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九章 征服南洋

开疆扩土可以说是历朝历代帝王共同的梦想,因为帝王也想名垂青史,留下丰功伟绩为后人所传颂,而作为帝王,最大的功绩莫过于开疆扩土。

治国安邦、守土安民、励精图治等等,说白了只是帝王的本分,做好了最多只能算是个明君,做的不好那就是昏君,唯有开疆扩土才能彰显帝王的能耐。

比如汉武帝刘彻,他之所以能名垂青史,主要就是因为他开疆扩土之功,他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凿空西域,击溃匈奴,让大汉的版图扩大了两倍有余,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又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他之所以能名垂青史,主要也是因为他开疆扩土之功,他攻灭东突厥和薛延陀部,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将大唐的版图扩大到了极致,从而为后人所敬仰。

朱慈烺自然也想成为名垂千古的帝王,所以,他对张斌开疆扩土的计划极力支持,张斌要什么,他就给什么,不管是文臣武将,还是粮草辎重,甚至天下兵马都任由张斌调拨。

张斌辞去内阁首辅之职也是为了集中精力来开疆扩土,而他选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南洋。

其实,征服南洋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是开疆扩土,大明的疆域也远不止现在这么大,因为永乐年间,明成祖就曾四面出击,为大明开拓了不少疆域,可惜,随着大明日渐衰落,这些疆域又慢慢摆脱了大明的控制。

比如南洋,有很多地方就曾经是大明的领土,明成祖就曾派兵征服安南,再加上郑和数次下西洋,使得大明威震四海,南洋几乎所有小国几乎都成为大明的藩属,向大明称臣纳贡。

那时候,整个南洋基本可以算作是大明的疆域,大明不但在安南设立了交趾布政使司将安南直接纳入大明的版图,还设立了旧港宣慰司、孟养宣慰司、木邦宣慰司、缅甸宣慰司、车里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老挝宣慰使司,控制了南洋大半地区,而当时的占城、真腊、暹罗、吕宋、苏禄等南洋诸国也都是大明的藩属。

但是,一场土木堡之变,直接让大明由盛转衰,大明不但在北方被蒙元瓦刺部打得颜面扫地,南方的安南也乘机摆脱了大明的统治。

后面随着大明的不断衰落,南洋各藩属国朝贡次数也日渐减少,旧港宣慰司甚至直接被爪哇岛上的满者伯夷国所占领,而孟养宣慰司、木邦宣慰司、缅甸宣慰司、车里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老挝宣慰使司也万历年间慢慢被南洋崛起的东吁王朝所侵占。

到了天启朝和崇祯朝,大明与后金连年大战,再加上天灾人祸造成的农民起义,大明朝廷根本就无暇南顾,所以,整个南洋也就渐渐的在大明的版图上消失了!

张斌早就有意征服南洋,将整个南洋重新划归大明版图,因为接下来几个世纪都将是海上争霸的时代,而南洋作为大明的门户如果不掌控在自己手中,大明东南沿海就将直接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那样一来,大明的防守压力就大了。

如果能将整个南洋掌控在手中,那么大明只需守住马六甲海峡和旧港附近的龚它海峡就能将列强的坚船利炮全部阻挡于国门之外,守两个狭窄的海峡和守几千里的海岸线,孰难孰易,不问可知。

所以,不管是出于巩固海防考虑,还是出于开疆扩土考虑,这南洋都必须重新纳入大明的版图。

但是,由于大明内忧外患,百废待兴,张斌根本就没时间来解决南洋的问题,这十几年间他也仅仅收复了旧港宣慰司也就荷兰人占领的巴达维亚,同时在马六甲海峡修筑了一座新港城以扼住南洋门户,至于南洋诸国和原来属于大明的领土,他还没来得及去管呢。

现在,大明已然四海升平,政通人和,而且,随着海外贸易的展开,大明国库也日渐充盈,他终于可以着手来征服南洋了,卸掉了内阁首辅之职后,他便开始调兵遣将,为征服南洋做准备。

这征服南洋的关键其实在海上,而不在陆地上,因为大明与南洋之间陆上隔着十万大山和重重高原,想要调大军过去很麻烦,想要给大军运送粮草更是千难万难。

万历朝的时候,大明就曾与东吁王朝爆发了一场“西南极边之战”,这场战争规模并不是很大,但是持续时间却相当长,从万历四年一直打到万历三十三年,足足历时将近三十年。

正是在这场战斗中,大明失去了对孟养宣慰司、木邦宣慰司、缅甸宣慰司、车里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老挝宣慰使司等地的控制,从而使得南洋诸国彻底与大明断了联系。

