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七章 来一场大迁移

张斌摆出不顾一切也要杀鸡儆猴的架势,皇室最有名望的十余个亲王终于屈服了,他们可不想成为张斌立威的工具,更不敢去受那千刀万剐的折磨。

这十余个皇室最有名望的亲王一屈服,张斌便让他们每人签下了一份通告,号召所有皇室宗亲相应朝廷号召,置换土地,前往东瀛。

这领头的都屈服了,其他人自然不敢再跳出来反抗了,毕竟张斌并不是要他们的命,只是要他们的土地,而且,张斌也不是没收他们所有的土地,只是将他们通过各种手段的土地没收而已,他们有历代先皇赏赐的土地又有朝廷发放的俸禄,同样能过的相当富裕,只是没以前那么有钱了而已。

张斌并没有把他们逼上绝路,所以,这些人也没有破釜沉舟,拼个鱼死网破的勇气,最后,他们都无奈了接受了张斌的“好意”同意将自己的封地置换到了东瀛。

明朝共计实封亲王数量为六十三位,实封亲王中,十六位亲王因事被废、除封地,又有十四位亲王因绝嗣而除封地,到崇祯朝,共计还有有亲王三十三位,至于他们下面的郡王和将军那就数不清了。

张斌根据各亲王世系的大小,分别将东瀛六十六个藩国中面积与他们封地比较相近的三十三个藩国换成了他们的封地,至于剩下三十三个藩国,则由朝廷直接管辖。

这十多万皇室宗亲和他们的家人、亲属、随从、护卫等一搬到东瀛,这东瀛同样出现了土地不够的问题,因为这会儿粮食产量并不高,东瀛的土地原本养活两千多万人就不容易,这再塞进去十多万作威作福的蛀虫,东瀛平民哪还有饭吃,至少大半人会没饭吃!

怎么办呢?

难道就任由他们饿死吗?

当然不行,人饿到了一定的程度可会不顾一切的,像西北五省的饥民起义,就是饿到了一定程度造成的,张斌可不想再去镇压一次东瀛反贼,他准备来个大迁移。

这个大迁移是多方面的,皇室宗亲是往东瀛迁移,东瀛平民却是往外迁移,还有西北五省的部分平民也是往外迁移,张斌准备将他们分别迁移到了辽东、福广等受灾不严重或者没有受灾的地区。

比如广东最南端的琼州府,那里基本没有受灾,土地也相当的多,一年种上三季都没有问题,但是,那里却因为天气偏热,而且交通不方便,所以一直没怎么开发,差不多九成的地都是从未开垦过的荒地,塞过去四五百万人都不成问题。

还有东番,这会儿人口其实也不是很多,总共还不到两百万,再塞过去两三百万也不是问题。

辽东就更不必说了,原本三百多万人口,经历二十余年的大战之后,剩下的还不到百万,塞两三百万过去都只能达到战前的水平,而辽东那么广袤的疆域,要真正实现全面开发,起码得塞进去四五百万人口。

这么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自然不能胡搞,尤其还涉及到刚被镇压下去的反贼和刚被征服的东瀛,如果胡乱迁移,那必定会埋下隐患,甚至造成混乱,为此,专门抽调各方面的精干,组成了一个临时的迁移指挥衙门,由他亲自出任衙门主官。

这个衙门的名字就比较长了,全名是福广、西北五省、辽东既东瀛总督衙门!

好家伙,这可能是大明有史以来管辖区域最多的一个总督,这些地方全加起来都超过半个大明的疆域面积了!

这天,总督衙门成立,所有下属官员都被召集到了文华殿前殿的一个大殿堂,这些官员也相当的庞杂了:

有永乐勋贵的老大,英国公张之极和几个五军都督府的实职左右都督;

有洪武勋贵的老大,魏国公徐文爵和几个南都五军都督府的实职左右都督;

有兵部尚书,辽阳侯卢象升;

有内阁大学士,海州侯孙传庭;

有福建水师总兵,晋江侯俞成龙;

有新晋的户部侍郎李岩;

有新晋的宁远伯祖大寿;

有新晋的东瀛总督孔贞运;

甚至还有新晋的总兵刘国能和李万庆!

这些人进来之后都是满脸懵逼状,因为他们还没进门就被大门两侧挂的竖牌匾给雷到了,什么福广、西北五省、辽东既东瀛总督衙门,什么临时会议室,这两块牌匾真把他们雷的不轻。

进了殿堂之后,里面的布置更是让他们目瞪口呆,去过东番的人还知道,这里面的布置有点类似东番陆军学院和海军学院的新讲堂,没去过东番的人那就莫名觉历了,正面一个唱戏的舞台,下面是一排一排的桌椅,这是几个意思,请大家来看戏吗?

