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第217章 无题

第217章 无题

陈景恪最近几天搞了不少发明,但要说最让众人震撼的,反而是织布机的飞梭。

弹簧、轴承、滑轮组,都可以看做是全新的发明。

大家在震撼之余,也只是觉得他很厉害,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就好比一个学渣,不会去揣测次次考一百分的人,是怎么考的一样。

正因为太厉害,他们反而不愿意去想,为什么陈景恪就能发明出轴承和滑轮组。

而是很自然的将一切归结于天赋——我做不到,他厉害是应该的。

但飞梭不一样,这就是一个改良,一个他们完全能看懂,也能做到的事情。

梭子他们见过,钓鱼用的绕线轮他们也见过——绕线轮宋朝就有了。

只需要转变一下思维,将两者组合在一起,就能让织布的效率提高五六倍。

在看到飞梭的时候,很多人心中下意识的产生了一个想法:

原来这么简单,为何我就没想到呢?

就好比是考三十分的人,去看考四十分的人。

为啥我就比他少了十分呢?不服啊。

但正因为如此,飞梭带给他们的震撼,才更加强烈。

尤其是朱雄英,感触是最深的。

陈景恪一直给他灌输生产力这个概念,使得他下意识的认为,这玩意儿应该很高端很难。

轴承和滑轮组,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这也导致他无法理解,大字不识一个,纯靠祖上传下来的手艺吃饭的工匠,能对此做出多大贡献。

他们能想出轴承这种高级玩意儿吗?

能想出滑轮组吗?

很明显,不能。

那么,为何陈景恪还一直认为工匠很重要呢?

不过尽管无法理解,出于信任他还是相信了。

可是飞梭让他知道了,原来生产力的提高可以如此简单。

就算是普通工匠,潜心去琢磨也能弄的出来。

可是自黄道婆改良织布机至今,已经过去一两百年时间,为何没有人做出改变呢?

他想起了陈景恪之前给他说的话:“工匠地位太低,积极性太差。”

“且真正拿主意的是管理他们的官吏,这些官吏只关心自己的任务,关心乌纱帽。”

“技术的革新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好处,如果革新失败,反而要因此担责。”

“所以他们是最不喜欢技术改良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工匠想到了什么好主意,也没有地方去试验。”

“有学问的人不屑于去研究技术,掌握技术的人地位低下……”

“生产力的进步,全靠百姓在实践中的偶然发现,进展自然缓慢。”

此时,他对这一番话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废除匠籍制度的决心。

如果皇爷爷不同意,我就绝食给他看……

嗯,还是算了,饿着挺难受的。

他要是不同意,就等我登基了,统统给废掉。

就不信他还能反对。

之后,朱雄英就下令,让当地官府全力推广新式飞梭。

并且再次写了一封奏疏,连带着飞梭样品一起送回了应天。

然后一行人就继续上路,前往江西和朱㭎会和。

走到半路,遇到了一队差役,押着上百人在前行。

被押送的人,一二十个一组,用绳子拴起来。

说他们是囚犯吧,这些人身上也没穿囚服,且押送的力量也太儿戏了。

可要说他们不是囚犯,为何要用绳子拴起来?

陈景恪将人拦停,仔细一问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江西那边被拆分的宗族成员,这一批要押送到北平定居。

用绳子拴起来是怕他们逃走。

对此陈景恪也不好说什么,但想想北平和此地的距离,他皱眉问道:

“你们就这样步行去北平?”

差役赔笑道:“贵人说笑了,哪能呢。将他们送到渡口,乘船顺着大运河北上。”

陈景恪这才放他们离开。

将事情告诉朱雄英,他只是点点头没有说什么。

队伍继续行驶,之后又遇到十几批押送百姓的队伍,粗略估计有数千人被送走。

这还只是他们看到的,没看到的不知道有多少。

由此可见,这次朝廷的决心有多大。

一路到达江西省治南昌,江西布政使等官吏出城十里相迎。

而朱㭎则在城门口迎接。

如果是朱元璋来,他肯定出城三十里亲迎。

如果是朱标来,至少也要出城十里。

朱雄英过来,他作为长辈出城迎接是符合礼节的。

叔侄相见,自然非常的开心,其他人都成了配角。

寒暄了几句,众人就进入城内,去往朱㭎的临时住所。

到达南昌城中,发现大街上闲逛的人非常少,碰到的人基本都是步履匆匆。

尤其是看到他们的队伍,更是慌忙躲开如避蛇蝎。

朱雄英正想问原因,却从朱㭎脸上轻蔑的表情找到了答案。

恐怕此时自己三叔的名声,在江西等地已经能止小儿夜啼了吧。

陈景恪也猜到了原因。

朱㭎带着锦衣卫,协同军队在福建、江西、湖广三地,杀的血流成河。

百姓们自然惧怕。

只希望能解决当地的宗族,不让这一番血白流。

到达朱㭎的住处,朱雄英和山西布政使等人简单聊了几句,就借口旅途劳累,让他们离开了。

并且表示什么迎接晚宴之类的,也一概不用准备。

众人自然知道叔侄有话要谈,很识趣的离开了。

屋内只剩下叔侄两个,一番交谈之后,朱雄英才明白具体发生了什么。

江南有太多从两晋唐宋时期,就迁徙来的宗族,千年传承让他们内部尤为的团结。

很多宗族藏匿着大量人口,背地里甚至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宗法比国法还要大,完全就是一个独立的小王国。

