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回 建车船厂

在李彦看来,理想的工部应该是一个技术和产业的管理部门,但他深入了解之后才现,晚明的工部,更像是一个财政部门。他们征收货物税、匠役银,审核各种修建、制造计划、预算及拨款等,而对技术和产业的展,缺乏必要的贡献。

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手工业上,即便是奉行“以农为本”的国策,作为主管部门,工部也乏善可陈,水利失修,面对天灾无能无力,即便是前番关于京畿屯田的争论,也是一些言官和地方官在较劲。

看着眼前这些工部都水司的官员,李彦是绝对没有好感的,耳中只听到白守采对都水司职责侃侃而谈:“舟船的修造,事关漕运,职责重大,向来由清江浦分司管理,皇上既命李大人管舟车,便由李大人署理清江浦,不知李大人意下如何?”

“清江浦分司负责所有漕船修造计划的审核,以及清江浦钞关的竹木抽分、渔课,事关紧要,也确实需要李大人这样的能员,方能管好啊”白守采呵呵笑道。

说话间,白守采已经与金圆嘉交换了一个眼神,清江浦分司确实如白守采所说,位高权重,所以通常是由一名郎中驻扎署理。

他们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李彦派到清江浦去,那么他所谓分管舟车一事,自然有名无实,届时在京城地事务。还得由金圆嘉来“兼管”。

在他们看来,清江浦分司确属肥差,但和他们无关,这样处理,李彦一定很乐意,他们也没有损失。

“分司还要管河道畅通。及黄河水闸,”李彦笑眯眯地看了白守采一眼。要不是先前和郑他们仔细研究过都水司的具体情况,还真会被白守采给蒙了。

虽然白守采已经一再暗示清江浦是“肥差”,奈何李彦对此根本没有兴趣,他知道,就算自己掌管了清江浦分司。要做出改变,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短时间里也休想取得成绩。

当然,只要是他职权范围之内的,他也会按照轻重缓急,做出安排。

“区区这点小事。想必李大人也能管好的,”白守采笑着说道。

李彦微微摇头,多一点权力没有关系,但他知道白守采没按好心,更何况他也不想常年驻扎在清江浦,他现在想的,是辽东。

“下官能力有限,皇上既有重托,下官唯有尽心竭力。做好本职工作,”李彦摇头说道。

“那么李大人地意思是……”白守采不为人觉察地皱了皱眉头,很快脸上又堆满了笑容:“李大人若是常驻清江浦,多做一点事情也没有什么嘛,若是不驻清江浦,本官倒是担心你与徐郎中之间,难免会有冲突啊”

白守采就差直接说,徐大聘品级比你高,你要是呆在京城不去,徐大聘是不会将权力转移出来的。

白守采小心地看着李彦。等着回答。他现在已经有些后悔,应该私下里给李彦说说清楚。或许这个愣头青不明白其中地奥妙?

不过他也是没有办法,因为李彦一直都在到处跑,根本找不到人,这次任命又下得如此突然,丝毫不给他运作的时间。

“下官只管车船,”李彦丝毫不理白守采惺惺作态,微笑说道:“航道、水闸、渔课诸事,与此无关,下官是不会管的,至于漕船修造以及竹木抽分,也非本官独力能为,可仍由徐大人兼理。”

“那你怎么办?”白守采愣了愣,几乎是脱口而出:这不是将金圆宝往外送么?

“下官只管车船,”李彦再次重申:“下官以为当下对车船的修造管理办法,并非合理,将会为此上一个条陈,厘清具体的管理办法。”

李彦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完全打乱了白守采和金圆嘉地计划,如今看来,李彦是铁定要霸着京城这块了。

“实在不行,就挑动他和徐大聘相斗,等他们两败俱伤,就将徐大聘弄回来,或者直接弄下去,让你去清江浦分司好了,”白守采万般无奈,私下里只好这样安慰金圆嘉。

徐大聘也不是好相与的,不过他还是认为两人若是斗起来,失败的一定会是徐大聘,毕竟李彦的后台太大了,这也是他们不敢和李彦直接冲突的原因。

“这个蠢货”金圆嘉小眼中闪动着阴狠的目光:“那就让他们斗。”

李彦并没有去管白守采和金圆嘉地小算盘,在都水司的会议中,他在众人面前捍卫了自己的权力范围,是为了在这个范围里,做出一些重要的改变,而不是争权夺利。

他也给署理清江浦分司的郎中徐大聘去了一封信,信中言明他受皇帝旨意,管舟车,本应在徐大聘的领导下,打理好漕船修造,以及竹木料等,但因为诸事繁多,故而难以赴任,还得让徐大聘亲力亲为,只能表示万分歉意。

话虽说得客气,却无疑再次重申了自己的态度,漕船修造和竹木抽分,这是李彦的职权,至于在某某的领导下,不过是场面话。

当然,这样地措辞,让人看了会很舒服,而且从实际意义上来说,徐大聘的职权也并未受到损害,对方应该能够接受。

本来,白守采也于当天给徐大聘了一封挑拨的信,而且比李彦的信得还要早,不过李彦的信走的虽然也是驿道,但因为是和《华夏商报》一起,走得更快,先一步到了徐大聘手中,从而让白守采的挑拨信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李彦暂时不想去动清江浦和漕船体系,他向朝廷提出建立大型车辆厂及造船厂的方案,与此同时,他还否决了一份由辽东经略袁应泰提出的造车计划,认为花费太高,如果是华夏机器厂来做的话,差不多只需要一半左右。

