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大丧事

四月二十七日晚亥时,皇后崩。

朱由校哭得死去活来,不是按礼仪规定的样子来哭,而是真的哭。在这世界上真正疼爱自己的一个人去了,这种悲伤,不是那些由别人号令着来哭的人能理解的。当然这次没有哭晕过去,但声音很快就嘶哑了,最后别人哭的时候,他只能默默地流泪了。

皇后的去世,对本来身体就不如何好的皇帝是一个打击。五月初,皇帝也病了,虽然有郑贵妃的尽心照顾,病情还是日渐严重。

六月初三,太子父子被召觐。皇帝说话已经不大利索了,但神智清醒,他温言询问徐光启教了些什么,朱由校当然回答是《礼记》,并高度赞扬了徐光启,顺便感谢皇帝爷爷对自己学习的关心。

郑贵妃在旁边服侍着,朱由校偷偷观察,发现她看向太子的目光很复杂,有时憎恶,有时乞怜,有时畏惧,对朱由校她倒是不大在意,看他时是虽不温和也不冰冷的眼神。

这天晚上,兵科给事中杨涟的府上,气氛比较凝重。左光斗,周嘉谟,刘一燝,韩爌,加上主人一共五个人。皇帝这次病情较重,他们觉得应该商量一下以后的事了。

左光斗第一个发言:“其实皇上病重,根本没有什么问题,文孺有点小题大做了吧。现在太子位置稳固,福王早已就藩,太子继位对我们东林一脉自然是好事。”

周嘉谟说道:“太子位置,我东林人出了大力,太子登基,当可使我东林人占据大量位置,这是好事呀。”

杨涟皱眉道:“只怕郑贵妃还不死心,如果突然出个遗诏,要福王继位,那我们就只能白瞪眼了。所以我觉得两件事比较重要,一是结好内官,太子的伴读王安,忠于太子,可以让他在宫内活动,不让郑贵妃隔绝中外,二是内阁,我们要去找方从哲,让他经常带大臣去见皇上,这样郑贵妃就出不了什么妖蛾子了。”

韩爌赞成道:“这样才能万无一失,太子上位,当会重用东林党人了。”

众人又就具体的作法商量了一会,然后才各自回家。一想到太子登基以后东林掌握大权的美妙景象,都恨不得皇上立即升天的好。

第二天,杨涟和左光斗找到了王安。王安本来是太子朱常洛的伴读,他当然希望太子登基,所以双方一拍即合,王安保证会让太子有机会见到皇上,不让郑贵妃有做手脚的机会,杨涟和左光斗则保证太子登基后,保他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出了宫门后,杨涟笑道:“阉人都不可靠,且先与他虚与委蛇,不可让他有机会做大。”左光斗连连点头,文官一般都不相信内臣,但又没有办法离开内臣,这是一个很矛盾的事。

接着两人去找首辅方从哲,一见面,杨涟直接说道:“皇上病重,首辅应该带着大臣去问安。”

虽然杨涟只是个七品小官,但他是给事中,言官是大臣不会得罪的人,方从哲是首辅更是如此。方从哲道:“你也知道,皇上一向不喜大臣问询病情,上次说了不想见大臣探病,我只能通过内侍问询皇上的病情,但是没有什么消息。”

杨涟声色俱厉地说:“你多去几次皇上自然会见你了,现在是非常时期,如果帝位不能正常传递,到时我们都是罪人。”

方从哲其实内心是不以为然的,太子已经策立了十几年,还能有什么不能正常传递的问题,即使现在出个遗诏,换人登基,也不会得到大臣的拥护,不过他理解东林人想立从龙之功,自己如果不听,他们会一起给自己捣乱,于是答应会经常去问安。

杨涟和左光斗这才满意而出。左光斗道:“既非同道,就是仇敌,等太子继位后,这老家伙也要赶出去才好。”

杨涟皱了皱眉,欲言又止,叹了口气,和他一起走了出去。

皇帝的病情时好时坏,七月十九,突然能下地走路了,还吃了一大碗饭,这可是两个多月来的最好的消息。第二天事情急转直下,皇帝已经身不能动,口不能言了。

虽然知道了消息,但皇帝没有召见,太子只能带着朱由校守在宫外,没办法进去。这时,一个老太监走了过来,朱由校认得是太子伴读王安。王安对太子欠身道:“皇上病危,此时太子应在皇上身边,请太子随内臣来。”太子大喜,跟着王安走了进去,一路竟没有一个人问一句什么。三人到了奉先殿前,王安道:“东林杨涟等人叫奴婢转告太子,东林人一直是支持太子的。”太子轻轻地点了点头,然后带着朱由校进了殿来,一直走到皇帝床边,施礼后再站起来。旁边的郑贵妃眼光闪烁,却也没有说什,皇帝睡在床上,眼睛闭合,一动不动。太子轻声唤道:“父皇。”皇帝眼睛睁开一线,然后又闭上了。太子放下心来,叫人搬来坐具,两个人就坐在龙床旁边。

