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河西战略

朝廷并没有为赵秩他们,举行什么盛大的欢迎仪式,就礼部和鸿胪寺派了几名官吏前来迎接。

其余来迎接的官吏,基本都是赵秩和耿子茂的亲友。

当然,朱元璋也派了一名宦官过来,表示对此事的重视,顺便直接传几句话给赵秩。

倒不是有人特意针对远洋使节团,而是国家自有法度在。

什么级别的人出使,出使的又是什么级别的国家,回来的时候朝廷派相应的官吏去迎接。

不能高了,也不能低了。

尤其是朱雄英的外交法规颁布之后,这方面执行的相当严格。

赵秩这一趟出使,别看规模很大,实际上规格并不高。

毕竟他这一趟没有什么明确任务和目标,只是出去看一看,顺便赚点钱而已。

按照规定,朝廷不可能给出太高规格的迎接。

不过赵秩一点都没觉得被冷落,进入大明后这一路受到的欢迎,皇帝派身边宦官迎接传话,已经完全足够了。

就在他和亲友叙旧的时候,城门楼上有三个人,正拿着望远镜往他们这边看。

正是陈景恪、朱雄英和徐妙锦。

一边看,朱雄英还一边絮叨:“狻猊呢,怎么没看到狻猊。”

“赵秩太不懂事了,竟然不把狻猊放到最显眼的地方。”

陈景恪下意识的往旁边挪了几步,示意这人我不认识。

跟在后面的蒋𤩽和牛二虎将头转到一边,假装没有看到。

徐妙锦嫌弃的道:“那不是狻猊,是狮子。”

朱雄英连忙说道:“好好好,是狮子……快看快看,那是不是狮子。”

徐妙锦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一只头上长满鬃毛的猛兽。

“老师,你看那是狮子吗?”

陈景恪拿起望远镜看去,确实是狮子,一头雄狮。

不过体型比较小,脖子上的鬃毛也不是很多,典型的亚洲狮特征。

“确实是狮子,不过是狮子里体型较小的那一类。”

徐妙锦惊讶的道:“还有比这大的狮子吗?”

陈景恪回道:“有,在更遥远的黑土大陆,生活有体型更大的狮子。”

“比这种狮子长三分之一左右,雄狮头上的鬃毛也比这个多,就和炸开的毛球一样。”

朱雄英插话道:“将来我派人去那黑土大陆,抓几只回来给你看。”

徐妙锦认真的道:“不行,岂能为了自己的喜好,就如此劳民伤财呢。”

小小年纪,严肃起来竟也有几分威严。

朱雄英被堵得说不出话。

陈景恪给他解围道:“自然不会专门去抓,将来远洋商队路过那边,顺手抓几只就可以了。”

“就和这次一样,本来是出使列国做做生意,顺便抓一些当地独有的动物。”

徐妙锦这才歉意的道:“原来如此,是我误会太孙了。”

朱雄英连忙道:“嗐,你我何需如此见外……”

然后他转移话题道:“长这么大我还没见过狮子呢。”

徐妙锦也说道:“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呢,很威猛。”

陈景恪说道:“狮子是喜欢炎热偏干旱的气候,只有西域那边才适合生存。”

“汉唐曾长期掌握西域,与极西之地诸国多有交流,西域藩属国曾进献过狮子。”

“自唐中晚期以后,不复对西域的掌控,中原人就再没有见过这种猛兽了。”

朱雄英冷哼一声道:“早晚有一天我大明要重新掌握西域,让华夏的脚步再次踏入极西之地。”

这一次徐妙锦没有再说什么穷兵黩武之类的话,而是点头表示支持。

陈景恪朝蒋𤩽看了一眼。

蒋𤩽立即命周围站岗的人离远一点。

就在他犹豫要不要也离开的时候,陈景恪说道:

“不是什么大秘密,蒋指挥使听听也无妨。”

蒋𤩽这才恭敬的回来站好,心中也不禁好奇他们要说什么。

陈景恪这才说道:“过了年晋王和燕王准备主动出击,我以为这样做就是浪费兵力。”

见他们要谈正事,徐妙锦就放下望远镜,乖巧的站在朱雄英身旁。

朱雄英不解的道:“这不是之前就商量好的策略吗。”

“三叔去寻找也速迭儿的主力,四叔攻打咬住、乃儿不花、阿鲁帖木儿等部。”

“两路出击,只要有一路能找到目标就算是成功,为何你又改变主意了?”

