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章 县咨询局后效

张强弄了个县咨询局,把一些投靠过来的前明官员和地主乡绅一类还有依赖华夏军发财起来的中型商人都拉了进去,此举一下解决了无数的矛盾,令那些人有了发泄的地方,也有了一份憧憬,俗话说的好,无事就要生非,这有了事情做了,还是专门生非的地方,哪有人不喜欢的,一时间先期试点的十个县城人头攒动,都来看大戏。

打下湖北州以后,既唐殿风之后,出任湖北州巡抚,州长一职,和唐殿风的湖北州一起分担前线的民兵调拨,物资转运,为大军保障后方,同时管理他去下辖的州的民政事务。

他们两个接过了江西州的地位,解放一直为前线保障大军攻伐敌人的重任的米淳,作为江西州的巡抚,封疆大吏,随着战争的远去,江西州的发展紧追早就被解放,成为后方的福建州尤海波。

如今浙江州,福建州,江西州,成为华夏军的新的核心区域,湖广州成为以前的福建州,到后来的江西州,成为延伸的黄色区域,而湖北州广东州,安徽州成为边缘区域,红色区域,华夏军就这样一步一步的消化大明的地盘,消弭战乱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一点一点争取大明和大清百姓的人心,最终将一统江山。

方以智今天路过他任职的安徽州这个县,返回中枢给张强汇报情况,同时接受中枢内阁的问询,以评价他这两年来的政绩,为他的政绩考核争取高分,听说中枢有新的的举措,他就来到这了正在召开会议的县衙大堂,听这里的知府和知县们说些什么。

杨阳阳,华夏义军曾经的卫指挥使,随着华夏义军改变为华夏军,杨阳阳逐渐的厌倦了打战的生活,成为一华夏军总督府的一名文吏。

但由于先前底子太薄,随着越来越多的能力比他高的人进入侍从室,进入华夏军文官队伍,杨阳阳的地位越来越尴尬。

周粥担任首相以后,杨阳阳借机找了个日子去找他,周粥考虑了一下,然后调他去新光复的福建州福州府担任了一个县的县吏。

以后华夏军文官和武将经过历次变迁,他从县吏升为主薄,然后调往其他地方担任了新兵营教官文吏,知县,从小县知县上升为正科级的中县知县,副处级的大县知县,乘机不说斐然,然也是基本过得去,刚好达到升级标准。

虽然他的成绩平平,可谁敢和他较真,他曾经跟随张强南征北战,还镇守过东阳镇,江浦县城,龙阳岛,如果没有从军队退役,现在至少是一名总兵级的甲级野战旅旅长了。

杨阳阳,古月笙,萧飞,金麒等人曾经是第二批张强的心腹战将,是张强训练出来的战兵,虽然张强很忙,但下面这些人都很照顾杨阳阳,所以别看杨阳阳官位不高,还是在崇尚武力的华夏军里面担任一个并不受人重视的文官知县,可没有人敢和他作对或者欺负他。

他手下的很多战将已经不是守备团的参将团长,就是守备营的守备营长,要不就是亲卫营里面的小队长一类的,再不济退伍的将官也出任了民兵大队的副大队长,管理着万人大队。

也许在官位和显赫方面他无法和同期的其他战友相比,可在当官方面,在人脉方面,他已经走在了那些官位高过他的兄弟战友们前面,就在不久前,他的岳父,一名早期被招募近侍从室的举人出任安徽州监察部监察厅厅长,用明朝的话来说,就是一州的按察司按察使,专门巡视该州的官员风纪,贪腐,替天子监察百官的。

在他的岳父和他自己的努力下,杨阳阳担任了安徽州已经解放很多年的半个州这边华夏军占领地盘内一个府的民情部巡查使,按照官位排位来论,他就是这个州的第四把手,知府,相当于地级市市长,一把手,布政使,兵备道,三个人下来就是他了。

也是不知道张强那么忙,怎么知道他在这里,于是钦点他主持这里的县咨询局的成立,他翻来覆去,想来想去也不知道这个县咨询局怎么弄?

无论是大明还是大清,甚至是前面历朝历代都没有先例啊。

他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实权的,有的实权只是民情部的实权,而在政务和军务上是没有发言权的,他今天出席这个会议也是因为他是第四把手,来走个过场而已。

虽然他是文官系统的,但他从文官跳到了民情部这和文官系统就有区别了,而且是差不多天然敌对,因为民情部有一部分工作就是配合监察部调查官员,所以他在这个岗位上不受人待见,但偏偏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这个会议的主体,设立县咨询局,却是由民情部牵头的,他成了县咨询局的所有局长们的头头。

一行三人,躲躲藏藏,闪闪烁烁,在乡间小路行走,不时走上已经铺就石子,并且在石子上面浇灌了一层土石灰糯米糕等混合的土法水泥。

这使得的道路有了水泥的模样,也有了石子的坚硬,虽然不是太美观,可走起大车来,平稳结实,还不咯脚,关键是加速了行人奔走在道路上的速度,远比土路要快很多,比土路要干净了很多,因为大明没有后世那种重达几十吨的汽车,即便有运输的马车,也绝对不会超过几吨的重量,这点重量对于这种低级的道路来说,绰绰有余,这就是张强带给这个时代的改变。

