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我去

大明的未来全在你手里了,这绝不是一句戏言。

太孙是他一手调教出来的,现在又拿到了太孙妃的教育资格。

未来的帝后都在他手里,相当于左右着大明的未来。

所以,拿到徐妙锦的教育资格,陈景恪感受更多的是压力。

相比起来,朱雄英就太乐观了。

得知此事他非常高兴,不停的追问准备怎么教。

并且拍胸脯表示:“你要是不会教,就交给我好了,我保准把她教的好好的。”

陈景恪翻了个白眼,直接无视了他,继续思考怎么展开课程。

朱雄英也不生气,凑过来说道:

“有那么难吗?你教我的时候不是很简单吗?”

陈景恪被气笑了:“你哪里看到简单了?”

她采集古代后妃的得失事迹,并加以评论,用来教导自己如何做一位称职的皇后。

如果他们两个同龄还好,但朱雄英比徐妙锦大太多。

魏晋隋唐时期,女性的地位相对要高很多。

“额……”朱雄英讪讪的道:“陈老师,真是辛苦您了。”

只见他有些沮丧的道:“好吧好吧,算你说的有理……那我以后就不能找她玩了?”

《女诫》和《女则》。

朱雄英不乐意的道:“为什么?那可是我媳妇。”

前者是东汉班昭所写,核心就是柔顺、谨慎,说的更直白点就是教女人如何三从四德。

她早就听说过陈景恪讲课的传说,自然非常感兴趣。

朱雄英松了口气,说道:“好,以后我尽量少去见她,也不给她讲什么大道理。”

朱雄英问道:“一样还不好吗?这样我们更有默契。”

朱雄英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什么乾坤阴阳,扯淡呢。

陈景恪说道:“单纯玩耍是可以的,但尽量不要和她讲政务和学问,避免把你的想法强加给她。”

小丫头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马皇后只是告诉她,以后可以去听陈景恪讲课。

陈景恪没好气的道:“还没成婚呢……你也不想让人说她的闲话吧?”

“如此,还怎么互相帮助?”

陈景恪笑道:“如此便好……”

陈景恪摇摇头,正色道:“说点认真的,以后你要和妙锦姑娘保持一定距离才行。”

后者是唐太宗的长孙皇后所编写,讲的是后妃如何正确处理各种事情。

“您渴不渴,我给您倒杯茶。上好的大红袍,皇家专供。”

这个解释更加的具体,朱雄英果然听进去了。

“如果你俩的思维方式一样,你想到的东西,她也能想到。”

陈景恪有些头大的说道:“陛下和娘娘性情一样吗?”

是贤后的楷模。

陈景恪也早有准备,拿出了两本书。

陈景恪也知道,靠这种空洞的大道理很难说服他,想了想才说道:

“如果你们两个的性情一样,还怎么互补?”

长孙皇后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辅佐唐太宗李世民,为其匡正政事失误……

第二天,徐妙锦就来到干清宫偏殿来上课。

“很容易受到你的影响,这也不利于她的成长。”

陈景恪耐心解释道:“男为干女为坤,夫妻一阳一阴,犹如太极相辅相成才能达到完美。”

“而且她年龄太小,正是性格养成时期。”

“更大的可能是,前面有个坑,你俩都没看到齐齐掉进去。”

“你想不到的地方,她也很难想得到。”

“伱也不想她的性情和思维方式,与你一模一样吧?”

一大早就跑了过来。

如果经常交流学问,很容易变成单方面灌输。

女人公开发表自己的主张是常有之事,甚至会受到世人的赞扬。

“夫妻相辅相成,相互查漏补缺。”

朱雄英摇摇头,但争辩道:“又没说一定要不一样。”

“看看我这稀疏了许多的头发,你以为是为啥?”

她薨逝后,宫女将此书呈送李世民。

李世民就将此书刊印天下,以为模范。

只是宋朝理学大兴,女性地位直线下降。

《女则》开始被排斥,慢慢的就失传了。

但皇宫和部分官宦家里,还藏有存本。

这套书籍最后一次出现在史书上,是永乐年间。

徐皇后在宫里找到了这套书籍,翻看之后贬的一无是处。

甚至还因为这本书,认为长孙皇后是一个不守妇道的女人。

言外之意就是,她不配当皇后楷模。

从此之后,这套书籍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陈景恪之前一直在思考,如何教导徐妙锦。

后来想到《女则》这本书,就有了主意。

他将两本书摆放在徐妙锦面前,问道:“你看过这两本书吗?”

