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回 大办工厂

“工部只管监督、采办。而不管生产。事有专务。人有余力。商人便是想要作奸犯科。也难有机会。”李彦所说的这个办法。其实和工部现在所做的差不多。他们对卫所军匠、船厂的监督力度实际上很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兴办两座大型的车船厂。对工部的权利并不造成损害。反而有所增加。工部尚王佐、左侍郎王永光都倾向于答应。但右侍郎姚思仁充满疑虑。坚决反对。只同意官办。

姚思仁以为。李彦虽然说得很好。但所谓的官督。很难落到实处。而官商勾结。又在所难免。车船厂必得官办才行。

但要由官办。工部也拿不出钱。为免陷入扯皮。李彦提出一个新的方案。由官办。但可以让商人入股分红。

这个方案有些类似于后来洋务运动时期的“官督商办”。资金通过民间招募。但用人、生产、经营和财政的大权皆由工部掌握。一般商民无权过问。

这相当于拿商人的钱。来给官府办事。但姚思仁又提出:商人分利。则朝廷有损。也不适宜。

“可以用市场的价格结算。别的官办厂是多少。车船厂就是多少。甚至可以低一点。”李彦做出保证。

“你怎么知道一定能赚钱。亏了怎么办?”姚思仁继续提出“刁难”的问题。“总之是商人出钱。而盈亏全归商人。与官无涉。”李彦道。

姚思仁的问题虽然苛刻。但都在李彦有准备的范围之内。姚思仁虽然顽固。起码并不僵化。李彦的解释让他无话可说。虽有疑虑。最终还是同意了这件事。

“只怕。商人不会接受这样的合作条件。”到了末了。姚思仁却担心条件太过苛刻。

“大人请放心。只要授予下官全权。此事定然办成。”李彦微微笑道。

“但愿如此。”姚思仁淡淡看了李彦一眼。说起来。十六岁能做到都水司主事。也太过骇人了一些。

随着姚思仁不再反对。这件事最终一路绿灯。得到通过。

这样的车船厂实际还是官办地厂。难以避免官僚机构的通病。因而并非李彦所想要的。不过交由他来掌握。也有信心将其办好。具体如何。未必是尚、侍郎会过问地。

之所以选择由工部来办。而不是华夏机器厂。也是因为朝廷始终是最大的集团消费者。而作为购买者。朝廷对私人产品的疑虑。始终存在。特别是在大型工程。以及军需方面。很少会向私人购买。

车船厂被李彦选在天津。一则这里靠近运河与大海。从南方运输物料比较方便。二则车船厂的建立。主要还是供应辽东。而天津也是辽东物资转运的中枢。

对外。李彦仍将车船厂声明为官督商办。官商合作。这种形式对朝廷、对商人。都是全新的。

大型的生产组织。对商人来说还显得非常陌生。主要存在于官方的织造局、铁冶所、矿场等少数地方。

这时代的商人。还习惯于做商品贸易。而不是工场生产。因而车船厂的招商工作。在很多人看来。会比较困难。

“只有傻子才会拿钱出来。投进自己管不到地厂子里去。”金圆嘉对于未能成功挑起李彦与徐大聘之间的矛盾依然耿耿于怀。尖刻地讽刺道。

“那也不好说。”白守采嘿嘿笑道:“说不定这位以神奇著称的主事大人。能够空手变出两座车船厂。”

“拉倒”金圆嘉与白守采一起时。说话相当随便:“运木头的那个刘大麻子昨天请我喝酒。问起这件事。他道:朝廷是不是要他们出血。不出不行?”

“你说这个李三娃。会不会就打的这主意?”金圆嘉眼中闪着贪婪的目光:“这个数字可不小。”

“怕就是这样了”白守采目光一闪:“这件事你给好好盯着。”

金圆嘉连连点头:“知道了。只要抓了他的把柄。嘿嘿。咱就将他撵下去。”

白守采微微颔。皱着眉头沉思起来:这个李三娃。听说和东林地左光斗、杨涟等人走得很近啊

对于同僚的冷嘲热讽。或者冷眼旁观。李彦置若罔闻。他只是按部就班。从机器厂、趣玩馆和大生纺织厂的红利中抽调了一笔银子。开始筹备工作。

虽然有种种困难。但官办车船厂也有自身的优势。其一就是基本物料仍然可以通过竹木抽分。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其二是可以从工部乃至兵部、内府抽调足够的工匠。如果是民间商人的话。很难短时间做到;最后就是车船厂可以为朝廷制造车船。仅仅是辽东所需要的各种战车、运输车。就是个极其庞大的数字。

消息灵通的商人早已通过各自地渠道获得这个消息。但对此多持观望的态度。毕竟这样的事情以前没做过。甚至有很多人以为。朝廷是想借此摊派。

甚至有人已经风声鹤唳。开始动员朝中的关系。一旦生这样的事情。立刻以戕害百姓为由进行弹劾。

不过让他们惊讶地是。这个刚挂牌的车船厂只是在邸报上了个文。便再也没有动静。很多人还是在《华夏商报》看到转载以后才知道的。

而据知情人透露。车船厂已经开始遴选场地、征调匠役。准备在天津兴建了。

这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工部没有银钱。所有的资金都要从民间募集么?观望的商人。以及等着看好戏的官绅都是感到非常奇怪。

