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书成

平阳县这会儿总共有十多万人,一万多户,除去乡绅、里正、甲首,剩下九千余户基本都在温饱线下挣扎,也就是说,要解决他们的温饱,起码要买九十万斤土豆和红薯种子。

九十万斤可不是一时半会能收购到的,张斌一和汤显商议完,立马拨付了四千五百两银子,让人送去大金所,请他父亲张成德代为购买土豆和红薯种子,买到一批就送一批,以免到时候要播种了还没种子。

紧接着,他又订购了二十个烤炉和二十辆平板车,让那些铁匠和木匠先做着,至于剩下的两百两,则是留着印书的。

接下来几个月时间,张斌基本是县衙和东门山两头跑。

如果有什么政务要处理,他就留在县衙,处理下政务,顺带看看兵书。

如果没什么政务要处理,他就跑去东门山,看看土豆和红薯的涨势,顺带练练绘画。

看兵书自然是为以后领兵打仗做准备,至于这画画,主要是他想在《马铃薯与番薯种植纪要》里面加上插图。

毕竟看这书的大部分都是平民百姓,能认得字就算是不错了,要完全领会整篇文章的意思,怕是没几个做的到。

如果能配上插图,用图画的形势描述整个种植过程,那么理解就不会出现什么偏差了。

还有,他现在是没空研究明朝的工业和武器,以后肯定是要着手研究一下的,这会儿可没电脑,只能通过手法,学好绘画,同样有助于以后的研究。

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所必需掌握的技能,经常用来衡量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画画,原来的县令张斌自然是学过的,不过,他却画的不怎么滴,只能算是有点功底,离形神兼备还有差得远。

吴士琦画倒是画的不错,正好可以教教张斌,这几个月练习下来,张斌的画技可以说突飞猛进,画出来的画基本可以称得上是形象生动了,而《马铃薯与番薯种植纪要》上的插图他也画的差不多了。

时值六月,正是土豆和红薯都成熟的季节,这一天,张斌又来到了东门山,在地里转了一圈之后,他便回到陈盈盈家中开始练习绘画。

这个时候,他的绘画技能已经差不多赶上吴士琦了,吴士琦很识趣的和谢正刚他们待在外面闲聊,没有打搅他练习,房中,只有陈盈盈在陪着,又是给他磨墨,又是给他煽风,那样子又是崇拜又是爱慕,满脸幸福。

张斌现在也想开了,他不沉迷女色,也不拒人于千里之外,不费心思去克制,也不胡思乱想,缘分注定的他不会拒绝,无缘无份的他不会强求,一切顺其自然。

此刻他正在临摹一副花草画,这幅画画的是一根葫芦藤,有花、有果、有叶,那花有点像土豆花,那叶有点像红薯叶,临摹起来,正有助于他画土豆和红薯的植株。

自从他画技达到形似的程度之后,吴士琦便专门去了趟温州府,为他选了一些花草画,上面画的大多都是这种外形与土豆和红薯植株有点相类似的花草。

临摹了将近一个时辰,他终于将这个葫芦藤临摹完了,两相对比,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区别。

他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放下毛笔,伸了个懒腰。

陈盈盈乖巧的靠上来,柔声道:“大人,差不多了吧,别太累了,吴先生也说过,绘画不是一两年就能练成的。”

张斌轻轻的将她拥入怀中,感受着温香软玉,深吸了两口清香,这才微笑道:“恩,今天就练到这里,你先去做饭吧,我把书稿核对一下。”

陈盈盈闻言,娇羞的从他怀中站起来,连蹦带跳的去了,张斌则拿起桌上的一堆书稿核对起来。

其实,这会儿地里的土豆和红薯都差不多成熟了,张斌之所以没让人收获,主要是让它们再在土地吸收点水分和营养,增加点产量。

核对了一遍书稿之后,他舒了口气,基本上差不多了,就剩下最后的收获了。

其实文字部分他已经完成了,只有两幅最终成熟的插图还没有画出来,他的画技还没达到凭空想象就能画的生动形象的程度,这会儿他还必须对着实物画。

他想了想,还是决定下午就去挖一株土豆和一株红薯,一是为了画出最后的插图,同时也可以单独称一下,预估一下产量。

吃完中饭,他便带着陈志等人来到屋后的试验田里,让他们先将一株红薯旁边的土挖松,随后连根带茎一起扯出来,紧接着又把一株土豆整个全挖出来。

新挖出来的土豆和红薯已经比原来的种子要大一圈,但是,还没有达到后世那么大,张斌让人称了一下,随后又根据植株数量大致计算了一下,得出的结论,亩产两千斤应该是不成问题。