徐妙锦看了看,说道:“女诫我学过,女则没有。”

陈景恪就将女诫收了起来,说道:“从今天开始,咱们学习女则。”

《女则》是故事集,前面是人物事迹,后面是点评。

陈景恪重点讲了前面的故事,后面的点评部分则省略了。

小孩子天性使然,都喜欢有趣的故事,不喜欢教条式的说教。

徐妙锦也不例外。

见陈景恪真的只是给她讲故事,别提多开心了。

但有人却提出了疑问,那就是马皇后:

“你教她女则我能理解,也非常支持……” шωш⊕ тт kan⊕ C 〇

“但为何只讲前面的故事,不讲后面的点评呢?”

陈景恪解释道:“后面的点评是长孙皇后的思想,对她来说太过于深奥了。”

“而且直接告诉她答案,也不利于她养成自己的思维方式。”

“先给她讲故事,让她自己去思考去悟。”

“等过上一些年,她有了自己的想法,再将长孙皇后的点评作为参考给她看。”

“如此既能培养她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加深她对女则的了解。”

马皇后点点头,说道:“我知道了。”

虽然她认为多此一举,但既然已经将徐妙锦交给陈景恪教导。

在没有出问题的情况下,她还是会信守承诺不乱插手的。

“既然你决定要教她女则,为何还要拿女诫出来?”

陈景恪说道:“我不喜欢三从,但四德是优秀品质。”

“如果她没学过女诫,我会将其中四德的部分讲给她听。”

马皇后眉头微皱:“你认为三从不对吗?”

陈景恪说道:“纵观史书,我只见到有因四德而称贤者,未闻有因三从而母仪天下者。”

马皇后无奈的道:“你啊……罢了罢了,随你去吧。”

“切记此言不可对外人说,否则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陈景恪回道:“娘娘放心,我知道了。”

之后授课继续。

除了教导女则上的故事,陈景恪还为她梳理了历史知识。

“在远古时期,男人外出捕猎,女人采集草籽果蔬……”

“后来农耕出现,男人耕田,女人纺织……”

“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

“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

“还有很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

提高女性地位势在必行,与其等事到临头再去抱佛脚,不如提前做准备。

朱家的人都疼媳妇,这一点可以好好利用一下。

先把徐妙锦教好,再慢慢的去影响更多的人。

很多时候,她不需要刻意发声,只要去做就可以了。

正如马皇后,她说女子出嫁可以穿凤冠霞帔,新的风俗自然形成。

只不过她并没有意识到女性地位问题,更没有想过利用自己的身份,去改善什么。

只能说,甚为可惜。

当然了,女性地位和经济水平也有关系。

当时的生产关系,决定了女性地位不会太高。

但低到宋明那种地步,也属实不正常。不过大势已经形成,想要逆势而行是很难的。

所以陈景恪也没有着急,慢慢的来。

先培养几个表率出来,再慢慢的带动更多人。

他已经有了后续计划。

其实并不复杂,女子书院。

不过这一切都要等到迁都之后再说了。

让陈景恪教导未来太孙妃,此事并没有声张,也很少有人知道。

一切都是默默进行的。

就连伺候徐妙锦的仆人,也只知道她时不时的,会去陈伴读那里听故事。

别的就不知道了。

这么做的原因,自然也是怕引起外面人的不满,横生枝节。

徐达作为徐妙锦的父亲,自然是知道的。

他找了个机会,邀请陈景恪去家中赴宴。

期间什么多余的话都没说,徐达端起酒杯‘哐哐哐’就是三大杯:

“景恪,啥都不说了,这是伯父我敬你的。”

“我知道你不喝酒,以茶代酒就行……”

陈景恪自然知道他为何会如此,不过也没有明着说出来,只是道:

“伯父伯母对我家多有照顾,我和徐大哥又情同兄弟,做这些都是应该的。”

之后两人就将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徐达说道:“最近几个月东南沿海尤为热闹,百姓无不期待开海……”

“一旦朝廷明旨下达,沿海城市将会爆发巨大的生机……”

“现在我更加理解,陛下为何要迁都北方了。”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开海只是第一步,如果后续政策无法跟进,富起来的也只是那几个沿海城市。”