天启圆年的春节。李彦没有留在京城。而是带着紧急征调而来地船匠。在卫河河口。渤海海边察看地形。然后又去丰润、遵化、滦州跑了跑。

明成祖朱棣“以天子守国门”。北京距离长城相当之近。遵化、蓟镇、迁安、滦州这一带地北面便是蒙古和辽西走廊。自从后金崛起。成为大明最大的外敌以后。明朝军镇地重心。已经从大同、宣府转移到辽东。

因为战争的关系。滦州、遵化这一带可以说相当荒凉。但李彦跑了一趟之后。却现这里展工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因为这里有煤、有铁。而且都有开采。

李彦也知道滦州、开平一带。应该就是后世的唐山。这里的煤铁资源相当丰富。又靠着渤海湾。资源地理条件相当优越。

回到京城以后。李彦就上疏要在开平建铁厂。滦州建煤厂。李彦的理由是军器局要造火炮与火铳的精铁严重不足。

原本军器局所用的铁主要来自福建的建铁。以及山西的璐铁。李彦认为可以在开平建铁厂。以就近炼铁。降低火器的制造成本。以能够造出大量的火器。来解决建奴问题。

李彦之所以在车船厂还没搞定的情况下。就提出兴建煤铁厂。是因为怀柔铁厂在冶铁和铸炮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先是冶铁。徐洪等人按照李彦提供的方向。尝试着将煤练成焦炭。然后再用于炼铁。并且不断改变小高炉的结构。终于炼出更加优质的铁。按照铁匠们的说法。已经和“建铁”差不多。

虽然还只是小规模的试验。但所得到的铁质很稳定。应该能够在更大的高炉上成功。不过因为要改变高炉的结构。李彦就不想在怀柔浪费财物。希望直接在开平建铁厂。建新的高炉。更大的高炉。

而在多次试验以后。徐洪也终于能用铁模进行铸炮。这种炮的膛壁更加光滑。质地更均匀。理论上来说。不容易炸膛。试验效果也很好。而且铁模能够重复使用。铸造的效率提高。成本也有所下降。

军器局的铸炮得到刑部尚黄克缵的支持。黄克缵在泰昌年间曾担任戎政尚。管京营。因为他是福建人。就从福建找了一些技艺高的铁匠在京城铸炮。随着黄克缵转任刑部尚。这些铁匠就成为军器局铸炮的得力帮手。

李彦将这些福建铁匠纳入铁厂管理。提供的待遇高出他们原来很多。正是这些福建铁匠的帮助。才使得徐洪在炼铁和铸炮这两方面能在短时间里取得重大的突破。

而火炮的铸造也在使用铁模以后。取得一定的进展。试造的火炮主要是在弗朗机炮的基础上。加长炮膛。而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和精密。

制炮组铸造了多种型号的火炮。不同的口径、膛长、壁厚、结构。放炸的炮也有十几门。其中综合性能相对比较好的。是炮筒长四尺五寸。全炮六尺。重近一千斤。已经属于明军火炮序列中的重型炮。

这种火炮的口径在三寸出头。可以将六斤多的铅弹。最大投射到二千尺左右的距离。该炮使用子母铳的结构。在炮的尾部有弹室。将装好火药与铅弹的子铳装入后关闭。即可射击。

这种火炮与明军使用的大弗朗机炮相近。要比大将军炮轻。比威远炮重很多。最大的特点在于炮筒更长。简化了大弗朗机的炮尾。结构更加紧凑。操作方便。射程更远而射更快。

此外还有一种类似于小弗朗机。以及威远炮的小型火炮。

第102回 代言人第2401回 内监第185回 政府债券第240回 商税第220回 激荡第128回 大办工厂第235回 言论第184回 发行纸钞第71回 皇孙来访第248回 追随者第214回 问罪第161回 开辟财源第112回 制造火器第21回 红颜第100回 机器时代第156回 攻取复州第146回 大获全胜第111回 新政展望第222回 民主第55回 弹簧弹子锁第6回 后 台第111回 新政展望第57回 测量工具第87回 水车用途第53回 镇抚要人第226回 匕现第170回 江畔激战第211回 进城第68回 人才路线第112回 制造火器第124回 连跳三级第259回 班底第156回 攻取复州第208回 兵锋第201回 血色战场第59回 宝锁问世第132回 请战辽东第254回 粮荒第36回 风雨欲来第2401回 内监第201回 血色战场第127回 建车船厂第201回 血色战场第77回 二丫的婚事第185回 政府债券第47回 拜访徐光启第144回 火炮火铳第104回 欲练兵第36回 风雨欲来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189回 创办书院第215回 职守第98回 单车少年第149回 敌退我进第69回 路遇老农第6回 后 台第14回 去青楼第21回 红颜第32回 流言蜚语第213回 交锋第197回 京城形势第82回 谁更霸道第182回 挫败建奴第151回 扩军备战第164回 旅顺造船第115回 魏进忠!李进忠!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54回 三日制锁第34回 徐光启发癫第225回 图穷第6回 后 台第247回 对手第168回 广宁溃败第96回 招商大会第4回 寻仇第251回 风起第96回 招商大会第56回 精密制造第33回 天价番薯第1回 骗子第10回 问 罪第115回 魏进忠!李进忠!第73回 创业想法第142回 兵临城下第170回 江畔激战第75回 满城飞纸第198回 简单方式第105回 兵战游戏第255回 屠刀第6回 后 台第251回 风起第149回 敌退我进第133回 准备出征第223回 皇权第22回 银钱第226回 匕现第48回 致命缺陷第159回 东江攻略第206回 计议第156回 攻取复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