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宝钞司

方从哲道:“陛下,您还是要时时提点我等才行,小事臣等可以商量着办,事稍微大点,还是要陛下点头才行呀。”

朱由校道:“涉及四品以下官吏的任命和惩罚,都由内阁和九卿一起做决定。注意,是大小九卿,作决定的方式就是廷推的方式,投票的方式,大小九卿一人一票,六部尚书另加一票,阁臣三票,按最高的计算。”

“每次处理结果都要记档,朕会随时翻阅,四品及以上官员处理由朕来主持。一省之事内阁处理,但所有与军队有关的事,必须报告给朕。”

方从哲心里大喜,面上却一幅沉痛的样子:“臣等当尽心尽力,只希望陛下能早日重掌中枢,千万不可费太多时日。”

朱由校笑笑没有说话。他心里明白得很,朝臣巴不得自己当甩手掌柜,不过他自己知道自家事,论到智力谋略什么的,那和朝臣们比起来是远远不够。不如抓大放小,放他们去管理,说不定比自己事必躬亲要强得多。而自己也可以加紧攀升科技树,早日让大明在科技方面超过西方。

第二天,朱由校果然说话算数,小朝会没有参加,直接去了宝钞司。宝钞司里面,宋应星正带着几个研究院的学生在忙着,看着皇帝来后,就要跪下。

朱由校笑道:“起来,不要一副奴才相。早在京师大学堂就说过了,作揖即可,跪什么跪。”

宋应星站起来作了一揖道:“陛下,学生等已经熟悉了造纸的过程,也已经修改了一些流程,现在产出的纸虽然不如宣纸,但胜在便宜,而且写字效果很好。而陛下所说的墨水在用鹅毛笔书写后,效果很好。”

宋应星是个不论在哪方面都有兴趣,都能知道一些的所谓通才。而朱由校最欣赏他的一点是,不管是做什么实验,他总是记录得清清楚楚。每一次所用的材料,外面条件,时间,记录在纸上谁看了都一目了然。朱由校认为这才是做学问的样子。所以宋应星先是在农学班里当班长,然后又被朱由校“发配”到宝钞司来造纸。

朱由校看了看新造的纸,问道:“原料容易找吗?”宋应星答道:“陛下,用竹子就行,竹子易得,而纸质较好,其它如桑皮,麻和秸杆也可以用来造纸。”

朱由校拿起一支鹅毛笔,沾了一点墨水,在纸上写了几个字“学而时习之”,然后仔细看了一会,发现并没有出现墨水渗出的情况,满意地点了点头。

宋应星拿出一支竹笔,竹枝下面插着两个逐渐收窄的小金属片。他说道:“这是陛下曾经说过的钢笔,学生试验了很多次,发现虽然比鹅毛笔能书写更多的字,但笔尖太硬,只怕不适合大多数人书写。”

朱由校拿起来,又写了几个字“不亦乐乎”,说道:“就是要硬才好,这钢笔虽然写出来的字不如毛笔好看,但是书写容易呀,以后在学堂里可以毛笔和钢笔混用,学生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宋应星撇了撇嘴角,朱由校写出来的字实在是太差,和毛笔字比起来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他说道:“如果仅仅是要求会书写,钢笔确实比毛笔方便,而且对纸张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只是我中华汉字,如果没有了美感,那么就好象是差了些什么。”

朱由校大笑道:“朕以后要在全国推广钢笔,当然,这个现在只能算是沾水笔,我们要用一个管子把墨水装着,然后就不用带着墨水瓶了,这个只怕要等橡胶找来后才行。”

宋应星询问了一会道:“陛下,如果用羊肠子装墨水,是不是也可以达到一样的效果。”

朱由校想了想说道:“你们可以试一下,在我想来,羊肠子应该没有那么好的弹性,但你们试一下,说不定也可以找出更好的办法。”

宋应星拿个小本子记了下来,然后说道:“陛下,学生等按照陛下的吩咐,试着制造了新的草纸,请陛下鉴定一下。”

шωш▪ ttκá n▪ C〇 朱由校看着手里的泛着红色的草纸,揉了一下,觉得软硬适宜,应该还不错。于是问道:“你们平时用过这么柔软的草纸了吗?”