“朝廷要做的,是用海贸来带动全国的经济发展,让最偏远地方的百姓都能因此受益。”

徐达说道:“此事我有所耳闻,听说太子让金钞局牵头,组织各地衙门和大海商洽谈收购当地物产。”

“我和永昌侯他们也弄了个小商队,收购了一批瓷器、茶叶、棉布等物品。”

他说是小商队着实太谦虚了,总共十几家权贵,联合采购了七十余艘船。

不是他们不想采购更多,而是就只能买到那么多船。

去年放出风声要开海,民间的商人本来还有些怀疑。

但很快就发现,官僚权贵们都在购买船只。

这下他们就再无怀疑,纷纷涌向东南沿海,各大船厂的订单都排到几年后去了。

一艘船刚从船坞出来,就直接被装上货物等待出发。

现在可谓是万事俱备,就等朝廷一纸诏书下达。

说起船队,徐达遗憾的道:“你不参与进来,实在太可惜了。”

“要不再考虑考虑?我们可以匀几艘船给你,货物也都是现成的。”

“钱的事情也不是问题,可以先欠着,等货物卖了再还也不迟。”

陈景恪苦笑道:“谢谢伯父,我对这种事情是真没兴趣,再说我也确实不缺钱。”

他自然知道徐达等人为何要白送他钱,就是想加深双方之间的联系。

但他却知道,这就是在给自己找麻烦。

他的地位太特殊了,不适合广交大臣。

和徐达、蓝玉等人交好,还是因为他们身份比较特殊。

加入他们的海贸组织,和众多勋贵产生利益纠葛,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眼下确实不会有什么问题,徐达也是好心,想要回馈自己。

但以后呢?

霍光真的不知道专权的后果吗?

他比谁都清楚,可他没有任何办法。

背后的利益集团会推着他往前走。

皇后许平君的死,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处在他那个位置,没有造反就已经是难得的忠臣了。

陈景恪不想等到事情无可挽回的时候才去后悔。

从一开始就不要给自己埋祸根。

不想再纠结这个事情,陈景恪就转移话题道:

“据我所知,南海的某座岛屿上盛产香料。”

“将这些香料运送到极西诸国,价格就能翻数十倍。”

“从陆地去极西诸国,途中要经过许多国家。”

“其中几个国家实力很强大,阻断了商路……”

“如果能找到从海洋去极西诸国的航线,就能吃到最丰厚的利润。”

“如果能垄断香料贸易,采用饥饿营销之法,利润更是大的难以想象。”

饥饿营销,这一招当年荷兰人就用过。

香料贸易曾经盛极一时,然而当海量香料涌入,西方人也不是那么稀罕这玩意儿了。

荷兰人的仓库里一度积压了几十万吨香料,最后只能烧掉减少库存。

为此他们还发明了一个节日,就是在某一天,露天焚烧香料。

后来有人想到一个办法,击败所有对手,禁止私人经营香料生意,以完成垄断。

然后靠着饥饿营销,继续赚取巨额利润。

这种方法,确实一度盘活了香料贸易。

但随着荷兰海上霸权的结束,再也无法进行垄断,香料彻底沦为普通商品。

不过后来西方人又玩了个花活,一个中国人很熟悉的套路,养生。

大力宣传香料养生……

于是香料贸易又小火了一把,但再也不复当年的盛况。

陈景恪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呢?

当然是学医的时候,从课外书里面看到的。

毕竟当年为了推广销量样式,西方人可是玩过不少花活的。

都被后来人当成趣事写在书里了。

他给徐达说这些,一来目前香料生意确实很赚钱,二来就是刺激他们去探索新航线。

永远不要低估中国人的冒险精神,我们的祖先也曾踏足遥远的天际。

不过可惜,徐达对什么香料贸易兴趣缺缺。

想想也是,他是大明第一等的权贵。

安安稳稳就能把钱赚了,何必去冒险呢。

西方最早的冒险家,大多也都是落魄贵族,希望靠这个翻身。

更大的贵族,则是躲在背后提供资金支持。

等到新航线出现,他们才会亲自下场收割。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见此,陈景恪也没有再多说什么,新航线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一步一步来,先把开海第一步做好再说。

话题继续,自然而然的就聊到了辽东战事。

陈景恪说道:“这会儿大军已经到辽东了吧?”

