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丰收

六月中旬,正是早稻成熟之时,正当老百姓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平阳县所有里正突然接到县令大人命令:六月十五巳时,带上指定的农户,到东门山集合。

县令大人指定的农户都是两个,一个是里甲里面最穷的佃农,一个是里甲里面最穷的平农。

县令大人这是要干嘛呢,难道是催人交税?

虽然心中疑惑,所有里正还是带着两个指定的农户,按时前往东门山,不为别的,就因为传达县令大人命令的是他们各自头顶的乡绅。

县令大人的命令有时候还能含糊一下,毕竟山高皇帝远,县令大人也不可能为点小事专门跑来收拾你,再说县令任期也就三年,三年过后,拍拍屁股就走了,就算他记仇都没用。

他们头上的乡绅可就不一样,乡绅可是乡里最有威望的人,而且人家也不会离开,得罪了,绝对弄得你欲仙欲死。

所以,没有哪个里正敢不来,再远他们也不敢迟到。

这天东门山可就热闹的,一百多个里正,没人带两个农户代表,总共差不多有四百来人,这么一大堆人站一起,光是说话声都能把屋顶都掀翻了。

当然,张斌叫他们来并不是坐哪个屋里开会,东门山也没这么大房子,这些人一来到村口就会被人领到后山指定的地方,爱站着就站着,想坐就坐地上,凳子是没有的。

这地方就是八亩试验田四周的山坡,来到这里之后,他们无不惊叹不已,这东门山村还真不简单啊,竟然在荒山上开出这么大几块地,而且还种了东西,那一片花花绿绿的长势明显很好。

这地里种的到底是什么呢,来到这里的人都忍不住议论起来。

临近巳时,张斌和汤显有说有笑的从山下走来,他们后面跟了一大堆人,有赵穆、徐辉等乡绅,有谢正刚、吴士琦带着几个衙役和捕快,还有赵彦带着几十个劳力,他们手里竹筐、锄头、耙头、杆秤等一应俱全。

原本山里面议论声就很大,这一帮人一出现,议论的声音更大了,简直就跟炸了锅一样。

他们大多数人都在讨论,跟汤显汤老员外走一起是不是县令大人,毕竟张斌很少去乡里,见过他的里正都没几个,更别说普通平民百姓了。

当然,如果他穿着官服大家也不会认不出他是县令大人,问题他今天并没有穿官服,毕竟要在山里走上走下,还要到地里去,穿着官服,极不方便。

他不穿官服,还真没人会把他和县令大人联系到一起,因为他太年轻了,再配合丰神俊朗的外貌,看上去实在不像是个县令,倒像是个富家公子。

张斌并不知道大家在讨论他,毕竟这么多人说话,声音太嘈杂,就更闷雷一样,谁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不过,他却不大喜欢这么嘈杂的环境,特别是来到试验田里准备说话的时候,他脸都有点绿了,这些人这么吵,他说话谁能听的见!

汤显见他皱眉的样子,立马转头对徐辉道:“孟仲,让他们安静点,这样子成何体统。”

徐辉闻言,脸上的肥肉一抖,握拳大吼道:“都给我闭嘴。”

卧槽,张斌被他这忽如其来的一嗓子吼的耳膜都快破了,双耳就跟被雷轰了一样,嗡嗡直响。

他忍不住用小手指使劲掏了掏耳朵,耳中的嗡嗡声这才慢慢消失。

咦,怎么这么安静,他抬头看了看四周,山坡上的人竟然都满脸恐惧的站在那里,不敢说话了。

张斌不由转头看了看徐辉,这家伙,当真是平阳有名的恶霸地主啊!

看到徐辉那满脸得意的样子,张斌忍着心中的憎恶,朝他微笑着点了点头,以示谢意,随后,转过头来,朗声道:“诸位,今天请大家来,主要是想让大家看看这地里的土豆和红薯,等下,本官会命人挖出来,称一下重量,让大家看看,一亩地的产量是多少。”

说罢,他便向旁边的赵彦点了点头,示意他可以开始了。

赵彦连忙指挥着手下的村民在田里分散开来,他们昨天都已经在陈盈盈家那两块地里操练过了,这会儿收起土豆和红薯来熟练的很。

他们基本是四个人一组,分成前后两排,前面的只管用锄头和耙头将土豆和红薯苗两边镐松,后面的则用手把地里的土豆和红薯翻出来,抖干净土,揪掉茎叶,装竹筐里。

很快,一筐筐土豆和红薯便被抬到拿着杆秤的村民那里,逐一称重,而赵彦则拿着一个账本将重量记下来。

不到一个时辰,地里的土豆和红薯便全部翻出来了,足足装了将近两百筐。

赵彦记录完之后,立马用算盘计算起来,过了一会儿,他便兴奋的大喊道:“启禀县令大人,土豆总共约八千五百斤,红薯总共约八千四百斤,八亩地,每亩产量大约为两千一百斤。”

他的话刚一落音,整个山谷再次炸开了锅,惊叹声此起彼伏。

一亩两千多斤,怎么可能!

