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改革科举制度!老朱爷俩还要讨价还

第117章 改革科举制度!老朱爷俩还要讨价还价?

朱檀听到朱元璋的问话,朗声道:“回父皇!儿臣以为,科举考试只考四书五经,是在祸国害民,必须改革!”

朱元璋听到这话。

整个人都懵了。

虽然你现在热衷于研究内政了,咱很欣慰,你终于沿着正确方向走了。

但是现在,有点过了吧?

刚接触上科举,就要闹着改革了?

这让人情何以堪?

难道这满朝读书人,还不如你一个十六岁的毛头小子懂吗?

朱元璋皱眉道:“檀儿!你一个毛头小子才读了几本书?不得妄言!这件事咱不与你分辨!”

朱檀听到朱元璋的话,皱眉道:“父皇!科举考试关乎江山社稷!不能就这么草草听这些读书人的!”

事实上。

朱檀如今站出来吵着改革科举这件事,也是迫不得已。

科学考试自从洪武四年停止以来,到了现在已经过去十四年了。

洪武17年重新开启科举考试之后,可以说科举考试,到现在算是一个全新事物。

如果要在这个时候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一切都还来得及。

否则,等到现在的科举考试形成定势之后。

接下来,全国的教育资源和百姓的关注点全部都会集中到四书五经上。

从儿童开蒙到中年文士,皆是如此!

到时候再改革考试科目、增添考试项目,大家重新投入的成本就会很高!

届时,改革的阻力也会更大!

毕竟,科举考试涉及教育、做官,这是整个中国古代上层社会的核心利益之一。

在一开始如果不将制度设计好的话,后续的改革成本会非常的高。

最简单来说,后世的官员都是科举考试出身,全部都是学习四书五经的既得利益者!

他们肯定会坚定的维护四书五经在科举考试当中的地位。

到时候,自己总不能学老朱将这满朝文官都砍了吧

朱檀觉得,自己先后做下这么多大事,在老朱心目当中的地位应该足够高。

起码对这一次科举考试,自己说一些话,即便言辞过激,应该也不至于被处罚。

此时。

朱元璋已经干脆懒得理朱檀了。

“宋大人!鲁王今日所言,纯属小儿之见!莫要理他!”

宋讷等人脸色虽然难堪,但是身为臣子,他们还是要谨守臣礼的。

并没有真的跟朱檀争辩。

他们只是心里惊讶于陛下对朱檀的容忍。

平日里,便是太子也不敢一直和陛下顶撞。

最多提两句意见便不说话了。

现在朱檀可是一直都在跟陛下争辩!

然而。

陛下竟然没有生气,反而干脆让大家不理朱檀!

朱标走到朱檀身边,小声道:“十弟!有什么事情,事后跟父皇说!你现在这样,他们怎么处理正事?先跟本宫到后面听着!”

说着。

朱标有些艰难道:“本宫.这些年都是这么听过来的!”

朱檀同情地看了朱标一眼。

后世都说朱标得宠。

但在朱檀眼里,朱标也挺可怜的。

胸有韬略,却没有任何实权。

宽厚仁慈,却要做老朱的刀。

明明三四十岁已经是人生最成熟最巅峰的状态,却还要每日里听着老朱言传身教。

直到身死,也没做过什么主!

这其中的身心煎熬,朱檀光是想一想就觉得心累。

反倒是永乐大帝的太子朱高炽,一辈子不显山不露水,却真正掌握了实权。

全国的军事、财政、人事权力全都握在手里。

甚至朱棣废黜的人,朱高炽也敢召回来重新用。

朱棣的仁孝皇后去世后,掌管后宫的竟然是太子妃张氏。

虽然朱高炽只做了十个月皇帝,但那之前,他也算是大半个皇帝了。

朱檀对朱标正色道:“大哥!若是其他事,你劝我,我定然是听的!但是科举制度,事关我大明千秋万代!决不能就此退让!”

朱标见朱檀如此固执,忍不住怒道:“怎么如此不识大体!现在还有外臣在呢,这事你急什么?你就不怕激怒父皇吗?”

