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贪生怕死

赵率教带着士兵,从城墙上直接跃过,向后金兵冲了过去。后金兵却改成了平射,明军才冲出去四十多步时,已经倒下了上百名士兵,后面的士兵胆怯,开始向后逃去,赵率教已经冲到后金兵阵前,一枪戳死一个甲兵,这时身旁的家丁叫道:“将军,后面的退了,快撤退吧。”

赵率教回头一看,身边只有几个家丁了,其他明军都在向后跑。他长叹一声,叫道:“快退,小心后面。”带着家丁也向后跑去。

等他跑到城墙边时,家丁已经死了七八个。他来不及悲伤,对袁崇焕说道:“袁大人,这样下去只怕不行,请让属下带人去攻击后面的部队,那里汉军居多,可以打开一条路让青壮先逃出去,然后我们在这里拖着建奴就更容易了。”

袁崇焕已经在后悔先没有听赵率教的让青壮先走了,现在青壮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明军的士气。不过他当然是不会承认的,现在赵率教的提议让他动了心。他说道:“赵将军你守在这里,本官亲自带人去攻后面的敌军。”

说罢也不等赵率教回答,让李承先和鲁之甲带着五千士兵向后面的后金军冲去。自己带着青壮跟在后面。李承先的伤好得差不多了,他一马当先,冒着箭雨冲杀敌军。

赵率教只好转身防备前方的后金甲兵,他命令士兵蹲下来,前面用盾牌挡住箭,后方的则用弓箭还击,长枪兵则蹲在弓箭兵身后,准备应付冲城的甲兵。

后面的后金兵人数并不多,李承先一马当先,将前面的一个甲兵挑上了天空,远远地摔在后金军中,士气为之一振,大家争先恐后地向后金兵中冲去。袁崇焕大喜,叫道:“给我冲,抓住建奴头目有重赏。”

后金兵却不慌乱,前面的抵挡住明军的冲击,后面的甲兵将箭射向空中,很快就压制住了明军的冲锋。虽然明军人多,但却渐渐有抵挡不住的架势。

慢慢地明军开始后退了,任凭袁崇焕如何叫喊也已经不起作用了。杨三和刘伯泽见此形势,立刻开始收拢青壮,但这时青壮已经被建奴的兵势吓住了,开始四散逃逸,根本不听他们的招呼,而毕麻子和毕三则乘机带着他们的心腹一起乱喊:“打不过了,明军要败了,快跑呀。”于是青壮们更是乱成一团,而且还冲乱了明军的阵形。

李承先和鲁之甲没有办法,自己在前面厮杀,后面却大乱,那是怎么也打不过了。所以只好慢慢地往后退,袁崇焕早已经回到了城墙中,等明军都退回来时,出去的五千人已经只有三千多了,死的倒不多,跑散的占了大部。而青壮之中,除了杨三和刘伯泽带着的五百多人,其它人均已逃得远了。

于是城中就只剩下六千来人,不过这样一来倒是好事了,人少了,大家基本上都有甲衣,还有些盾牌兵,这样使得后金兵的弓箭作用减弱了,而明军的弓箭还击也射伤了一些后金甲兵,双方现在处于僵持状态。

后金兵远道而来,带的粮食并不多,出去收集粮食显然会让明军攻击而突围。而明军的粮食如果不用供应青壮,倒是够用四天。现在就看谁的援军会先来了。

低矮的城墙现在倒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勉强能挡一下后金兵的冲锋。双方不断地发生一些小规模的冲突,但都是适可而止,当前情况下,双方都没有能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第二天晚上,后金军的援兵到了,虽然来的都是汉军,但两千多人的援军使得双方的力量对比平衡被打破了,岳托当然不会在晚上进攻,命令援军扎好营地,明天早上一举攻破明军。

明军看到了对方的援军来到,士气变得很低落。袁崇焕心里大悔,如果自己不是太贪心,早就已经回到山海关了,现在看来只能殉国了,可是不甘心呀不甘心,自己是要建不世之功的人,怎么能够死在这样一个小地方呢?

他召集了赵率教三将和杨三刘伯泽一起商量对策,赵率教道:“于今之计,只能硬拼了,将为军之胆,建奴比我们兵不会多,只要大家齐心,还是有希望打败建奴的。”李承先等人都觉得只要将士一心,守住了待援还是可以的。

袁崇焕反驳道:“待援,哪来的援军?明天建奴就会进攻,这城墙低矮,如何能守?杨大侠,听闻你武功高强,可否保本官安然退回山海关?”