其实,万历朝大明与东吁王朝的战斗中,大明并没有败,相反,大明还屡屡获胜,甚至差点灭了东吁王朝。

万历十一年,黔国公沐昌祚、云南巡抚刘世曾奉命组织大军反击东吁王朝,朝廷派出猛将刘铤和邓子龙率军出战,大明王师一路摧枯拉朽,长驱直入,收复被东吁王朝占领的土司领地,同时深入东吁王朝境内,直抵东吁王朝的都城阿瓦城下,逼迫阿瓦东吁王朝守将开城投降,要不是东吁王莽应里跑了,东吁王朝就被灭了。

可惜,东吁王朝位于大明极西之地,与中原远隔千山万水,粮草转运极度困难,“转输米,一石运价至千金”,大明无法长期维持大军给养,最后只能无奈撤军。

这也是明朝有史以来最窝囊的一场胜仗,屡战屡胜,连敌国的都城都攻克了,最后却丢掉大片领土!

究其原因,就是粮草转运的问题,要通过陆路将粮草转运到南洋太难了,安南之所以摆脱了大明的统治,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所以,要征服南洋,关键在海上,当初郑和组织庞大的船队下西洋的时候,南洋就无人敢不服大明的统治,现在大明水师比郑和船队可强大多了,别说是转运粮草了,转运士兵都没有任何问题。

这次,张斌并没有调集太多的军队,因为南洋并没有什么强大的势力,就算是东吁王朝在大明王师面前也不算什么,他们之所以没被大明灭掉,是因为偏远而不是因为强大。

这会儿大明其实也没有太多的军队可以调动,因为大明疆域太大了,而且有历经了一次大裁军,军队数量缩减的相当厉害,最后,张斌也就将驻扎在漠南草原的秦军调过来交由海州侯孙传庭统帅,又将驻扎在京城以北的天雄军调过来交由辽阳侯卢象升统帅,还有就是驻扎在新港城的五万东番战兵以为后备。

至于海上,有福建水师和三万福广军,大明足以纵横南洋海域。

第三十七章 是时候研制枪炮了第三一五章 永兴盛世第一三二章 气得喷血第六十五章 打捞第四十九章 情敌乍现第九十五章 巨贪上任第十七章 练字第三章 农民军来了第二十三章 戚家军史话第四十章 中了建奴的奸计第七十七章 大捷之后是大劫第十六章 没事找事第二章 吹牛有风险第八章 下金陵第四十五章 牵挂第二六七章 租借镇远巡洋舰第五十七章 错综复杂第十七章 吃了个瘪第四十七章 亲自上阵第三十五章 好狗不挡道第五章 两边都惹不起第八十七章 辽东危局第一七七章 开干第二六三章 恐怖的水师舰队第八卷 第十三章 又一记响亮的耳光第五十五章 暗夜偷袭第一九六章 中兴大明从抄家开始第十一章 无法无天第五卷 第七十一章 开放通商口岸第二十四章 筹谋练兵第二十七章 整顿官场第一二六章 炮弹的滋味第二十一章 未来帝师第十四章 招兵买马第七十一章 脏银第三十九章 分割第二十二章 来点小伎俩第一二二章 欲夺辽东兵权第七章 这家伙好毒第二一七章 异想天开第五十五章 海军上将第三一六章 权臣只有末路吗(全书完)第六章 东番特战营(下)第四十七章 亲自上阵第三十九章 绣楼姑娘第七十章 忽悠第九章 戚家军出山第四十二章 擢调王徵第一四六章 了结第四十八章 要变天了第一六七章 太子吃瘪第五十章 率军冲阵第二一八章 天下太平第十四章 入住都司衙门第三十七章 金陵旧院第十六章 戚家余烈第二三七章 来一场大迁移第八十六章 东番兵事(上)第六章 东番特战营(下)第一九八章 是时候收拾复社了第二十章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第四十章 拜访第十三章 海盗终灭第九章 你们想造反吗第二六〇章 亲赴欧陆第四章 辞官第八章 通风报信第二二三章 永乐勋贵第五十四章 提刑按察使第十七章 吃了个瘪第五十一章 拼命第七十一章 初战告捷第八十七章 辽东危局第二十八章 建宁制药第四十五章 牵挂第二九五章 谁的拳头大第一八六章 崇祯落幕第四十二章 教导太子第六十章 血仍未冷第六章 京察闹剧第七十三章 奉旨抄家第一九九章 复社销声匿迹第八章 讨价还价第五十章 万人敌第八十一章 拉毛文龙入伙第一五九章 还不是首辅第十九章 募捐风波第二十七章 整顿官场第九十七章 胡乱攀咬第三十二章 无法善了第二二二章 建奴臣服第五十五章 乐开了花第二九六章 英荷终低头第十九章 一堆好苗子第三十三章 义诊第六十一章 进谗言第四十三章 见面礼第二二八章 狗急了也会跳墙的第五十章 火车第九章 戚家军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