朱檀听着朱标声音拔高。

心中忽然想起一句话。

如果现在说出来,无论如何,老朱也不会怪罪自己吧?

随后。

朱檀用极为洪亮的声音说出了这句话。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大哥!今日之事,我必须要据理力争,绝不能允许科举制度就此定下来!”

声音落下。

满座皆惊!

宋讷、吴伯宗、吴沈三人互相看看。

满脸惊愕。

朱檀的话落在他们耳中。

顿时让人有一种浑身毛骨悚然的感觉!

一下子。

鲁王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就高大起来了!

宋讷忍不住眼眶湿润,心中澎湃,抑制不住情绪,眼中泛起泪光,颤声道:“殿下之言,正是士君子之节,为国家利益,可以舍生取义,此乃忠臣之至言也!

吾辈当共勉,为国家鼎盛尽力而为!”

言罢,深深一拜,示以致敬。

吴伯宗感慨道:“殿下之言,实乃振聋发聩!便是之前对圣人之道有什么意见,下官也愿意一听了!”

吴沈长出口气,擦擦额头冷汗。

感叹道:“醍醐灌顶!醍醐灌顶啊!殿下这一句诗,真是我辈楷模!足以流传千古!”

说着。

吴沈向朱檀深施一礼。

“受教了!”

何止是三位大臣。

便是朱元璋听到这话,也仿佛瞬间被击中一样。

浑身麻嗖嗖的。

缓缓回过神来,朱元璋咂摸着这句话。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随后,猛地看向朱檀,双眼放光。

“檀儿!好志向!你既然这么说,咱便给你机会!你说科举不能只考四书五经,那便说说该考什么,咱准你今日畅所欲言!说错无罪!”

朱标被朱檀反驳的哑口无言。

最终,对朱檀道:“好十弟!为兄受教了!”

朱檀心中长出了一口气,还以为搬出这句诗来镇不住你们呢,没想到还是有作用的。

其实。

朱檀的担心纯属多余。

中华文脉,源远流长。

无论什么时候说出的这种千古名言,放在任何时代的中国,都会起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特别是家国情怀,更是刻在中国人血脉里的根和魂。

朱檀眼见众人都看着自己,准备听自己的高论,缓缓道:“儿臣谢父皇恩典!”

说着。

朱檀看向众人,侃侃而谈。

“儿臣以为,科举考试应当与时俱进,拓宽其领域!

非但是四书五经,更应包含数学、物理、化学、法律、医学、军事等知识!

此举乃为挑选真正全面且具备实际治国能力的人才。

若只囿于经典,恐怕将培养出一群只知书达理而无实际才能之士。”

宋讷、吴伯宗、吴沈三人虽然方才对朱檀还好感满满,甚至钦佩不已。

但现在,听到朱檀的话,顿时脸色难看了起来。

刚才朱檀话里话外就瞧不起这些读书人不通实际事务。

到了现在,话说的更加露骨了,干脆就说这些读书人都没有实际才能!

不过。

眼看朱元璋神色淡定,他们三人也不敢立刻反驳。

只得老老实实听朱檀继续说。

朱檀淡淡道:“儿臣以为,科举考试当增设考试科目!如数术、杂学、军事、法学、医学!

并根据考试成绩授予官职,地位等同于考四书五经之人!

由此,可选拔出精通实务的人才,这对国家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他们同样是国之栋梁,若是只将人才选拔限制在读四书五经的人中,恐有沧海遗珠之憾!”

宋讷听到这里,皱眉不已。

只是他养气的功夫极深,做不出打断别人说话的事情来,只能继续听着。

朱檀继续道:“儿臣以为,如果科举考试仅仅以四书五经为考试内容,乃是大误!

此法将导致读书人思想僵化,只重形式而忽视实用,从而使得未来的官员们文而不实,治而不效!

孔孟之道,虽有其价值,但如今时代已变,若还固守旧制,不思进取,必将成为桎梏!

古之学者,广其识于六艺,今之学者,岂可囿于经史之学?

只有视时代之需求,变革旧制,方能使我大明永续昌盛!”

