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卢象升

这份卷子让朱由校看得连连点头,这人大局观不错。近卫军众将中,鲁钦和周遇吉本来就是猛将,更不用说后面来的曹文诏,说他勇冠三军都不为过,而满桂也是个武艺高强的,而杨家兄弟偏于谋略,恰恰就少了一个能够总领全局的帅才,他理想的军队应该是有一个有决断,有大局观的统帅,有一个能制定计划,查漏补缺的参谋部,有几员勇敢猛将,如果这个卢象升不是纸上谈兵的话,倒是一个适合的帅才,那近卫军的班子就完美了。

他又翻看了一些大臣们选出的较好的试卷,有一个叫王征的写的是如果自己是工部侍郎,将会参考泰西之书,制造出大量机器,减轻人力的负担。这人倒是有些新想法,可以用在工部。

晚上,殿试名次摆在了朱由校面前,卢象升列二甲第五十五名,他看了一下前三甲,想了一想,将卢象升提到一甲第三名,原来的陈仁锡变成二甲第一名。他前世喜欢《多情剑客无情剑》,虽然不赞成李寻欢的爱情观,但对小李飞刀例不虚发倒是非常喜欢,所以,就让这个人成为卢探花吧,又将王征从三甲提到二甲。

前三甲按惯例应该是进翰林院,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朱由校下旨翰林院编修卢象升为侍读,这个圣旨有些不合规矩,庶吉士在翰林院要经过三年学习,再经过散馆后才能授给实职,方从哲提出疑问后,朱由校轻飘飘地一句“破格不可以吗?”将他的疑问打了回去。而卢象升对这个任命也是疑惑不已,这时太监前来传旨,皇帝召他进见。

山呼万岁之后,朱由校赐了座。笑着问道:“建斗别字是什么呀?”

卢象升连忙跪下道:“臣不敢当陛下如此称呼,微臣尚未有别字。”

“不要拘礼,卢卿起来吧。”朱由校没有办法,只好改称卢卿:“那朕给卢卿起个别字可好?”

“臣谢过陛下赐号!”

“好,那就叫啸天吧,傲啸天下,这个号不错吧。”把自己哥哥的名给这个象哥哥的卢象升作号,也是朱由校的一点思念在作祟。

“微臣谢过陛下,只是这啸天,显得对陛下不敬呀。”

“敬与不敬,朕说了算,以后卢卿的别字就叫啸天了。”朱由校很高兴,卢象升说话神态语气都与哥哥很象,特别是看人时候的眼神,简直是一模一样。

朱由校道:“看了啸天殿试中的卷子,似乎对军事方面有些兴趣?”

“陛下,臣于家中读书之余,亦曾练习武艺,熟习兵法。”卢象升满心的别扭,称字已经不敢了,皇帝竟然开始称他的号了。

“这样呀,那好,随朕来一个地方吧。”

朱由校带他来到近卫军校场,近卫军正在操练步骑炮配合。卢象升见近卫军将领见皇帝时竟然不下跪,而是用一种奇怪的军礼,皇帝竟然在他们敬礼后回礼,感到非常惊奇。

朱由校给近卫军众将介绍了卢象升,众将向卢象升敬军礼,卢象升不知道怎么办,只好拱手回礼。朱由校给他简单介绍了一下军礼,然后让他试一下,卢象升别扭地用军礼向众将回了一个礼,大家一起鼓起掌来。

朱由校介绍卢象升时说他在家乡习过武艺,让曹文诏撇了撇嘴,正好被朱由校看到了。他也想称一下卢象升的斤两,于是笑道:“卢侍读,不如和曹镇抚来较量一番,如何?”

卢象升看着跃跃欲试的曹文诏,心想皇帝带他来近卫军军营,应该是想让他进近卫军。一般的文官当然是不愿意进军营的,但卢象升一直想要效法先贤,带领大军将建奴逐出辽东,对这种安排却是很满意的。如果进了军营,想要收将士之心,当然要拿出一点本事来。于是拱手道:“还望曹将军手下留情。”

第一项比的是箭术,一百步外立靶子,曹文诏左右开弓,三箭均中红心,引得周围的将士一起拍掌叫好。卢象升拿起弓,一箭一箭地射出,也是全中红心,又引来一片掌声。

第二项是对打,曹文诏用枪,卢象升选了一柄重达八十斤的大刀,两人枪来刀往,杀得难分难解,最后卢象升一刀将曹文诏的枪尖砍掉,算是小胜一局。

满心不服的曹文诏叫道:“再来,马战。”军士给卢象升牵来一匹马,曹文诏骑着自己的马,两人又战了起来,曹文诏卖一个破绽,向前奔去,卢象升赶了上去,却不料曹文诏一个回马枪,将将刺到卢象升面前,卢象升用刀架住,跳下马来笑道:“曹将军好手段,某败了。”

