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一些安排

第470章 一些安排

蒋𤩽死了。

接到消息,陈景恪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一座青楼。

在这里见到了身体僵硬,脸色青灰的蒋𤩽尸体。

从他的样子,以及喷洒的到处都是的血迹可见,他死前应该剧烈挣扎过。

房间里还有一个女尸,面容非常平静,似乎还带着笑意。

“应该是在欢愉无防备之时,被人用发簪刺中颈部大动脉……”

“一击致命,手法非常娴熟,凶手是练过的。”

仵作查验过现场之后,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侯爷,您看这个……”一名锦衣卫捧着几页纸递过来。

陈景恪一把抢过翻看起来,上面是女尸的遗言:

她本是官宦之女,小时候被锦衣卫陷害家破人亡。

她也被卖到妓院,从此沉沦苦海。

……

总之就是,她被转卖了几次之后,就在这座青楼落了脚。

然后发现,蒋𤩽隔一段时间,就会来青楼放松。

这让她找到了报仇的机会。

于是就自曝官宦小姐的身份,以此来吸引蒋𤩽的注意力。

蒋𤩽果然上当了。

男人的臭毛病,女人玩多了就喜欢玩点不一样的。

官宦家沉沦苦寒的小姐,别有一番滋味。

尤其是这个女人还是被自己弄的家破人亡,那感觉就更刺激了。

所以,他死了。

看完信,陈景恪脸色铁青:

“活该。”

他知道蒋𤩽有这样的毛病,尤其是出过任务,必然会来青楼消遣。

不光是他,这个年代的达官显贵、文人雅士,大多都有这方面的癖好。

还美其名曰风雅。

朝廷屡禁不止。

这次灭孔蒋𤩽出力很大,再加上家眷都被送走,于是就习惯性来青楼。

然后,就被这个女的找到机会给杀了。

女人杀了他之后,写下遗书就自杀了。

还希望不要连累其他人,自己就是为了报仇。

杜同礼小心的接过遗书,翻看几眼之后,马上对属下说道:

“把这个女人平日里的字拿过来对比一下,看是不是她的亲笔。”

马上有属下开始翻找比对。

杜同礼又问陈景恪道:“侯爷,您看太上皇那边……”

陈景恪寒声道:“查,所有有关系的人全部排查一遍,太上皇那里我自会去说。”

杜同礼松了口气,连忙道:“是,属下这就派人去查。”

陈景恪顿了一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好自为之。”

杜同礼的头不自然的垂了下来,坐在这个位置上,哪有真正干净的。

正如蒋𤩽,忠心吗?

毫无疑问非常忠诚,可绝不是什么好人。

这个自杀的女人他查过,经历与遗书上所写基本一致。

蒋𤩽可能做梦都没想到,他会这样死去。

那么自己呢?

之后陈景恪入宫,向朱元璋汇报了现场情况。

朱元璋怒极反笑:“死的真踏酿窝囊,活该。”

“咱早三令五申,官员不许狎妓,一个个都当耳旁风,现在死在女人肚皮上了吧。”

脏话都出来了,可见他是多么的愤怒。

但冷静下来之后,他满脸阴霾的道:“你真相信遗书所言?”

陈景恪回道:“锦衣卫查清了那女刺客的身份,与遗书大致相同。”

“与她以往的笔迹作对比,遗书确实为她本人所书写。”

“而且她也应该没有被胁迫的迹象,否则蒋𤩽不可能发现不了。”

“也就是说,刺杀大概率是她自愿所为。”

“至于她背后是否有人指使,还有待查证。”

朱元璋怒道:“咱不是让你给咱分析,咱是问你怎么看。”

陈景恪说道:“我很想说,这是某些人的报复,但咱们没有证据。”

“而且我们不但不能将这个疑问公开,还要对外公布,蒋𤩽就是被仇家女所杀。”

别说没有证据,就算是有证据,这事儿也不适宜公开。

因为一旦公开,君臣之间就会陷入无休止的怀疑和杀戮。

“就算咱们的猜测是真的,那些人的目的,也只是杀了蒋𤩽为孔家和理学复仇,不会再有其他想法。”