说到这里。

朱元璋听的倒是明白。

甚至还深有同感!

毕竟,洪武四年选上来那批进士,成色就不怎么样。

最终让朱元璋取消了科举。

如今,重新启用科举。

也只是因为官员被杀、贬、流放太多了。

再不补充新鲜的,不够用了。

而察举制选上来的官,也开始出现不堪其用的情况。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根据官员推举,选上来四辅官,如儒士王本、杜佑等共六人。

但朱元璋发现他们做点文笔小吏的事情尚可。

但对实务一塌糊涂。

只会夸夸其谈。

这才很快将他们辞退,通通放归故里。

无奈之下。

朱元璋这才又重新捡起了科举考试这个工具,想着重新招募一批人才。

但现在,依然出现了老问题。

那就是老朱没读过书!

并不知道以前的科举考试是什么样的。

读书人说如何,便是如何了!

由多项考试科目,变成了如今这样。 唯四书五经至上!

当然,效果其实是好的。

毕竟,这样禁锢住所有人的思想。

大家都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那一套当作了人生信条,减少了造反的可能性。

但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

即便是后来设立了观政制度,让考中的进士们考察学习政务后才派到下面为官,也依然会广泛出现难以胜任的情况!

不过。

现在朱元璋并没有表态。

只是看着眼前三个满脸充血,已经有些气急败坏的大学士。

“鲁王?说完了?说完了,便让这三个先生反驳你吧!咱看他们也憋坏了!”

话音落下,不待朱檀说话。

“陛下!臣有话说!”

“陛下!鲁王殿下之言谬矣!”

“陛下!圣人不可轻辱!臣是圣人门徒,早已听不下去”

宋讷、吴伯宗、吴沈三人竟然同时说起话来!

最终。

三人互相看了一眼。

吴伯宗和吴沈还是尊重上司的。

决定让宋讷说话。

宋讷皱眉看着朱檀,忍不住道:““殿下!四书五经,乃是儒家之根本,治国安邦之大纲!所谓以孔孟之道,教天下人,非徒言耳。

此经典之中,所蕴含的非但是文字,更是圣贤千年智慧之结晶。如孔子之‘仁’,孟子之‘义’,皆是立人立国之本!

四书五经之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实乃治国之大典!

《大学》之‘格物致知’,《中庸》之‘道德至善’,《论语》之‘仁义礼智’,《孟子》之‘性善论’,皆深含天地人生之道,一生研习亦难以穷尽!

而其他诸学,如数术、医学、法学,虽亦有其用,但终究不过是技艺之术,与圣人之道相比,实乃小道。

若舍本逐末,废弃传统以追求实务之术,恐怕岂止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吾等大臣,首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德为先,才能为后。唯有道德与才能兼备,方可成就一方之治。

若舍此大道而从小道,恐将误国误民!

大明科举,就该以四书五经为主,此乃确保国家基业长青之道!”

朱檀冷笑道:“原来是这样!其他学问都是小道,只有儒家经典才是大道?依本王看!儒家的四书五经也是一堆狗屁!还什么博大精深,可笑!”

话音落下。

朱元璋就是再能包容也听不下去了。

他忍不住皱眉斥道:“鲁王!不可胡说八道!圣人之道,是你能乱说的?”

朱檀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我只是乱说,你还乱改了呢!

什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失其民者,失其心也”等等,删了八十五条!

甚至亚圣孟老夫子都被请出孔庙了。

前些时日才恩准重回孔庙。

宋讷听到这话,气的浑身颤抖,道:“殿下!你幼时也是读过圣贤书的!更是这应天府中有名的文士王爷!

怎么现在变得如此不可理喻?

宋朝宰相赵普曾经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

连半部论语都可以将这天下治理明白,好的,这四书五经中的学问还不够博大精深吗?

你说这学问浅显,那老夫倒想请殿下也跟着诸位学子一起来参加会试!

看看到底能考出个什么成绩来!

殿下可敢应允?”

朱元璋苦笑着摆摆手道:“宋学士,朱檀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罢了!你何必跟他生这么大的气?”

