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无题

“什么人,站住。”

眼见陌生人靠近,陈景恪身边的护卫立即上前阻拦,他们的一只手甚至已经抓在刀柄上。

来人吓了一跳,连忙举起双手示意没有敌意:

“我叫阿扎萨,来自西域,和赵少卿认识,今日特来拜访陈伴读。”

шωш.тt kǎn.CΟ

他汉语说的本就不好,着急之下就更是含混不清,根本就听不清在说什么。

陈景恪只一眼就认出了他的大致来历,大胡子、头巾、长袍,标志太明显了。

虽然听不清对方具体在说什么,但赵少卿这三个字还是听懂了。

十有八九是跟随赵秩的商队一起来的。

但他并没有放松警惕,反而后退了两步。

万一是帖木儿派来刺杀自己的呢。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在大明的真实地位。

作为大明的敌国,派人来刺杀他是很正常的事情。

虽然可能性不大,但小心点总是没错的。

阿扎萨放慢语速,又把方才的话说了一遍。

陈景恪却并没有就此见他的打算,而是说道:

“既然认识赵少卿,就应该知道如此登门拜访是为失礼,先学学礼仪再来吧。”

阿扎萨露出一丝尴尬,他岂能不知道堵门口拜访很失礼,但这也是无奈之举。

他也想走正规程序拜访大明的大儒学者,但都被拒绝了。

没办法之下,他只能直接登门拜访。

别说,这么做确实有一定效果。

虽然很多人依然拒绝,但有些学者认为他有诚意,就接待了他。

有些出于好奇,还有些是不耐烦想快点把他打发走,总之用这一招他确实见到了不少人。

以至于他慢慢的也习惯了,用这种方法登门拜访。

没想到,今日竟然被指责了。

他却没有辩解,而是充满歉意的道:

“是我失礼了,改日再来赔罪,请陈伴读能拨冗相见。”

说完再次行礼告辞离开。

陈景恪反而有些意外,这人就这么走了?

然后他对一名护卫说道:“让蒋指挥使去查一查这个阿扎萨,隐蔽一点。”

蒋𤩽那边还没有传来消息,赵秩却先找到了他。

第二天一大早,等待早朝的时候,他正和徐达等人闲聊,赵秩过来说道:

“陈伴读,能否借一步说话?”

陈景恪立即想到了阿扎萨的事情,莫非是来说项的?

果不其然,来到无人处赵秩开门见山道:

“是阿扎萨让我来代他道歉的,昨日实在唐突……”

然后他就将阿扎萨为什么失礼的原因讲了一遍。

陈景恪并不意外这个答案,此时的华夏是骄傲的。

一个外国人跑过来讨教学问,能理他才怪。

比起此事,他更好奇的是阿扎萨的身份。

能让赵秩过来当和事佬,可见两人关系不一般。

“这个阿扎萨是何人,能让赵少卿另眼相看?”