陈景恪解释道:“北元那边又有新情报传来,在南下劫掠行动失败后,也速迭儿就带领部族退入了漠北深处。”

“显然他也知道大明会发起反攻,提前做出了准备。”

“若他有意避战,晋王的军队是不可能找到他的。”

“如果晋王孤军深入漠北,很容易会被他切断粮道,然后集中优势兵力攻打。”

“当年魏国公和梁国公就吃了这样的亏,幸得曹国公勇武,才没有酿成大祸。”

他说的是洪武五年第二次北伐,当时大明三路出击,准备一举歼灭北元主力。

分别是冯胜的西路军,徐达和蓝玉的主力中路军,以及李文忠的东路军。

可以说,大明精锐尽出,当时全国上下都以为此战必胜。

本来的计划是,中路军和东路军齐头并进相互照样,防止被北元各个击破。

然而徐达和蓝玉中了王保保的诈败之计,在没有通知李文忠的情况下,加快了行军速度。

最后孤军深入被北元主力包围。

力战之下才勉强突围,却也损失惨重,作为主力的中路军失去战斗力。

李文忠的东路军继续北上,连续击破北元主力,却也因为势单力孤无法扩大战果,只能撤回。

冯胜率领的西路军,一路势如破竹拿下了河西走廊。

但因为唐末以及五代十国的动乱,代表河西汉人的势力归义军得不到补充,逐渐势弱。

最后被西夏李元昊所灭。

至此河西汉人彻底没落,并逐渐消失。

等到冯胜打过来的时候,河西的汉人加起来也只有千余户。

这么点人口,是无法维持大明长久驻军的。

冯胜只能带兵后撤。

不过他也不是彻底退出了河西,而是修筑了嘉峪关,镇守河西门户,将主动权掌握在了大明手里。

而陈景恪这次的目的,就是彻底拿下河西。

“前几年调整人口布局的时候,大明往河西那边迁徙了数千户百姓。”

“又有许多百姓为了谋生,自发迁徙过去。”

“再加上当地原有的人口,已经过了万户。”

“已经足以支撑大明在河西常驻一支军队。”

“有了军队的保护,我们就可以继续往那里迁徙更多百姓。”

“如此用不了多少年,河西走廊将再次回到大明的手里。”

“掌握了河西走廊,西域乃至康藏,都不过是囊中之物罢了。”

朱雄英思索道:“所以,你想让三叔去打河西?倒也不是不行。”“只是大明之前封了五个蒙古王公为关西卫所首领,如果现在攻打他们,恐怕会引起康藏王公的恐惧。”

现在大明对康藏和嘉峪关以西,采取的都是羁縻制度。

康藏册封的是藏人王公为卫所首领,关西那边则是蒙古王公为首领。

名义上遵从大明号令,实际上就是割据实力。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人都臣服大明了,也获得了皇帝的册封。

现在贸然出兵打他们,就是食言而肥。

朝廷一旦失信于人,后果是很严重的。

尤其是会让康藏王公产生唇亡齿寒之感。

你们今天敢背弃盟约攻打关西,明天是不是就要来打我们?

到时候他们要是反叛,大明怎么办?

派人去高原上攻打他们?

别闹了,眼下那里对大明没有什么开发价值,只要保持名义上的所有权就足够了。

派兵去打,得不偿失。

等将来火器发展成熟再去打,会变得更加简单。

陈景恪自然也考虑过这一点,说道:

“关西共有七个蒙古王公,臣服的有五个,还有哈密王和豳王两部未臣服。”

“让晋王出奇兵去打他们两部。”

“同时,派大军出嘉峪关,和晋王配合里外夹击,震慑关西五卫。”

“关西五卫是大明的臣子,河西走廊也是大明的疆域。”

“朝廷派遣流官去治理,完全是合乎礼法的。”

“而且大明已经废除了卫所制度,关西五卫也该遵照朝廷法令废除了。”

“如果他们配合,还能给他们一个善始善终。”

“如果不配合……想要收集他们和蒙古勾结的证据还不简单吗。”

根本就用不着伪造,作为蒙古王公,虽然向大明称臣,可依然保持着和北元的联系。

双方之间的贸易往来更是频繁。

朝廷不追究什么事情都没有,追究起来这些都是勾结敌人的罪证。

以前大明没能力追究,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现在有能力了,随时都可以收拾他们。

蒋𤩽很是震惊,没想到他们要商量的竟然是如此重大的事情。

而且,他们是太孙和太孙伴读啊,竟然已经能决定如此大事了。

想到这里,他的腰不禁又弯了几分。

牛二虎倒是习以为常,而且他对真实情况了解更清楚。

这种大事真正拿主意的是陈伴读,太孙不过是参与一下,提提意见而已。

朱雄英说道:“我担心的还是康藏王公,朝廷可是在高原上封了三个卫所的。”

陈景恪胸有成竹的道:“只要师出有名,问题就不大。”

“他们肯定会受到惊吓,只需派人去安抚即可。”

“就告诉他们,朝廷已经废除卫所制,他们的也要废除。”

“不过考虑到他们对朝廷的忠心,不会剥夺他们的权力,而是改封为土司。”

“但也要警告他们,不可三心二意,不可与大明的敌人交好。”

“既然封了土司,就要完全按照土司制度来。”

“大明会往高原派遣宣政使,各部必须配合他们的工作,否则视为反叛。”

朱雄英连连点头,说道:“这个办法好,如此恩威并施,高原上那些王公定不敢在生事。”

陈景恪话锋一转道:“就算他们生事也无所谓,现在的高原可不是唐朝时期了。”

