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西洋铸炮法

现在就连钢铁的量产化还没能实现,特种钢材的量产化更是无从谈起,只能想办法从技术层面上突破了。

朱舜带着赵斗米走回了铸炮车间,询问道:“有没有尝试过西洋铸炮法。”

赵斗米先是点头,又是摇头:“恩师,西洋的阳模铸炮法已经尝试过了,但是也无法做到让火炮炮膛最硬。”

“火炮浇铸完成以后,冷却的速度影响火炮的机械性能,冷却越快质地也就越硬。”

“要想让火炮的使用寿命提高,只有让炮膛的硬度最高,才能提高使用寿命,也就是说要让炮膛先冷却下来。”

“但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铸件一般都是从外向内冷却的,炮身先冷却,随着温度降低逐步向里面冷却。”

“所以才会把浇铸好的火炮填埋在泥土里一到两天的时间,做不到让炮膛先冷却,只能让炮膛的冷却速度和炮身保持一致了。”

朱舜很清楚弟子赵斗米所说的物理现象,散热速度和表面体积是相等的,炮身的表面积比炮膛要大,所以冷却的速度就快。

炮身冷却的快就先收缩,这也就造成了炮身已经冷却硬化了,炮膛还没进行冷却结束,质地比炮身要软。

往往会造成炮膛的变形,严重了炮膛内壁还会出现裂纹,残次品的数量提高。

所以红夷大炮在铸造完成以后,一般都会进行灌水测试,测试已经完全冷却的炮膛有没有裂纹。

要想提高火炮的使用寿命,技术难点在于炮膛的冷却速度。

朱舜渐渐有了主意,就是不知道可行不可行:“斗米,喊来一名匠头演示西洋铸炮法。”

赵斗米看到恩师脸上的表情,难道恩师有了解决办法?赶紧去找来了一名精通西洋铸炮法的铸炮匠人。

等到这名铸炮匠人走过来,居然是一名穿着青布对襟的红毛番,来自荷兰的铸炮匠。

赵斗米看出了恩师心里的困惑,解释道:“这是二叔花银子从西洋人那里买来的,那些西洋人真是不知圣人教化,毫无人性可言。”

“为了一些银子居然抢着把西洋的铸炮匠和学者送到松江府,听过来送铸炮匠的管事说,西洋人贩卖本国子民的热切都快达到疯狂的程度了。”

大航海时代的船长和所谓的航海家们,确实是一群人渣,为了金银没有不敢做的事情。

大明的晋商也好不到哪去,和那些渣滓一个德性,只要有银子通敌卖国那叫一个卖力。

朱舜想到那群通敌卖国的晋商,心情就有些不痛快,等到工业革命在北方五州府彻底铺开,有的是时间慢慢弄死这帮卖国贼。

师徒二人交谈了几句,西洋铸炮匠开始演示西洋的阳模铸炮法了。

首先要制作一个阳模,西洋铸炮匠拿来一根作为支撑体的锥型木材,用草绳密实的裹缠出大炮的形状。

裹缠出的阳模要比炮膛小很多,阳模表面距离炮膛最少有30厘米,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裹缠完毕,两名学徒用黏土和水也搅拌出了大量的泥浆,西洋铸炮匠把这些黏土泥浆一层层均匀的涂在阳模表面,每一次都要等干透了才继续糊下一层。

因为只是演示,没有那么多时间在这里等着一层层泥水涂上去,西洋铸炮匠演示了三四层就让几名学徒搬来了一个涂好的阳模。

西洋铸炮匠拿出铲子刻刀等工具,在干透的阳模表面进行矫正,就像大明铸炮法雕刻石蜡一样,把阳模矫正的和炮膛一致。

朱舜在旁边看了一段时间,就在西洋铸炮要开始演示下一步的时候,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阳模再刷几层,最少要比正常阳模厚1厘米。”

厚1厘米?

