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二章 战东吁

张斌一通威胁恐吓之下,安南郑氏和安南阮氏终于降了,紧接着,占城也遣使来降了,他们连安南阮氏都干不过,自然不敢违抗大明的意愿。

这三方势力相继投降,恢复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一事貌似水到渠成,马上就可以开始了。

不过,张斌并没有急着划分州府,恢复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因为他派去暹罗和东吁的使者也回来了。

暹罗的态度很明确,只要大明王师帮他们赶走入侵的东吁王朝大军,不管是称臣纳贡还是直接接受大明的管辖都可以。

而东吁王朝却不愿意归附大明,甚至称臣纳贡都不愿意,他们的态度很强硬,不服,就来战,不要派什么使者,耍什么嘴皮子!

他们可能认为大明还是几十年前的大明,就算占领了他们的都城也没有那么多钱维持驻军的粮草供应。

张斌其实也早有心理准备,因为东吁并不是安南,安南本就是大明的藩属,而且也曾接受过大明的直接管辖,所以,安南会在威胁恐吓下屈服并不奇怪,但是东吁王朝就不一样了,他们可不是大明的藩属而是大明的敌人,嘉靖朝到万历朝,东吁王朝和大明前前后后打了五六十年,想通过威胁恐吓的手段让他们屈服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他也令人打探清楚了,东吁王朝进攻暹罗的时候压根就没用到火枪和火炮,他们的火炮都架在自己的都城阿瓦城呢,也许这就是他们的凭仗吧,他们可能以为有数十门火炮为依仗明军根本就打不下阿瓦城,就算在野战中打不过明军又怎么样,到最后明军拿不下他们的都城还不是得乖乖撤军!

从东吁王朝的态度来看,这一战是无法避免了,那么迟打不如早打,因为这会儿东吁王朝的二十万主力大军正在进攻暹罗,正好乘机将其歼灭,如果让他们跑回去占据这一座座城池和一个个关口层层抵抗,那这场大战就不知道要打多久了,这会儿东吁王朝的面积可不小,足足有大明四五个行省那么大,要是演变成持久战,打个几年都不奇怪。

为了避免陷入万历朝那样的持久战,张斌一收到暹罗和东吁回复,立马就率舰队直奔大城,而安南郑氏、安南阮氏和占城,他只是分别调派了一万东番战兵来镇守,反正他们已经吓破胆了,应该是不敢反抗了,就算他们反抗也不怕,一万东番战兵去进攻他们架设了火炮的城池肯定是打不下来,但是反过来守城却是绰绰有余了,就算他们都有十万人马也不一定攻的下来。

这次率领东吁王朝大军前来进攻暹罗的并不是东胡国王他隆,而是东吁王太子平达力,因为他隆王年事已高,别说是领兵打仗了,骑马的时候跑快点估计都会从马上跌下来,所以,他让年轻气盛的王太子平达力领军前来进攻暹罗。

这并不是东吁王朝第一次进攻暹罗,而是第三次,头两次进攻暹罗的时候东吁王朝还没有现在这么广袤的领土,也没有这么多的军队,所以只是跟暹罗大军在边境线上干了几仗便不了了之了,双方并没有分出胜负。

但是,这次就不一样了,此时的东吁王朝可谓盛极一时,兵强马壮,光是进攻暹罗的先锋大军就有十余万,后面还跟了十余万援军,而暹罗总共才十余万大军,双方实力相差过于悬殊,暹罗大军压根就抵挡不住,只能退守大城,凭借城墙阻挡东吁王朝王朝的大军。

历史上暹罗的大城王朝就是这样一次次被东吁王朝逼到都城,最后被东吁王朝攻入大城而灭亡。

这会儿东吁王太子平达力那叫一个不可一世啊,他认为自己比父亲他隆王都强,因为他的父亲他隆王两次率军进攻暹罗连人家的边境都没突破,而他却一路势如破竹攻到了人家的都城。

他认为自己将是东吁王朝历史上最强悍的国王,他认为自己终将踏平暹罗,击败安南,一统东南半岛,他甚至认为自己可以击败大明,洗刷当初都城被破的耻辱!

所以,当大明的使者前来劝降的时候,他想也不想就回绝了,不服,来战啊,耍什么嘴皮子,要不是杀使者会被人唾弃,他估计会当场就把大明的使者给砍了。

正因为他不可一世,认为自己天下无敌,当张斌率六万精锐大军从大城南面的港口登陆的时候,他压根就没搭理,直到张斌率军逼近大城,他才率领十万大军前去拦截。

张斌着实被他这白痴之举雷的不清,这家伙,东吁大军的统帅脑袋被门夹了还是被驴踢了,看见自己率大军前来,不赶紧撤去大城之围,找个有利地形据守也就罢了,这家伙竟然还敢率十万大军前来阻拦,难道他认为十万手握冷兵器的杂牌军能干得过六万装备了先进火器的精锐吗?