“事实上,这一点您早就有心理准备了,否则也不会将蒋𤩽的家人全部送走。”

“只不过蒋𤩽死的确实很窝囊,让您有些无法接受。”

朱元璋依然不能接受这个理由,说道:“不行,必须要查清楚。”

“不将此事查清楚,咱寝食难安。”

“查什么查。”却是马娘娘,在朱雄英的搀扶下走了过来。

蒋𤩽死亡的消息传入宫中,朱雄英就意识到不妙,第一时间跑去将马娘娘搬了过来。

陈景恪连忙过去搀住她另一边。

马娘娘在老朱旁边坐下,说道:“你还嫌天下不够乱吗?”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你杀伐果决,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也为变革扫清了障碍。”

“但需知过犹不及。”

“你天天喊打喊杀,恨不得把人心剖出来看个仔细。”

“哪个臣子能安心,谁还敢为你效力?”

老朱被怼的哑口无言。

换成别人敢这么说,他早翻脸了。

可马娘娘说,他只能老老实实听着。

而且还下意识的,把挠痒痒用的玉如意,给揣进了袖子里。

因为马娘娘是真敢用玉如意砸他。

上次就砸碎了一个,把他心疼了好久。

马娘娘继续说道:“如果没有标儿替你收拾烂摊子,六年前大明就乱成一团麻了。”

“好不容易才有了这大好局面,你又想由着性子来是吧?”

“也不看看你多大了,还能活几年?”

“折腾的太狠,有那个时间来收拾烂摊子吗?”

“你总不会想把一副烂摊子,交到雄英手里吧?”

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时间。

今年老朱已经七十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别看现在身子骨还硬朗,说没那也是眨眼的事情。

现在应该想着稳定移交权力,而不是由着性子乱来。

上辈子南北榜案,朱元璋只处置了一两个人,不就是因为这方面的顾虑吗。

当然,上辈子是因为朱允炆能力、威望都不足,老朱不得不做出一定妥协。

给孙子留一个政局相对稳定的大明。

只可惜,朱允炆属于飞龙骑脸都能输的典型代表。

让老朱的所有计划,全都落了空。

还好最后是朱棣得了天下,也没便宜外人。

这辈子朱雄英能力、威望都能镇得住场面,他的手段略微激烈了一点。

七十岁了,还将孔家和理学给摁了下去。

但到此已经足够了,再继续下去,恐怕就真不好收场了。

虽然朱雄英能镇得住场子,可这也不是你任性的理由不是。

马娘娘这话说的委婉,但话里的意思是有些重的。

老朱有些委屈的道:“咱就是想把那些人揪出来,免得给雄英留下隐患,哪是由着性子瞎折腾。”

马娘娘叹道:“水至清则无鱼啊。”

“别说你没有证据,仅仅只是怀疑。”

“就算是找到了疑点又能如何?继续查下去,就是君臣间无休止的拉锯。”

“蒋𤩽的死确实可惜,但这也是他当初种下的因结出的果。”

“听我的,查一查做个样子,将那姑娘的遗书当做真相公布吧。”

“然后此事到此为止吧。”

马娘娘的话还是很管用的,老朱虽然很不情愿,却还是采纳了她的意思。

这让陈景恪放下了心中的担忧。

蒋𤩽之死可大可小,如果往大了查,理学乃至整个儒家,以及孔家的支脉,都必然会被牵连进去。

至于老朱的本意,并不重要。

只要他将怀疑的种子种下去,必然会被下面的人利用,变成党同伐异的尚方宝剑。

到时候,整个国家都会陷入无休止的动荡之中。

别说搞改革了,连正常的行政运转能不能保证都不好说。

时间长了,只会激起天下人的反感。

说白了,天下人跟着你,是希望你把国家治理好,大家都有好日子过。

不是让你天天折腾的。

你一天天折腾的大家都过不好,谁还跟着你混?

