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狱

江楠没说太多的话,但是常遇春却是字字牢记在心,丝毫不敢马虎大意。这倒不是江楠有多了不起,而是北平的那位,实在是让人心惊肉跳。

包括自己的女儿在内,要是还糊涂,可真的会出大事。

常遇春匆匆告辞,结果正好和朱标碰上了翁婿接连过来,也是有趣。尤其是朱标还带着那么大的一个木匣子,还用得着多说吗?

两人打了招呼,略微寒暄,常遇春就快步返回家中,直接把夫人蓝氏叫来了。

劈头盖脸,常遇春就怒斥道:“生了个皇孙,就以为擒了贼王,立了泼天大功!就算是这孩子能登基称帝,主掌江山社稷,那时候咱们没准早就死了,想那么多没用的干什么!还有,你睁开眼睛好好瞧瞧,你那个女婿刚刚去登门道歉,便是上位,坐在了龙椅上,还敢不敬张相不成?”

“连这点道理都不懂,你们娘俩简直想气死我!”

常遇春厉声斥责,半点脸面没留,蓝氏怔了怔,顿时大诧,同时又憋屈愤怒,泪水忍不住往下流。

常遇春也没有说别的,只是冷冷道:“你怪我怠慢了你也好,想指着皇孙撑腰也好。反正我提醒你一句话,你要是觉得我说的不对劲儿,你就给你兄弟蓝玉写信。你问问他,看他怎么说?会不会仗着皇孙的势力,就跟张相那边冲突?”

“真是糊涂透了!”

常遇春还要领兵,也没有多少时间,他回来一趟,见了江楠,跟蓝氏说了一番话,连夜就走了。

他这一走,蓝氏嚎啕大哭,气得着实不轻。

两口子走到了今天,给你生儿育女,费了多少心血,熬白了头发,结果你就这么对我?常遇春,你没有良心!

蓝氏大怒,但是不得不说,常遇春讲的一件事,她还是认可的。

别人不可靠,自己兄弟蓝玉还在,他是太子妃的舅舅,皇孙的舅姥爷,他总该向着自己这边吧?

蓝氏想了很久,终于决定给蓝玉写封信。

由于蓝玉在军前领兵,这封信辗转了两个月,才到了蓝玉手里。

当蓝玉接在手里,看完之后,他整个人都不好了。

姐姐话里话外,说什么江楠插手东宫的事情,说什么夏知凤一个民间来的小丫头,把持着皇家图书馆,皇孙病了,连怀疑她都不行了……这是什么道理?

还有,东宫这边,到底是君,君臣之别,还讲不讲了……

没看完这封信,蓝玉脑瓜皮就裂开了。

姐姐啊!

你这是真糊涂了,还是假糊涂了?

这才多长时间,怎么脑袋就坏了?

蓝玉觉得自己姐姐,还有外甥女,一对糊涂蛋儿,连最基本的事实都不知道。

皇孙还没出世,马皇后就费力气把孩子算在夏知凤门下,那不是抬举夏知凤,也不是恩典张相公。

那是给皇孙拉来一个大靠山!

张相公的影响力就摆在那里。

你不主动拉拢过来,就会出事的。

这倒不是说张希孟愿意掺和夺嫡的破事,而是人心如此,一旦察觉到东宫和张相不和,张希孟门下的那些人,还有其他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人,都会聚集在其他皇子周围,形成一股新的势力。

真走到了这一步,别说皇孙了,就连朱标都要头疼!

好家伙,巴结人家张相公还来不及,你们倒好,皇孙病了,不问青红皂白,先怀疑张相唯一认可的嫡传弟子!

而且还是皇孙未来的师父,你们脑子哪去了?

找死也不是这个法子!

朱棣虽然混蛋,连自己亲兄弟都坑,但你问问他,敢对张庶宁动手吗?别说翻脸了,张庶宁要什么,朱棣都要乖乖送上去。

不为别的,张家就这么几个人,人家还基本上处于无欲无求的状态,张庶宁把书坊都交给了胡俨和黄观他们。

夏知凤更是醉心研究,绝对人畜无害。

这下子倒好,招来了无妄之灾了。

蓝玉可是半点没客气,直接在信里好一顿数落蓝氏,警告她别犯糊涂,也别觉着生下了皇孙,就能怎么样!

告诉你,还有太子妃,都老实一点……再有,长点心眼,别给自己惹麻烦。

真是出了点什么事,别怪我这个当兄弟的不帮忙。

没法子,真不能帮。

毕竟帮你是害你,还害了我自己!

伴随着蓝玉这封信,蓝氏是真的老实了。

这倒不是说蓝玉多会讲道理,而是蓝玉告诉了姐姐一个很残酷现实……你有什么依仗?你的丈夫是水师大都督,世袭罔替的国公,你的兄弟是军中后起之秀,常胜将军,你的女婿是皇太子。

按理说这个配置够逆天了吧?

但是对不起,用不着别人出什么招数,一旦有冲突,女婿屁颠屁颠过去道歉,丈夫乖乖认错。就连自己的兄弟,也不站在自己这边。

知道了吧?

你们是世袭罔替的国公,地位不低,但人家那个鲁王,可不只是比你们高一级那么简单!

那是因为大明的爵位,只到王爵,明白了吗?

对于一些脑筋不太清楚的妇人来说,真的没必要讲道理,只要告诉她们,对面有多强。她们就老实了。

很显然,蓝氏就属于这个行列,至于太子妃常氏,多少也跟她娘有点类似的毛病。

不过目前问题也不大了,因为自从这事之后,朱标就没怎么跟东宫的妃子往来。也不只是针对常氏,事实上侧妃吕氏更惨。

因为吕本被罢免,吕氏直接被勒令闭门思过。

随后朝廷针对私下里诗词唱和,暗中结交的官吏,进行了严惩,没有丝毫的客气可言。

前后有三十几位官吏,直接被罢免。

其中有一位,由于喜欢唱戏,还给自己花重金,置办了戏服,同时又跟几个唱戏的不清不楚……直接被罢官,没收所有家产,发配开平。

不是愿意唱戏吗,送你去北边,给蒙古人唱去吧!

