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演戏

第40章 演戏

两天后的早朝,朱元璋看着又空了很多的大殿,心中异常愤怒。

平日里道貌岸然,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咱使用道德绑架,背后却是坑脏污秽的贪官污吏。

咱恨不得把你们千刀万剐。

不过气愤之余他也头疼不已,胡惟庸案已经让官员不够用了,赵瑁案又抓起来这么多,缺口更大了。

抓贪官污吏确实很解气,可也让朝廷的办公效率直线下降。

此事必须尽快解决,否则以后惩处贪官都不敢下狠手了。

“诸卿可有本奏?”

一名工部官员出列道:“陛下,黄河决堤,荥泽、阳武二县被淹,受灾百姓五万余……”

什么?

听到黄河决堤的消息,朱元璋大吃一惊,就想呵斥工部是干什么吃的。

毕竟明朝制度,将水务交给了工部负责。黄河决堤这么大的事情,他们要负主要责任。

但是嘴巴还没张开,猛然想起工部已经全军覆没,眼下只有三五名官员,还都是新提拔上来的。

估计这些人连岗位还没熟悉,实在没办法苛责他们。

但发生这么大的事情,总要有人倒霉,于是他将目光看向了某锦衣卫指挥使:

“毛骧,如此大事为何没有禀报?”

毛骧没想到火竟然烧到了自己身上,倍感冤枉:

“陛下,锦衣卫人手有限,正全力查办赵瑁案,实在无力兼顾其他。”

朱元璋脸色更加阴沉:“狡辩,如此关系万民生死之事都不上心,要你们何用?”

“念在事出有因,就罚你半年的俸禄,若再犯休怪咱不留情面。”

毛骧满脸不服,但也不敢再辩驳:“谢陛下。”

朱元璋岂能看不出他的心思,神色里冷意更甚。

但眼下还是先处理水灾问题:“马上派人去查,决堤缘由、两县受灾情况,给咱查清楚。”

“是。”

“曾泰。”

户部尚书曾泰出列道:“臣在。”

“立即调拨钱粮赈济灾民。”

“臣遵旨。”

朱元璋又将目光看向李善长:“百室。”

李善长精神一振,出列道:“臣在。”

朱元璋温声道:“御史台派几名御史,随同户部官员一起前去赈灾。”

“遵旨。”

朱元璋干纲独断,很快就将此事处理好。

之后又有几人奏报了一些事情,也都一一处理。

眼见没有人再奏事,朱元璋目光朝某个人使了个眼色。

新任礼部右侍郎公孙聪立即出列道:“陛下,臣有事奏。”

朱元璋不动声色的道:“哦,何事?”

“自洪武二年陛下停科举已有一十三载,天下士子无不盼望天恩……”

“且举荐、征募所得官员已经无法满足朝廷所需……故臣请陛下重开科举。”

“哗。”听到他的话,死寂沉沉的朝堂一片喧哗。

一是此事太过重大,重启科举啊。对天下读书人来说,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了。

一旦传出去,必然引起天下轰动。

二来,是为公孙聪的胆大包天感到吃惊。

这些年不少人提出过这个建议,但无一例外都受到了训斥。

有几个严重的,直接被罢了官。

到现在,已经没有人敢提此事,今天又来了一个不怕死的。 不少人看向公孙聪的目光,充满了嘲弄、悲悯等情绪。

然而,更让他们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

朱元璋竟然没有发怒,而是皱眉道:“咱废科举是因为取中的官员,多华而不实。”

“若伱们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咱倒也不是不能同意此事。”

朝堂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惊讶的看向他。

什么情况?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有些对朱元璋比较了解,又比较敏感的人,马上猜到了真相。

公孙聪是得到皇帝授意的。

皇帝要开科举了。

皇帝……要开科举了!!!

猜到这一点的人,都露出了兴奋之色。

但这些都只是猜测,他们不敢冒险去赌,决定等一等看情况再说。

公孙聪早有准备:“臣倒是有一法,或可解决这个问题。”

演戏演全套,朱元璋追问道:“哦,不知是何法?”

所有人目光都看向公孙聪,等待着皇帝开出的条件。

公孙聪很是享受这种成为焦点的感觉,心中有些兴奋:

“刀笔吏最是磨炼人,科举取中的士人先为两年刀笔吏,磨砺完成之后再由吏部授官。”

朱元璋没有回答,而是看向了群臣:“诸卿以为此法如何?”