赵斗米不解的看向了恩师,难道是要铸造更大口径的火炮,但也不对,哪有只大1厘米口径的火炮,只有不符合标准化的残次品才会只大1厘米。

朱舜也没有解释,只说了一句增厚最少1厘米便不说了,这个时候京师大学堂学子们听说山长找到了先冷却炮膛的办法,陆陆续续放下手里的研究走了过来。

就在西洋铸炮匠完成对新阳模的制作,负责军火研究的京师大学堂学子们基本上都到齐了,给朱舜行过礼以后站在旁边观摩。

新阳模制作完成,照常开始了下一步的制作,在阳模表面涂上一层石蜡,保正阳模变的很光滑。

阳模制作结束,接来下就是制作火炮的铸模,也就是包裹火炮的外部模具。

西洋铸炮法铸模所用的泥料就多了,除了黏土以外,还需要陶土、细沙,外加水混合而成的半流质泥浆,一层层的涂在阳模上。

铸模也需要很长时间的自然阴干,好在铸炮车间对于铸炮匠的铸炮技巧没有硬性要求,一定要统一。

不是什么都需要统一的,这样也不合理,毕竟铸炮匠的手艺都是熟练了几十年才达到如今的地步,只要能够按时交付统一口径的火炮就行。

西洋铸炮匠的匠作台有已经阴干好的铸模,朱舜等人走到摆放铸模的地方,继续观看。

西洋铸炮匠先是观察了其中一个铸模的阴干程度,干硬的程度差不多了,取出了阳模。

铸模和阳模之间提前涂了一层石蜡,很容易就把阳模取了出来,两名学徒抬着阳模放在了旁边。

铸模完成以后,接下来就是要制造型芯了,一个由黏土制成的圆柱体。

型芯的制造也需要耗费时间等着黏土阴干,西洋铸炮匠不远处的混凝土地面上,摆放了虎蹲炮、五百斤野战炮、千斤攻城炮等提前制作好的标准化型芯。

西洋铸炮匠走过去拿了一个虎蹲炮的型芯,装在了主模具里面,最后和大明铸炮法一样,埋在了铸铁炉旁边的混凝土圆坑里,用泥土填埋好。

完成这一步,西洋铸炮法就结束了,接下来只需要把融化的铁汁浇铸进去,就能得到一根虎蹲炮的粗胚了。

只要各项参数合格,就能装备出厂了。

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换反应第五百五十七章 求着被弹劾第四百五十三章 东林党三大错觉第三百五十六章 稻种基因库第二百七十二章 东风快递第五百七十七章 土改成果第二百五十六章 工业之城计划第五百一十九章 踏在中原大地上的八旗兵635.第631章 改革体制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箭弹第三百零六章 真敢抢水泥?第三百零二章 硫酸实验室出事故了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四百三十一章 东林党的柴薪作坊主们第二百二十二章 缺木材的新宁伯第十六章 衙蠹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宝级的明末科学家第四百三十九章 蛮不讲理的陆军讲武堂学员第三百六十四章 八百斤就够了第三十五章 宋氏织布作坊第三百五十八章 实业家的啪啪打脸第三百七十章 实业家的气节第四百二十五章 满清要攻西北第三百六十八章 新任火箭营营长第四百六十四章 山海关的哗变事件第四十五章 偷走线膛枪第二百三十三章 厂房构造第三百零五章 眼馋朱舜的皇太极第二百章 火箭改进型第一百五十六章 狙击小队第十七章 量产坑人第三百五十章 万无一失曹掌柜636.第632章 大明土改第六十二章 第三台珍妮机第五百九十六章 轻工业中心第二百四十八章 炮表第四百八十二章 蒸汽造纸厂第三百五十一章 啪啪啪第二百三十二章 水塔运输系统第五百五十三章 顾炎武的归属感第三百一十九章 宗藩们见到了工业之城第二百八十六章 扎根松江府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业化对辽东的影响第四百零六章 上去就是一刀六百一十二章 工作岗位第五百七十五章 老百姓的渴望第三百五十一章 啪啪啪第五百六十一章 水库的第二作用第九十三章 我有米涅手枪第二百零一章 卖火箭第三百二十八章 工业派第五十五章西法党人的狂笑第三百七十九章 太子以后……第五百七十章 清点财物第二百零二章 氪金真爽第八十二章 疫防局第七十一章 火爆的北平火器总局第一百四十章 我能治理旱灾第五百一十九章 满清攻打山海关的方法第五十八章 王承恩的情义第二百八十六章 扎根松江府第五百九十二章 重工业中心的地点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冲击的手工业经济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药工厂第五百五十二章 杀光乡绅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纺织工业化的第三步第一百五十五章 线膛枪+夜不收的化学效应第八十二章 疫防局第二百七十五章 杀建奴攒积分第六百零三章 抵达贝海儿湖第四百三十五章 镇远侯被安排了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黄金第五百五十五章 课税局第四百零三章 孙传庭绝对不可能赢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六百零七章 专利法第一百零六章 收俩小弟第五百一十四章 孙传庭杀乡绅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舜的保命后路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厂化时代第四百七十章 支援西北的工业革命第八十一章 机械匠第九十一章 女真火器局第五百七十二章 正赋、耗米、私费第一百八十四章 坑死东林党第十八章 搬迁王恭厂第六十八章 第二波红利第六百零三章 抵达贝海儿湖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黄金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个勋贵一台戏第二百零四章 炸死倭寇第六百一十七章 东林党的好人卡第四百一十四章 步兵的战斗素养第五百九十二章 重工业中心的地点第四十六章 卖田卖地六百零五章 成立各大学院第三百六十八章 新任火箭营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