然后陆续抵达的文臣武将更是雷的大家外焦里嫩,如此庞杂的官员集合在一起,恐怕只有早朝的时候才会出现。

一众文臣武将全部到齐,并按桌子上的名牌坐定之后,外面便响起一声高唱:“总督卫国公驾到。”

这卫国公可比一般的国公大得多,所以,在场不管是不是国公全部起身相迎,不过,卫国公张斌走进来之后脸上却满脸的尴尬,他就那么快步走到前面的讲台上,站在那里也不说话,貌似在等什么人。

众人这个奇怪啊,等谁呢,这里面的位子不都坐满了吗?

正在此时,外面又响起一声高唱:“皇上驾到!”

好吧,原来是皇上来了,众人连忙拱手齐声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慈烺在王承恩和戚盘宗的拱卫下微笑这走上前台,又坐上了几个太监搬上来的龙椅,这才抬手道:“众卿免礼,赐坐,大家不用拘谨,朕就是来看看。”

原来,朱慈烺听说张斌要召开这么个特别的会议,感觉特别的好奇,所以硬要跟着来看看。

众人谢恩坐下,张斌这才面对众人朗声道:“诸位,这次召集大家来,主要是想与大家商议西北五省及东瀛平民的迁移问题,大家都知道西北五省天灾不断,出产的粮食根本养活不了那么多平民,而东瀛大半耕地即将置换成皇室宗亲的封地,出产的粮食也养不活那么多的平民,所以,本公在征得皇上同意后,准备来个大迁移,将西北五省和东瀛的部分平民迁徙到辽东、福广等地。”

原来是这么回事,在坐的文武官员终于明白了,这可是涉及到几千万人口的大迁移,难怪要召集如此多,如此庞杂的官员。

第四十四章 大手大脚第一六五章 美人相赠第三十七章 匠户惨第二七三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第十一章 巧立名目三成税赋第二十九章 天灾人祸(上)第三十九章 贪腐潮第九十一章 海州城将陷第三十二章 无法善了第三卷 序章 天启的恩怨情仇第五十七章 齐心协力第二十章 年不好过第三〇八章 开疆扩土第九十六章 温体仁下台第一〇八章 建奴你不懂炮战第二〇二章 送钱送粮第二十八章 城防就是个笑话第五十五章 海军上将第四十一章 门牙给你敲掉第五十二章 测试第一三五章 献首功第二十九章 借住第三一五章 永兴盛世第五十三章 以逸待劳第二十二章 王徵进京第三章 一步登天第一二一章 一城阻断东西第九十章 皇太极傻眼第二七一章 荷兰人望风而逃第二〇一章 明朝也有军阀第三十四章 战术运用第九十六章 温体仁下台第一一八章 蒙元叛离第一章 加征辽饷第二七九章 自酿的苦果第三章 英国公第六十三章 满江红第八卷 第四十二章 给他们一点教训第二十八章 建宁制药第三十九章 分割第七章 装病拖延第二九三章 大明帝国的援军第十六章 没事找事第二十二章 鸳鸯阵之威第二十五章 蕲州李氏第三章 打仗不花钱第一二六章 炮弹的滋味第五十九章 宁远祖家第四章 辽东风云变第二四四章 把城池修到你家门口第八十四章 又一个朝廷重臣栽了第四十九章 战斗力瞬间爆表第八十四章 又一个朝廷重臣栽了第五十七章 齐心协力第五十八章 大辽河堡第七十五章 剿灭海盗第七十七章 大捷之后是大劫第一章 加征辽饷第八十六章 东番兵事(上)第八十六章 入阁为相第二五六章 这是个好机会第九十三章 巴蜀惊变第六十六章 无法无天第一一八章 蒙元叛离第五十六章 发展大计第六章 一个一个来第二七五章 白捡一块殖民地第二十六章 温饱第二六七章 租借镇远巡洋舰第六十章 猜忌第四十三章 撤职查办第十二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第二二八章 狗急了也会跳墙的第八十三章 平衡之术第六十章 远征巴达维亚第一五七章 崇祯的手段第六十三章 准备开战第二七八章 大明帝国不好惹第十八章 大明水师的英勇第二十九章 击鼓鸣冤第五十四章 要钱要命第五十四章 要钱要命第五十四章 乱世纭纷第三十章 推广问题第四十二章 丰收第十八章 应招而来第一二三章 重振昔日雄风第三十四章 战术运用第二十九章 卖关子第二十三章 药圣之后第九章 戚家军出山第一九〇章 再探诏狱第三十五章 自生火铳第十五章 葡萄牙服软第六十五章 坦诚相见第二十八章 东番第三十章 留着磨洋工第一六三章 坐看风云第二十八章 东番第一卷 第五十二章 间作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