让朱檀这小子考科举,别说考进士了,如果现在还有乡试的话,他连举人都够呛!

现在能有超品的亲王爵位,不还是因为生的好么!

朱檀却冷笑一声。

“科举考试?那有何难?不过本王懒得去考!

但是本王可以挑选一批勋贵子弟收为弟子!

也跟着去考一考!

到教你们看看,这科举考试有什么难的!

即便他们只是能够读书识字,几个月功夫,本王也能将他们打造成应试高手!”

话音落下。

朱元璋皱眉不已。

“越说越没谱了!这科举考试再有半个月工作就开始了,哪轮得到你用几个月时间教徒弟?

更何况你自己都考不上,还教什么徒弟,胡闹!”

宋讷也是微微一笑。

这不是少年人说气话吗?

科举考试时间怎么可能延后!

更何况,你选弟子,那选出一个状元之才来。

到时候参加科举考试,就算考上状元,也不能证明什么啊!

你只是个挂名师傅,人家可是提前经过了寒窗苦读的!

朱檀看向宋讷、吴伯宗、吴沈三人。

眼神炯炯。

“三位大学士,你们都是主持本次科举考试的!可敢跟本王赌一场!

这一次的科举考试,延后半年!

期间进京士子的食宿开支,鲁王府出了!

同时,本王将挑选五十名勋贵子弟参加科举考试!

你们放心,肯定不选择有读书底子的!

到时候,咱们不妨看看,这五十人能不能有八成考中进士!

若是低于八成,便算本王输!”

听到这话。

朱元璋、朱标、乃至于三位大学士,全愣住了!

大家都只是说说,你来真的?

朱檀这话,明显不像是开玩笑!

甚至连事情都定下了!

因为考试延期,导致士子滞留应天府的费用,鲁王府出!

同时,招募的人选也定下了。

都是些勋贵子弟!

这些勋贵子弟是什么成色,大家心里都有数!

除了那些文官家族的子弟,还算是有些科举考试的底子。

武将家族的子弟基本上都是奔着武职去的。

有些还能读书认字,有些甚至干脆大字不识一个,整日除了练武便是练武!

从这些人当中即便选出那些读过书认过字的,想来参加科举,取得成绩也是千难万难!

朱檀能从这些人当中选拔弟子,别说培训短短半年了,就算是教上三年五能有出息就算不错!

这里指的有出息,可不是考中进士,而是考中乡试,中个举人都算了不起了!

在当时,大家都知道,要考中举人,首先要经过县试、府试的筛选,才有资格参加乡试!

而参加乡试能考中举人的概率,100个人里能有3到4个,就算是很多了。

就凭那些自幼养尊处优的勋贵子弟?

想都不要想!

那也把这圣人之道想的太简单了吧!

朱元璋皱眉道:“鲁王!不要再胡闹了,国家大事岂容你拿来打赌!

更何况,你提的这些事情不成体统!

咱大明,岂能如此没规矩!”

宋讷也是微微一笑。

当今陛下,最重体统规制,岂能改来改去!

这么做不成儿戏了?

这鲁王,到底是小孩子脾气!

罢了!

哄哄他好了。

宋讷笑呵呵道:“鲁王殿下!陛下的话你也听到了吧?

不是下官不愿意跟你赌,实在是陛下有令,不可轻易违抗!

国家大事,可不能由着性子,朝令夕改!”

朱标也劝道:“十弟!这科举考试关乎人才选拔!是举国瞩目的大事!

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学子寒窗苦读多年,都在期盼着那一天,你就不要再耍小孩子脾气了!

父皇说话向来一言九鼎,心坚如铁!

你就不要再说了。”

朱檀看向朱元璋,道:“一百万两银子!”

朱元璋看着朱檀。

眉毛微微一挑。

冷笑一声。

“一百万两?这科举考试可是选拔人才的国家大事!咱和诸位成功上上下下,准备了这么久,还有那么多学子等待考试!这么重要的事情,你想延期?还想让那么多没有参加过相似的人一起参加科举考试,这不是更加违反规制了吗?”

