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谈判(一)

莱尔森收到陈士瑛传来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立即派人送信到巴达维亚,然后让他手下的商人梅尔德尔特前去厦门探听条件。

梅尔德尔特来到厦门后,恭敬地前去拜会孙承宗。不想在钦差营帐外就被陈士瑛拦住了,他俩认识,陈士瑛直接对他说道:“你走吧,换个人来吧,钦差大人要你们能作主的人。”

梅尔德尔特闹了个大红脸,不甘心地说道:“你们有什么条件总要先说一下呀,我才好回报给莱尔森先生呀。”

陈士瑛鄙夷道:“这事只怕莱尔森也作不了主,还是等巴达维亚来人了再说吧。”

梅尔德尔特没办法,人也没见到就灰溜溜地回去了,莱尔森听了他的报告后说道:“这次只怕是真的愿意和我们通商了,不然不会这么强硬。”

这时旁边的一个中国人说道:“将军,只怕大明这次也会提出苛刻的条件呀。”

这人是李旦的手下许素心,他一直代理中国与荷兰的贸易,荷兰人只能从他手里高价取得货物,由于他要价太高,所以荷兰人才如此期盼与中国的直接贸易。

许素心数钱数得手抽筋,当然不愿意看到大明与荷兰直接通商,所以想要阻止两方的和解。

莱尔森道:“要做成一件事,却又想一点代价都不付是不可能的,现在他们愿意谈,这就是个好事。”

十几天后,巴达维亚总督特使纳茨来到了澎湖,稍做休息后,即带着通译前住厦门。

历史上纳茨就是第一任荷兰驻台长官,孙承宗听说是总督特使,便答应接见他。

纳茨进了钦差营帐,按照他们的规矩行礼。陈士瑛在旁边斥道:“跪下行礼。”

纳茨道:“见我们的王我们都是如此行礼的,我们不会行跪拜礼。”

孙承宗摇了摇手道:“夷人如此行礼就算了,不要对他们要求太高。”

纳茨起来后道:“谢谢钦差大人如此明理,我们总督派鄙人过来,是要和钦差商议通商之事。”

孙承宗笑道:“我天朝地大物博,根本不需要你们的东西,不过我们皇上怜惜尔等蛮夷,于是允许你们于我天朝上国求得精美之物。本来是要用进贡之法来赏赐于尔等,然我皇上聪明睿智,知尔等蛮夷不识礼法,才命我来与尔等商讨通商之法。”

他左一个蛮夷,右一个蛮夷,通译当然只能翻译成你们就算了。但孙承宗话中浓浓的鄙视意味,还是能听出来的。

纳茨心里自然明白,孙承宗的意思是大明根本不需要和荷兰人的贸易,只是怜惜他们才放下架子与荷兰人通商的,那荷兰人当然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他咳嗽一下说道:“我荷兰在巴达维亚拥有战船千条,大军十万,可以保证从中国到巴达维亚的海路通畅,这是我们回报中国大皇帝的。”

说完他看向孙承宗,却见孙承宗正合着眼睛,一动也不动。他小声地叫道:“钦差大人,您觉得如何?”

孙承宗睁开眼睛道:“就这样?”

纳茨心里打鼓,谈判中先出条件的处于不利地位,但现在是荷兰人求通商,所以他没有办法,于是试探着问道:“如果中国大皇帝有什么要求,也是可以提的。”

孙承宗没有直接提条件,而是问道:“特使觉得你们有什么东西是我们没有的呢?”

纳茨回道:“钦差大人已经说过中国物产丰富,不缺什么东西。”

孙承宗想不到竟被这个蛮夷呛了一回,不过他反应灵敏,说道:“确实,我大明不需要你们的东西,不过你们有些新奇的玩意,虽然没有什么用,但偶尔玩一下倒也有些趣味。”

纳茨掏出怀表道:“这个东西可以计算时间,准确而且方便,如果钦差大人有兴趣,我们可以提供给你们,一支五百两银子。”他见过大明人用过的计时工具,既不方便,又不准确,觉得这个倒是可以赚它一大笔。

孙承宗慢慢地从袖袋里掏出一支装潢精美的怀表道:“特使说的是这种东西吗?”

纳茨看着那明显比自己手里的要高几个档次的怀表,默默地将怀表又揣进上衣口袋里,然后说道:“恕我愚昧,我实在是想不出有什么东西会是贵国皇帝感兴趣的了。”

孙承宗笑道:“特使先生,我听说你们的船造型别致,如果皇帝见了,说不定会很高兴,不知道可不可以给我们几艘玩玩?”

