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读书可以明理

朱由校平时一看到宝珠,就色迷迷的样子,让女孩子着实腻味。但这次看到朱由校小小年纪,就敢直斥好象是个大官的人,且言之有理,嫉恶如仇。对他印象大为改观。尤其是走的时候看都不看她一眼,反倒让她对他更是大有好感,心里悄悄地有了朱由校的一点影子。由此可见,你再喜欢一个女孩,也不一定要时时刻刻都表现出来,有时做出不是很在意她的样子,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哦。

回到宫里,朱由校仔细地询问了李三才的情况。李进忠倒是知道得很清楚,原来这李三才与东林党的主要领导人顾宪成是至交,时常臧否人物,议论时政。其人在淮、徐一带治理漕政,巡抚凤阳诸府长达十三年之久。他在那里狠狠打击陈增等矿监税使的威风,实行了不少恤民的惠政,深得百姓的拥护,名声渐渐远扬,职衔则擢至户部尚书。后来被人弹劾,自己离职卸任,回到通州老家定居了。这人骂太监很厉害,骂皇帝更厉害,万历不参加一些典礼,他就骂万历沉溺女色,不想参加,假装腿疾。听到这一点,朱由校觉得今天骂他没骂错,万历皇帝他亲眼看到过,两腿不等长,走路本就不稳,李三才总见过皇帝吧,监生骂皇帝假装腿疾倒是情有可原,但你一大臣明明知道皇帝有腿疾还骂人假装,这就是人品问题了,沽名卖直的嫌疑至少是洗不掉的。东林大佬顾宪成竟然和这样的人交好,真是瞎了眼呀。

晦明由李进忠安排进了皇城的一座庙里,这可是真正的家庙,朱家家庙。朱由校向他讨教武功,晦明传了他一套呼吸吐纳之法,这也是强身健体的内家功法。至于拳法,晦明说自己只会枪法,其枪法据说是传自宋朝杨家枪,既可直刺,也可横打,倒是适合于军中,也不知道一个和尚是从哪里学来的军中枪法。这枪法显然是不适用于太孙殿下的,于是就只好试着练了呼吸吐纳之法,这个法门有一宗好处,就是平时随时可以练习。朱由校练了几天之后就如获至宝,因为不但平时练习确实有用,而且在练其它功夫的时候使用,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就连跑步时使用,也觉得身体轻了不少,用力少了很多,这样跑步不仅速度提高,而且耐力增加,原来跑两刻钟就累得不想动,现在还觉得行有余力,看来少林功夫果然名不虚传。

在一次为媞媞补充零食的例行外出中,他又来到了万书坊。首先在兵书部没有看到什么新书,于是到别处看了下,结果看到一本《王文成公全书》,是王阳明的书。翻开看看,书分三卷,第一卷是《传习录》,随便看了几句,觉得有些意思,就买了回来。

练功之余,又多了一本书可以看,倒是合了文武之道,一张一驰的道理。很快,他就被这本书吸引住了。王阳明提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看法,比如认为“至善是心之本体”,“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这种说法使得他对《大学》的解释与现在流行的朱熹的解释有很大的区别,朱子认为《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是要求学子通过认识外物最终明了人心之全体大用。王阳明则认为格物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知是人心本有的,不是认识了外物才有的。这个知是良知。在他看来,朱子的格物穷理说恰恰是析心与理为二的,而他认为这两者便是一体。

他说:“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知行合一的含意是说知和行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他说:“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又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此便是知行的本体,不曾有私意隔断的。圣人教人,必要是如此,方可谓之知。不然,只是不曾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看到这里,他不由得拍案叫绝,前世听人说过知行合一,现今才知到底什么是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思想是典型的唯心主义思想,读书的时候老师说唯心主义是错的,但从这本书来看,唯心主义其实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再说难道在明朝宣传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理论,第一说不定会被人视为邪说,第二自己本来也不明白到底唯物主义是什么东西。王阳明的思想既然与朱熹的不同,那么大力扶植心学应该可以将朱熹的理学泥坑搅动一下,免得以后道学先生变成虚伪的代名词。

于是日子就在视察农事,视察兵事,练功健体,读书明理,偶尔逛街中慢慢地度过。这一天,王体乾来请他去司苑局检验红薯和马铃薯的收成。因为太孙殿下的重视,司苑局派专人照管,精耕细作,结果马铃薯一亩地产量达到了惊人的六石三,然而红薯更高,达到了十石,司苑局众人欣喜若狂,这可比小麦的两石,玉米的一石五要高得太多了。看到司苑局里狂欢的人群,朱由校不由得撇撇嘴,后世一亩红薯产六千斤很容易,马铃薯产两千斤也很常见。现在这么点产量就喜成这样,没见识!鄙视归鄙视,其实朱由校也明白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种是不同的,不能用现代经过精选的有适应性的种和明代的种比较,不过这也说明还大有潜力可挖,是好事。

特别是王体乾严格按照他的吩咐进行的对比实验结果也出来了,玉米单种产量是一石三,和大豆花生混种后竟然达到了一石五,不算收获的大豆花生都比单种要高,证明混种的方法是有效的,可以推广。

朱由校赏了王体乾两百两银子,这已经算是了不起的奖赏了,当年王阳明平定了宁王叛乱,朝廷也不过赏他五十两银子。朱由校让王体乾将收获的红薯和马铃薯全部作种,派人运送到他在通州的皇庄,并将司苑局里参与种植的人挑选出一部分,等明年去皇庄指导栽种,尽可能地多育种,以便日后推广全国。又将玉米进行简单地选种,吩咐也要在皇庄栽种一百亩,并通过对比实验来考察各种作物的抗旱能力,选出抗旱能力强的品种,以备后用。

