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蓄势待发

分宾主坐下后,南居益开口道:”去年我已经派了千总陈士瑛前住巴达维亚,晓谕荷兰人,要他们停止对沿海的侵扰,应该快要回来了。“

孙承宗问道:”如果我们现在进攻澎湖,可有胜算?“

下首的福建总兵俞咨皋起身回道:”阁老,前日都是红毛来犯,我等以逸待劳,所以取得胜绩,如果主动进攻澎湖,只怕难以取胜。“

孙承宗沉下脸来道:”俞总兵,本官接到的消息是贼只一千人,这样都不能胜吗?“

俞咨皋大冷天的汗都出来了:”回阁老,我福建水军已经有十三年没有造过一艘新船,原来的船也一直没有修缮过,水军士兵操练少,所以……“

孙承宗打断他的话道:”为什么没有造过新船?“

俞咨皋看了看南居益求援,南居益叹了口气道:”我福建多山,收益本就少,而朝廷所拔银两连水军饷银都供应不了,实在不能怪俞总兵。“

孙承宗点了点头:”原来如此,皇上说大明皇家银行在福建开设分行,并且拔给福建水军共三十万块钱,先满足饷银,总不能要兵士饿着肚子去打仗。然后修缮船只武器,等陈千总回来后,我们再决定行止。“

孙承宗第二天就亲自前去巡视水营,确实如俞咨皋所说,水军的船都是旧船,不管是船上的器械还是甲板,都是破破烂烂,船上连火炮都没有。

孙承宗问道:“荷兰人的船不是都有火炮吗?你们没有火炮怎么和他们拼。”

俞咨皋眼泪都要掉下来了:“我们用小船纵火,然后用水底龙王炮埋于敌船必经之路上,这样才沉了敌人一艘船。”

孙承宗安慰道:“皇上已经命人将火炮装在大船上,在天津卫实验好以后,就会运来福建,皇上说,应该比荷兰人的火炮大一些,在对射时会占优势。”

俞咨皋大喜,上次与荷兰人交手,如果不是凭借熟悉地形,然后手下用纵火船引诱敌船改航到水底龙王炮埋藏之处,只怕早就被荷兰人的火炮将所有船击沉了。自己有了火炮,那就不怕了。

孙承宗对士兵倒是很满意,士兵们精神状态很不错,虽然衣服破烂,但兵刃保护得很好,并没有出现生锈的情况,至于火铳则数量较少,也全是旧式的火绳枪,朱由校让他来的时候带了一千枝无刺刀的燧发火铳,一千柄带护手的钢刀,应该可以装备这支水军了。

视察过后,孙承宗对俞咨皋道:“火炮运来应该还有些时日,但本钦差带来了一千新式火铳和钢刀,俞总兵先选取作战勇猛的士兵先训练一下新式火铳,到时应该可以增强战力。”

俞咨皋道:“陈千总手下是水军中的精锐,可以将新武器发给他们先用。”

几天后,陈士瑛回来了。他向钦差大人等人汇报了整个过程:“属下于去年受巡抚大人派遣前往巴达维亚,坐的是洋商黄合兴的船,我们来到三角屿,遇到了四支夷船,他们说他们的王已经往阿南国去了,所以属下去宣谕没有得到回音。荷兰人要发五支夷船直抵澎湖,以求通市,黄合兴阻止了他们。然后和他们一起来到大泥,我们去谒见大泥王,大泥王说,要从各地发船前住澎湖,若不允市,则必动干戈。”

(阿南国即是荷兰国,大泥是现在泰国北大年,所谓的大泥王是指荷兰驻当地的官员。)

孙承宗道:“圣上有旨,可以同意荷兰人的通商要求,所以陈千总派人去澎湖,要他们先让能说得上话的人来此地,我们商谈通商事宜。”

南居益和俞咨皋都很奇怪,南居益问道:“真的要和他们通商吗?我还以为是要和他们打呢。”

孙承宗笑道:“先要谈得拢才行,谈不拢还是要打的,所以做好两手准备,皇上说,不打一下,只怕他们不会同意我们的条件。”

于是陈士瑛派人去澎湖宣谕,而这时天津卫发来的四艘宝船终于来到了厦门。宝船就是大型的福船,是一种尖底船,底尖上挑,首昂尾翘,树2桅,舱3层,船面设楼高如城,旁有护板。

船首有两座二十四斤炮,船舷每边是十座十五斤炮,每船有火铳发射位共一百个,弓箭位四十个,冷兵器位若干。每船可载船员五百人,吃水可达十三尺(四米多)。

这四艘宝船是朱由校登基后命令修建的,一共修了八艘,现在拿了一半来到福建,可见朱由校对澎湖和台湾的重视。

送宝船来的是近卫军水军副统领郑咤,他带了四百水兵,专门负责操纵福船。到厦门后,船就要交给福建水军了,他们将乘两艘沙船回去。

而俞咨皋不想他们回去,因为福建水军已经有一百多年没有用过福船了,他去找孙承宗,要求将郑咤等人留下操纵福船。

孙承宗道:“他们以前也没用过福船,不是也一样把船开到了厦门吗?”