不过马娘娘的话显然还没完,说过老朱之后,就将枪口对准了陈景恪和朱雄英:

“你们两个也不要以为陛下杞人忧天。”

“那些人现在或许不敢对你们有别的想法,若你们露出破绽,他们不介意在关键时刻选择铤而走险。”

“远的不说,元朝总共九十七年国祚,传十一帝。”

“然元世祖在位二十三年,元顺帝在位三十年,他们两个就占了五十三年。”

“剩下四十四年换了九个皇帝,平均五年换一个,短的甚至只当了几个月皇帝就被杀了。”

“为何会如此?”

“还不是大权旁落,君主没有能力保护好自己,生死全凭权臣的心意。”

“所以,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好自己,万不可将生死,交到别人的手里。”

两人连忙回道:“是,我们知道了。”

——

蒋𤩽之死是瞒不住人的,很快就传的沸沸扬扬。

有说是被仇家杀死的,有说是孔家报复,也有说是理学报复的。

总体来说,对于他的死大家普遍拍手称快。

但有一部分人,却变得惶恐不安起来,那就是文官们。

这事儿怎么看都像是报复行为。

而且,死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家首先会想到谁?

理学和孔家支脉。

当然,也有可能是其他人嫁祸给两家的。

这么一想,所有人都变得可疑起来。

这也就算了,怕就怕太上皇也是这么想的。

真要按照这个思路去查,不知道又要死多少人。

到时候他们这些人,不知道有多少要被拖下水。

一时间,大家心里对理学就更没好感了,连带着对孔家残余的那些念想,也被掐灭了。

别管是不是你们干的,反正就骂你们了。

正如他们担心的那般,朱元璋非常的愤怒,要求锦衣卫彻查此案。

就在大家以为,又要掀起血雨腥风的时候。

杜同礼却在数日后,给出了一份出乎意料的答案。

经查,确实是那名女子复仇,没有查出别的隐情。

更让大家想不到的是,老朱竟然接受了这个答案。

对蒋𤩽的死表示了惋惜,并下令厚葬。

至于青楼背后的势力,则抄家流放。

没办法,事情发生在他们家,他们想不担责都不行。

更何况,他们也不算冤枉。

就这么说吧,开青楼的有几个是好鸟?

蒋𤩽之死,完全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群臣都不敢相信这个结果。

以至于有人怀疑,这是不是太上皇在麻痹大家。

不过很快就有确切消息传出,太上皇确实大怒,要求彻查。

被马娘娘给劝阻了。

并且马娘娘还给此案定了性,就是被冤杀的官宦之女复仇。

非但如此,她还自己出钱,将此女安葬。

原来是马娘娘出手。

群臣恍然大悟,悬着的心彻底放进了肚子里。

事实上,大家都不傻。

很清楚在这件事情上,老朱选择了息事宁人。

同时也正式向外界释放一个信号,一个相对和平的信号。

事情告一段落,他不会再有什么大动作,大家也收收小心思,该干啥干啥去。

对于大明上上下下来说,这都是一个让人安心的信号。

不过老朱依然是老朱,从来都不是吃闷亏的性子。

他借着蒋𤩽之事,正式立法打击官吏狎妓。

只要被发现,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直接罢官。

陈景恪也趁机加了几条,比如当值期间不许饮酒,不许赌博等,一经发现就地免职。

而且不光免他自己的职务,如果造成严重后果,直接上级主官也要免职。

这一下很多官吏都受不了了,找各种理由反对。

什么万一有下级官吏故意使坏之类的。

但和老朱讲条件显然是没用的,这几条还是被直接写进了大明律里面。

接下来两个月,朝局果然进入了平稳期。

老朱没有再喊打喊杀,而是逐渐放权给太子,让他着手梳理被打乱的行政体系。

其他的职务好说,朱雄英作为实权太子,是有一套自己班底的,手下并不缺人才。

难的是内阁学士。

“刘敩、赵叔才被杀,韩国公和魏国公要退,尚学士也递交了辞呈。”

“七位内阁学士,一下子就少了五个,我上哪找这么多人去啊。”

面对这个局面,朱雄英也不禁有些头疼。

别的官吏,他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拔,唯独内阁学士不行。

这个位置看的不只是能力,还有威望。

没有足够的威望,下面谁都不服气,什么都干不了。

陈景恪也颇为头疼,说道:“先一个个解决吧,魏国公的位置最好办,接替他的人选只能从军方出。”

朱雄英乐了:“那可是军方代言人,你觉得好选?”

