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丞相彻底成为过去

第41章 丞相彻底成为过去

朱元璋深思片刻,依然没有松口,而是问道:“公孙聪,你可还有什么要说的?”

公孙聪回道:“陛下,天下贫富不均……北方地处前线,征战不断……”

“为表公平,臣以为当按照省、府划分名额取士,给天下读书人出仕的机会。”

“同时也可防范某地为官者多,结党营私。”

本来众人听到按地区划分名额,还想反对。然而听到后半句,顿时就不敢说话了。

尤其是淮西和江浙两派的官员,更是脸色大变。

在他们看来,这话就是指着他们鼻子骂娘了。

李善长脸色也非常难看,你朱元璋借着胡惟庸案杀了多少淮西系的人,还不肯罢休吗?

这次朱元璋没有和他们商量的打算,直接就拍板道:“好,就以此策而行。”

“任昂。”

“臣在。”

“你协同公孙聪尽快拿出详细方略。”

“遵旨。”

任昂非常兴奋,停考十三年的科举,在自己的任上重启,这是妥妥的大功一件。

天下读书人都要说他一声好。

而且礼部的权力一大半都是来自于科举。

自从科举停办,礼部的地位从仅次于吏部的第二,下降到了最后一名。

现在重启,自己这个礼部尚书的权力也变的更大。

于公于私,他都是最乐于见成的。

至于皇帝提出了两个条件,根本就不算问题。

朱元璋继续说道:“今年还剩下五个月有余,足够开一次恩科。”

“明年再举办一次正科,以后三年一届,永为定例。”

任昂激动的道:“陛下圣明。”

其余人也纷纷道:“陛下圣明。”

这确实是近些年来,最让人高兴的事情了。死气沉沉的朝堂,也多了几分喜气。

但有几个人,表情却有些不自在。

那就是王本、杜佑、龚敩、杜敩、赵民望、吴源等人,他们都是四辅官。

重开科举这么大的事情,皇帝竟然没有找他们商量。

而是让初入朝堂的公孙聪出面,这里面代表的东西太多了。

再加上皇帝已经数次表达出,对四辅官制度的不满,这让几人心情更加沉重。

然而,朱元璋接下来的动作,让他们彻底失去了所有念想。

“设内阁辅佐咱处理政务……原四辅官杜敩、吴源为内阁学士,龚敩调任为国子监祭酒……”

原四辅官只有两人入了内阁,其余人调任他处。

虽然都升了官,可是和四辅官相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但进入内阁的两人并无欣喜之色,因为这是福是祸还真不好说。

被调任的几个人,有遗憾,也有释然。

离开权力中心让人遗憾,但也远离了危险。

这一次朱元璋依然是干纲独断,直接宣布了此项改革,根本就没有和任何人商议。

群臣静静的听着,没有人敢质疑,也没有人发表意见。

早在数年前,朝堂就变成了一言堂。

有些问题大家还敢讨论一下,有些问题就是皇帝的逆鳞,任何人敢触碰就会遭到打击。

和丞相相关的事情就是禁忌,谁沾染谁死。

大家早就形成了默契,不言不说。

其实对于四辅官被取消,群臣早就有预感。 大家都不傻,这个机构的缺点自能看的出来。

不少人甚至在等着看朱元璋的笑话,丞相制度施行了数千年,岂是伱说废就废的。

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在废除四辅官制度的同时,他又搞出了一个内阁。

都是官场精英,很快就抓住了内阁的核心。

四辅官是有品级待遇的,位列公侯之下,在六部尚书之上,可以说是非常尊崇。

他们还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很多事情可以自行处理。

所以尽管皇帝一再限制他们的权力,依然没用。

但内阁学士没有品级,也没有具体职务。

如果加入内阁之前你是五品官,那你就只有五品官身。

一个五品官,哪怕内阁学士靠近皇帝,在六部尚书面前也什么都不是。

而且皇帝刚才也说了,内阁只有参议朝政的权力。

他们商议出策略之后,要提交给皇帝审核批复才行。

执行也不通过他们,皇帝批复后,越过他们直接交给各衙门实施。

可以说,内阁完全就是皇帝的幕僚罢了。

而且还让太子朱标统摄内阁,更是进一步压缩了内阁学士的权力。

丞相制度彻底成为过去了。

群臣心中不由自主的生出了这样的念头。

朱元璋没有理会众人的想法,继续做着安排。

又分别从翰林院和别的部门,抽调了五个人进内阁。

内阁学士共七人,遇到问题七人协商,遵从多数原则。

若有人有不同意见,则上报太子,由他一言而决。

林林总总说了许多,最终四辅官正式成为过去,内阁粉墨登场。

退朝之后,朱标就带着新上任的内阁学士,去梳理内阁工作。

而朱元璋回到干清宫,将毛骧单独叫了过来:

“赵瑁案查的如何了?”

