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雾里观花

下了山,山脚下的镇子就是濠塘镇,镇子不大,约百余户人家,只有一条老街,由于这里是交通要道,因此镇子中人大多以经营食宿业为生,各种老字号的客栈酒楼比比皆是,而凉国公蓝玉的祖宅地就在此南面二十里之外,是一个占地极广的大庄园,李善长的祖居也离此不远。

而离镇子口五百步外,有一座孤零零的大客栈,名字有点怪,叫做‘我的客栈’,紧靠着路边,此时天色已暗,李维正刚走到这家客栈旁,张二虎便在门口大喊:“五哥,这边!这边!”

“怎么在这边上,不去镇子里?”李维正见这客栈孤零零矗立在旷野中,心中有种不安的感觉。

“前面小河上的桥断了,据说要过完正月十五县里才能派人来修,暂时靠摆渡,可摆渡的船夜里不走,只能等明天了。”

“桥什么时候断的?”李维正走到客栈门口,忽然又回头问道。

“三天前,原因不明,掌柜说是年久失修所致。”

‘怎么这样巧?’李维正暗暗忖道。

“官爷快快请进,小店备有热腾腾的饭菜和辣汤,还有滚烫的洗脚水和干净的棉被,保证让你住下就不想走。”掌柜热情异常跑出来,拉着李维正便往店里请,店里还坐着几个官差,要等他们头来才决定住不住店。

“好吧!咱们就在这里住下。”李维正取出官文递给张二虎,“去登记吧!”

出门在外,一般人住店必须要有路引,类似今天‘通行证’之类,由县里开出,而官差出去公务则需要官文,客栈收容无路引之人,一旦被官府查获则严惩重罚。

出门在外,安排食宿一般都是张二虎的事,他走到柜台前,取出官文扔给掌柜并吩咐道:“先准备六菜一汤,三荤三素,今晚我们在这里住下,可准备一间单人上房,其余皆两人一间。”

手续齐备,掌柜更加热情,“好咧!六位请到旁边饭堂休息,饭菜即刻就来。”

众人来到饭堂坐下,很快饭菜端了上来,大家都有些饿了,低头便风卷残云般吃了起来,可刚吃没多久,大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随即店门‘砰!’一声被撞开了,有人厉声吼叫道:“你们掌柜在哪里?还不快给我滚出来。”

“俞平,不要这般惊惶,沉住气。”旁边一个冷静的声音止住了他的吼声。

李维正听出这声音似乎就是高亦清,他怎么也来这里投宿?李维正想起了断桥,心中顿时不安起来,他放下碗快步走到门后,从门缝向外望去,大堂里的情景却把吓了一跳。

只见山顶上原本十几个轻伤的侍卫此时皆满脸漆黑,口吐白沫,被其他侍从背着,眼看已经不行了,刺客刀刃上有毒,但要命的不是他们,而是高亦清,他脸色惨白之极,额头上全是汗珠,他似乎也中毒了,但和侍卫们中的毒又有不同,毒性要缓得多。

“众位大爷,你们、你们也要住店吗?”客栈掌柜战战兢兢地走过来。

“少废话,快给我准备热水,越多越好,再命人速去镇里请大夫。”侍卫长眼睛都几乎急红了。

掌柜面露难色,“可是前方的桥断了,晚上又没有渡船,无法去镇里.....”

他话还没有说完,侍卫长突然大吼一声,一脚将他踹倒,掌柜吓得屁滚尿流逃走,侍卫长猛地回头向高亦清道:“属下要立即去英武卫求救,请主人许可。”

“放肆!我已说过此事不许惊动任何官府中人。”高亦清断然拒绝了他的请求,他忽然咳嗽一声,一下子捂住嘴,血丝竟从指缝中渗出。

侍卫长急得双眼尽赤,就仿佛要滴下血来,他‘扑通!’跪倒大哭起来,“殿下,你若出事,天下苍生如何?”

门背后,李维正的心脏几乎要停止了跳动,他忽然知道这个高亦清是谁了,朱元璋的长子,大明太子朱标,大堂内一片寂静,高亦清慢慢取出一块手绢,擦去口边的鲜血,淡淡道:“找来英武卫也没有用,我这宿疾已经多年,死不了人。”

他又回头对众人道:“好了,大家赶紧救治中毒的弟兄,不要再为我耽误时间了。”

李维正慢慢站直身子,心中一片茫然,竟然遇到了太子朱标,自己该怎么办?他来大明后所思所想,都是燕王朱棣,但命运巧合,却让他遇见了太子朱标,一时间,他竟无所适从。

他转身要离去,脚却不小心碰到了竖在墙边的门杠,‘砰!’地一声,门杠重重地落在地上,大堂里高亦清猛地一回头,目光凌厉地向他这边扫来,“屋里是谁!”