“怎么,你不会是想让梁国公或者徐老大来吧?”

陈景恪也笑道:“怎么可能,梁国公(蓝玉)资历倒是够,但他的性格实在不适合干这个。”

“徐老大且不说资历如何,就他是太子妃的兄长这一条就不行。”

徐达之所以要在这个时候退,很大一个原因也是因为他和徐妙锦的关系。

毕竟,外戚该防还是要防的。

朱雄英问道:“那你说谁担任合适?”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起一个人选,说道:“李景隆如何?”

陈景恪连忙摇头道:“不行不行,他资历才干都不够。”

“李景隆是个不错的兵部尚书,当内阁学士缺点太大了。”

目前兵部尚书主管军队后勤,作训、作战等工作由五军都督府负责。

穿越后,陈景恪和李景隆打交道也很多,他对这位历史名人也很感兴趣,特意了解了一下。

也听了一些名将对他的点评。

比如徐达就认为,李景隆性格谨慎小心,然用兵中规中矩缺少灵性。

管后勤、行军布阵,他能做到完美,临机处断他不及格。

可以说,他是个优秀的兵部尚书,当军方首脑还是别开玩笑了。

军方在内阁的代言人,不只是为了维护军方利益。

还有个更重要的任务,给皇帝和其他大臣提供军事建议和参考。

真要是关键时刻,朝廷等着他判断局势,那还不给带沟里去。

朱雄英自然也知道老丈人对李景隆的评价,有些无奈的道:

“那不行的话,就从老将里选一个先干着吧。”

倒不是真的没有合适的人选,沐春、梅殷等人,不论资历、能力、身份都足以胜任。

然而,梅殷现在坐镇川蜀,沐春坐镇云南,其他人各有重任,一个都离不开。

事实上,大明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将领,目前正处在上升期。

要么在打仗积累军功,要么镇守一方磨砺能力,哪有时间到中枢任职。

当内阁学士,怎么着也得五六十岁以后了。

最终,他们在老将里选了一个。

景川侯曹震。

这个人的名声或许不是很大,但上辈子他被作为蓝玉的同党处死,大家就知道他是什么人了。

WWW _тtκan _¢ ○

朱雄英一系的铁杆。

用兵打仗的能力不算特别突出,但建军屯田能力有可取之处。

对局势的判断,也有可取之处。

毕竟能位列开国公侯之一,他是有独立领军作战经历的。

在徐达、傅有德、冯胜等人不出的情况下,他当军方在内阁的代言人,是没什么问题的。

之后就是行政一侧的尚书人选了。

“南洋总督傅安,是早就定好的人选。”

“而且傅忠在那边干的还不赖,正好将他提上来。”

“吏部尚书詹徽,能力资历也都足以入阁。”

詹徽这个名字同样不太起眼,但上辈子也是坐蓝玉案被杀。

他身上就差打着朱标和朱雄英的标签了,是可以放心使用的。

如此还剩下两个名额,陈景恪和朱雄英却没有再自己确定人选。

毕竟现在上面还有老朱和朱标在呢,这么大的事情怎么着也得征求他们的意见啊。

剩下两个名额,正好去问问他们。

先去找老朱,他直接说,你们看着办。

这就是表示彻底放权了。

两人又去找到朱标。

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加上接连三个孩子降生的刺激,他的行动能力正逐渐恢复。

目前已经可以自己活动右手了,右腿也能略微动一动。

但左边身子依然毫无反应。

事实上大家都知道,左边已经没有恢复的可能了。

能恢复成目前这个样子,已经是倾尽当前最顶尖的医疗资源的成果。

朱标自己倒是挺看得开:“比瘫痪在床动弹不得,现在已经好太多了,做人要知足。”

“这都是三个小宝带给我的福气啊。”