另一天,在兵仗局,李朝钦将生产条例呈了上来。很详细的规定,每个工匠在做部件时,有什么要求,按照什么步骤,检验的标准,都罗列在上面。试枪时的安全措施,步骤,记录,都有详尽的规定。据他所说,这是熟练工匠总结出来的步骤,经过小太监们稍加提炼,在指导新手,提高效率,增强安全各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现在兵仗局制作燧发火铳的速度已经是一天二十支,火绳枪一天五十支,且经过了严格的检验,到现在为止,没有一支枪出现炸膛现象。朱由校指示,将制火绳枪的工匠抽调一部分到制燧发火铳的部门,提高燧发火铳的产量。

从五月初二到十一月初二,半年时间的练习,朱由校从一个身体一般,一米五左右的小男孩,变成了身体健壮,一米六不到的还是小男孩。每天的跑步都在坚持,而且时间还在逐渐增加,速度也在加快。最初的能举起二十斤的石锁玩不到五分之一刻,到现在的能玩三十斤接近一刻钟,最直接的是和李进忠的白打(要求一定是真打,但到底是不是就只有李进忠知道了),原来只能坚持三个回合,现在能坚持二十多个回合,至于原来能一直陪他练功的小邓小李,现在他已经能轻松解决了。

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进步,一来是原来的这个身体虽然健康,但终究运动太少,所以潜力大,二来只要有时间,他一直在坚持锻炼,三来,晦明教给他的呼吸吐纳功法确实有用。他相信,靠谁都可能会有问题,只有靠自己才是最保险的,自己的身体,就是自己最大的倚靠。

野蛮其体魄,还要文明其精神。他已经把《传习录》看完了,现在正在看第二遍,顺便他还把《陆九渊集》看了一些,因为王阳明虽然说没有师父,但实际上他的哲学还是汲取了别人的思想的,这个别人就是陆九渊,陆九渊是心学的创立者,王阳明则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所以看陆九渊的书对于了解心学的发展是有作用的。通过对这些书的学习,他基本了解了心学的大概脉络,也可以算得上是半个心学弟子了。

第两百九十五章 送不出去的支票第三百四十八章 占领鄂木斯克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班牙人投降第六十九章蓄势待发第七十九章济州岛第两百一十六章 殷地安(一)第两百零二章 收复河套(七)第两百六十七章 贼不走空第两百四十章 近攻第四十二章刘兴祚第两百四十七章 林丹汗归降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龙抢占云阳堡第一百七十二章 路通天下(二)第十八章 再驱东林第七十六章台湾第六十七章 安南(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论功行赏第一百一十七章 皇太极之死第二十八章 威武曹文诏第九十二章 兄弟阋于墙第九十二章协从军第三百零六章 围攻府衙第九十九章上下同欲者胜第一百四十二章 实地考察第六十九章蓄势待发第三十七章 请陛下重收矿税(庆祝第一舵主“朕躬钦处军国事”诞生)第九十五章打下鹿儿岛第六十九章蓄势待发第三十九章 常识课本的争论第二十六章 京营拉练第二十四章 秦良玉第二十二章辽民安置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遇哥萨克第两百七十二章 西北局势第一百一十三章新州府第三百零七章 安甘公路和肃王第九十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妇女儿童保护法》第七十九章 问话熊廷弼(感谢第一护法朕躬钦处军国事支持)第九十五章 多说无益第三十四章再议收税第十七章 大婚第两百一十章 收复河套(十五)第一百零二章 避讳之争第六十五章天子门生第十章袁崇焕的旅程(为感谢朕躬钦处军国事加更,一并谢谢各位亲的支持!)第四十一章王丙第两百七十三章 固始汗称臣第一百一十章 中体西用第两百八十一章 东吁第一战第五十二章 专利第一案(二)第六十四章 耕者有其田的试点(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虾夷和苦夷第八章 进展第两百八十七章 缅甸归顺第两百三十六章 《忠贞大将军》第七章 农业合作社的资金来源第两百零九章 收复河套(十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查税(四)第十二章 挑选军官第四十七章 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第一百一十章 中体西用第三十七章 杨三的遭遇第一百六十一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两百七十七章 北大年的汉人第两百三十三章 太子上学(六)第一百零五章备战第一百一十二章 西苑遇刺第一百一十六章 法律的作用第五十六章 孙屠夫的第二击第一百零六章 细胞学说第五十五章 开会第两百七十五章 攻下旧港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战第三百零二章 温泉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镇东和抚东第七十三章 安南(八)第两百零八章 收复河套(十三)第三章 鲁钦的进击第两百一十二章 收复河套(十七)第二十四章 秦良玉第一百零三章 新的币制第二章 抢功第两百八十章 金字红牌第三十五章 讲武堂第八十二章 对女真的分化第一百三十七章 朕要微服私访第六十二章 初遇海盗第十九章 皇后病重第两百零六章 收复河套(十一)第三十三章 研究院的学生们(二)第两百四十六章 雇佣军第两百六十七章 贼不走空第一百二十四章 皇太极的担忧第七十七章颜思齐的野望第八十五章谁是郑成功第一百章兵器局里论气压第两百一十一章 收复河套(十六)第十一章碧云寺游记一百零二章养廉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