第二十章 绝世猛将李定国第十二章 强盗逻辑(下)第七十二章 荷兰人来干涉了第五章 大清洗第五十三章 致仕名臣第二六九章 恐怖的大明海军第九十七章 胡乱攀咬第十七章 弄死个大奴酋第一八八章 太子问计第九章 你们想造反吗第三十八章 雄关破第十二章 杨鹤论罪第二二一章 新皇继位第十三章 功过全凭一张嘴第一九六章 中兴大明从抄家开始第六十四章 温体仁慌了神第一二六章 炮弹的滋味第七十六章 下一盘棋第三十六章 秦淮风月第一六四章 敲响警钟第四十三章 规划第一章 筹备归京第三十四章 抄家第二十八章 奸计第十一章 无法无天第六十一章 进谗言第二九四章 三位公爵引领下的帝国崛起第五十五章 全面掌控第六十五章 打捞第九十一章 安置试点第二十一章 戚家刀第二五二章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第一九八章 是时候收拾复社了第十七章 海战无敌俞家军第二十章 人赃并获第十四章 公堂演戏第六十七章 升堂审案第九章 你们想造反吗第二六二章 海上漂泊很危险第二十六章 夜探诏狱第二〇二章 送钱送粮第六十三章 准备开战第一一九章 这次大明要报复第三十七章 金陵旧院第四章 与皇太极博弈第一章 疯狂的阁部第十六章 张斌再出山第八十四章 从车轮舸到轮船(下)第七十六章 经抚不和内斗起第四章 糊弄第五十一章 穷的叮当响第四十六章 嘴炮误国第一九三章 复社寻死第一一五章 建奴溃逃第二六八章 南洋承宣布政使司第一一三章 谁的赢面更大第三十三章 张斌出手第五十二章 兵书第十五章 戚家军威武(上)第三十一章 带你们回大明(上)第一〇三章 跟建奴决一死战第十九章 相信我大明必将强大无比第二十七章 布下棋子第三十一章 银票第七十六章 经抚不和内斗起第十四章 公堂演戏第七十四章 被染红的浑河血日第四十九章 恐怖大阵第二一一章 另一个军阀第八章 暗夜偷袭第五十四章 有奸细第一七二章 惟有德者居之第七十八章 炮轰圣萨尔瓦多第十四章 入住都司衙门第五十五章 乐开了花第六十七章 空悲切第五十六章 年节第一三三章 唯有求和第三十三章 义诊第六十八章 斥候小队第十九章 助纣为虐第十六章 没事找事第八十六章 入阁为相第六十五章 重回澎湖第十九章 募捐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