听到这话。

宋讷、吴伯宗和吴沈三人也是满脸笑容。

开什么玩笑!

100万两银子虽然不少,但这跟科举考试的重要程度相比,可还差得远呢!

陛下岂能因为这点事情就答应你的胡闹之举?

朱标也是摇摇头。

这十弟也是疯了,这天底下岂是什么事情都能用钱解决的。

他竟然连父皇都想收买!

朱檀看向朱元璋,道:“那父皇以为,该怎么办?”

朱元璋道:“得加钱!”

话音落下。

宋讷三人被吓了一哆嗦!

啥?

陛下刚才说什么?

加.加钱?

朱标也是瞪大了眼睛看着朱元璋。

满脸不可思议!

加钱?

朱檀皱眉道:“不过是延期半年罢了,还想要多少银子啊?150万两够不够?”

宋讷三人听的眼皮直跳!

一方面是因为这老朱爷俩居然真的拿国家的抡才大典讨价还价上了!

另一方面心里也在忍不住吐槽,这怎么说加钱就加钱啊!

150万两银子说的这么轻松,掏的 Qq.这么随意!

为什么老天爷会让朱檀这样不尊重圣人的人赚到这么多银子啊.

朱元璋冷笑道:“50万两50万两地加?咱大明朝的鲁王爷就这点魄力?反正咱是看不下去!说出去都寒碜!丢人!

咱说个数!

1000万两银子!

你明年若是能给朝廷交上这么多钱,咱这回就允许你胡闹!”

听到这话。

宋讷等人终于放松下来。

1000万两银子?

那是什么概念?

大明朝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这个数,区区一个鲁王府怎么可能拿得出来呢?

虽然大家知道朱檀做着盐的生意,或许能赚到不少银子,但那银子可还是要上交朝廷很大一部分的。

无论如何他也不可能拿出1000万两银子!

那么真相就只有一个,陛下在逗鲁王玩呢!

朱檀没好气道:“200万两银子!父皇!你不要太过分了!

总得给儿臣留点银子赚银子吧!

若是全都一股脑交给你,今后可就没有更多赚银子的机会了!”

朱元璋皱眉道:“你这小子,事事都留一手,咱不信你!300万两!你不交,打赌的事就别提了!”

众人满脸呆滞地看着二人。

这么严肃的事情,还能讨价还价?

朱檀叹口气。

“那算了!就200万两!儿臣没钱!儿臣告退!”

宋讷等人长长出了口气。

幸好啊.

若是这事真的谈成了。

皇上竟然用几百万两银子就将科举考试这样的人才大典改了制度,并且还延后了期限,那就真的太不成体统了!

朱标也是苦笑着看看朱檀。

这十弟.

一不小心做事情就有惊人之举。

每天跟他在一起,真是提心吊胆的。

看看自己这么多年多稳当!

就当众人松一口气,准备目送朱檀离开的时候。

朱元璋忽然皱眉道:“你等会!200万两成交!”

目前均订1100,感谢大家捧场支持哈!作者一直有这个想法,打算开个书友群。一方面是接受大家的意见建议,另一方面,每天一万二、一万一地更新量,对于兼职来说,确实强度颇大,其中难免有错字。影响大家的阅读体验十分抱歉!也想请大家帮忙捉虫,各位在书中看到的错误,只要指出来,作者看到都会第一时间改正!群号674185268,定期会有回馈活动哈!谢谢大家了!

(本章完)

