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来全在你手里了

第235章 大明的未来全在你手里了

众人又聊了一会儿,将话题由古代制度变迁,转回到了当下。

马皇后问道:“变法的事情准备的如何了?”

朱元璋颔首道:“万事俱备,就等辽东战事有所进展就可以推行了。”

这次变法动作很大,开海、商业税改革、摊丁入亩。

取消匠籍组建博物院,金钞局假钞稽查司转型为税务稽查司……

可以说是对国朝的税制进行了全面变革,而税制关乎国家生死存亡大意不得。

尤其是摊丁入亩和税务稽查司组建,几乎摆明了是针对权贵大户的,需要提防他们有什么动作。

照理来说,这种重大改革时期,不应该对外发动大规模战争。

但打辽东又势在必行。

不趁现在北元实力正弱动兵,等他们恢复元气再打,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到时候万一形成对峙局面,乐子可就大了。

更何况高丽这颗果实也已经成熟,再不去摘就便宜别人了。

那么,先暂时不改革,等打下辽东再进行呢?

可以倒是可以,但完全没必要。

按照计划,大明以后每年都会有大动作,总不能什么都要等吧?

那要等到啥时候去了。

当然,朱元璋他们也不是无脑冒进之人。

以现在大明的实力,是可以同时进行好几项大动作的。

主要是国内,经过这几年的梳理,士绅宗族势力基本被打击的抬不起头。

文官集团也被屠刀杀的瑟瑟发抖。

唯一能阻挠新法的,也就只有军事勋贵集团了。

然而,朱元璋设置的复杂联姻关系,让勋贵集团成了皇权最大的支持者。

大明强盛,他们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目光短浅之辈。

这时候军功爵制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它让勋贵们的目光都放在了四边。

比起打仗捞军功,摊丁入亩损失的那点蝇头小利,实在不值一提。

至少现在,大明的勋贵集团还是很有进取心的。

谁不想挣个勋爵头衔呢,谁不想再进一步呢,谁不想给自家的爵位前面加个开国字号啊。

只要勋贵集团不反对,其他人就乱不起来。

即便如此,朱元璋也没有冲动,而是准备等辽东战事有所进展再说。

辽东战事举世瞩目,但凡有所战果,都能让大明民心振奋。

同时,也能让人不敢动小心思。

“老三在两广坐镇,北平有老四,沐英在云南,过几天标儿去洛阳坐镇……”

“就算真的有人不怕死,也能用最快的速度解决,保证乱不起来。”

闻言,马皇后也放下心来。

这时,陈景恪想起了另一件事情,说道:

“陛下,晋王想打安南,不知准备的如何了?”

朱元璋说道:“他那边也只是计划,还要看安南陈氏能不能经受的住诱惑。”

“若他们经受不住诱惑,趁着大明攻打辽东无力南顾,去攻打其他势力。”

“我们就可以用为列国伸张正义的名义出兵。”

“如果他们不动,大明主动进攻,会遭到中南半岛列国集体抵抗。”

“到时候就算勉强打赢,失去大义名分治理起来也会很麻烦。”

大明要的不是殖民,而是有效的占领统治,为后续的教化做铺垫。

所以大义的名分很重要。

没有合适的理由,贸然出兵灭亡安南,会引起其他小国的恐慌。

也会引起中南半岛百姓的抵触,后续再想用礼仪道德教化他们,就很难了。

当初秦国对待楚国就是最好的例子。

秦国几次欺骗楚国,更是在会盟的时候将楚怀王扣留,要挟楚国以三郡之地赎回。

楚怀王受不了那个气,自己拒绝了交换,在秦国郁郁而终。

秦国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放在任何朝代都是相当炸裂的。

能与之相比的,只有司马家的洛水誓言了。

所以楚国人对秦国是最痛恨的,那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喊出来的。

陈胜吴广就是楚国后裔,起义的地点大泽乡,就是故楚国的领土。

为啥要选在这里?

因为这里的百姓最痛恨秦国,但凡有人举起造反大旗,必然是从者云集。

最后项羽破釜沉舟,杀了秦王子婴,将长安付之一炬。

算是兑现了祖先发下的誓言,完成灭秦大业。

大明不可能重蹈秦国覆辙,出兵必然需要一个合适的理由。

即便所有人心中都明白,大明就是想扩张,大义不过是遮羞布。

可这张遮羞布有时候就是那么重要。

这次谋划高丽,大明也准备了充足的理由。

高丽王非先王血脉,且和纳哈出勾结……

打安南也是一样,收买安南的臣子,让他们蛊惑君主侵略其他小国。

只要他经不住诱惑出兵,大明数万枕戈待旦的大军,就可以顺势进入中南半岛。

光明正大的将安南灭亡。

之后就可以义正辞严的,对该地百姓进行教化。

马皇后有些担心的道:“让他稳着点来,虽说大明的实力可以双线作战,但能稳着来就别冒险。”