他能看得开,大家也很高兴。

对于内阁学士的人选,他倒是没有推迟,而是直接给出了两个人选。

两个完全出乎陈景恪和朱雄英预料,却又非常合理的人选。

金钞局左监傅友文、鸿胪寺卿赵秩。

傅友文是金钞局左监,也就是第一负责人。

同时也是朱标的核心班底之一,值得信任。

朱雄英接下来要大刀阔斧的变革,就必须要对各种数字,有着精准的掌握和预测。

傅友文可以承担这方面的任务。

还有一点,他是傅有德的堂弟,与勋贵有着极深的关系。

是对勋贵集团的一种安抚。

鸿胪寺卿赵秩,曾出使日本,与日本王室及大臣都有很深的交情。

后来大明开海,他又是第一位出使之人,并且和耿子茂一起灭了吕宋国。

最后官至鸿胪寺卿,在任上成绩斐然。

朱雄英打造全新的外交规则,多亏了他的协助。

后续宗藩关系的确立,也离不开他的建言建策。

可以说,目前大明对外交最擅长的,就是他了。

朱标说道:“诸侯国是封出去了,宗藩体系的标准也已经确立。”

“但想建设实施,还需要很长的路走。”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官吏主导此事,能省去你们许多麻烦。”

陈景恪也不得不说,这两个人选是真的很精妙。

可以说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朱标……可惜了啊,上辈子死的太早,这辈子瘫痪的太突然。

否则必定有更大的作为。

就在这时,朱标又说道:

“经过这么多年的谋划,日本的实力已经被极大削弱。”

“再拖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反而可能会节外生枝。”

“等南洋稳定下来,就可以着手征服日本了。”

“赵秩对那边的情况最为了解,在此事上你们要多听他的意见。”

88.第88章 我徐达同意他做伴读第57章 实践第429章 无题第342章 无题第28章 给朱元璋讲史第371章 澳洲?炎洲!第22章 突破口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第289章 政变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第442章 这孩子一定大富大贵188.第187章 党同伐异第386章 分封的深层次谋算221.第220章 啥条件我们都答应第255章 我毕生的追求第467章 杀戮,开始了第276章 朱标要强化内阁第352章 你特么想反皇权?第259章 良善者难成大事第259章 良善者难成大事第41章 丞相彻底成为过去203.第202章 没那么简单(新年快乐!)154.第153章 这画面不对啊205.第204章 某高丽(完)第373章 大战将起第275章 百万常备军第56章 别拍咱的马屁第422章 标题困难户第458章 上钩218.第217章 无题229.第228章 万物之理第380章 凿穿战术再现90.第90章 做人第261章 乱认祖宗161.第160章 皇权不下县?205.第204章 某高丽(完)第425章 朱老四好样的啊97.第97章 继续说啊114.第114章 历史没有立场第421章 无题191.第190章 海贸啊第388章 强化锦衣卫?第6章 锦衣卫带来的危险第278章 朱标的五条措施第463章 杀驸马以正法令第354章 无题第318章 洛下学宫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第55章 正义执行第327章 时代的尘埃219.第218章 改土归流第313章 见闻第23章 再出手第319章 天竺攻略第315章 赶鸭子上架第448章 太子的强硬218.第217章 无题第65章 组建海军第347章 明朝的苏武第474章 水无常形113.第113章 这些可都是棋子第266章 破王廷第471章 禅让第470章 一些安排第7章 将计就计第364章 高,太高了。第343章 火烧锦衣卫衙门第294章 又一新课程第472章 太圣皇第7章 将计就计115.第115章 你挡着我的阳光了158.第157章 蓝玉:太孙心里有我第363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第50章 老朱脸上挂不住了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开线了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第319章 天竺攻略第249章 传说中的大人物第298章 无题第354章 无题第294章 又一新课程第238章 没有枪头一样能杀人178.第177章 独眼石人232.第231章 扣你一个月俸禄第343章 火烧锦衣卫衙门106.第106章 再搞定变色油墨第296章 博望侯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235.第234章 谁最会讲荤段子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287章 朱元璋的无力222.第221章 太简单了没意思第405章 操控舆论178.第177章 独眼石人第329章 提防瓦剌第295章 思想武装第254章 何为盛世第17章 六部全军覆没第65章 组建海军105.第105章 十年后让位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