第27章 日照县!劫后余生!第15章 倭寇之祸,汤和愁坏了!174.第174章 这是什么铳?给四哥玩玩!第132章 震撼!五大建议!老朱惊呼天下奇才第92章 老朱眼中有泪花!做皇帝一辈子,图什第22章 齐王朱榑188.第188章 倒霉的秦王,老朱与鲁王开诚布第44章 女儿的心也想给殿下!第146章 重建鲁王卫!地表最强陆军!第12章 尹绍归心!168.第168章 北元,扑朔离迷第60章 高汤的秘密!老丈人登门第110章 史无前例大爆炸!老朱懵了!第132章 震撼!五大建议!老朱惊呼天下奇才235.第235章 拍卖盛况,老朱又敲诈了!244.第244章 高丽之战第73章 尹绍开窍了!234.第234章 老朱的天才商业头脑!第83章 本王很佩服你的眼光啊172.第172章 朱棣你想死别拉上我啊第145章 老朱震惊!刚回去就全杀了?第30章 什么鲁王,这是爱婿!第23章 汤和懵了!224.第224章 东厂要提前问世?第66章 长芦盐场177.第177章 朱棣:岳父泰山,我对妙云很好第9章 大明朝现在就有倭寇?第119章 老朱:咱为什么不学大宋?235.第235章 拍卖盛况,老朱又敲诈了!224.第224章 东厂要提前问世?第11章 鲁王爷又坑人了!第163章 你能别再凡了吗?鲁王是个败家子!第37章 本王身边怎么全是好人!第110章 史无前例大爆炸!老朱懵了!第144章 鲁王震怒!爆杀!第108章 点名爆杀!老朱给朱檀的交代! Ok174.第174章 这是什么铳?给四哥玩玩!第33章 帝王心术,咱只能处死鲁王231.第231章 朱老四!你太厚脸皮了!第84章 陈菜芥卤与青霉素215.第215章 纳哈出,战死!第110章 史无前例大爆炸!老朱懵了!第89章 食盐战争开启,老朱惊了第9章 大明朝现在就有倭寇?第21章 大获全胜!杨昌悔到姥姥家!241.第241章 打制铁甲舰!第133章 老朱:弱宋? 狗都不学!第133章 老朱:弱宋? 狗都不学!第58章 那么多银子你把握不住第65章 盐运使第153章 呵!人情在国公面前不值一提!第128章 吴清臣落网!锦衣卫兵马司大乱斗!第33章 帝王心术,咱只能处死鲁王第162章 震撼郭英的鲁王卫!第66章 长芦盐场第133章 老朱:弱宋? 狗都不学!第41章 王爷你听贫道解释第130章 老朱一语破真相!鲁王妙解古难题第87章 老朱微服私访!吴老爷人间清醒!第80章 这女人看自己,不对劲!238.第238章 老朱乐疯了,三赢,赢麻了174.第174章 这是什么铳?给四哥玩玩!231.第231章 朱老四!你太厚脸皮了!第51章 敢拦车驾?杀无赦!第125章 鲁王疯了!顶撞老朱!第91章 盐行大场面!老朱震撼到极点!第153章 呵!人情在国公面前不值一提!185.第185章 大胜!大胜!大胜!218.第218章 老朱狂喜!捷报,北伐大捷!第68章 请客吃饭!第67章 殿下,你这是要杀人!203.第203章 纳哈出心态崩了!这还怎么守!第43章 请真人补补身子!191.第191章 来自朱标的凝视226.第226章 太子朱标如何经略草原第97章 弹劾!疯狂弹劾!第15章 倭寇之祸,汤和愁坏了!183.第183章 演武场上,针尖对麦芒!214.第214章 一边倒的屠杀!174.第174章 这是什么铳?给四哥玩玩!230.第230章 恐怖的钢铁厂!震撼人心!211.第211章 离谱的纳哈出,天生圣人的鲁王第66章 长芦盐场第17章 陛下不可能杀我,最多株连你!第67章 殿下,你这是要杀人!138.第138章 天下英才!黄子澄 解缙!第106章 汤和狂喜!恩赏!恩赏!第121章 郭桓案的背后,暗影重重第147章 鲁王抗旨不遵!老朱让所有人都懵了第84章 陈菜芥卤与青霉素第106章 汤和狂喜!恩赏!恩赏!第79章 盛况空前!第51章 敢拦车驾?杀无赦!第36章 殿下,红薯是什么啊?第10章 王爷英明,我辈佩服!第152章 老朱愤怒!咱的儿子怎么都不省心!第70章 晋商第86章 神药!震惊,鲁商盐行开了!第75章 老朱看待商贾179.第179章 老朱:老十,你可不要投机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