徐达肯定的说道:“没有消息传来,就说明已经顺利到达,估计双方已经发生小规模交战了。”

军队行军路线、每天走多少里路,都是有严格规定的。

不出意外的情况下,朝廷只需要根据数据推算,就能知道大军走到了哪里。

其实还要得益于大运河,可以直接走水路将军队运送到北平,节约了大量时间。

就在他们讨论此事的时候,大军已经到达通州。

冯胜立即派人打探纳哈出的情况,得到了一条重要战报:

“北元王庭支援纳哈出的军队,并未直接与纳哈出合兵一处,而是驻扎在庆州相机而动。”

“不知诸位可有何看法?”

唐胜宗看着军用地图,说道:“北元人这一招很狡猾。”

“若趁我们与纳哈出交战,对我军后方发动突袭,后果难料。”

“如果我们派遣军队防守,就无法全力攻打纳哈出……”

“而且久守必失,北元多骑兵,我方战线又长,很难防的住。”

赵庸提议道:“若能先将这支援军打掉就好了。”

“不但能解决隐患,还能严重打击纳哈出军队士气。”

关良皱眉说道:“只是庆州离此地路途遥远,一旦消息泄露,恐会遭到敌军骑兵包围。”

“想要神不知鬼不觉,越过这八百里距离发动奇袭,太难了。”

冯胜面色严峻,又说了一条情报:“据探马来报,草原天降大雪……”

众将皆沉默不语。

突袭就讲究一个快,在天降大雪的草原发动奔袭战。

能不能找到敌人且不说,寒冷造成的非战斗减员,就够人喝一壶的了。

就在这时,一旁默不作声的蓝玉突然开口道:

“我去。”

第268章 无题第257章 危险来自于停滞不前第34章 新篇章第335章 永恒的变158.第157章 蓝玉:太孙心里有我125.第125章 小冰河期到了啊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计第58章 唯儒独尊115.第115章 你挡着我的阳光了第266章 破王廷第325章 再造乾坤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第360章 无题166.第165章 新都设计图132.第132章 因为尊重第299章 继续无题第47章 货币第73章 皇恩浩荡第302章 窃取国运第339章 属于华夏的学问第54章 目标,倭国请假一天第271章 进退有据第6章 锦衣卫带来的危险186.第185章 军队自有军队的规矩第297章 建文?嘉文?214.第213章 来自日本的情报第261章 乱认祖宗第365章 沧海175.第174章 送子伴读第250章 南洋攻略第238章 没有枪头一样能杀人第11章 鸵鸟朱标第248章 什么吕宋,叫楚国141.第140章 突如其来的迁都话题(加更求月第279章 海盗代表自由?第246章 是的,我们灭了一个国家206.第205章 陈景恪的成长182.第181章 把裤子脱了再说话185.第184章 什么重要?227.第226章 日本必须要彻底消失164.第163章 功勋九转第51章 老朱强大的理解能力127.第127章 如果万一呢。第316章 伟大思想第312章 敢于打烂一切207.第206章 妙锦让问的第333章 没有龙傲天111.第111章 出关第262章 给你封个猴儿吧171.第170章 如何动摇儒家地位第274章 团队力量138.说下加更的事情吧第303章 你们存在的价值是什么第293章 外面的世界131.第131章 犹豫啥,联姻啊。第342章 无题第47章 货币第257章 危险来自于停滞不前214.第213章 来自日本的情报第75章 竹书纪年第256章 历史赋予的使命95.第95章 将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第43章 暴毙173.第172章 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第286章 意外之喜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第277章 内阁的核心问题97.第97章 继续说啊110.第110章 别人不配让陛下去赌115.第115章 你挡着我的阳光了第78章 混乱的计官体系第244章 陌生的大明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个屋檐下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209.第208章 无题第298章 无题190.第189章 无不怀念我大元啊第294章 又一新课程137.第137章 朱标酿成的恶果(求月票)第303章 你们存在的价值是什么第52章 解决之法第342章 无题第338章 设立新衙门第51章 老朱强大的理解能力春节快乐第279章 海盗代表自由?第70章 开启华夏纪元第62章 制度上的无奈第341章 挖坑杀人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86.第86章 我能治啊166.第165章 新都设计图第297章 建文?嘉文?第64章 朱雄英突袭方孝孺第24章 奇药234.第233章 谁能比陛下更疼媳妇第52章 解决之法第248章 什么吕宋,叫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