李彦认为,如今大明造船造车,除了清江浦船厂,大多数是分散进行,或者平时分散,用时集中,譬如造车,不管是效率、成本还是品质、管理,都难如人意。

李彦因此建议朝廷仿织造局,建立大型地造车厂、造船厂,不仅可以提高车船建造地水平,还能够保障朝廷对车船的需求。

针对国库空虚,可能拿不出钱来筹建工场地情况,李彦又提出官督商办的方式,可由商人集资、建厂和经营,并提出一系列的具体做法。

如果说建厂的方案还能被接受,那么官督商办无疑让朝廷上下为之惊讶不已,他们很难想象关系到国家命脉的车船,能够交给私人来修造。

质疑主要有三点,一是商人是不是有那样的实力,组建大规模的车船厂;二是商人的信誉问题,所谓无商不奸,他们会不会偷工减料;最后一点则是大规模的工厂,会不会带来不安全的问题?

因为此事事关重大,又是朱由校亲自下了旨意,所以工部召集相关人等会议。

“据下官所知,大明最好的船在福建,那并不是官厂修造的,而西洋人的船更胜过福船,那也是私人造的,如今最好的车也出自华夏机器厂,故而下官以为,车船制造,并非唯有官造,私人同样可以造”李彦对这次会议早有准备,他给每个与会者都准备了一份调查报告,上面都有详尽的事例说明,由不得他们虚言反对。

“你说的毕竟只是特例,”工部左侍郎王永光微微笑着摇头:“何况,福建的船厂规模也有限,至于华夏机器厂,那是李大人的才华,如今既在工部做事,何不于工部造车?”

“下官请建车船厂,也是想在工部制造车船,”李彦看了王永光一眼,此人督建山陵,似乎也不廉洁:“不过诸位大人也都看到,官厂的耗费,比之私厂要更多,既然如此,何不由私厂制造,朝廷出银购买即可。”

“呵呵,官造的起码不会偷工减料嘛”王永光笑呵呵地说道。

“大人当然不会,可底下的小吏就难说了,不过是有诸位大人监督,才能保证质量而已,”李彦不相信王永光会洁身自好,也不想在这方面刺激他。

“官造有监督,商人好利,若是偷工减料,又当如何?”一直沉默着的工部右侍郎姚思仁板着冷脸,沉声问道。

李彦笑了笑,对这个问题他也是早有准备:“商人好利,则必定千方百计降低成本,然而若是降低质量,必为顾客所不喜,进而压价,因为精明的买家也能分辨物品的好坏。所以对商人来说,最好莫过于成本低而质量好,这应该是一位成功商人所应该追求的。”

“商人性奸,哪里那么实诚,总是会千方百计偷工减料的”姚思仁摇了摇头,冷声道。

“大人说得是,”李彦点了点头:“商人中少不了有的会偷工减料,但下官以为,现在卫所、船厂造车船,若是没有诸位大人管理监督,他们也必定会偷工减料,私人造车船也同样如此,同样要接受工部的监督,我不出钱,若是不合格便不要,想来那些商人也骗不了诸位大人,若是再偷工减料,损失只能是他们的。”

第106回 轮番大战第213回 交锋第206回 计议第99回 京城发展第43回 长枪直刺第170回 江畔激战第216回 后路第249回 私宴第252回 风雪夜第180回 工事专家第75回 满城飞纸第199回 大军鏖战第23回 尾行第114回 移宫争执第146回 大获全胜第6回 后 台第215回 职守第133回 准备出征第63回 天启来信第247回 对手第137回 攻取金州(下)第248回 追随者第160回 是非功过第116回 一将无能第155回 夜间挖城第146回 大获全胜第140回 战略争端第6回 后 台第93回 天津东林第57回 测量工具第177回 鏖兵大虫河第21回 红颜第100回 机器时代第246回 盟友第80回 华夏商报第221回 表决第31回 训练家丁第31回 训练家丁第150回 产业升级第35回 黄金菜大卖第182回 挫败建奴第95回 广而告之第172回 战情发展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253回 变局第224回 安排第141回 战争准备第211回 进城第225回 图穷第88回 水田灌溉第150回 产业升级第212回 相迎第27回 退缩第202回 溃兵如潮第173回 恶劣形势第34回 徐光启发癫第29回 施恩第32回 流言蜚语第206回 计议第120回 再论辽东第32回 流言蜚语第55回 锁匠徒刑第99回 京城发展第230回 内阁第65回 谁人得胜第255回 屠刀第261回 我有一个梦想第94章 华容道第26回 买人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105回 兵战游戏第18回 论兵第221回 表决第47回 拜访徐光启第66回 效率第一第179回 小胜一场第212回 相迎第169回 诱敌出城第116回 一将无能第88回 水田灌溉第154回 两只乌龟第209回 抵京第49集 针锋相对第28回 绝境第109回 纺织机器第2401回 内监第151回 扩军备战第153回 炮打复州第14回 去青楼第121回 欲往辽东第257回 举子第30回 农事第87回 水车用途第111回 新政展望第244回 水利第245回 屯垦第123回 火器部队第154回 两只乌龟第259回 班底第70回 展销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