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明朝那些太监

张斌为什么要如此巴结讨好曹化淳呢?

很简单,因为他曾细细回想脑海中关于明朝历史,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大明的起起伏伏竟然跟太监有莫大的关系。

细数大明朝将近三百年的历史就会发现:

皇帝独裁,大明发展的好好的;

文官当权,大明也发展的好好的;

太监全力配合皇帝又或是文官治理国家,大明还是发展的好好的;

但是,一旦太监独揽朝政,那大明绝对要经历一场浩劫,祸害甚至能延绵几十年!

像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可以说是一个独裁皇帝,他是相当忌讳太监干政的,鉴于前朝宦官乱政的教训,他对宦官管理特别严格,不让宦官认字,不让宦官作外臣,不让宦官穿官服,不让宦官品级超四品等等等等。

规定完那么多规定后,他还在宫门口挂起一块三尺高的铁牌,刻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所以,洪武一朝,太监都蹦跶不起来,再加上朱元璋也算是个有本事的皇帝,所以,老百姓过的日子越过越好,史称“洪武之治”。

接下来,明成祖朱棣就有点坏规矩了,因为他是篡位当上的皇帝,所以很多外臣他不相信,很多秘密的事,也只能让内臣来干。

于是,永乐朝出现了一个很有名的太监,郑和。

按郑和的资历,他要干政甚至是当权其实并不难,因为他少年时便转入燕王府伺候朱棣,可以说他是在朱棣身边长大的,朱棣对他是相当信任的。

更重要的,他还跟随成祖皇帝朱棣参加了“靖难之役”,出生入死,转战南北,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此,成祖皇帝甚至专门授予郑和“钦差总兵太监”的军衔,可见成祖皇帝对他的看重。

还好,郑和不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太监,他对明成祖相当的忠心,成祖皇帝要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绝对不打折扣。

于是,就有了流传青史的“郑和下西洋”,他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航海家、外交家,为大明的外交、外贸、甚至是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大明也呈现出难得的“永乐盛世”。

接下来的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两朝,还是没有太监干政,因为这个时候一心扑在外交和航海事业上的郑和还在,其他小太监,没人能踩着他出头。

宣宗和仁宗重用杨士奇、杨荣、杨溥等贤臣辅佐朝政,鼓励生产,宽行省狱,力行节俭,使大明的国力达到了极盛,史称“仁宣之治”。

连续经过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大明可以说国富民强,天下无敌,按道理接下来应该能安享最少几十年的太平盛世,可惜,接下来的明英宗朱祁镇忘了太祖朱元璋的警告,重用太监王振!

这王振一上台,立马把太祖朱元璋挂在宫门口刻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的铁牌摘下来,砸了个稀碎,以此来宣布,大明朝的太监雄起了!

他的确雄起了,他勾结内外官僚,诛杀正直官员,专横跋扈,权势熏天,不可一世,举朝称其为“翁父”。

结果,大明却是痿了。

这个“翁父”差点把大明给瘟了,他怂恿英宗御驾亲征,又指挥大军到处乱窜,二十万明军被几万瓦刺骑兵杀的屁滚尿流,一百多名随驾从征的文臣武将全部战死沙场,就连英宗皇帝都被瓦刺部俘虏了,硬是创造出一个土木堡之变的奇迹。

土木堡之变差点断送了大明数百年的基业,盛极一时的大明开始陷入急速衰败中,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四朝都受其影响,朝纲败坏,民不聊生。

直到明孝宗弘治年,孝宗皇帝朱佑樘罢免奸佞,重用贤能,严加节制宦官,在他的治理下大明朝终于有了起色,百姓又开始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

可惜,好景不长,他儿子明武宗朱厚照又不计教训,重用宦官刘瑾,这个刘瑾欺上瞒下、党同伐异、纳贿自肥、专擅朝政,作威作福,鱼肉百姓,时人称他为“立皇帝”,武宗为“坐皇帝“。

整个正德朝被他搞得乌烟瘴气,到处都是叛乱和民变,外寇也乘机开始入侵,好不容易经过弘治中兴缓过一口气来的大明又被他整的民不聊生,祸乱一直延续到后面的嘉靖和隆庆两朝。

到了隆庆开关之后,大明总算慢慢恢复了一点元气,这个时候又出了个有名的太监冯保,不过这个冯保却不专权,反而与张居正配合,推行新政,大明因此走上中兴之路,史称“万历中兴”

后面出现了国本之争,明神宗对大臣极度不满,开始耍脾气,以连续不上朝作为报复,整日在深宫中不理政事,以致朝中党派林立,互相倾轧。

但是,这一时期,先后出现了西北哱拜之乱,西南播州之乱,东瀛大军入侵朝鲜,大明连年大战,却场场都获得了胜利,不得不说,文臣争是争,但还记得国家安危,宦官却是只为争权夺利,完全不顾国家安危。

像后面明熹宗天启年间的魏忠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为了争权,肆意诛杀异己,以致朝政混乱,内忧外患不断。

他争权的确争赢了,到天启后期,整个朝廷几乎全是阉党,世人都只知有九千岁,不知有皇上了。

但是,大明却完蛋了,紧接着,崇祯朝,大明亡国!

