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 说礼

朱棣之后的大明文官,最大的愿望就是君王垂拱而治。什么是垂拱而治呢,简单地说,君王最好就是泥塑的菩萨,首先他存在的目的,就是告诉别人这是大明的天下,然后就是不会出声,让文官来管理天下。

不仅仅是东林人,其实楚党浙党齐党都是这个意思。不过是一直以来东林势大,其它几党要联合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对付东林,所以还来不及参加到限制皇帝权力的行动中去。

大家一直都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但有些事真的是可以做,但不可以说。现在毕懋康这一番话说出来,如果让皇帝或者皇帝身边的人一仔细揣摸,那可能就是一场泼天的大祸。

所以叶向高气得鼻子都歪了,平日一直用君子温润如玉来要求自己的他直接喊出了毕懋康和孙元化的名字,只想快点将毕懋康弄走,不要让皇帝联想更多。

而这时毕懋康也已经在叶向高的训斥后想明白了自己言语中的无礼。他期期艾艾地说道:“陛下,臣的意思是陛下天纵之才,如果用于指导兵器局的研究,我大明之技术进步,将会让人瞠目结舌。”

朱由校制止了孙元化将毕懋康扶出去的举动,笑着说道:“叶师不用发火,毕卿的意思朕明白,其实我觉得这个提议很不错,朕可以常驻兵器局。”

叶向高上前道:“陛下,毕懋康的荒唐之言,不用放在心上。朝廷各项事务,都需要由陛下圣裁,臣等不敢自专。”

叶向高这话说得其实并没有毛病,现在的朝廷各项大事,都是由皇帝自己做决定的,当然先会询问内阁及六部的意见。因为有询问这一步骤,所以大臣们其实还是很喜欢现在的这种方式。至少皇帝的决定都是综合了他们的看法再做出的,并没有自己独断专行。

朱由校笑道:“朕明白。这样吧,以后各地的小事都由内阁和六部自行做出决定,事后报备到司礼监给朕看一下就行了。军国大事,还是要大家一起来商议。七曜日中的太阳日就是我们商议的时间,急事另议。”

星期的概念随着传教士进入了中国,不过中国人给它们另取了名字,象太阳日就是星期日。

本来平时朝廷大事就是这样决定的,只不过朱由校明确了小事不管的态度,等于是给内阁和六部放了部分权力。但事后要报备到司礼监归档,则又是皇帝保留了监督权和重议的权力。

方从哲上前道:“陛下,毕懋康胡言乱语,有失人臣体统,请陛下降罪。”

朱由校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道:“算了,小事而已,不用大惊小怪的。那就罚俸三个月吧。”

毕懋康连忙上前谢恩。这时他才有些后怕,退下后悄悄地擦了擦脸上的汗水。

朱由校道:“传旨,毕懋康,孙元化,茅元仪研制炮弹有功,各赏绸缎五十匹,银币一千块,其下研制人员,将功劳报上,各各有赏。”

孙元化带着兵器局各人一起跪下谢过皇帝赏赐。众人都喜气洋洋,特别是下面的普通工匠,辛苦劳作,能得到皇帝的赏赐,自然是满心感激。

朱由校又说道:“兵器局将新式炮弹,制造好后运到辽东,交由近卫军使用测试,以备不断改进。从明天起,朕每月除大朝会外,只要有时间,都会来兵器局与众卿一起研究,朕来之时,不必大礼参拜,只行常礼即可。”

方从哲和叶向高等人听到皇帝答应放权,本来心中欣喜,但听到众人在兵器局见皇帝,竟然不用行跪礼,立即不干了。

方从哲道:“陛下,礼者国之基也,如果擅自改动,只怕会国将不国。”

朱由校笑笑道:“朕并没有说要不讲礼,只是改动一下礼而已。就象以前朝会时,大家都是站着上朝的,后来我们改成坐着上朝,没有什么问题,我们依旧是礼仪之国。军中以前都是行跪拜之礼,后来朕命令即使见朕,也不用跪拜,军中将领对朕的忠心并没有减少半分。朕于兵器局里指导,如果每人见到朕,都要叩头行礼,那他们不用干其它事了。事有权变,具体情况就要具体分析,拘泥不化乃是阻碍我们进步的最大问题。”

徐光启上前道:“陛下此语,说到了礼的核心,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众人只好一起道:“臣等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朱由校点了点头道:“好,此间事已了,明天阁臣六部九卿在云台进行廷推,内阁要进新人了。”

第二天,内阁和六部尚书,都察院都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共聚云台,进行新入阁的阁员推举。这是通常所说的大九卿,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詹事、翰林学士、鸿胪寺卿、国子监祭酒、苑马寺卿、尚宝司卿则称为小九卿,一般进行廷推就只有大九卿参加。