不能说有多高级,多先进,但绝对便利。

而且随着研发人员的增多,主要是华夏军在科举考试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的行业考试,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都有考试,低级的人员可以拿到一份官府认证的行业资格证书,拥有这些证书,你可以从事相关行业的研究,并且把研究的成果卖给官府,官府支付一定的金钱买下的研究成果。

这是行业全民认证资格证书,拥有这份证书就像读书人考上了童生一样,是一份荣耀,在村里也能获得村长或者保长,乡长的接待,并且让大家高看你一眼,在这些低级别的行政岗位上,你还能获得一份不菲的收入,还有一份基本的月奉工资。

村里面人读个书信,认个字,或者打造个什么,找个权威认证一下,就找你,或者你拿出来的东西要比大家没有得到认证的人卖的价钱高一些,算个帐,和官府打交道都得找你。

张煌言就一路走,经过乡村就通过带路的向导小伙子的嘴了解到这些东西。

低级认证并不需要你识字或者读过书,只要你在行业里面能弄个拿出手的东西,并且获得官府认可就行。

并且能获得免费上成人夜校的资格,如果再夜校里面获得毕业,也就是说认识了十个阿拉伯数字,并且认识百字以上的字,就可以参加资格认证二级的考试。

这些考试都集中在行业翘楚上,农活能说出个头头道道,并且在别人的辅助下记录下来,自己还能看懂一些,你就能获得二级的资格认证了。

这些人都被官府征用,帮助解决比如下乡统计农田多少,出产多少,铁多少,一天能打多少铁,木匠打造的一些东西是否符合官府规定的标准,帮助官府解决同这些行业的人接触的任务。

当然这些人是不用领工资的,征用的时候给你酬劳,不征用的时候你还是干自己的老本行,官府优先使用你的东西。

这些人都被官府征用,帮助解决比如下乡统计农田多少,出产多少,铁多少,一天能打多少铁,木匠打造的一些东西是否符合官府规定的标准,帮助官府解决同这些行业的人接触的任务。

当然这些人是不用领工资的,征用的时候给你酬劳,不征用的时候你还是干自己的老本行,官府优先使用你的东西。

杨阳阳,华夏义军曾经的卫指挥使,随着华夏义军改变为华夏军,杨阳阳逐渐的厌倦了打战的生活,成为一华夏军总督府的一名文吏。

但由于先前底子太薄,随着越来越多的能力比他高的人进入侍从室,进入华夏军文官队伍,杨阳阳的地位越来越尴尬。

周粥担任首相以后,杨阳阳借机找了个日子去找他,周粥考虑了一下,然后调他去新光复的福建州福州府担任了一个县的县吏。

以后华夏军文官和武将经过历次变迁,他从县吏升为主薄,然后调往其他地方担任了新兵营教官文吏,知县,从小县知县上升为正科级的中县知县,副处级的大县知县,乘机不说斐然,然也是基本过得去,刚好达到升级标准。

虽然他的成绩平平,可谁敢和他较真,他曾经跟随张强南征北战,还镇守过东阳镇,江浦县城,龙阳岛,如果没有从军队退役,现在至少是一名总兵级的甲级野战旅旅长了。

杨阳阳,古月笙,萧飞,金麒等人曾经是第二批张强的心腹战将,是张强训练出来的战兵,虽然张强很忙,但下面这些人都很照顾杨阳阳,所以别看杨阳阳官位不高,还是在崇尚武力的华夏军里面担任一个并不受人重视的文官知县,可没有人敢和他作对或者欺负他。

他手下的很多战将已经不是守备团的参将团长,就是守备营的守备营长,要不就是亲卫营里面的小队长一类的,再不济退伍的将官也出任了民兵大队的副大队长,管理着万人大队。

也许在官位和显赫方面他无法和同期的其他战友相比,可在当官方面,在人脉方面,他已经走在了那些官位高过他的兄弟战友们前面,就在不久前,他的岳父,一名早期被招募近侍从室的举人出任安徽州监察部监察厅厅长,用明朝的话来说,就是一州的按察司按察使,专门巡视该州的官员风纪,贪腐,替天子监察百官的。

在他的岳父和他自己的努力下,杨阳阳担任了安徽州已经解放很多年的半个州这边华夏军占领地盘内一个府的民情部巡查使,按照官位排位来论,他就是这个州的第四把手,知府,相当于地级市市长,一把手,布政使,兵备道,三个人下来就是他了。

也是不知道张强那么忙,怎么知道他在这里,于是钦点他主持这里的县咨询局的成立,他翻来覆去,想来想去也不知道这个县咨询局怎么弄?