当然,大明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不能完全归咎于他一个人,但是,不可否认,正是因为他祸乱朝纲,诛杀异己,将正直的文官几乎杀了个精光,才造成了后面崇祯朝无能臣可用,再加上天灾不断,战祸连连,大明这次没能再撑过去,轰然倒坍了。

纵观整个大明朝的历史可以看出来,太监的确可以左右大明朝的发展。

正直忠诚的贤宦与皇帝又或文臣配合,可以促进大明的发展,永乐盛世的郑和和万历中兴的冯保就是很好的例子。

而专横跋扈的奸宦一旦独揽大权,大明不死也得脱层皮,正统朝的王振、正德朝的刘瑾和天启朝的魏忠贤都是很明显的例子。

第一章 一梦四百年第十八章 怨气冲天第六十六章 属国琉球被欺负了第七章 连升三级第一章 一梦四百年第二十七章 内阁大学士第三〇三章 几亿两的生意第二四七章 好日子与穷亲戚第一五六章 巨贪第三十五章 自生火铳第八章 讨价还价第五十一章 穷的叮当响第四十八章 要变天了第二八三章 梦中的白马王子第十章 查抄贪官污吏第二章 教毛文龙做人(上)第二三二章 这个恶人我来做第二十九章 医药产业化第五十七章 规模空前的大海战第七十六章 下一盘棋第二十七章 布下棋子第二五五章 拜见大明帝国皇帝陛下第二〇二章 送钱送粮第八十九章 迁移饥民第七十五章 妇人之仁失辽阳第一一八章 蒙元叛离第六十六章 无法无天第二十三章 日月明第二二六章 大明我们和睦相处吧第二十七章 整顿官场第九十六章 入川受阻第六十三章 准备开战第五十六章 知己知彼第八十五章 齐党尽去第二五〇章 这钱还是不够用第一八五章 闹剧第二十九章 皇太极跑路第九章 又玩海盗劫掠第十二章 谁人能评说第三十六章 收获不小第二三八章 史上最牛总督第三十三章 回京述职第八十六章 东番兵事(上)第三十八章 雄关破第三十章 推广问题第九十四章 装病第八十四章 有缘无分第二八〇章 专治各种无赖第五十三章 收复河山第十七章 海战无敌俞家军第三十八章 咸菜第二七五章 白捡一块殖民地第二九〇章 争霸与保命第二二五章 东瀛被打到集体自闭第七十三章 勇者的选择血战到底第五十二章 利益共同体第二十五章 蕲州李氏第八十九章 两督师见面第二十五章 霸临平户藩第四十四章 轻型铁甲战舰第六章 领先一步第八十六章 东番兵事(上)第一二七章 火炮不是这么玩的第九章 准备反击第二六〇章 亲赴欧陆第十九章 相信我大明必将强大无比第一四六章 了结第一一六章 离间之计第三一四章 再立新州府第二十章 抢夺超级战列舰第八章 不破不立第十二章 强盗逻辑(下)第十七章 吓温体仁一跳第八十章 请移辽东平民第五十五章 乐开了花第二十三章 戚家军史话第十七章 海战无敌俞家军第十六章 戚家余烈第二五六章 这是个好机会第七十九章 崇祯上钩第二四一章 从酋长到包工头第十二章 强盗逻辑(下)第八十一章 拉毛文龙入伙第十四章 你偷袭京城我偷袭辽东第一七三章 崇祯无德第六十一章 阴死你们第二二四章 疯狂的国公第十六章 戚家军威武(下)第五十七章 规模空前的大海战第二六三章 恐怖的水师舰队第五十二章 惊天大捷第三一二章 战东吁第八卷 第四十二章 给他们一点教训第七十章 小鬼子被坑惨了第六章 李自成跑了第四十九章 选拔第三十八章 辽河之谋第五十二章 测试第三〇九章 征服南洋第十九章 助纣为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