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廷推与五年计划

除毕自严和黄克缵因为要避嫌而出殿外,其他大臣一起进行了廷推的投票。是的,没有听错,是投票。每人三票,可以少投不投。方从哲上前道:“臣投给毕自严和孙传庭。”书记官就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两人名字,在后面各划了一个圈。

叶向高上前道:“臣投毕自严和孙传庭和黄克缵。”书记官照样写好第三个名字,每个名字后面划上一个圈。

很快投票完毕,这种方式让大臣们不大习惯,但朱由校强烈要求如此,大臣们也没有办法。统计结果一目了然:毕自严和孙传庭十票,黄克缵七票。

朱由校让外面的孙传庭、毕自严、黄克缵进来。然后说道:“廷推结果在这里,朕按大家的推选,户部尚书毕自严进文渊阁大学士,原陕西巡抚孙传庭以兵部尚书进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黄克缵前往福建,任南海经略,负责管理两地水军。”

方从哲问道:“陛下,这南海经略以前未曾设置,不知道是管哪些地方。”

明朝经略一般不常设,管理一省或者多省军政民政,权力极大。以前北方常有经略,南方除了剿灭倭寇时外,并没有设立过经略。

朱由校道:“这个经略管理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的沿海各地和日本新州。除了南直隶和山东以外的水军,都受南海经略节制。”新州是割据的日本领土,现在改名叫做新州。

叶向高倒吸一口凉气,这个经略权力实在太大,不过黄克缵比他都要大上九岁,这样一想,也就放下心来。

黄克缵自然是大喜,他年纪已大,只想在死前立下灭国的大功,现在皇帝给他如此大的权力,使得他离自己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朱由校又说道:“黄经略,此次去南边,第一件事就是将水军重新梳理一遍,朕决定废弃水军这个名字,以后叫做海军。大明海军将成为可以媲美近卫军的一支军队,为我大明,为我中华立下不朽之功。”

黄克缵跪倒道:“老臣定不负陛下期望,定然打下一片大大的海疆,让我中华文明传播四方。”

中国人一直都认为自己居于世界之中心,其它蛮夷根本没有什么有用的东西,所以对于传播中华文明到异域一直不大有兴趣。然而近些年来,西方的火器传入后,发挥出了冷兵器难以企及的威力,让大明的明白人知道这世界上也有些东西是很不错的。而徐光启和黄克缵便是其中的矫矫者。

他们认识到了西方强于中华的地方,希望能够学习他们的长处,补足自己的短处。然后使自己的文化更加先进,进而传播到世界各地,向世界证明,中华文化永远是最先进的。

朱由校道:“卿先整顿好海军,兵器局的开花弹现在在陆地上并没有什么作用,所以会优先供应海军。朕相信至少现在的大海上,不会有比我们更加先进的武器,几年以后,找个理由先占领吕宋。”

黄克缵道:“陛下,理由是不用找的,万历三十一年,西人在吕宋杀我闽南人近四万人,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完全可以拿出来要他们赔偿。”

朱由校道:“最好能在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中间团结两方,攻击一方。注意一定要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才能攻击西方人,战就一举荡平,不要拖延时日。”

徐光启道:“陛下,那辽东建奴如何处理,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将他们荡平了。”

朱由校道:“轮换作战。辽东现在不急着收回来,朕要把辽东当成一个练兵场,培养出更多的近卫军,建奴灭后,还会有更加凶恶的敌人。这事就由孙卿负责,把山海关的近卫军也可以轮换到辽南去练兵,而已经练得不错的近卫军就转到四镇去替换卫所,这事很复杂,不过朕相信你不会辜负朕的期望。”

孙传庭跪倒道:“敢不为陛下效死。”

朱由校道:“接下来的几年,先定为五年吧。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先强壮自己。大兴农业和水利,减租和垦荒移民,修建铁路,撤销卫所。让天下都富足起来。”

他使劲地一挥手道:“五年后,朕要让这个世界知道,中国始终是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汉族依旧是这个世界的最优秀的民族。愿意归化的,我们接受,不愿意的,那我们就用大炮来让他们接受中华文化。”