晚上大家胡乱吃了点东西,继续守着。郑贵妃对朱由校道:“哥儿累了,先睡会吧。”在这见证历史的时刻,他怎么会睡觉,摇头说道:“皇爷爷龙体欠安,孙儿睡不着。”这大帽子一扣,谁也不敢睡觉,于是七月二十的晚上大家就在这殿中坐着看皇帝睡觉。

朱由校精神极好,整夜不睡没有一点感觉,看来这些天的锻炼确实有效果。早饭大家又是随便吃了点东西,上厕所太子都是和朱由校换着上的,这关键时刻可真不敢有一点点大意。郑贵妃扶起皇帝,小心地给他灌了一点参汤,皇帝竟然喝了进去,然后醒了过来。

他睁开眼睛,先看了郑贵妃一眼,然后目光转向太子。太子匍匐而前,皇帝道:“你很好,必能当个好皇帝。”然后又看向郑贵妃:“封贵妃为皇后吧。”这两句话说完,似乎已经用尽了他全部的力气,身子软了下来。

王安上前仔细看了看皇帝面色,又伸手在他鼻前探了一会,悲声道:“皇上驾崩了。”这时听到一声伤心到极点的尖叫,然后郑贵妃就晕了过去。

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帝很急第一百七十章 《铁路法》第五章 坐着上朝(谢谢第一盟主朕躬钦处军国事,特意为盟主加更!)第一百零六章守城第两百五十三章 镇北城第六十二章兵器的进化第两百六十五章 牧羊行动之外喀尔喀第四十五章战海州第两百六十六章 牧羊行动之漠南蒙古第八十四章辽东与西南第七十章 安南(五)第三百三十三章 穷得有道理第两百一十九章 殷地安(四)第九十六章 树倒猢狲散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村新貌第七十一章谈判(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城第两百五十一章 武装到牙齿的雇佣军第八十章 天启二年的殿试第一百八十二章 查税(八)第一百四十三章 议院(下)第九十七章 献城第九十七章 献城第一百一十三章 闭城大搜第两百五十九章 铁路改变生活第一百二十四章 皇太极的担忧第一百七十九章 查税(五)第两百三十五章 太子上学(八)第七十八章 朱氏昆仲第一百九十二章 他们只是孩子呀第二十五章 廷推与五年计划第五十八章建奴败绩第七十一章谈判(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中华多俊才第七十五章皇家大学城的雏形第三百二十五章 臣等拜服第一百五十五章 向五鬼宣战第七十三章 安南(八)第二十九迁安铁矿第七十七章颜思齐的野望第一百五十章 何腾蛟第八十章 法学院的讲话第十六章救兵来也第七十二章廉政公署第一击第两百二十八章 太子上学(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实地考察第十七章 游击战第一百零八章德川家光的决定第三百三十五章 小岗学堂调查第两百六十二章 追击林丹汗第二十三章 京营现状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家科学基金会第三百四十章 田间话桑麻第一百八十七章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第七十五章淡水和鸡笼第一百三十章 大明皇家海军学校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军队修铁路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枉穿越一场第一百五十章 何腾蛟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历法实施第一百四十二章 实地考察第七十五章 安南(十)第九十八章阿久根激战第四十三章 战成 都第一百五十六章 虾夷岛可以成为农业基地?第四章 移宫案余波第二十二章 登基第一百零六章守城第九章 练新军(一)第两百一十六章 殷地安(一)第四十章 内阁的冲突第三百五十三章 从欧洲到美洲第三百六十二章 欧洲方略第六十章四面困辽东之蒙古第一百七十九章 查税(五)第三百五十五章 铁道连通两洋第一百七十六章 查税(二)第一百零四章谈判第一百四十二章 实地考察第七十七章颜思齐的野望第四十一章 攻新都第三十一章 《大明科学报》第五十三章 东林分裂第三章 哕鸾宫失火第三百一十一章 卡斯锐利亚第一百一十五章 论二代的正当性第两百二十七章 新年祝词第六十三章一封信第两百二十四章 倭国的劳工输入第两百一十七章 殷地安(二)第两百六十八章 传国玉玺第两百七十二章 西北局势第三十章 初战(二)第两百三十七章 戏剧的宣传作用第六十一章抗金援蒙第九十四章神炮满桂第两百九十章 向小海而来第一百零九章德川兄弟第四十五章战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