“至少和辽东战事稍微错开一些时间,以防万一。”

朱元璋点头正准备回答,眼睛看到徐妙锦,忽然顿住了。

然后脸色一板道:“军国大事,女人不要多问,老三自然知道怎么办。”

马皇后都不用想,就知道他为何会这么做,惭愧的道:

“后宫不得干政,是我逾矩了,陛下教训的是。”

徐妙锦明显愣了一下,她还是第一次见到老朱用这样的语气,和马皇后说话。

而马皇后的反应,更是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原来这就是后宫不得干政。

朱雄英翻了个白眼,拉着徐妙锦的衣袖说道:

“妙锦咱们出去玩,不理他们。”

徐妙锦乖巧的跟着他离开了。

他们前脚刚走,老朱就连忙说道:

“嘿嘿,妹子你别生气,我不是故意的。”

马皇后淡淡的道:“后宫不得干政,本就是礼法所定,你没有做错。”

老朱这下更坐不住了:“妹子,咱就是给妙锦丫头演戏呢,你可不能当真。”

“龙椅咱都能给伱坐,政务也需要你给咱出主意……”

马皇后轻笑道:“好了好了,我知道你的意思。”“咱们夫妻有默契,可谁都不能保证妙锦也能如我这般。”

“让她明白这个道理,也是为她好。”

“以后咱们不能再在她面前谈论政务了,免得对她造成不好的影响。”

朱元璋见她不是真的生气,这才放下心来,忙不迭的道:

“妹子你说的对,以后咱们商量政务的时候,就将她支开。”

“咳……”陈景恪干咳一声,提醒这夫妻俩旁边还有个人呢,能不能避讳一下?

朱元璋斜睨了他一眼,道:“咋,你有意见?”

陈景恪连忙说道:“没没……陛下英明。”

心中则腹诽不已,牛气什么啊,有本事你冲着马皇后牛去啊。

马皇后却看出了他有所想法,就问道:

“我们做这些事情都没有背着你,就是没拿你当外人。”

“也不瞒你,如何教导妙锦,我们也没有经验,只能根据经验摸索着来。”

“你教育人的水平是很高的,从英儿身上就能看的出来。”

“对妙锦的教导,如果你有想法不妨直言,咱们可以商量着来。”

朱元璋不耐烦的道:“你小子磨磨唧唧的做什么,有什么想法就直说。”

“太孙咱都能给你教,更何况是太孙妃。”

见话说到这个份上,陈景恪这才说道:

“我教导太孙,很少直接告诉他该怎么做,而是告诉他不同的做法会造成什么后果。”

“然后让他自己选择该怎么做。”

“说的直白点就是,我教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问题的答案。”

“因为我心中的答案,只是我以为正确的答案。”

“但它到底是不是真的正确,谁都不知道。”

“或许对我来说是正确的,但对太孙来说就不一定如此。”

这话有点绕,朱元璋和马皇后有点茫然。

陈景恪想了一下,解释道:“打个比方,什么食物最好吃?”

“我喜欢吃馒头,那我自然认为馒头最好吃。”

“可馒头真的是最好吃的吗?”

“对于一个喜欢吃米饭的人来说,答案可能就是另一个。”

朱元璋和马皇后恍然大悟,这么一说就简单多了。

“作为老师,我不能强行让喜欢吃米饭的人,接受馒头最好吃这个答案。”

“如果我真这么做了,就是在扭曲他的思想,禁锢他自己的天性。”

“这个后果是很严重的,往往会导致一些心理方面的异常。”

“不爆发还好,一旦爆发就会酿成大祸。”

“你们想教徐娘子后宫不得干政,这没有问题。”

“但我觉得,应该让她自己想明白,为何后宫不能干政。”

“而不是用半恐吓半胁迫的方式,让她记住这个答案。”

“就算她现在强行记住了,将来真的有机会,很可能会变本加厉的去做。”

马皇后想要解释什么,但陈景恪没给她机会,先开口说道:

“而且,我们不能光告诉她,后宫不得干政。”

“还要告诉她,作为未来的一国之后,应该做些什么。”

“一个贤内助对男人的事业有多大帮助,陛下和娘娘就是最好的榜样。”

“咱们不能只将徐娘子,当成生孩子的工具。”

“她是太孙未来的枕边人,有些话太孙不能告诉别人,只能告诉她。”

“这一点想必陛下和娘娘都能理解。”

朱元璋和马皇后两人都点点头,他们可太了解了。

“但要是徐娘子只懂得三从四德,别的一问三不知,又能帮到太孙什么呢?”

“如果每次太孙找她述说事情,她一脸茫然什么都不懂,几次之后太孙还会再找她说吗?”

“时间长了,他们两人还会有感情吗?”

