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演戏

第40章 演戏

两天后的早朝,朱元璋看着又空了很多的大殿,心中异常愤怒。

平日里道貌岸然,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咱使用道德绑架,背后却是坑脏污秽的贪官污吏。

咱恨不得把你们千刀万剐。

不过气愤之余他也头疼不已,胡惟庸案已经让官员不够用了,赵瑁案又抓起来这么多,缺口更大了。

抓贪官污吏确实很解气,可也让朝廷的办公效率直线下降。

此事必须尽快解决,否则以后惩处贪官都不敢下狠手了。

“诸卿可有本奏?”

一名工部官员出列道:“陛下,黄河决堤,荥泽、阳武二县被淹,受灾百姓五万余……”

什么?

听到黄河决堤的消息,朱元璋大吃一惊,就想呵斥工部是干什么吃的。

毕竟明朝制度,将水务交给了工部负责。黄河决堤这么大的事情,他们要负主要责任。

但是嘴巴还没张开,猛然想起工部已经全军覆没,眼下只有三五名官员,还都是新提拔上来的。

估计这些人连岗位还没熟悉,实在没办法苛责他们。

但发生这么大的事情,总要有人倒霉,于是他将目光看向了某锦衣卫指挥使:

“毛骧,如此大事为何没有禀报?”

毛骧没想到火竟然烧到了自己身上,倍感冤枉:

“陛下,锦衣卫人手有限,正全力查办赵瑁案,实在无力兼顾其他。”

朱元璋脸色更加阴沉:“狡辩,如此关系万民生死之事都不上心,要你们何用?”

“念在事出有因,就罚你半年的俸禄,若再犯休怪咱不留情面。”

毛骧满脸不服,但也不敢再辩驳:“谢陛下。”

朱元璋岂能看不出他的心思,神色里冷意更甚。

但眼下还是先处理水灾问题:“马上派人去查,决堤缘由、两县受灾情况,给咱查清楚。”

“是。”

“曾泰。”

户部尚书曾泰出列道:“臣在。”

“立即调拨钱粮赈济灾民。”

“臣遵旨。”

朱元璋又将目光看向李善长:“百室。”

李善长精神一振,出列道:“臣在。”

朱元璋温声道:“御史台派几名御史,随同户部官员一起前去赈灾。”

“遵旨。”

朱元璋干纲独断,很快就将此事处理好。

之后又有几人奏报了一些事情,也都一一处理。

眼见没有人再奏事,朱元璋目光朝某个人使了个眼色。

新任礼部右侍郎公孙聪立即出列道:“陛下,臣有事奏。”

朱元璋不动声色的道:“哦,何事?”

“自洪武二年陛下停科举已有一十三载,天下士子无不盼望天恩……”

“且举荐、征募所得官员已经无法满足朝廷所需……故臣请陛下重开科举。”

“哗。”听到他的话,死寂沉沉的朝堂一片喧哗。

一是此事太过重大,重启科举啊。对天下读书人来说,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了。

一旦传出去,必然引起天下轰动。

二来,是为公孙聪的胆大包天感到吃惊。

这些年不少人提出过这个建议,但无一例外都受到了训斥。

有几个严重的,直接被罢了官。

到现在,已经没有人敢提此事,今天又来了一个不怕死的。 不少人看向公孙聪的目光,充满了嘲弄、悲悯等情绪。

然而,更让他们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

朱元璋竟然没有发怒,而是皱眉道:“咱废科举是因为取中的官员,多华而不实。”

“若伱们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咱倒也不是不能同意此事。”

朝堂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惊讶的看向他。

什么情况?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有些对朱元璋比较了解,又比较敏感的人,马上猜到了真相。

公孙聪是得到皇帝授意的。

皇帝要开科举了。

皇帝……要开科举了!!!

猜到这一点的人,都露出了兴奋之色。

但这些都只是猜测,他们不敢冒险去赌,决定等一等看情况再说。

公孙聪早有准备:“臣倒是有一法,或可解决这个问题。”

演戏演全套,朱元璋追问道:“哦,不知是何法?”

所有人目光都看向公孙聪,等待着皇帝开出的条件。

公孙聪很是享受这种成为焦点的感觉,心中有些兴奋:

“刀笔吏最是磨炼人,科举取中的士人先为两年刀笔吏,磨砺完成之后再由吏部授官。”

朱元璋没有回答,而是看向了群臣:“诸卿以为此法如何?”