众人安座后,方从哲起身先向朱由校施了一礼,然后回头说道:“陛下有旨,这是最后一次九卿廷推,以后的廷推将扩大到小九卿,甚至更多官员。内阁首辅和次辅都垂垂老矣,需要重新加进新的阁员,今天便是廷推,决定新入阁的人选,一共选两位。”

“老夫先推选户部尚书毕自严,自其上任以来,无论是银行还是税收方面,都做得甚是成功。请其它人推选别的人选。”

徐光启上前道:“臣推选陕西巡抚孙传庭,在职期间,解决了陕西的粮食问题,改革陕西卫所,使得粮食可以自足,击退蒙元骑兵,训练秦军成可战之兵。”

叶向高道:“臣推选兵部尚书黄克缵,其任兵部尚书期间,他调配兵力,转动军需,使得近卫军在辽东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转我军被动挨打的局面。”

其余大臣皆不发言,本来一次推选可以推三到五名官员,但其他大臣都知道皇帝一直以来都很看好毕自严,而孙传庭都已经从陕西回到京城来了,而新的巡抚洪承畴也已经上任。皇帝的倾向性不问可知,那又何必推选一个明知皇帝不会同意的人选,惹得皇帝不高兴,内阁怨恨自己呢?

各种求,谢谢支持!

第十二章 挑选军官第八章火器改革第二十五章 东江清兵第二十八章京师大学堂(二)第三百零八章 全军动员第一百九十二章 他们只是孩子呀第三百四十章 田间话桑麻第三十六章 野猪皮要发疯第九十三章 大难来时各自飞第一百四十二章 议院(中)第七十四章 安南(九)第一百零九章德川兄弟第六十五章天子门生第五十九章 蒸汽轮船第七十九章 问话熊廷弼(感谢第一护法朕躬钦处军国事支持)第两百三十一章 太子上学(四)第十二章读书可以明理第六十九章蓄势待发第三百零四章 甘州的回回第十章袁崇焕的旅程(为感谢朕躬钦处军国事加更,一并谢谢各位亲的支持!)第三十四章 收税准备第二十章 火车火车第两百四十五章 林丹汗的和平第一百三十章 失败的伏击第四十五章 苏州抗税(一)第两百六十三章,牧羊行动前奏第四十九章 印刷机第八十章济州岛(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结局(上)第两百一十五章 大明路桥与水运第九十八章 取沈阳第两百一十三章 收复河套(十八)第七章朱徐再会第两百一十五章 大明路桥与水运第一百一十二章 西苑遇刺第十七章 由之知之第三百五十五章 铁道连通两洋第九十七幕府来援第两百四十九章 雇佣军的组成第三百一十章 初见哥萨克第三百章 史可法知海西第三百零八章 全军动员第七章 农业合作社的资金来源第两百二十四章 倭国的劳工输入第二十三章 京营现状第二十五章 西南不稳第两百四十九章 雇佣军的组成第三章兵仗局第五章 哭太庙第两百七十五章 攻下旧港第两百一十五章 大明路桥与水运第两百八十章 金字红牌第三百四十五 强制移民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遇哥萨克第四十五章战海州第二十章 大丧事第十七章 大婚第八章 一边倒的战事第一百四十章 宗教与教育第一百一十七章初到东江第三百六十三章 租界第一百五十章 意外收获第七十章谈判(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移民与分家第七十四章移民小硫球第九十七章 献城第九十一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五)第三百四十三章 移民新规讨论第两百四十二章 林丹汗的决定第二十章辽东第一大侠第八十二章进攻前的准备第二十六章 搞定东江第四十三章怕痛不怕死的金应魁第两百五十六章 修铁路的人有了第八十二章 对女真的分化第七十三章 安南(八)第八十二章 对女真的分化第七十七章辽东大败第五十章 机器的用途第十七章 币制改革第一百五十八章 溯游而上第三百零二章 温泉城第三十章 兵器局的讲话第十五章 赏灯赏月赏宝珠第六章 熊廷弼的第一次下台第八十五章 孙得功之死第两百七十八章 北大年请降第一百四十章 在吕宋的新政体设想第三百一十八章 白城会议第一百七十九章 查税(五)第九十一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五)第两百五十四章 雇佣军二旅第三百三十八章 修桥第三十三章 功罪一体第一百四十章 宗教与教育第五十五章 开会第两百四十八章 对蒙古策略第二十二章辽民安置第一百四十三章 直面贫穷第七十四章 安南(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