当然了,这还只是小事,真正要命的还是清查仓库。

李善长真不愧是老狐狸,他早就知道,就算是京城,也是一大堆问题。到了外面,天高皇帝远,胆大包天,还不知道会有多离谱儿的事情。

最好是能不查就不查,拖着自己致仕回家,这事情就过去了。

奈何朱标一心要查,徐达也在旁边盯着,更让李善长意外的是,朱标也给锦衣卫下令了,让他们也协助清查。

这帮杀神参与进来,注定是没法善了。李善长只能硬着头皮,查吧!

首先彻查的就是福建承宣布政使司。

主要是前不久上报,泉州漳州,遭逢台风,暴雨狂降,屋舍损坏,不计其数。停泊在码头的船只,也损坏极多。

另外还有一批茶叶,多达三万石,来不及运出,就被大雨冲走,甚至影响了对外贸易。数万茶农,拿不到钱,难以为生,急需朝廷救济。

朱标也知道,救人如救火,不能耽搁时间。

可问题是国库的储备也不多。

按照下面呈报,布政使司的藩库,至少有一百八十万石存粮。

依据这个数额,足够自救。

奈何不想着自救,非要跟朝廷哭穷。要是随随便便,就把钱粮发下去,也未免太好说了。

查!

一道命令下去,结果触目惊心。

不要说一百八十万石,就连十八万石都没有,亏空之多,简直把徐达都给惊呆了。

李善长也是目瞪口呆,我就知道,这事情不能查,结果你们不听,这下子好了,出了这么大窟窿,怎么填吧?

布政使李彧,还有提刑按察使李德全,他们上奏,说是因为风灾,随后大雨狂降,不少库存粮食都淋雨发霉,无奈只能扔掉。

“李先生,这样的结果,你信吗?”

李善长苦笑道:“若真是如此,那就只有查当初建造粮仓的人了。”

老李没有说错,粮食仓库的建造,最是小心不过,别说刮风下雨,就算是天崩地裂,府库存粮,都不会有事。

保存个十几年,几十年,都是稀松平常。

如果一场雨就给毁了,那还建造仓库干什么?

“李先生,你看要怎么办?”

李善长道:“应该拿下执掌府库的官吏,同时追查粮食去向。”

朱标呵呵一笑,“只是追究府库官吏,怕是不行。布政使李彧,按察使李德全,全部拿下!”

李善长一怔,心怦怦乱跳。

他很清楚这俩人能上来,走的是吕本的门路。如果真的查下去,吕本和太子侧妃吕氏,只怕都不安全,就不只是罢官回乡那么简单。

可朱标却是态度坚决,不留情面。

“立刻抓人,追查到底!”

李善长没有办法,锦衣卫立刻行动。

布政使李彧,按察使李德全,一天之内,全都被拿下了。

伴随着这俩人落网,各府县衙门,各级主官,一共三十多人,也都暴露出来。上行下效,府库都被搬空了。

整个一个省查下去,几乎人人陷入其中。

面对这个结果,朱标也是头皮发麻。

“偌大的一个省,就没有一个清官吗?”

徐达闷声道:“回殿下,南安县令,清白为官,并没有卷入其中!”

朱标立刻道:“确定清白吗?”

“确实清白!”徐达重重回答。

“那好,立刻升官,让他担任布政使,重整官场!”

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决战第三百零七章 吃面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难,找张相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复和州第五百三十九章 门下省考试第一百二十四章 脱脱垮台了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驾亲征第一百二十七章 馒头能破城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处罚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胜第一百八十九章 元末王者局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戏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标来了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讲武德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线出击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五百七十七章 大元群贤也凑齐了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写书第一百三十一章 万岁第七百三十章 张相的新衣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师来投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学堂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标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八百六十七章 华夏大会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六百九十章 师道第八百二十章 龙场悟道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十九章 贾鲁病了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风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二百三十六章 老骥伏枥第三百三十六章 为反贼立传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孙染病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三百四十一章 这是一个关于格局的故事第四十五章 李善长第三章 书与画第八百四十九章 夺了鸟位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家都缺钱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时刻第七百二十九章 双赢就是我赢两次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着老朱做生意第二百零三章 张老师的小课堂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说得对啊!第七百九十二章 驸马上门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标之怒第三百二十章 度支局开工了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罗网的王保保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六百二十四章 划分行省第三百七十七章 考试成绩出来了第一百二十七章 馒头能破城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八百六十四章 旨意到第五百二十七章 从丝绸作坊开始第八百零九章 双胞胎第五百零九章 复旦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明群贤第四百九十章 一对难缠的君臣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时雨张先生第五百四十八章 轰轰烈烈的祭祀行动第七百六十三章 张相故智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变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六百六十六章 布局下一代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第八百章 债务,老朱背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八百九十三章 铸造金鼎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银消失了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给后人的财富第一百七十八章 刘基,你被捕了第六百五十七章 朱标请看戏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战场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一百三十二章 图谋天下的雄心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来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强的朱元璋第五百零三章 鲤鱼焙面第四百四十五章 诸将才干第三百四十四章 丧子第六百零一章 不能让皇后太寒酸第九百零一章 大兴土木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来买粮的(新年第一更)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缘第三百三十九章 送你一顶白帽子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万补贴朱多多第六百六十八章 华与夷第八百三十六章 观音奴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