赵率教急忙劝道:“袁大人,如果你先走,则我军会立即崩溃,小的已经让家丁去山海关搬救兵,应该很快就有援军赶来的。”

袁崇焕骂道:“本官堂堂宁前道兵备佥事,如何能死在这里,你等在此固守待援,本官今夜先行,于山海关等待各位,士兵又如何会哗变呢?”说罢用期待的目光看向杨三。

杨三知道他才是这支军队的实际统领者,但是又不想护送他先逃跑,所以犹豫了一下道:“袁大人,草民武功平常,只怕不能在乱军之中保得大人平安,请大人三思。”

袁崇焕不死心,说道:“我们于夜里出发,人少又不会惊动建奴,这样也不行吗?”

“大人容禀,建奴东西两边均布置有重兵,现今他们援军赶到,一定会加强西边的防查,以防我等突围,武功在大军面前不值一哂,草民不能担保大人的安全。”

袁崇焕又看向赵率教道:“如果赵将军带人攻击东边的建奴,西边的建奴必乱,到时本官与杨大侠乘机突围,如何?”

赵率教心里狠狠地鄙视了他一番,说道:“袁大人,士兵多有夜盲,晚上进攻,无异于自杀,建奴根本不用迎战,只要射箭就可以了,不会乱的。而我军伤亡必大,明天不用交战先就散了。”

袁崇焕这才死了心,哀叹一声准备听天由命了。众将也都回去开始让士兵休息,准备应付明天的一场恶战。

各种求,谢谢支持!

第一百零一章 毕业典礼第二十三章 京营现状第两百八十八章 底定中南半岛第两百四十章 近攻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要开启民智第一百六十六章 军区第三十五章近卫军回京第三百四十五 强制移民第四章 上天示警第一百零八章 论孝第九十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四)第一百八十一章 查税(七)第五章 锦衣卫第一百零五章 阴谋第三百零八章 全军动员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班牙人投降第八十章 法学院的讲话第一百三十八章 算旧账的来了第三十章 初战(二)第三十七章 请陛下重收矿税(庆祝第一舵主“朕躬钦处军国事”诞生)第十六章 建奴求和第二十六章 京营拉练第两百五十九章 铁路改变生活第二十一章 红丸案第八十六章太子第三十章开平煤矿第七十一章谈判(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宁愿对你不好第八十三章 兵围辽阳第八章 孙屠夫的第一击第三百四十三章 移民新规讨论第一百八十四章 查税(十)第九十五章 多说无益第一百二十章 安定宫内第两百五十七章 修铁路的钢也有了第一百七十章 《铁路法》第三百二十九章 哈萨克汗国屈服第三百一十章 初见哥萨克第三百一十三章 惨胜第两百零五章 收复河套(十)第一百二十七章 围城第四十三章 战成 都第四十二章刘兴祚第五十章 机器的用途第六十四章大考试第六十八章商量对策第两百四十二章 林丹汗的决定第七十七章颜思齐的野望第一百五十四章 再败西班牙人第六十章四面困辽东之蒙古第十一章 火柴第三十二章朱由校的思想转变第一百四十二章 实地考察第两百零三章 收复河套(八)第七十八章 失广宁第七十二章 安南(七)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海第六十四章 耕者有其田的试点(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极的京师行第七十章 安南(五)第三百零三章 甘肃镇第二十七章 初到辽东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村新貌第两百三十一章 太子上学(四)第七十四章 查抄余波第一百零一章 毕业典礼第三百三十二章 皇帝也不能凌驾法律之上第二十八章 威武曹文诏第七十五章淡水和鸡笼第五十四章 初到延安第两百三十九章 远交第两百六十一章 围剿雇佣军第三十一章 《大明科学报》第一百九十九章 收复河套(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螺旋浆第二十章 辽事第两百一十四章 收复河套(完)第一百七十六章 查税(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欧洲方略第一百三十七章 朕要微服私访第五十一章 专利第一案(一)第五十三章 带路党引起的思考第四十章 内阁的冲突第一百四十五章 春心荡漾魏公公第九章布局海上第六十二章 卖地的设想第二十一章 红丸案第六章 检举箱第一章 翻身噬主一百零二章养廉银第三百一十三章 惨胜第四十二章刘兴祚第三百一十二章 孙抚民的失败第两百四十六章 雇佣军第三百二十五章 臣等拜服第一百八十七章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第三百二十三章 激战第三章 鲁钦的进击第七十九章济州岛第三百零八章 全军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