朝廷清查人口,这些大宗族眼见贿赂不成,就意图凭借坞堡反抗。

朱㭎是什么性子,正找不到借口杀人呢。

当下直接调集军队攻打,可谓是死伤无数。

如果不是去年朝廷调整了江南的赋税,如果不是在这里安插了许多军户村落。

三地早就被激起民变了。

被打击的不只是宗族,还有地方士绅以及官僚,相当于是对三省来了个大洗牌。

朱㭎自己统计的人数,大半年时间杀了四万余人。

计划在下半年迁走二十五万人。

这些人全都是各大宗族的人口,至于普通百姓,他没有动。

这也是没有发生民变的另一个原因。

讨厌宗族的可不只是朝廷,还包括普通百姓,他们可没少被宗族欺凌。 现在眼见朝廷对这些人动手,自然是拍手称快。

甚至有很多百姓主动去找锦衣卫告状,说自家以前如何被欺凌的。

朱雄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百姓找锦衣卫告状?”

朱㭎说道:“宗族势力上瞒君下欺民,这么多年来,被他们欺凌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现在朝廷要收拾他们,之前被欺压的人自然会站出来报仇,宗族势力可以说是墙倒众人推。”

“百姓虽然很怕锦衣卫,但更想报仇。”

“下一步我准备去两广,那里的宗族势力也非常强。”

“这一次,我于鏊彻底解决三省宗族问题,让朝廷的政令能直达乡里。”

朱雄英很是感动,说道:“就是苦了三叔,要替朝廷背负骂名。”

朱㭎笑道:“哈哈……说这见外的话做什么,这天下是咱们朱家的,我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叔侄俩聊了许久,对很多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

隔天,朱雄英就决定微服私访,好好看看这里的情况。

朱㭎并未反对,只是让他小心。

陈景恪和徐允恭自然要紧随左右。

悄悄离开住处,去了几个人多的地方。

只是大街上的人一听他们是外地口音,马上就变得警惕起来。

本来聊的很热闹的人群,也一哄而散。

不用问,肯定是锦衣卫闹的,怕被抓起来。

转了半天,众人打听到的消息也很有限,只能打道回府。

刚走到门口,就见有两个操持奇特口音,穿着奇怪服饰的人,在和门卫说着什么。

但门卫们明显很不耐烦,连踢带打的想将他们驱赶走。

只是两人很执着,被打了也不走,不停的说着什么。

直到门卫们抽出兵器,他们才吓的狼狈而逃。

但依然没有离开,而是远远的看着。

朱雄英指了指那两个人:“问问他们是什么人,做什么的。”

一名护卫马上过去,一番交流之后回来说道:

“禀太孙,他们是土民,其中一人自称乃土蛮一部落的首领,名为巴优。”

朱雄英有些疑惑,问道:“土蛮首领?他们来这里做什么?”

那护卫回道:“说是求见晋王,欲奉上部族名册祈求入籍。”

朱雄英更加疑惑:“入籍?蛮夷主动要求入籍是好事,为何会如此?”

护卫哪知道这个,只是低着头并不回答。

陈景恪却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道:“真相如何,将他们喊过来一问便知。”

朱雄英立即就让人,将那两人喊过来。

那两人自然也看得出他们不是一般人,小心翼翼的靠过来,在十米开外就被拦住。

那名年长一些,大约四十多岁的人行礼道:

“巴优见过贵人,不知贵人有何吩咐?”

朱雄英问道:“你们是什么人,为何在这里?”

巴优再次将自己的来历和打算介绍了一遍,并且还拿出了当地衙门出具的证明。

确实是一个土蛮小部落的首领。

确定了身份,朱雄英才开始询问,为何要用这种办法入籍:

“莫非在当地不能入籍吗?”

巴优叹道:“哪有那般容易……”

随着他的介绍,众人终于知道了原因,地方衙门还真不敢给他们入籍。

这事儿说起来很复杂。

土蛮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每个部落的利益诉求都不一样。

大部落自然想要特权,尤其是部落首领往往不愿意放弃权力,时常和衙门对抗。

中小部落就没那么多野心了,只想着好好过日子。

现在已经是大明的天下,能入籍大明自然是最好的,否则一辈子都是土蛮。

离开部落去做生意,都要经过一道道盘查,说不定就被打死了。

然而对于朝廷来说,很难做到一一分辨。

往往采取最简单粗暴的做法,将所有土蛮视为一体。

土蛮的某某部落刚刚才造反,你们还想入籍大明?想什么呢?