赵秩就将阿扎萨的身份介绍了一遍。

帖木儿汗国统治下的雅利安人,家族世代为官僚和宗教学者。

他本人从小热爱冒险,就选择成为学者。

从十六岁开始至今已经二十年,他的足迹踏遍了整个伊教世界。

后来他想冒险去基教世界看看,但刚踏入罗马地界,就遭遇到了截杀。

若非命大已经去面见神灵了。

侥幸逃得一命之后,他不得不放弃了这个荒唐的念头,转而向东游历。

他想越过高山荒漠,前往察合台汗国,然后从这里去往传说中的东方大国。

走到半路,他听说家乡忽鲁谟斯来了一支东方大国的船队。

于是,他转路来到忽鲁谟斯,靠着家族关系很快见到了赵秩。

双方都想从对方那里获得想要的信息,就开始了频繁的接触。

随着了解的加深,都被对方的勇气和学问吸引,渐渐的建立了极深的私人友谊。

赵秩回程的时候,阿扎萨也一并随他来到了大明。

只不过他是以私人身份来的,并不住在鸿胪寺提供的住处,也没资格参与官方活动。

对于后面的事情,陈景恪并不关心,他重点关注的是一件事情。

雅利安人,准确说是波斯人。

前世他对外国历史了解不多,但唯独波斯例外。

小时候邻居家的波斯猫,让他羡慕不已。

后来玩过一款名为《波斯王子》的游戏,又看了改编电影。

更是让他对这个名字产生了深刻印象……

然后他就上网搜了一下,对这个国家和民族有了一定了解。

当然,也只是大致了解了一下,知道了总共有几个时期,至于别的就一概不知道的。

甚至连名字也只记得一个居鲁士二世。

但在这个时代,知道这些信息已经足够了。

波斯人最让他感到震撼的,不是他们创造了多么强大的帝国。

而是他们处于低谷时的选择。

大多数国家和文明,被摧毁后就没了,他们总能一次又一次崛起。

这种韧性,让人不得不敬佩。

就以萨珊王朝覆灭之后的历史为例。

波斯人迅速调整定位,转型成了宗教学者和官僚。

阿拉伯帝国虽然强大,但底蕴浅薄的他们,根本就不懂得治理国家。

而波斯拥有悠久的历史,掌握着丰富的行政经验。

阿拉伯帝国不得不依靠他们来管理庞大的国家。

之后的塞尔柱突厥人、蒙古人创建的国家,都要靠他们进行治理。

蒙古西征,别的国家和民族只看到了灾难,他们看到了重新崛起的机会。

蒙古人将高加索地区的势力清洗一空,波斯人趁机在这里组建了萨非教派。

以宗教的名义初步凝聚在一起形成了团体。

但他们没有直接打出复国旗帜,而是选择继续隐忍。

一直等到帖木儿汗国虚弱,他们趁势而起建立了萨非王朝。

如果历史没有发生改变,此时的萨非教派应该还在暗中积蓄力量。

那么有没有可能,提前将这个炸弹引爆,给帖木儿来个大的。

到时候大明就可以更加从容的经略西域。

不过现在信息太少,他也只是有这个想法。

具体该怎么做,还没有什么头绪。

只希望这个阿扎萨和萨非教派有关系。

在确定对方的身份之后,陈景恪决定见一见他。

如果能利用他挑动中亚局势更好。如果不行,至少能通过他,多了解一些西方世界的情况。

于是他就故作大度的表示,早说是你赵少卿的好友就好了,能省去一场误会。

并表示阿扎萨随时可以去他家里拜访,他扫榻相迎。

不论这话是真还是假,赵秩都很领这个情。

——

今天是很平常的一天,大家本以为早朝就是处理一些基本事务,走个过场就结束了。

然而,当他们看到老朱铁青的脸色时,就知道出大事了。

所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下意识的将自己做过的所有事情,都回忆了一遍。

就连徐达等人都有些发怵,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竟然让老朱这么生气。

然后他目光朝陈景恪看去,发现对方表情轻松,顿时就明白又是演戏。

心中松了口气的同时,也不禁好奇,什么事情竟然又把老朱给搬出来演戏?

他的好奇心很快就得到了满足。

朱元璋直接点名让僧录司的官员出列,将这些人给吓的差点瘫倒在地。

然后老朱拿出厚厚一摞文书扔在地上,怒道:

“一群尸位素餐之辈。”

“好好看看这是什么东西,你们就是如此管理僧道的?”

僧录司的郎中战战兢兢地捡起文书,等看清楚上面的内容,直接跪在地上:

“臣有罪。”

至此,不用看文书内容,大家就已经猜到是怎么回事儿了。

不外乎就是偷偷的扩建庙观,超额招录僧侣道士,欺骗百姓放高利贷等等。

这事儿就和官员贪污腐败一样,压根就无法禁止。

朱元璋也没废话,直接给出了处置结果:

“来人,摘了他的乌纱,贬为平民。”

那名郎中狂喜,连忙叩头:“谢陛下不杀之恩,谢陛下不杀之恩。”

几名侍卫进来,打掉他的乌纱,将他拖了出去。

百官也不禁感慨,皇帝现在越来越仁慈了。

竟然只是罢官,放以前肯定是杀头。

然而下一刻,他们就知道自己想多了,洪武大帝依然提的动刀。

“着锦衣卫清查天下庙观,有违法乱纪者严惩不贷,若谁阻挠包庇以同谋论处。”

竟然要出动锦衣卫?

百官心中大惊,知道此事恐怕比自己想象的还要严重啊。

莫非皇帝要来一场灭佛行动?

接着,朱元璋下令废除僧录司,改设宗教司,统管天下宗教事务。

对天下庙观、僧道进行重新排查登记。

群臣这才松了口气,这表明只是严打,不是灭佛。

接着,朱元璋又下达了一条命令。

任命太孙伴读、驸马都尉陈景恪,暂摄宗教司事务。

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任命,群臣没有反对。

但心中更加的警惕,很多人都开始回想,自家是否和僧道有什么来往。

连陈景恪这躲在幕后的人都出动了,更加证明皇帝对僧道的行为,不满到了极点。

这时候要是被查出来和他们有瓜葛,恐怕后果很严重。

徐达等人则有些茫然,摸不透皇帝的打算。

他们自然不相信表面上的理由,如果真是因为佛道违法,又怎么会将陈景恪搬出来。

这只能证明,他们在谋划一个很大的计划。

只是众人实在想不到,佛道有什么文章可以做的吗?

下朝之后,群臣忧心忡忡的离开了。

陈景恪刚准备去干清宫,就被蒋𤩽给拦住了。

“陈伴读,这是您要的阿扎萨的情报。”

效率很高吗。

陈景恪接过那一沓情报,笑道:“麻烦蒋指挥使了。”

蒋𤩽谄笑道:“陈伴读客气了,这都是卑职该做的。”

陈景恪点点头,正准备离开,却发现蒋𤩽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就问道:

“蒋指挥使还有什么事情吗?”

正不知道怎么开口的蒋𤩽,连忙说道:

“陛下让您掌管宗教司,我就是想问问,有没有什么需要卑职效力的地方。”

陈景恪哪还不知道,他是心里没谱,想问问该使多大力。

“蒋指挥使种过枣树吗?”