无论是大明还是大清,甚至是前面历朝历代都没有先例啊。

他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实权的,有的实权只是民情部的实权,而在政务和军务上是没有发言权的,他今天出席这个会议也是因为他是第四把手,来走个过场而已。

虽然他是文官系统的,但他从文官跳到了民情部这和文官系统就有区别了,而且是差不多天然敌对,因为民情部有一部分工作就是配合监察部调查官员,所以他在这个岗位上不受人待见,但偏偏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这个会议的主体,设立县咨询局,却是由民情部牵头的,他成了县咨询局的所有局长们的头头。

一行三人,躲躲藏藏,闪闪烁烁,在乡间小路行走,不时走上已经铺就石子,并且在石子上面浇灌了一层土石灰糯米糕等混合的土法水泥。

这使得的道路有了水泥的模样,也有了石子的坚硬,虽然不是太美观,可走起大车来,平稳结实,还不咯脚,关键是加速了行人奔走在道路上的速度,远比土路要快很多,比土路要干净了很多,因为大明没有后世那种重达几十吨的汽车,即便有运输的马车,也绝对不会超过几吨的重量,这点重量对于这种低级的道路来说,绰绰有余,这就是张强带给这个时代的改变。

不能说有多高级,多先进,但绝对便利。

大清朝廷,顺治皇帝年轻英俊,背着手,听着洪承畴分析从华夏军哪里传来的关于县咨询局的消息,对于这种类似御史台的弹劾,议论,参与地方政务,监督官员和社会舆论的事情,不由的点头大赞,“汉人的脑子就是够灵活,要不得他们统治这片中原大地千年之久,屡次兴起,洪卿,要是你,能想出这样的主意来吗?还有我大清是否可以仿效,以同华夏军一争长短?”

第五百六十二章 给商人们解套第六十八章 收获2第八百二十一章 洪家长子的陨落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合作伙伴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王今日不早朝第三十六章 野战1第八百一十四章 再遇二王子第十一章 夺军第四百一十二章 发展和形势改变第二百零二章 这人太顽固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防2(求订阅,求收藏,求打赏。)第五十九章 救援金华府第八百六十三章 失去了理想和战斗的初衷第一百八十二章 弗朗索瓦无奈接受张强第一百四十九章 文武联席会议第一百六十七章 你小子也欠抽第五百八十四章 军事总参谋部成立第六百四十八章 渡江战役第二百九十九章 调整部署应对来敌第七百七十七章 新船试航成功第二百七十五章 突变第四百九十四章 部队大调整第四百一十七章 被挖墙角第二百四十四章 让世界乱起来,对朱大典的安排第八百五十章 快逃吧,还打什么呀第四章 向属下领主要官第四百三十七章 南明烽火18-逆转2第六百六十一章 求和?1第三百五十六章 汇报2第二百一十章 土木作业,挖到敌人眼皮子底下第二百五十章 郑鸿逵的危局 亮点第七百零六章 被逼无奈的反击第七百七十九章 二王子起义2第一百零六章 护驾平湖问策第三百八十七章 真实的战斗情况1第八十八章 选择第二百章 追凶09——偶遇第六十七章 收获第三百九十二章 密谋1第六百八十七章 捉拿第七百二十四章 强大的新鲁府第一百五十三章 战时体制解决经济问题第六百三十二章 第五野战旅的战斗第八百九十九章 混乱中自救第五百六十九章 南明的窘境第五百九十七章 前锋变断后第八百七十一章 将日本变成咱们的东瀛州1第八百九十四章 清军的反击4第七百八十四章 暴怒的三王子第七百八十一章 血与火的考验第七十一章 授官布政使第四百四十八章 打湖广2第五百零二章 高一功的算盘第2375章 恐惧的同时第三百五十六章 汇报2第三十七章 野战2第六十九章 大明乱局八十七章 工匠弗朗西斯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亮了第三百四十四章 忽悠郑成功第五百一十二章 引起注意第三百四十六章 隆武南明去向2第一百八十七章 海战记叙2第四百零三章 排枪对决3第六百七十三章 惊动第二百零六章 论战第一百七十九章 伏击12(遂发枪+线膛枪+连发枪)第七百七十三章 我要干什么?第三百三十八章 大家共同进步第二百八十三章 支援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明烽火16-准备反击第五十四章 大败敌人援军第一百七十九章 伏击12(遂发枪+线膛枪+连发枪)第八百二十八章 多线作战的无奈第一百六十八章 伏击1第三百六十九章 囚禁朱大典第四百七十八章 应对大顺军的游击战第八百二十二章 敌人仍然强势第七百五十章 我们支援你们兵力第五百九十章 洪承畴反叛第八百四十九章 援兵到了第五百五十章 一种外交游戏而已第二百二十章 金华义军的财政收入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赚特赚第六百七十四章 推动第七百三十一章 三王子的请求第六百零七章 高明的应对第四百六十章 会鳌拜12第二百七十五章 突变第八百七十五章 将日本变成咱们的东瀛州5第七十章 金声来投奔第六百七十九章 怨气第八百九十五章 重新部署第四百三十四章 南明烽火15-偷袭云南第七百一十章 火花环绕的华夏王国第七百三十三章 伪新鲁府政权第三百七十七章 敌人啊,你能弱一些吗?第三百零四章 刘良佐守城第四十章 获利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