俞咨皋道:“他们只是航行,并没有作战,而我们要和荷兰人作战,我们福建水军根本连开船都做不到呀,他们至少有这一路的经验呀。”

孙承宗沉吟半晌道:“那好,但是你要让人跟着学习操船。他们现在属于近卫军,我是兵部尚书也没资格调动他们的。先让他们协助你们训练,我会上折子和皇上说明的。”

郑咤听说可以留在福建时其实是很高兴的,因为现在辽南基本上是与建奴对峙,并没有大的战事,而且近卫军在辽南只是运送士兵和军器,他都有些无聊了,现在能参加战斗,他正是求之不得。

于是陈士瑛带着手下跟着郑咤进行宝船的操作训练,而对于郑咤来说,正好近卫军水军以后也要加入宝船,先练好到时上手也会容易得多。

求推荐,收藏,订阅,谢谢各位支持!

第八十一章 想法的改变第一百二十七章 围城第三百零一章 曹变蛟第三十八章 商业税(庆祝第一舵主“朕躬钦处军国事”诞生)第六十六章 安南(一)第十九章 皇后病重第一百零三章 新的币制第五十章 机器的用途第一百四十九章 黑峪第两百一十一章 收复河套(十六)第五十五章 开会第一百三十章 失败的伏击第八十九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再战托木斯克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宁愿对你不好第四十六章 苏州抗税(二)第一百零一章 毕业典礼第五十四章城门洞的战斗第三十八章杨嗣昌的后勤策略第八十五章谁是郑成功第四十七章 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第三十七章 请陛下重收矿税(庆祝第一舵主“朕躬钦处军国事”诞生)第十五章贪生怕死第一百一十七章初到东江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枉穿越一场第两百四十九章 雇佣军的组成第五十七章 小小粉丝第九十三章南蛮胴第八十二章进攻前的准备第三百四十五 强制移民第三十八章 商业税(庆祝第一舵主“朕躬钦处军国事”诞生)第五十二章 大明皇家银行(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袁崇焕再次出场第两百六十六章 牧羊行动之漠南蒙古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结局(上)第一百零五章 阴谋第一百四十六章 汤九州第一百一十六章 法律的作用第三十二章朱由校的思想转变第两百三十八章 对蒙古的分化第七十二章廉政公署第一击第四十四章 败奢军第一百九十一章 教育改革两百八十六章 东吁局势第九章布局海上第四十二章 射向程朱理学的第一炮第三十五章 讲武堂第一百三十九章 清河店第八十章 法学院的讲话第三十五章 讲武堂第一百章 多铎进京第八十章 法学院的讲话第八章 一边倒的战事第两百七十九章 云南备战第六十四章 耕者有其田的试点(二)第两百九十九 科举与文化第七十四章移民小硫球第七十九章 问话熊廷弼(感谢第一护法朕躬钦处军国事支持)第七十一章谈判(二)第十六章 选妃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龙抢占云阳堡第五十五章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第一百五十五章 向五鬼宣战第七十九章济州岛第两百四十八章 对蒙古策略第两百三十五章 太子上学(八)第一百一十六章前赴后继地贪污第五十八 北虏犯延安第九十二章协从军第一百章兵器局里论气压第六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两百五十章 汉人不得为奴第十五章贪生怕死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直隶平地运动第七十三章 安南(八)第两百五十九章 铁路改变生活第六十三章 李旦第两百七十七章 北大年的汉人第六十二章 卖地的设想第一百二十七章 围城第三百一十章 初见哥萨克第六十三章一封信第五十五章奴酋的自卑第两百九十六章 准备发行纸币第三百零三章 甘肃镇第十四章 传教士(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查税(五)第四十章 内阁的冲突第一百一十七章 皇太极之死第四十五章 苏州抗税(一)第六十二章 初遇海盗第三百二十五章 臣等拜服第两百六十六章 牧羊行动之漠南蒙古第一百七十六章 查税(二)第八十九章准备攻打萨摩第一百七十九章 查税(五)第五十五章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第九十四章神炮满桂第三十九章辽东开发公司第一百七十六章 查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