随后,他便带着挖出来的这株红薯和土豆来到房间中,认真的画起来。

整整画了一下午,他终于将土豆和红薯成熟后的插图画完了,这就意味着,他辛辛苦苦记录整理了两个月的《马铃薯与番薯种植纪要》终于完成了。

第二天一早,升完早堂,他便招来了平阳仅有的四个印户,拿着底稿与他们商量了一阵,最后定下来价格是五分银子一本,两百两银子,正好印四百本。

这个价格有点高,主要还是因为他是第一次印刷,而且还有很多插图,还要刻制很多的木版。

二百两银子,对四个印户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收入,他们已经很久没有接印过新书了,要是老书,他们一本最多也就赚个几十文,根本不能新书比,更何况这一次还是四百本。

这会儿大家都没什么钱,连老书都很少有人订购,他们的日子也过的相当的艰难。

可以说,光是这一次,就差不多够他们吃一年了。

所以,他们相当的积极,在他们的分工协作之下,《马铃薯与番薯种植纪要》不到十天时间就印出来了。

拿着新印出来的《马铃薯与番薯种植纪要》,张斌不由爱不释手的翻阅起来。

越翻,他就越是激动。

我竟然出书了,我竟然出书了,我竟然在明朝写了本书,真是了不起的成就啊。

他不知道,他这本书比他想象的还要了不起,因为,这本书拯救了无数平民百姓!

第六十四章 震撼人心第二三〇章 被大明占领只是时间问题第二一九章 内禅第三十七章 下临潼第十二章 明末第一猛将第五十六章 多多益善第六章 一个一个来第三十三章 兄弟同登科第八十八章 未雨绸缪第二十三章 作死第十一章 无法无天第三十八章 明末的武器专家第二五三章 来自葡萄牙的求助第二七一章 荷兰人望风而逃第一百章 皇太极发动第二十三章 恶人还需恶人磨第一五〇章 克沈阳第三十九章 绣楼姑娘第一〇四章 恐怖的调动速度第三十三章 挺进关中第二十四章 推广中成药第一〇六章 鼓舞士气吹牛逼第一章 加征辽饷第六十四章 震撼人心第一八三章 君君臣臣第六十七章 奉旨驱倭寇第八十七章 东番兵事(下)第九章 建奴又来了第五章 惊天大案第二十五章 又想玩诈降之计第三十三章 回京述职第一章 加征辽饷第二十三章 药圣之后第八章 贪财好色第十四章 投其所好第八十五章 毛文龙偷人第七十五章 竹篮打水一场空第二卷 第四十章 风流才子第五十五章 海军上将第三十九章 贪腐潮第八十五章 齐党尽去第四十四章 轻型铁甲战舰第十一章 强盗逻辑(上)第八十五章 齐党尽去第一一五章 建奴溃逃第七十四章 将红毛番给朕灭了第五十七章 齐心协力第四十八章 防御第三十六章 当廷对质第二十九章 医药产业化第八十三章 接连落马第九十七章 胡乱攀咬第六章 领先一步第二卷 第四十章 风流才子第六十四章 震撼人心第一九六章 中兴大明从抄家开始第八十六章 入阁为相第五十五章 箭矢百万第四十四章 十八芝第三十三章 挺进关中第八十六章 自以为是第四十七章 亲自上阵第二一〇章 乱灭第二二五章 东瀛被打到集体自闭第十五章 俞龙戚虎第一五〇章 克沈阳第十四章 投其所好第三十四章 崇祯怒了第四十章 卢阎王第一五八章 重用周延儒第一八八章 太子问计第五十九章 海上霸主也得趴第三十五章 败逃第二九九章 崛起中的大明第三十一章 粮食问题第二十七章 天子一怒第三十七章 金陵旧院第二七七章 竟然被攻击了第二十六章 用刑第五十九章 望风而逃第八十九章 两督师见面第一四七章 死磕第三卷 序章 天启的恩怨情仇第四十五章 马尼拉第四十四章 围歼建奴第二十三章 恶人还需恶人磨第二七〇章 总督的幸与不幸第七章 这家伙好毒第一卷 第五十二章 间作稻第四十四章 大手大脚第十五章 葡萄牙服软第二十三章 恶人还需恶人磨第五十二章 崇祯下注第二十五章 流连忘返第七章 这家伙好毒第四十五章 马尼拉第一二二章 欲夺辽东兵权第五十章 率军冲阵第三十五章 三妻四妾第一一四章 上当了上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