毛骧在朝堂上刚被训斥过,心中正不服气,见皇帝问起那叫一个得意。

你这个皇帝不还是要靠我吗。

“陛下,臣日夜审问,已经拷问出四千二百余同党,已抓捕归案七百四十三人。”

“其余未抓捕的案犯,多为地方官吏,臣已经派锦衣卫前去捉拿。”

朱元璋假装没有看出他的小心思,只是道:“好,抓紧查办,不论牵扯到谁,一律不得放过。”

这个权力给的就太大了,毛骧兴奋的道:“是,臣一定不放过任何一个贪官污吏。”

朱元璋心下冷笑一声,面上不动声色的问道:“太孙病危之事,可查到线索。”

毛骧低下头,眼睛里闪过一丝疯狂之意:“太孙病愈后,太子妃身边一名侍女因琐事,被太子妃杖责而死。”

“据东宫一些内侍交代,那名侍女在太孙生病期间,多次外出。”

朱元璋眼神瞬间就冷了下来:“可有查到她去做什么?”

毛骧摇头道:“没有,只知她外出都会乔装打扮一番,无人知其外出缘由。”

朱元璋沉思片刻,道:“我知道了,继续查,记住不要打草惊蛇。”

很快毛骧就离开了。

朱元璋静静的看着大门,不知道在想什么。

过了许久忽然开口道:“毛骧说的可是真的?”

(本章完)

193.第192章 化学源于爱情?第70章 开启华夏纪元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马皇后第256章 历史赋予的使命162.第161章 咱当年也是个乞丐头97.第97章 继续说啊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第254章 何为盛世第51章 老朱强大的理解能力第260章 无题179.第178章 福报?剥削!第50章 老朱脸上挂不住了206.第205章 陈景恪的成长195.第194章 组建水师衙门第291章 这就是大明第303章 你们存在的价值是什么第84章 徐达还朝第264章 动起来的大名第65章 组建海军第22章 突破口第336章 人才掠夺计划第39章 圣人言可杀人106.第106章 再搞定变色油墨第258章 得偿所愿121.第121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201.第200章 税114.第114章 历史没有立场第52章 解决之法第247章 比武将还激进的文官集团96.第96章 对世界贡献最大的大明藩王124.第124章 从批阅奏疏开始214.第213章 来自日本的情报142.第141章 被吓出病的李文忠151.第150章 内部提纯126.第126章 温寒变169.第168章 毛骧:好像哪里不对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第244章 陌生的大明第355章 公平交易第30章 预见能力179.第178章 福报?剥削!第337章 解缙的震惊第273章 大课堂206.第205章 陈景恪的成长第302章 窃取国运第281章 自绝于军方227.第226章 日本必须要彻底消失196.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169.第168章 毛骧:好像哪里不对92.第92章 朱老四有大帝之姿202.第201章 摊丁入亩第295章 思想武装第78章 混乱的计官体系209.第208章 无题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马皇后223.第222章 心怀鬼胎第299章 继续无题105.第105章 十年后让位给你第14章 生活处处是神话第49章 给老朱父子上课第363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20.第219章 打交趾?232.第231章 扣你一个月俸禄152.第151章 他还得谢咱呢第345章 血染淡马锡第362章 大明周报180.第179章 蓝玉竟成嘴替86.第86章 我能治啊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岂能让百姓吃亏第278章 朱标的五条措施第258章 得偿所愿169.第168章 毛骧:好像哪里不对第16章 李善长的怨愤第77章 成为时代的探索者115.第115章 你挡着我的阳光了第315章 赶鸭子上架169.第168章 毛骧:好像哪里不对137.第137章 朱标酿成的恶果(求月票)第332章 因为我们是兄弟啊第60章 老狐狸114.第114章 历史没有立场201.第200章 税第310章 蓝玉超进化168.第167章 吾死,汝等自为之。138.说下加更的事情吧124.第124章 从批阅奏疏开始141.第140章 突如其来的迁都话题(加更求月107.第107章105.第105章 十年后让位给你第46章 回家第77章 成为时代的探索者第331章 陛下,时代变了133.第133章 天降异象第297章 建文?嘉文?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第37章 需要拉拢的人才第24章 奇药221.第220章 啥条件我们都答应第341章 挖坑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