朝堂没有人说话,此时大家已经肯定了刚才的猜测,公孙聪就是得到了皇帝的授意。

刀笔吏磨砺两年,就是皇帝开出的条件。

如果换成以前,他们绝对会站出来反对。

让士子为吏,那是对他们的侮辱。

然而,龙椅上坐着的是朱元璋,科举已经停考十三年。

皇帝好不容易松口,万一他们反对,皇帝再次改变主意怎么办?

事情要是传出去,所有拒绝这个提案的人,恐怕会被读书人的唾沫星子给淹死。

可是答应吧,确实有些不甘心。

就在众人犹豫不决的时候,站在人群最后面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出列道:

“陛下此策万万不可,自古官吏界线分明,吏不为官,官不为吏,岂可轻废。”

朱元璋煞有介事的道:“嗯,你说的也有道理,读书人声誉大过一切岂可为吏,重启科举之事就此作罢吧。”

此言一出,群臣再也顾不上那么多了,纷纷站出来道:

“陛下三思,臣以为公孙侍郎所言甚是……”

“陛下,臣亦支持公孙侍郎之策……”

“陛下,臣附议。”

“……”

就连不怎么发言的李善长,站出来表示支持这个政策。

朱元璋故意说道:“事关天下士子颜面,要不你们再好好商议一二?”

新任礼部尚书任昂激动的道:“陛下,公孙侍郎之策乃老成持重之言。”

“刀笔吏最磨炼人,士子出仕前多不通政务,为两年刀笔吏能更好的了解如何为官。”

“臣相信,天下士子必能上体圣意,绝不敢有怨言。”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今天必须在朝堂上将这件事情敲定了,绝不给皇帝反悔的机会。

要是错过这次机会,恐怕他们所有人都会被天下读书人戳脊梁骨。

(本章完)

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第245章 倭寇是我家扶持的第253章 帝国时代第269章 好男儿,当如是。175.第174章 送子伴读102.第102章 假钞第24章 奇药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第30章 预见能力185.第184章 什么重要?第346章 血第322章 卡制度漏洞158.第157章 蓝玉:太孙心里有我177.第176章 异常125.第125章 小冰河期到了啊第254章 何为盛世第4章 力挽狂澜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124.第124章 从批阅奏疏开始第56章 别拍咱的马屁150.第149章 太孙好像有点不正经189.第188章 老狐狸们的课121.第121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第240章 你的算计也太可怕了第325章 再造乾坤第345章 血染淡马锡第287章 朱元璋的无力第14章 生活处处是神话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87.第87章 病之源126.第126章 温寒变第247章 比武将还激进的文官集团103.第103章 我搞定无酸纸第257章 危险来自于停滞不前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第240章 你的算计也太可怕了第332章 因为我们是兄弟啊第311章 用工荒88.第88章 我徐达同意他做伴读第260章 无题第301章 去阎王殿开会第274章 团队力量第25章 明心志第318章 洛下学宫155.第154章 两个亿啊两个亿第241章 汉四郡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办事第299章 继续无题第33章 学问哪来的?107.第107章第313章 见闻第80章 发个单章第336章 人才掠夺计划157.第156章 蓝玉:请太孙示下第48章 给老朱上课迫在眉睫159.第158章 蓝玉:谁敢居功自傲我杀谁春节快乐118.第118章 君臣之道第297章 建文?嘉文?第292章 河西战略98.第98章 掀起医学革命第258章 得偿所愿第289章 政变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岂能让百姓吃亏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办事第70章 开启华夏纪元163.第162章 抠抠搜搜的像什么样子第265章 直捣黄龙141.第140章 突如其来的迁都话题(加更求月222.第221章 太简单了没意思第59章 无意中改变历史93.第93章 妖僧姚广孝第279章 海盗代表自由?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第351章 无题141.第140章 突如其来的迁都话题(加更求月100.第100章 廷议158.第157章 蓝玉:太孙心里有我第43章 暴毙第312章 敢于打烂一切第350章 时代的需求170.第169章 江南重税第301章 去阎王殿开会第23章 再出手第62章 制度上的无奈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第14章 生活处处是神话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办事196.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195.第194章 组建水师衙门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117.第117章 统统砸碎202.第201章 摊丁入亩第283章 留声机第38章 圣人言第54章 目标,倭国第308章 新书构思第34章 新篇章第13章 思烹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