不把伱们剿灭,就是对你们的恩赐了。

“以前我们也不敢奢求入籍……但这本书上写的,我们和汉人一样都是华夏后人。”

说着,巴优小心翼翼的,从怀里掏出一本书。

护卫将此书传过来,正是《华夏简史》。

看到这本书,陈景恪心中不禁多了几分一样的感觉。

如果他说的是真的,那自己提议编写此书,就没有白费啊。

朱雄英也非常意外,看向巴优的目光,也和善了几分:

“继续说,后面如何了。”

巴优眼巴巴的看着那本书,并不回答。

朱雄英哑然失笑,将书换给他。

巴优连忙将书收起,才回道:

“我就想着,此书乃陛下颁发天下,定然不会有假。”

“我们也是大明子民,也应该入籍才是。”

“于是就拿着此书找到衙门,结果没有一人敢于办理……”

“还有些人嘲笑我,说汉就是汉,蛮就是蛮,别痴心妄想了。”

“但我不信,陛下乃天子,岂会欺骗我们小民百姓,就不停的找人……”

“后来还是一个相熟的官吏不忍心,就告诉我,此事朝廷不发话没人敢给我们办理。”

“还指引我来找晋王,说他乃陛下亲子,负责清查人口。”

“只要他开口,定然能入籍的……于是我就来到了这里……”

“谁知在这里守了许多天,都未能见到晋王……”

朱雄英点点头,却并未说什么,而是将目光看向陈景恪:

“你觉得该如何做才好?”

陈景恪说道:“先将他们带回去,再派人查清身份,然后等晋王回来再做定夺。”

朱雄英说道:“好……你们两个先随我回去,过几日自会给你们一个答复。”

巴优自然不愿意,但看了看周围凶神恶煞般的护卫,又不敢直接拒绝。

就委婉的说道:“能去贵人家里做客,自是我的荣幸。但我还要等晋王,实在不方便。”

朱雄英大笑道:“哈哈……我就是带你去见晋王啊。”

说着当先踏入晋王府。

巴优见门卫没有拦他,还非常恭敬的行礼,顿时就知道身份不简单。

心下又是忐忑又是激动。

咬咬牙,也跟了上来。

(本章完)

第290章 布局和收获192.第191章 不结婚就想生孩子?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第59章 无意中改变历史184.第183章 兄弟齐心第75章 竹书纪年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个屋檐下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第300章 闪电战第278章 朱标的五条措施第261章 乱认祖宗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么?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169.第168章 毛骧:好像哪里不对第55章 正义执行110.第110章 别人不配让陛下去赌184.第183章 兄弟齐心229.第228章 万物之理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写史?第28章 给朱元璋讲史第313章 见闻225.第224章 此生仅有的机会第66章 傲娇的父子俩163.第162章 抠抠搜搜的像什么样子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201.第200章 税第320章 他怎么舍得的啊?第318章 洛下学宫201.第200章 税137.第137章 朱标酿成的恶果(求月票)第55章 正义执行第337章 解缙的震惊第54章 目标,倭国第68章 小小朱驳老朱第321章 不会写,是真的不会写102.第102章 假钞142.第141章 被吓出病的李文忠第21章 从调教太孙开始第259章 良善者难成大事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第246章 是的,我们灭了一个国家137.第137章 朱标酿成的恶果(求月票)第76章 因时而变184.第183章 兄弟齐心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第44章 这孩子,能处第57章 实践第19章 当然听皇帝的第333章 没有龙傲天153.第152章 你就这么想喊我姑父?174.第173章 蓝玉宝刀未老啊195.第194章 组建水师衙门第322章 卡制度漏洞第322章 卡制度漏洞第49章 给老朱父子上课103.第103章 我搞定无酸纸第250章 南洋攻略185.第184章 什么重要?173.第172章 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196.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第334章 我们已经被渗透了226.第225章 我不养闲人227.第226章 日本必须要彻底消失180.第179章 蓝玉竟成嘴替第250章 南洋攻略第53章 朱标小露一手164.第163章 功勋九转98.第98章 掀起医学革命142.第141章 被吓出病的李文忠153.第152章 你就这么想喊我姑父?191.第190章 海贸啊禅位大典第287章 朱元璋的无力235.第234章 谁最会讲荤段子第3章 夺嫡旋涡136.第136章 扒皮王第293章 外面的世界第34章 新篇章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第40章 演戏89.第89章 恩及父母第38章 圣人言第6章 锦衣卫带来的危险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第304章 气运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206.第205章 陈景恪的成长137.第137章 朱标酿成的恶果(求月票)157.第156章 蓝玉:请太孙示下183.第182章 秃驴,竟敢勾引公主。223.第222章 心怀鬼胎114.第114章 历史没有立场禅位大典第276章 朱标要强化内阁197.第196章 一切从揭皇榜开始第9章 脑回路不正常的陈远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第42章 惬意的朱标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第68章 小小朱驳老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