他话音一落,贴身的三个侍从闪电般冲来,一脚踹开门,刷地一刀直劈李维正的脖子,刀势迅猛之极,李维正眼看避无可避。

“住手!”高亦清沉声喝住了手下,他走上前瞥了一下李维正,忽然微微一笑道:“人生何处不相逢,我们又见面了。”

“我很抱歉,似乎听见了不该知道的事情。”李维正苦笑了一下,再继续装傻已经没有意义了。

“没什么,这里是中都凤阳,遇到皇亲国戚是极为正常之事,你们是公差,机会就更多。”高亦清精神十分疲惫,他一摆手道:“李捕头去休息吧!”

“殿下也请早点休息。”李维正一拱手,快步去了。

“李捕头。”高亦清忽然又叫住了他,他深深地看了李维正一眼,“今天之事,请务必保密。”

“殿下请放心,为人为己,我李维正都不会再提此事。”李维正微微一笑,带着手下去了。

.......

高亦清随从众多,又要抢救中毒的侍卫,客栈一时没有这么多空房,李维正便命手下让出两间,他和张二虎、贾老六三人挤住一室,房间里,张二虎和贾老六在喝酒聊天,李维正则一个人坐在灯光下发怔,他在想白天的刺杀案,究竟是谁有这么大的手笔,竟敢聚集一百多人在凤阳府刺杀当今太子,这里锦衣卫、军队密布,却能在他们眼皮底下从容行事而不被察觉,由此可见幕后人的手段非同寻常。

当然,池州飞鼠必然就是刺客之一了,这个幕后人并没有动用自己人,而是利用江湖大盗、贼人来做此案,就算这些刺客悉数落网,也不会知道真正的幕后人,由此可见幕后人考虑之周密、准备之精心,为刺杀太子做了长久的布置。

但有一点李维正却看不懂,那就是刺杀方式似乎有些愚蠢,如果太子是正式出巡,必然会是前呼后拥、千军万马护卫,一百多刺客根本就近身不得,可如果是太子微服私访,只派一名武艺高强之人足矣,或伏于草莽之中,或乔扮于市井之内,藏之利器、淬之以毒,窥见机会,一击而中,而幕后人却派了一百多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可以说他们今天刺杀失败就是种因于此,以这个幕后人的思路慎密、布置周全,不应该犯这个低级错误才对。

如果幕后人真是有意安排,那他的目的又是什么呢?难道他还有别的用意不成?

和明朝的消息蔽塞不同,李维正生活在网络时代,让他接触了大量的信息,重生到了几百年前,这些沉淀在他记忆中的信息也就成了一种阅历,一种领先这个时代几百年的知识积累,让他有一种异乎常人的敏感,洪武二十三年,胡惟庸、李善长、蓝玉的故乡,太子朱标,一百多名刺客,几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使他似乎隐隐看到了什么,却又看不清楚,就仿佛隔雾观花。

.......

汗!老高不进反退)

第145章 蓬莱纷乱第150章 阴谋阳用第137章 出使日本(二)第48章 目光渐聚第171章 东宫祭灵第197章 皇上有恙第219章 高丽内乱(下)第181章 初到辽东第85章 微服私访第18章 情况突变第18章 情况突变第192章 正式摊牌第203章 东征日本(六)第168章 苏童进门(下)第274章 嫁祸东篱第106章 菊池兄妹第68章 保定春色(下)第246章 异曲同工第46章 把水搅浑第140章 出使日本(五)第145章 蓬莱纷乱第40章 叶家姐妹(上)第275章 述职前夕第96章 种马意外第117章 风云聚合第49章 王府夜宴(一)第59章 野外露宿第295章 远方来客第71章 京城买房第102章 苏童报信第114章 罗家盛宴(上)第260章 奉旨入朝(上)第154章 路遇同僚第195章 步步连环第181章 初到辽东第288章 红参案(三)第287章 红参案(二)第230章 京都风云(九)第281章 燕王之怒第209章 朝鲜战略第25章 寺院接见第38章 初见叶女第165章 平衡之术第37章 公私兼顾第258章 小露锋芒(上)第34章 各有门道第264章 景隆复出第215章 高丽杂报第280章 第二步棋第6章 取名哑妹第223章 京都风云(一)第7章 有了牵挂第284章 请君出瓮第129章 软硬兼施第133章 消除误会第242章 全力一击第87章 秦燕之别第262章 停战议和第130章 两个千户第224章 京都风云(二)第218章 高丽内乱(上)第100章 逐步收网第252章 山东之军第277章 深远布局第90章 早朝封官(下)第274章 嫁祸东篱第88章 早朝前夕第1章 重回大明第94章 叶家有事第81章 贵人相助第22章 父子夜谈第202章 东征日本(五)第57章 李善长死第216章 视察台湾(上)第207章 长子优势第22章 父子夜谈第239章 齐王之争第135章 炮轰釜山第167章 苏童进门(上)第145章 蓬莱纷乱第267章 调粮事件第277章 深远布局第96章 种马意外第109章 出发前夕第127章 出发前夕第37章 公私兼顾第237章 燕王之断第69章 返回故里第227章 京都风云(六)第224章 京都风云(二)第240章 孟德故计第233章 周王请罪第48章 目光渐聚第209章 朝鲜战略第1章 重回大明第180章 潜龙出海(下)第228章 京都风云(七)第276章 迎头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