朱元璋和马皇后面色也变得严肃起来,确实如此。

感情是通过交流来增进的,没有交流再深的感情也会变的淡薄。

一旦帝后失和,后果就太严重了。

陈景恪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徐娘子的孩子,就是未来的大明天子。”

“可以说,大明未来的天子,都要经她的手长大成人。”

“如果她没有一定的见识和能力,又怎么能教出好的子女来?”

“民间有一句俗话说的很浅显直白,爹坏坏一窝,娘坏坏三代。”

“在教育孩子方面,母亲的影响力是要超过父亲的。”

“娘娘对太子太孙的影响,就要超过陛下。”

“所以,我们要将徐娘子培养成又贤又惠的人。”

朱元璋眉头紧皱,这番话有些他赞同,有些则不以为然。

不过并没有出声反对。

尊重专业人员的意见,这是陈景恪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听得多了,朱元璋也就记住了。

而在教育人方面,陈景恪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太孙的才能就不说了。

就说那个方孝孺,只是和他聊了几次,现在完全和变了个人一样。

还有朱椿、朱柏、朱济熺、朱高炽,虽然不如朱雄英优秀,但也个个都成材了。

而他们几个,恰恰都是朱雄英小圈子成员,经常和陈景恪接触。

要说这里面没有他的功劳,老朱是不信的。

正是因为有这么多例子在,他才没有直接反驳,而是陷入了思考。

莫非自己想错了?

马皇后则想到了另一个问题,朱雄英是陈景恪一手调教出来的。

除了陈景恪,没人能懂他在想什么。

连自己都搞不懂他的想法,自己调教出来的妙锦就能懂吗?

那么解决的办法就只有一个……

想到这里,她看向陈景恪说道:

“看来你对如何教导妙锦,已经有想法了?”

陈景恪也没有再谦虚,颔首道:“是有一些想法,但不知道适不适用。”

马皇后直接说道:“那就试一试吧,以后你每两天为她授一次课。”

朱元璋想要反对,这事儿他更相信马皇后。

但嘴巴张了张却未发出一点声音。

算了算了,先让他试试吧。

陈景恪心中一喜,说道:“谢娘娘信任,我先给她上几节课,咱们看看效果再说。”

马皇后点点头,严肃的道:“太孙、太孙妃……大明的未来全在你手里了,莫要让我们失望。”

 

第78章 混乱的计官体系150.第149章 太孙好像有点不正经181.第180章 培养圣人?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开线了153.第152章 你就这么想喊我姑父?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第37章 需要拉拢的人才第292章 河西战略第240章 你的算计也太可怕了第296章 博望侯第333章 没有龙傲天223.第222章 心怀鬼胎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143.第142章 新都畅想第303章 你们存在的价值是什么第241章 汉四郡186.第185章 军队自有军队的规矩第333章 没有龙傲天207.第206章 妙锦让问的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第256章 历史赋予的使命第1章 揭皇榜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写史?157.第156章 蓝玉:请太孙示下229.第228章 万物之理第292章 河西战略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第236章 我去214.第213章 来自日本的情报第326章 有钱任性第37章 需要拉拢的人才第22章 突破口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岂能让百姓吃亏第290章 布局和收获第257章 危险来自于停滞不前231.第230章 无题第45章 葬礼?秀场!第46章 回家第296章 博望侯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第268章 无题第295章 思想武装100.第100章 廷议114.第114章 历史没有立场第35章 大本堂开课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盗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第302章 窃取国运232.第231章 扣你一个月俸禄第43章 暴毙161.第160章 皇权不下县?第294章 又一新课程第261章 乱认祖宗第35章 大本堂开课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马皇后第38章 圣人言第328章 神灵就是小偷106.第106章 再搞定变色油墨175.第174章 送子伴读123.第123章 你说的对,但我很难受第67章 温馨的一家四口93.第93章 妖僧姚广孝第67章 温馨的一家四口160.第159章 陈大师教我生儿子吧第24章 奇药93.第93章 妖僧姚广孝第319章 天竺攻略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谱批发的?第16章 李善长的怨愤214.第213章 来自日本的情报第265章 直捣黄龙112.第112章 方孝孺疯了?111.第111章 出关228.第227章 力学96.第96章 对世界贡献最大的大明藩王第327章 时代的尘埃第237章 无题第1章 揭皇榜第333章 没有龙傲天150.第149章 太孙好像有点不正经190.第189章 无不怀念我大元啊171.第170章 如何动摇儒家地位第287章 朱元璋的无力226.第225章 我不养闲人第335章 永恒的变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这种病223.第222章 心怀鬼胎第49章 给老朱父子上课第243章 吕宋177.第176章 异常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183.第182章 秃驴,竟敢勾引公主。第342章 无题158.第157章 蓝玉:太孙心里有我119.第119章 新钞问世惊群臣第6章 锦衣卫带来的危险第307章 一刹那的英雄143.第142章 新都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