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丁忧与夺情

竟然有详细的描述,那就是补上了他的短板,他笑道:“那就好,让他们仔细地研读,把这书也给朕拿一部来,朕也要好好看看。”

孙元化道:“陛下,不如到屋内稍事休息?”

朱由校这才发现,大家站在外面已经说了很久了。他笑道:“朕年轻倒是没有什么,几位老臣陪朕站在这里,只怕有些辛苦,大家进屋说吧。”

方从哲几个本来已经站得全身疼痛,这时听得皇帝如此说,心中自然是大为感激。一行人来到兵器局的客厅里休息。徐光启拦住了孙元化等人道:“你们先不要进来,我们有些事要与陛下商议。”

皇帝与内阁诸人坐定后,叶向高站起来便欲说话,朱由校道:“叶师坐下,又不是大朝会,站起来干什么。”

叶向高谢过后坐下道:“陛下,老臣今年已经六十六岁,内阁中年纪最轻的孙承宗也已经六十二岁,内阁中人年纪太大,请陛下选拔贤臣,以充内阁。”

朱由校笑道:“叶师如此高龄,在外面站着说话也没有什么不支之象,朕看几位再干个十年绝对没有问题,这几年,我们君臣相得,朕心甚慰。再进阁臣,朕担心他们不能体会朕意,到时反而不美。”

徐光启笑道:“陛下,臣等也是有此顾虑,所以才提出此议。现在进入内阁,臣等也可以扶助一二,到时才能与陛下君臣相得呀。”

朱由校明白了他们的意思,是想让阁臣先适应一下,由他们传帮带,这样以后他们下了,不会出现断层。他笑道:“那你们提几个人来听听。”

廷推本来是由九卿推举,但明后期,内阁权大,由内阁提名的大臣人选一般都不会遭到九卿的反对,而朱由校更是想借此提高阁臣的威严,为以后的内阁制打下基础,所以象大臣推选,都是由内阁先提名,然后九卿推选。

方从哲道:“臣等老矣,陛下青春鼎盛,所以臣等私下商议,最好是能推举年龄较小而又老成持重的大臣入阁,这样才能好好辅助陛下。”

徐光启道:“臣等想推的就是陕西巡抚孙传庭。孙巡抚原来任职吏部,后来到延安任知府,再任陕西巡抚,地方和中枢都有经验,而且其年龄才三十二,可以辅佐陛下多年。”

朱由校奇道:“以前有过巡抚直接入阁之事吗?”

方从哲道:“以前确实没有过,但也没有规定巡抚等地方官员不能直接入阁。臣等所想,不过是其人是否适合,资格之事,圣心独断即可。”

徐光启接着说道:“除孙传庭外,还有户部尚书毕自严,其人陛下熟知,今年方才五十七岁,再干二十年应该没问题。”

朱由校点点头道:“毕卿确实干得不错,不论是户部还是银行,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朕不用担心用度不足,实乃毕卿之功。”

徐光启又说道:“第三个便是才五十三岁的毕懋康,他曾任职各地,从巡按到御史,再到现在的研究院,各个方面都有涉猎,实乃绝佳人选。”

朱由校问道:“为什么不是孙元化?”

因孙元化是其弟子,徐光启不好回答,目视方从哲。方从哲道:“陛下,原本入阁之人,必须为一甲进士,后来没有那么严格了,但至少要是进士,孙元化只是一个举子,而且没有地方任职经验。”

朱由校不高兴了:“这规矩以后要改,出身很重要吗?不过毕懋康不能入阁,他是技术型官僚,这个意思你们不大懂,意思就是说这人适合搞实事,并不适合搞管理,我们要用其所长。”

徐光启道:“那就先提名孙传庭和毕自严?那两人之缺如何安排。”

朱由校道:“让洪承畴去陕西,毕自严继续管着户部,让户部左侍郎多管点事就行了。”

方从哲有些不甘心:“陛下,如毕懋康这样的官员,如果陛下不以官酬功,恐其心中不能体会圣意,做事消极,那就得不偿失了。”

朱由校道:“一般来说,朝廷是用官位来酬功的,这种作法朕觉得有问题。酬功可以用金银,可以用荣誉,唯独不可以用官位。可以封毕懋康他们一个荣勋,但必须不能是实缺,官职最重要的是称职,与功劳无关。这一点以后要注意。”

叶向高赞叹道:“陛下所说,与圣人合,在其位谋其政,如果不能谋,功高于天下亦不能胜任也。”

朱由校道:“朕也有一个想法要与各位爱卿商议一下,就是官员的任职问题。”

众臣静坐倾听,朱由校道:“有关丁忧和夺情的事,朕有一个想法,能不能官员均以日代月,一个月后即可继任,这样也就不用夺情了。”

叶向高道:“陛下,圣人云,夫三年之丧,乃天下之通丧也。汉文帝时,依先帝遗诏,方才提三十六日除服。颜师古认为,此丧制者,文帝自率己意创而为之,非有取于《周礼》也,何为以日易月乎!后世渐变于二十七日除服,但只是对天子而言也。”

朱由校早已想好,说道:“天子当垂范天下,既然天子二十七日除服,朕有何忍于子民服三年之丧。”

叶向高还想挣扎一下:“陛下,天子以日代月,因其身份高贵,责任重大。如果臣下也以日代月,则天子威严何以彰显?”