纳茨回道:“这个没有问题,我荷兰小船是欧洲都有名的,可以给皇帝陛下提供几艘。”

孙承宗摇摇头:“不是小船,是三桅大船,你们不是战船千艘吗,送五艘就可以了。”

纳茨牛皮吹过了头,却没法否认,于是说道:“我军战船破旧不堪,怎么能把这种烂船献给皇帝呢?不如由贵国提供材料,我们造好后再送给皇帝陛下,您觉得怎么样?”

孙承宗想了一会道:“送给皇帝的船,我们不可以掉以轻心,你们造船的过程必须要有我们的人监督,而且你们要先提供图纸,严格按照图纸施工,不准有丝毫变动,这样才行。”

纳茨反驳道:“图纸提供给你们,不如就由你们自己造不是更好?”

孙承宗道:“那是不同的,我们要造出原汁原味的荷兰船,船我们不是没有,你刚才来的时候应该看到了我们的大福船,我们是要给皇帝陛下看个新鲜,所以还是由你们制造的好。”

纳茨根本没有想到孙承宗要的就是造船技术,因为明朝的福船也不会比他们的三桅船小,他只以为孙承宗想要用新鲜东西奉承他们的皇帝,所以就答应了。

而荷兰的三桅船其实并不比中国的福船更大,相反还会小些,但对于外海航行来说,荷兰人从卡拉克船进化而来的三桅船更适合一些。

当然,最重要的不是船,而是航海技术,所以孙承宗又说道:“皇帝陛下命令我们前往巴达维亚,而我们的观星术没有经过外海的检测,还需要你们协助才行。”

各种求,谢谢支持!

第四十二章 射向程朱理学的第一炮第五十八章建奴败绩引子(主角不会重用东林党,更不会重用圆嘟嘟)第一百八十四章 查税(十)第三百五十七章 袋鼠和黑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黑龙江将军第九十二章 兄弟阋于墙第一百五十五章 向五鬼宣战第一百三十三章 准备突围第一百九十四章 粮食储存署第一百七十五章 查税(一)第两百三十八章 对蒙古的分化第三百零七章 安甘公路和肃王第七十六章 袁崇焕出场第八十三章初战平户第六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一十一章 游西苑第两百三十八章 对蒙古的分化第两百八十章 金字红牌第七十九章 问话熊廷弼(感谢第一护法朕躬钦处军国事支持)第十三章 传教士(一)第三章 大饼第二十五章 西南不稳第两百八十五章 血战东枝第一百七十七章 查税(三)第五十三章 带路党引起的思考第二十三章 京营现状第四十二章刘兴祚两百八十六章 东吁局势第七十三章前倨后恭第一百一十八章建奴要攻觉华岛第二十二章 大明周报第十九章 皇后病重第十一章 火柴第三十九章 交税光荣第三百三十四章 奇葩家长第两百九十三章 银行无限放款第两百六十章 林丹汗的野望第一百六十五章 黑龙江将军第四十一章王丙第三百四十五 强制移民第一章 心脏与手足第一百四十八章 烟草第一百九十四章 粮食储存署第七十八章海军都督第一百四十九章 苏禄求援第一百九十七章 收复河套(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朝会第一百二十八章 论功行赏第两百二十二章 私有财产保护法(下)第十八章 情浓第八十三章初战平户第五章 坐着上朝(谢谢第一盟主朕躬钦处军国事,特意为盟主加更!)第四十二章刘兴祚第二十九迁安铁矿第三十一章 《大明科学报》第七十章 安南(五)第二十八章京师大学堂(二)第九十八章阿久根激战第两百零八章 收复河套(十三)第两百一十四章 收复河套(完)第八十九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三)第六十五章办工厂第两百一十九章 殷地安(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再败西班牙人第一百零七章奇货可居第两百八十八章 底定中南半岛第十八章 冶炼钢铁第四十一章 攻新都第一百七十章 《铁路法》第一百二十八章 来援第一百零三章 新的币制第六十五章办工厂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海第一百六十章 东方领土问题第四十三章 国文院与讲武堂第一百二十章 觉华岛之战(上)第八章 一边倒的战事第二十五章 东江清兵第三百一十八章 白城会议第一百二十章 安定宫内第二十七章 初到辽东第六十二章 卖地的设想第一百一十九章 战前准备第一百三十七章 朕要微服私访第六十三章 耕者有其田的试点(一)第十二章读书可以明理第两百九十八章 纸币发行第一百七十三章 路通天下(三)第两百四十二章 林丹汗的决定第两百二十一章 私有财产保护法(中)第两百二十七章 新年祝词第两百四十一章 汉蒙联手第四十四章先下盖州第两百三十一章 太子上学(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农部第五十一章 大明皇家银行(一)第二十四章 秦良玉第两百三十八章 对蒙古的分化第一百二十四章 皇太极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