朱由校看在眼里,心里暗暗称赞。这卢象升大局观是有了,勇猛又不输曹文诏,而且年纪轻轻,就能体察人心,又不争强好胜,实在是不亏为长得象朱啸天的人呀(这话好别扭呀),这样的人假以时日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将帅。

朱由校道:“卢侍读先在近卫军中熟悉一下军中条例和武器使用,其它事宜,日后再做安排。”

这一天,朱由校接到登莱总兵沈有容的奏折,他指出由于广宁失陷,大量的辽民逃到了沿海的岛屿上,日夜盼望明朝水师的救援。但此时巡抚陶朗先却出于防止奸细混入的考虑,竟然下令:“敢渡一人者斩”。沈有容希望朝廷能够救援辽民,准许辽民进入登莱。

朱由校大怒,为了防止奸细就不让辽民渡海,真是有意思。他叫来方从哲等阁员,商量如何处罚陶朗先。方从哲道:“陶巡抚擅长抚民,当年辽沈之后的辽民就是他安抚的,从军者有之,屯田者亦授田安置,之所以出此语,应该是建奴常有奸细混入,恐慌于此吧。”

朱由校道:“辽民亦朕子民,奸细之事当然要查,不然要官员何用,把他换下来,专门给朕来抚辽民,查奸细的事有东厂和锦衣卫,有谁可接任登莱巡抚?”

方从哲道:”弹压登莱非袁公不可。“

”首辅说的是袁通政吗?朕也听先帝赞过袁公详刑惟允,执法有闻,相信袁公不会让朕失望的。“

第二天皇帝下旨:加左通政袁可立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等处地方,备兵防海赞理征东军务。总兵沈有容带兵船渡海,接应辽民暂时安置于登莱,陶朗先为山东按察副使,专司辽民屯田事宜。

第三十二章朱由校的思想转变第三百零九章 北海将军曹文诏第四章 平定西南(谢谢各位支持!还有一章专门感谢第一盟主!)第九十七章 献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誓杀皇太极第五十章 专利法颁布第一百八十章 查税(六)第三百五十章 出使欧洲第五十一章建奴恶毒第一百九十四章 粮食储存署第三百五十一章 教廷退让第一百一十一章惧内的德川秀忠第三十八章 商业税(庆祝第一舵主“朕躬钦处军国事”诞生)第两百三十一章 太子上学(四)第九十四章神炮满桂第四十三章 国文院与讲武堂第七十章谈判(一)第两百零六章 收复河套(十一)第七十三章前倨后恭第十一章 十三山第五十二章 专利第一案(二)第两百一十九章 殷地安(四)第七十六章台湾第二十六章 京营拉练第三十八章 商业税(庆祝第一舵主“朕躬钦处军国事”诞生)第六十四章 颜思齐第四十一章 新纪年第三章兵仗局第两百九十章 向小海而来第一百四十九章 黑峪第三百三十七章 锤子和钉子第三百一十四章 拿下托木斯克第一百三十三章 准备突围第七十二章廉政公署第一击第两百二十五章 《儿童保护法》(上)第十一章 军制第六章 熊廷弼的第一次下台第一百二十二章 觉华岛之战(下)第四十七章苏州抗税(三)第一百一十三章新州府第五十四章 刑罚世轻世重第两百三十七章 戏剧的宣传作用第一百四十三章 议院(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结局(中)第十三章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第十三章 大撤退第二十八章 威武曹文诏第一百六十八章 沟通松辽第一百五十六章 虾夷岛可以成为农业基地?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国有必伸之理第七十九章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三十九章辽东开发公司第五十六章 天不生夫子,万古长如夜第十一章 火柴第一百六十五章 黑龙江将军第两百三十一章 太子上学(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算旧账的来了第三百一十四章 拿下托木斯克第三百零三章 甘肃镇第一百四十四章 农业合作社第一百九十九章 收复河套(四)第七十一章谈判(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西苑遇刺第三百五十一章 教廷退让第两百八十四章 夜战惊魂第十七章 币制改革第五章 锦衣卫第三百一十章 初见哥萨克第十七章 币制改革第一百二十三章 追击与反追击第一百零八章德川家光的决定第一百五十五章 向五鬼宣战第二十六章 京营拉练第一百四十三章 直面贫穷第一百一十二章第三份和约第两百七十二章 西北局势第三十六章 东林应对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国有必伸之理第三百三十二章 皇帝也不能凌驾法律之上一百零二章养廉银第三百零五章 对宗教的管理第三百三十三章 穷得有道理第一百四十八章 烟草第一百三十七章 朕要微服私访第十五章 铁路与立法第九十九章上下同欲者胜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古成功在尝试第两百八十八章 底定中南半岛第一百五十章 意外收获第一百五十四章 再败西班牙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锅端第五十三章戴春风的春风第两百九十三章 银行无限放款第五十七章 小小粉丝第十一章 火柴第九十三章南蛮胴第七十六章 袁崇焕出场第十三章 传教士(一)第十二章 橡胶与大洋洲第三十四章 收税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