徐光启插话道:“叶师言之有理。不如不提以日代月之事,只是命天下居丧之期改为一月,其余时日守心丧即可,陛下觉得如何。”

叶向高心里叫苦不迭,这特么是帮我呢还是害我呢,他苦着脸道:“陛下,只是这样一来,天下反对者必众,监生们只怕又要去哭孔庙了。”

朱由校哈哈大笑:“叶师,您是明白人,自然知道守丧三年实在是不适合现在的形势。贫家守三年丧,不事生产,那不是要人饿死吗?即便心中痛苦,也要吃饭睡觉吧。伤心而已,并不是不能视事。至于哭孔庙,让他们去哭吧,记下他们的名字,看他们是不是守了三年孝,若有未守三年者,黜落回家,永远不许为官。未有丧亲者,看他以后愿不愿意守三年。”

各种求,谢谢支持!

第两百零八章 收复河套(十三)第五十七章 有关议院的设想第三百一十三章 惨胜第二十五章 廷推与五年计划第八十章 天启二年的殿试第一百七十五章 查税(一)第二十一章 筹备报纸第八十章 法学院的讲话第一百二十二章 觉华岛之战(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来援第十六章 建奴求和第一百九十三章 当官不如为娼,为娼不如从良第二章 魏忠贤出场第三百零四章 甘州的回回第两百零四章 收复河套(九)第二十四章 秦良玉第九十九章 辽东策略第一百零五章备战第三百六十四章 欧洲乱象第七十章 “八大皇商”第一百三十一章 誓杀皇太极第一百四十九章 苏禄求援第一百七十四章 路通天下(四)第一百零五章备战第三十八章 商业税(庆祝第一舵主“朕躬钦处军国事”诞生)第两百二十二章 私有财产保护法(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炸药包第一百七十章 《铁路法》第一百二十二章 觉华岛之战(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农业合作社第一百四十九章 黑峪第三百六十章 张宗灵的进击第四十五章 苏州抗税(一)第三十六章军衔与勋章第五十六章 天不生夫子,万古长如夜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历法实施第十八章 情浓第一百五十四章 教育法第两百二十六章 《儿童保护法》(下)第八十三章 生日蛋糕第六十五章 耕者有其田的试点(三)第三百一十章 初见哥萨克第三百二十八章 模拟第三十三章东林分裂迹象第二十六章 宗教改革第八十三章 兵围辽阳第八十章 天启二年的殿试第一百八十章 查税(六)第九章 练新军(一)第一百七十章 《铁路法》第一百一十一章惧内的德川秀忠第二十八章京师大学堂(二)第两百六十五章 牧羊行动之外喀尔喀第五十五章奴酋的自卑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直隶平地运动第十四章 传教士(二)第七十九章 问话熊廷弼(感谢第一护法朕躬钦处军国事支持)第七十章 “八大皇商”第九十三章 大难来时各自飞第二十八章 宝钞司第两百八十一章 东吁第一战第一百二十三章 追击与反追击第两百四十八章 对蒙古策略第一百三十一章 满桂结婚了第三十一章 辽东局势第三十八章 商业税(庆祝第一舵主“朕躬钦处军国事”诞生)第三百三十二章 皇帝也不能凌驾法律之上第二十四 说礼第两百七十四章 进攻亚齐国第一百一十四章扬州地震第十三章 传教士(一)第三十一章 《大明科学报》第二十七章 讲武堂第五十六章建奴来援第一百五十七章 虾夷和苦夷第四章 移宫案余波第三百三十二章 皇帝也不能凌驾法律之上第二十九章 铅笔第三十四章再议收税第一百零九章德川兄弟第一百六十章 东方领土问题第一百四十五章 春心荡漾魏公公第五十五章奴酋的自卑第四十四章先下盖州第一百章兵器局里论气压第十九章 皇后病重第三十一章东林再驱方从哲第七十三章廉政公署第一击(二)第六十八章商量对策第八十一章朝鲜政变第三百四十三章 移民新规讨论第三百四十章 田间话桑麻第三百六十一章 不收白不收第四章又遇见你第三百二十九章 哈萨克汗国屈服第八章 一边倒的战事第五十四章城门洞的战斗第二章 抢功第一百零九章 没有人永远正确第十七章 由之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