唐朝时期气候偏暖和,高原上的冻土融化,能种植更多的粮食,放养更多的牲畜。

人口也大量增加。

再加上又出了雄主和能臣,才有了强大的吐蕃。

随着小冰河期的临近,高原受到的影响更大,农业和畜牧业都遭受了重大打击。

再加上腐朽的统治阶级内乱,造成的政局动荡,最终导致吐蕃灭亡,高原再次陷入四分五裂。

一直到现在,高原依然处在分裂状态。

大明设立的三个卫所,就是三家比较大的王公势力。

在这三家之外,还有很多别的势力,一直想取而代之。

“如果他们真的敢反叛,都不用大明出兵,自有其他部落的人出手灭了他们。”

“然后拿着他们的头颅向大明邀功,以求能取代他们的位置。”

话说到这里,大的方针战略就已经确定。

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具体的人去做了。

之后他们又在城楼上看起了热闹,毕竟今天是带徐妙锦出来玩的,不能扫了她的兴致。

一直到使节团返回城内,他们才意犹未尽的离开。

接着又在城内游玩起来。

经过一年的发展,洛阳城的人口已经达到四十万,正式超过了应天。

但丝毫没有应天城的拥挤感。

除了部分人口区域人口较为密集,大部分地方人还是显得有些冷清。

不过这也正常,毕竟百万人的规模,不是那么好填充的。

而且越往后人口增加的就越慢。

原因很简单,最开始为了快速填充人口,移民的标准很低。

只要身家清白,有一技之长就可以过来。

等人口达到一定数量,就会提高标准。

越到后面,想要在这里落户就越难。

陈景恪说道:“作为京师,必然是人口汇聚之地,常住人口有五六十万就差不多了。”

“要给流动人口留下足够的空间。”

徐妙锦说道:“四十多万的冗余,流动人口有那么多吗?”

朱雄英自信的道:“你等着瞧吧,最多二十年,洛阳的总人口就会突破百万。”

“到时候咱们就要发愁,如何才能装得下更多人口了。”

陈景恪颔首道:“百万人口是洛阳城的极限,不是大明首都的极限。”

“不过还好,在修筑洛阳城的时候,就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

“周围预留了大片的空地,若有需要,随时可以修建卫城分流人口。”

朱雄英说道:“这就叫提前量,直接将计划做到了五十年后……”

徐妙锦敬佩的道:“老师高瞻远瞩,让人佩服。”

朱雄英撇了撇嘴,早知道就不提这一茬了。

在外面转悠了大半天,三人才返回皇宫。

徐妙锦去了坤宁宫,陈景恪和朱雄英则去干清宫,找朱元璋和朱标商量调整战略的事情。

第241章 汉四郡第243章 吕宋第322章 卡制度漏洞193.第192章 化学源于爱情?138.说下加更的事情吧第305章 阶梯性收税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151.第150章 内部提纯第257章 危险来自于停滞不前86.第86章 我能治啊第2章 大明嫡长孙162.第161章 咱当年也是个乞丐头第43章 暴毙168.第167章 吾死,汝等自为之。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第298章 无题90.第90章 做人第309章 那啥无题214.第213章 来自日本的情报232.第231章 扣你一个月俸禄第57章 实践第85章 咱的乖孙怎么样第255章 我毕生的追求第319章 天竺攻略191.第190章 海贸啊第350章 时代的需求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办事218.第217章 无题第313章 见闻176.第175章 黄河决堤217.第216章 生产力改变生活第2章 大明嫡长孙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92.第92章 朱老四有大帝之姿第337章 解缙的震惊禅位大典第71章 自古以来第352章 你特么想反皇权?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第255章 我毕生的追求第292章 河西战略第67章 温馨的一家四口第276章 朱标要强化内阁第335章 永恒的变201.第200章 税229.第228章 万物之理第349章 政治是妥协的产物第268章 无题第342章 无题第53章 朱标小露一手200.第199章 钱钱钱121.第121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221.第220章 啥条件我们都答应222.第221章 太简单了没意思第84章 徐达还朝第322章 卡制度漏洞第68章 小小朱驳老朱第283章 留声机217.第216章 生产力改变生活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115.第115章 你挡着我的阳光了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吗?203.第202章 没那么简单(新年快乐!)第262章 给你封个猴儿吧第348章 屠杀继续95.第95章 将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废第334章 我们已经被渗透了第269章 好男儿,当如是。113.第113章 这些可都是棋子第321章 不会写,是真的不会写第348章 屠杀继续136.第136章 扒皮王112.第112章 方孝孺疯了?第17章 六部全军覆没174.第173章 蓝玉宝刀未老啊第282章 来自学生的质疑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第295章 思想武装148.第147章 军功爵制131.第131章 犹豫啥,联姻啊。第248章 什么吕宋,叫楚国第21章 从调教太孙开始第275章 百万常备军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第237章 无题第77章 成为时代的探索者第335章 永恒的变150.第149章 太孙好像有点不正经第328章 神灵就是小偷181.第180章 培养圣人?第12章 大幕开启90.第90章 做人第271章 进退有据第318章 洛下学宫219.第218章 改土归流第268章 无题第306章 师徒谈心第276章 朱标要强化内阁第342章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