平达力的确是这么想的,他知道明军很强悍,但是,他对明军的认知还停留在万历朝,那会儿,如果兵力相当的情况下他们东吁王朝的大军肯定是干不过明军的,但是兵力比人家多一倍的话还是有可能打赢的。

他不认为自己干不过眼前这股明军,因为他现在的兵力差不多是明军的一倍了,就算打不赢,打个平手应该不成问题,到时候如果双方僵持不下,他完全可以从大城再调点人马过来,一举将明军击溃。

他这想法如果放在万历朝没准还真能打个胜仗,可惜,这会儿是永兴朝,明军的装备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还把现在的明军当万历朝的明军,注定是要吃个大亏。

张斌还算谨慎的了,为了防止这家伙有什么猫腻,他还停下来摆出层层叠叠的大阵,准备稳打稳扎,慢慢推进,这家伙却是毫无顾忌,直接就率大军冲过来了。

结果可想而知,一阵火炮轰鸣声响起,十万东吁大军顿时被轰得阵脚大乱,紧接着又是一阵密集的火枪声响起,那前排的步卒更是如同割麦子般一片又一片的倒下去,还没冲到明军阵前百步,弓箭手还没来得及放出一箭,整个东吁大军便崩溃了。

这个时候东吁将士的内心是绝望的,开什么玩笑,这哪里是打仗啊,简直就是上去送死啊,明军火枪和火炮太多了,他们根本就冲不到人家跟前,只能在百步开外当人家的靶子!

第二八九章 闪电结盟第一二七章 火炮不是这么玩的第三十章 留着磨洋工第二十二章 京城内鬼(下)第八十九章 迁移饥民第二九七章 被盟友抛弃第六十五章 重回澎湖第六十五章 重回澎湖第二十二章 来点小伎俩第五十六章 重现曙光第一七四章 造势第三十七章 各自布局第二十九章 皇太极跑路第二五〇章 这钱还是不够用第二十四章 人情味第一八六章 崇祯落幕第二十章 恐怖的土地兼并第一八三章 君君臣臣第二三五章 国公力压亲王第五十七章 规模空前的大海战第十九章 一堆好苗子第二十八章 建宁制药第一八五章 闹剧第一三七章 莫名其妙的决定第四十九章 情敌乍现第六十三章 准备开战第九章 不齐心第九十八章 稀里糊涂第二十五章 崇祯暴怒第二十七章 内阁大学士第六章 一个一个来第十五章 众怒难犯第五十九章 宁远祖家第二二四章 疯狂的国公第三十五章 三妻四妾第四十八章 再唱一出第四十五章 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第五十九章 宁远祖家第二四五章 有时候天灾也可以利用第五十六章 多多益善第九十二章 玩平衡第二十章 征兵遇阻第十三章 至交第二六〇章 亲赴欧陆第五十八章 入寇宣府第八十八章 未雨绸缪第十六章 戚家余烈第二十九章 罗汝才扛不住了第三十章 推广问题第二二七章 投降也不会停止进攻第五十九章 野战虎蹲炮第一〇七章 皇太极也傻眼了第六十七章 奉旨驱倭寇第二〇七章 内应第四章 辽东风云变第八章 通风报信第五章 赐猛将两员第二二三章 永乐勋贵第二〇〇章 东林不足与谋第六十六章 属国琉球被欺负了第二十一章 总结和奖励第三十五章 好狗不挡道第三十章 月港一霸第四十一章 书成第十二章 瓦岗寨告破第四十七章 激战开始第五十二章 惊天大捷第二七四章 一切尽在掌控第六十二章 暗夜第九十二章 灾情蔓延第三十七章 天雄军凶猛第一八三章 君君臣臣第二十六章 昏君奸臣第三〇〇章 论太子的重要性第八十六章 入阁为相第四十九章 廷推风波第二四三章 向北延伸的铁路第六十五章 坦诚相见第二章 吹牛有风险第三十一章 明朝那些太监第五十八章 建奴与反贼第三十五章 败逃第六章 领先一步第七十四章 将红毛番给朕灭了第十章 儿媳妇第五十四章 提刑按察使第二一九章 内禅第三十八章 曲中名妓第二十章 征兵遇阻第一四四章 猝然长逝第七十五章 竹篮打水一场空第五章 大清洗第二〇〇章 东林不足与谋第三十九章 兵临海州第十五章 举荐孙传庭第二十七章 灾民终安定第四十章 拜访第二九八章 搅乱欧陆格局第七十五章 剿灭海盗第五十八章 上将都被轰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