蒋𤩽很是疑惑,这和种枣树有什么关系?

不过还是老老实实摇头。

陈景恪说道:“枣树每年都会长出很多多余的枝条,必须将其清除,才能结更多更大的果子。”

“有时候还需要在树身上砍几刀,效果会更好。”

“蒋指挥使明白了吗?”

蒋𤩽恍然大悟:“卑职明白了,谢陈伴读指点。”

——

来到干清宫,朱元璋、朱标和朱雄英早就等着他了。

见他手里拿着一摞纸,朱元璋好奇的问了几句。

陈景恪就将阿扎萨的事情大致讲了一遍,然后又说了自己准备尝试给帖木儿挖坑的事情。

闻言,朱元璋也就没有再多问。

陈景恪善于下闲棋,这事儿大家早就知道了。

有些起到了很大作用,有些暂时还没起作用。

现在借着这个机会,谋划一下西域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宗教司的那边的事情,你有想法了吗?”

陈景恪颔首道:“不外乎就是加强监管,加大惩罚力度。”

“如何驱使他们,还要等和他们接触过后才能决定。”

暂时掌管宗教司,是陈景恪自己的提议。

制定宗教管理办法简单,如何驱使佛道扩张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毕竟两教的教义和上千年养成的习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改的过来的。

而且还要防止他们走上邪路。

需要有人引导并监管才行。

陈景恪虽然没有专门研究结果宗教,但有前世的经验,对这玩意儿还是知道一些的。

至少比同时代的人知道的要多一点。

再加上可信任的人里面,就他最闲,就主动揽下了这个活儿。

——

皇帝大发雷霆,要对佛道两家动手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扬开来。

官僚系统对此大多都持支持态度。

其实还是为了话语权,打压宗教扩张,一直是官僚系统默认的事情。

如果皇帝比较迷信宗教,他们就会自己出手打压。

现在朱元璋准备亲自动手,他们自然乐的看热闹。

百姓对此则是两极分化,有的反对,认为这是对神灵的不恭。

有些支持,认为佛道不事生产,还欺骗人,就该被收拾。

佛道两家则是惊恐万分。

洛阳周边的佛寺和道观最先得到消息,一边派人去通知其他各派的话事人,一边去朝堂打听情况。

当确定了此事,并得知皇帝派出锦衣卫彻查佛道两家,所有人都觉得犹如五雷轰顶。

两家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纷纷出动托关系,想要化解这一场劫难。

作为新上任的宗教司话事人,陈景恪自然成了头号游说目标。

第7章 将计就计152.第151章 他还得谢咱呢153.第152章 你就这么想喊我姑父?第328章 神灵就是小偷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第290章 布局和收获191.第190章 海贸啊112.第112章 方孝孺疯了?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第299章 继续无题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第341章 挖坑杀人第335章 永恒的变第323章 安置成年亲王第12章 大幕开启206.第205章 陈景恪的成长165.第164章 谁说儒生讨厌改革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164.第163章 功勋九转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废第279章 海盗代表自由?第277章 内阁的核心问题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谱批发的?183.第182章 秃驴,竟敢勾引公主。116.第116章 老朱的文学天赋第300章 闪电战225.第224章 此生仅有的机会105.第105章 十年后让位给你第62章 制度上的无奈第305章 阶梯性收税98.第98章 掀起医学革命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计第12章 大幕开启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个屋檐下第260章 无题第284章 给朱标上课226.第225章 我不养闲人153.第152章 你就这么想喊我姑父?第345章 血染淡马锡第82章 心眼真多啊第2章 大明嫡长孙第311章 用工荒170.第169章 江南重税第299章 继续无题102.第102章 假钞第262章 给你封个猴儿吧223.第222章 心怀鬼胎第287章 朱元璋的无力第266章 破王廷165.第164章 谁说儒生讨厌改革224.第223章 太孙长大了117.第117章 统统砸碎210.第209章 阳谋第283章 留声机177.第176章 异常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第297章 建文?嘉文?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86.第86章 我能治啊180.第179章 蓝玉竟成嘴替禅位大典176.第175章 黄河决堤第312章 敢于打烂一切第330章 什么帝国主义行径啊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第280章 你的心真脏啊86.第86章 我能治啊第77章 成为时代的探索者第323章 安置成年亲王第296章 博望侯第57章 实践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106.第106章 再搞定变色油墨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第53章 朱标小露一手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马耕地第34章 新篇章第77章 成为时代的探索者174.第173章 蓝玉宝刀未老啊第291章 这就是大明224.第223章 太孙长大了205.第204章 某高丽(完)第70章 开启华夏纪元115.第115章 你挡着我的阳光了第303章 你们存在的价值是什么第50章 老朱脸上挂不住了第33章 学问哪来的?第15章 太孙伴读第35章 大本堂开课第53章 朱标小露一手第292章 河西战略第305章 阶梯性收税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第268章 无题第36章 能不能换句话?194.第193章 琉璃动人心第4章 力挽狂澜第85章 咱的乖孙怎么样193.第192章 化学源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