这土豆和红薯到底是什么东西,能吃吗?

待众人议论了一阵,张斌这才举起手来,往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

这会儿所有人都知道这年轻的不像话的公子哥就是县令大人了,当着所有乡绅的面,县令大人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张斌的手一落下,山谷中便慢慢安静下来。

紧接着,张斌又朗声道:“诸位,土豆和红薯的产量大家已经亲眼目睹了,等下,东门山的村民将带大家去尝尝土豆和红薯的味道,吃完,本官还将给每个人发本书,书里面介绍的就是土豆和红薯的种植方法。大家回去以后,按书上说的,找个荒山开快地,待早稻收割结束,本官将免费给平阳所有百姓每户发放一百斤土豆和红薯种子。”

他这话一落音,整个山谷再次炸锅了,每户免费发放一百斤种子,那得多少斤,那得多少钱啊!

这次,张斌没有再解释了,他已经带着一众乡绅离开了。

而这些里正和乡民则被东门山的村民分散领到家里,这会儿整个东门山村都飘荡着红薯饭的香味,每家每户都煮了一大锅红薯饭。

光有饭,没有菜自然不行,光吃红薯,不吃土豆自然也不行。

张斌已经让赵彦煮了好几锅土豆炖鸡块,当然,每个锅里,鸡只有一只,八角和桂皮等香料只放了一点,土豆却放了一大锅。

东门山的村民家里,每家都免费发了一脸盆土豆炖鸡块。

那金黄色的土豆汁倒在红薯饭上面,别提多香了。

那些一年到头喝稀饭佃农和平农,吃的是连舌头都快吞进去了,就连那些天天吃米饭的里正也吃的赞叹不已,这土豆和红薯简直太好吃了!

第二十二章 京城内鬼(下)第九十九章 烽烟四起第三十八章 控制舆论第四十三章 梳栊之资第六章 县衙有内奸第三十六章 消耗第一〇三章 跟建奴决一死战第二五二章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第七十三章 奉旨抄家第二十八章 把建奴给朕赶走第一九四章 只手遮天第三〇二章 思虑周祥第七十九章 两场大捷也枉然第八章 讨价还价第七十七章 大捷之后是大劫第六十二章 测试枪炮第五十一章 历史的教训第二七八章 大明帝国不好惹第二十二章 体恤民情第十九章 葡萄牙人遭殃了第六十一章 进谗言第十八章 策对崇祯第七十九章 东番九卫第五十章 火车第三十六章 匠户苦第二十九章 击鼓鸣冤第四十八章 主考官之争第二五〇章 这钱还是不够用第一六九章 父子反目第七章 狗急跳墙第二十一章 招抚郑芝龙第二三三章 安抚永乐勋贵第八章 下金陵第一六八章 推倒皇后第五十八章 大辽河堡第四十五章 岳托示警第六十章 建奴求和第十七章 荷兰总督的无奈第四章 辽东风云变第一八三章 君君臣臣第一七一章 废立太子第十章 红颜祸水第一章 疯狂的阁部第六十七章 升堂审案第二〇三章 左将军你有病啊第一六二章 用东林第二十八章 建宁制药第三章 英国公第九章 戚家军出山第十二章 明末第一猛将第三十八章 控制舆论第四章 辽东风云变第二章 教毛文龙做人(下)第八卷 第一六〇章 谁利用谁第六十二章 测试枪炮第六十二章 暗夜第一五三章 翻脸就翻脸第九章 准备反击第五十二章 兵书第二十九章 卖关子第二五九章 同盟协议第十三章 功过全凭一张嘴第六十四章 震撼人心第三十二章 做回恶人又何妨第一二八章 玩骑兵过时了第六十四章 秦桧府第三十八章 辽河之谋第六十八章 好戏上演第二十一章 开源节流第一二二章 欲夺辽东兵权第二十八章 东门山第二十六章 昏君奸臣第一〇七章 皇太极也傻眼了第七十六章 下一盘棋第三十三章 义诊第八十二章 要翻身了第二四八章 都想当包工头第三十六章 救援第十三章 功过全凭一张嘴第二十九章 击鼓鸣冤第四十三章 缺铜第四十七章 我们也摆个鸿门宴第九十二章 灾情蔓延第七十章 萨尔浒悲歌的背后第七章 安排第九章 再等三年第五十五章 海军上将第二十九章 医药产业化第八十三章 平衡之术第二三一章 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第十八章 张斌自辨第五十二章 测试第十章 陷害忠良第六章 李自成跑了第三十九章 贪腐潮第四十一章 佛郎机炮不好做第六十二章 测试枪炮第二十章 巧周旋第一六七章 太子吃瘪第五章 东番特战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