朝堂没有人说话,此时大家已经肯定了刚才的猜测,公孙聪就是得到了皇帝的授意。

刀笔吏磨砺两年,就是皇帝开出的条件。

如果换成以前,他们绝对会站出来反对。

让士子为吏,那是对他们的侮辱。

然而,龙椅上坐着的是朱元璋,科举已经停考十三年。

皇帝好不容易松口,万一他们反对,皇帝再次改变主意怎么办?

事情要是传出去,所有拒绝这个提案的人,恐怕会被读书人的唾沫星子给淹死。

可是答应吧,确实有些不甘心。

就在众人犹豫不决的时候,站在人群最后面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出列道:

“陛下此策万万不可,自古官吏界线分明,吏不为官,官不为吏,岂可轻废。”

朱元璋煞有介事的道:“嗯,你说的也有道理,读书人声誉大过一切岂可为吏,重启科举之事就此作罢吧。”

此言一出,群臣再也顾不上那么多了,纷纷站出来道:

“陛下三思,臣以为公孙侍郎所言甚是……”

“陛下,臣亦支持公孙侍郎之策……”

“陛下,臣附议。”

“……”

就连不怎么发言的李善长,站出来表示支持这个政策。

朱元璋故意说道:“事关天下士子颜面,要不你们再好好商议一二?”

新任礼部尚书任昂激动的道:“陛下,公孙侍郎之策乃老成持重之言。”

“刀笔吏最磨炼人,士子出仕前多不通政务,为两年刀笔吏能更好的了解如何为官。”

“臣相信,天下士子必能上体圣意,绝不敢有怨言。”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今天必须在朝堂上将这件事情敲定了,绝不给皇帝反悔的机会。

要是错过这次机会,恐怕他们所有人都会被天下读书人戳脊梁骨。

(本章完)

第49章 给老朱父子上课200.第199章 钱钱钱234.第233章 谁能比陛下更疼媳妇第83章 让他当驸马?第50章 老朱脸上挂不住了132.第132章 因为尊重220.第219章 打交趾?第60章 老狐狸113.第113章 这些可都是棋子第68章 小小朱驳老朱第271章 进退有据234.第233章 谁能比陛下更疼媳妇第249章 传说中的大人物第19章 当然听皇帝的第80章 发个单章235.第234章 谁最会讲荤段子第254章 何为盛世209.第208章 无题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第48章 给老朱上课迫在眉睫第6章 锦衣卫带来的危险第260章 无题第309章 那啥无题185.第184章 什么重要?第315章 赶鸭子上架第330章 什么帝国主义行径啊87.第87章 病之源173.第172章 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194.第193章 琉璃动人心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204.第203章 谋高丽第29章 惊叹的朱重八160.第159章 陈大师教我生儿子吧210.第209章 阳谋第307章 一刹那的英雄206.第205章 陈景恪的成长第1章 揭皇榜第14章 生活处处是神话第334章 我们已经被渗透了第288章 中央不是皇帝第12章 大幕开启第78章 混乱的计官体系99.第99章 你们父子逗大家玩是吧105.第105章 十年后让位给你166.第165章 新都设计图118.第118章 君臣之道第353章 社会模型第258章 得偿所愿175.第174章 送子伴读第294章 又一新课程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马皇后218.第217章 无题220.第219章 打交趾?第68章 小小朱驳老朱第351章 无题102.第102章 假钞第52章 解决之法第1章 揭皇榜第75章 竹书纪年第17章 六部全军覆没224.第223章 太孙长大了第11章 鸵鸟朱标第336章 人才掠夺计划152.第151章 他还得谢咱呢第287章 朱元璋的无力第12章 大幕开启第7章 将计就计112.第112章 方孝孺疯了?179.第178章 福报?剥削!第268章 无题第349章 政治是妥协的产物第293章 外面的世界104.第104章 大户就是养肥的猪第351章 无题第23章 再出手第65章 组建海军第280章 你的心真脏啊104.第104章 大户就是养肥的猪第20章 听你爹我的第334章 我们已经被渗透了第338章 设立新衙门第81章 老朱觉得自己又行了第54章 目标,倭国124.第124章 从批阅奏疏开始第84章 徐达还朝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102.第102章 假钞第72章 共创佳话第65章 组建海军第66章 傲娇的父子俩第254章 何为盛世103.第103章 我搞定无酸纸第264章 动起来的大名215.第214章 太孙出巡第357章 皇上就是败家子啊164.第163章 功勋九转第251章 新的课题第332章 因为我们是兄弟啊第298章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