虽然方从哲和叶向高等人对皇帝这番杀气腾腾的话有些担忧,但象孙传庭和黄克缵等人早就激动得不行,恨不得明天就开始用大炮来让蛮夷们接受中华文明的洗礼。

朱由校道:“方首辅总领全局,叶次辅协助并且带领翰林院对儒家经典进行去芜存精的改造工作,编纂好学堂课本,制定好教育法规。徐阁老负责对西方科学知识的引进及协调与传教士的关系,先将七千册书翻译出来,其中一些作为研究院的教材。而传教士说教会那边对擅自改动传教内容不满,那就威胁他们,如果不按我们说的进行修改,那就将所有的传教士驱逐出中华领土。”

徐光启大急,就要上前说话。朱由校用手向下压了压道:“等会说。毕阁老要充分发挥银行和农业合作社的作用,保证粮食供应及耕者有其田,至少一般人家只要肯下力,就能衣食无忧。消灭赤贫人群,让部分无地农民也可以进入商行做事,这是国家稳定的前提。”

他缓了一口气接着说道:“孙阁老负责进行军队改革,五年之内,用近卫军替换全国的卫所,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与兵器局合作,不断提高武器的威力,同时也要强调兵士的勇武和荣誉感。黄尚书在南海磨刀霍霍,先摸清楚西方各种势力之间的关系,搞明白他们到底要什么,不要大家都开始打了,还不明白对方的基本情况。”

谢谢各位的支持!

第九十五章 多说无益第五章体育锻炼第两百二十章 私有财产保护法(上)第五十七章海州撤退第六十七章 张家口第三十四章 研究院的新科目第九十五章 多说无益第十章备忘与进展第六十二章兵器的进化第五章体育锻炼第一百四十八章 烟草第五十二章卢象升的应对第三百三十章 天伦之乐第七十五章皇家大学城的雏形第两百零五章 收复河套(十)第两百二十六章 《儿童保护法》(下)第三百六十三章 租界第九十八章 取沈阳第两百章 收复河套(五)第七十九章 问话熊廷弼(感谢第一护法朕躬钦处军国事支持)第三百三十四章 奇葩家长第二十九章 铅笔第六章科学实验第三百四十六章 化龙城第二十六章 搞定东江第一百五十五章 向五鬼宣战第三百三十四章 奇葩家长第两百四十章 近攻第一百六十四章 冬天之争第八十二章进攻前的准备第三百零八章 全军动员第十二章 挑选军官第七十二章廉政公署第一击第两百三十章 太子上学(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查税(三)第两百九十五章 送不出去的支票第四十四章 一个国家,一个领袖第两百三十一章 太子上学(四)第十八章 冶炼钢铁第四十二章刘兴祚第三十六章 东林应对第三百零二章 温泉城第七章 农业合作社的资金来源第两百五十四章 雇佣军二旅第六十章四面困辽东之蒙古第三十六章 东林应对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家科学基金会第一百五十五章 向五鬼宣战第六十三章 李旦第五十七章 小小粉丝第两百二十四章 倭国的劳工输入第三十六章 东林应对第一百五十九章 中华多俊才第一百二十八章 论功行赏第一百二十一章 觉华岛之战(中)第六十章四面困辽东之蒙古第一百二十二章 觉华岛之战(下)第二十二章 大明周报第八章 一边倒的战事第二十一章 对袁崇焕的安排第九十九章上下同欲者胜第八十五章谁是郑成功第两百六十三章,牧羊行动前奏第十三章 大撤退第两百六十七章 贼不走空第一百一十二章 西苑遇刺第两百零二章 收复河套(七)第一百三十八章 算旧账的来了第两百五十七章 修铁路的钢也有了第三十一章 辽东局势第两百五十一章 武装到牙齿的雇佣军第一百四十二章 实地考察第七十七章颜思齐的野望第一百四十章 宗教与教育第八十八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向五鬼宣战第十九章 皇后病重第四十二章 败奢寅第九十九章上下同欲者胜第十九章 皇后病重第一百二十五章 降了吧第一百四十三章 议院(下)第四十四章 一个国家,一个领袖第一百二十四章 无条件投降第两百零五章 收复河套(十)第三十二章朱由校的思想转变第一百二十章 安定宫内第六十九章 安南(四)第两百六十一章 围剿雇佣军第三十五章 讲武堂第二十一章 对袁崇焕的安排第二十八章 宝钞司第二章 抢功第一百一十三章 闭城大搜第六十章 秦军第五十六章 天不生夫子,万古长如夜第七章 农业合作社的资金来源第七十七章 捕鲸第二十八章 宝钞司第六十三章 李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