宋应星羞笑道:“学生等平时都是用的竹筹。”

朱由校也笑了笑道:“让宝钞司大量生产这种草纸,先供应宫内,然后开始对外出售,朕相信这是一门能赚大钱的生意。”

宋应星也笑道:“陛下,如果卖得太贵的话,学生们是用不起的。”

朱由校道:“早期当然会卖得贵一些,这时只有那些达官贵人才会买,一般的平民应该是不会买的。等以后产量高了就可以卖得便宜些,多中取利呀。你们不用担心用不起,宝钞司卖草纸的利润你们一直占半成,你们自己分配这半成利润,大家很快就都是大富翁了。”

宋应星连忙摆手道:“陛下,这都是学生等按陛下所说的方法制造出来的,利润应该归陛下所有。”

朱由校摇摇头道:“这天下都是朕的,朕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朕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而你们才是具体的研制人,你们出了力当然应该得到报酬。你们还可以不断地改进工艺,降低成本,这样你们分得的利润就会更多。”

宋应星他们一共有十个人,分草纸的半成利润,确实很快就能富起来。朱由校深知,靠无偿奉献就想让人用心做事,那纯粹是做梦,只要尝到了发明创造的甜头,凭中国人的聪明劲,在自己的超前意识的指导下,有什么东西不能发明出来呢。

宋应星还想推辞:“陛下,君子言于义,小人才言于利,学生等不想收下这半成份子,请陛下将它用在更需要的地方吧,救济贫民也好呀。”

各种求,谢谢支持!

第一百二十一章 觉华岛之战(中)第三百六十三章 租界第一百一十七章初到东江第三百零五章 对宗教的管理第三章 哕鸾宫失火第两百九十章 向小海而来第两百九十九 科举与文化第三十六章 野猪皮要发疯第六十二章兵器的进化第两百零七章 收复河套(十二)第三十八章 商业税(庆祝第一舵主“朕躬钦处军国事”诞生)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锅端第八十一章 想法的改变第三十六章军衔与勋章第一百一十二章第三份和约第两百二十二章 私有财产保护法(下)第七十四章移民小硫球第二十二章辽民安置第八十一章朝鲜政变第九十二章协从军第八十二章若非同道,即为仇敌第一百六十章 东方领土问题第五十七章 小小粉丝第六十八章要钱不要官的满桂第三十一章 《大明科学报》第三百一十四章 拿下托木斯克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军队修铁路第十四章第一个新年第一百一十四章扬州地震第两百零二章 收复河套(七)第五十二章 大明皇家银行(二)第四十八章 日月堂第一百七十七章 查税(三)第二十七章 讲武堂第一百九十四章 粮食储存署第七十六章台湾第三百五十七章 袋鼠和黑人第八十九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第八十四章辽东与西南第两百九十一章 小海金矿第一百三十章 大明皇家海军学校第五十章 机器的用途第九十一章讲道理的白健森第八十章 天启二年的殿试第两百九十六章 准备发行纸币第八十五章 孙得功之死第四十四章 一个国家,一个领袖第三十三章东林分裂迹象第一百六十四章 冬天之争第三百二十八章 模拟第四十七章 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第四十四章 败奢军第二十五章 廷推与五年计划第一百零六章 细胞学说第十章袁崇焕的旅程(为感谢朕躬钦处军国事加更,一并谢谢各位亲的支持!)第一百六十三章 培高田地法第六十一章 征途是大海第七十九章济州岛第一百三十六章 初战西班牙第五十章总算全身而退第十章 减租行动在继续第一百九十九章 收复河套(四)第一百八十七章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第一百八十章 查税(六)第五十五章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第四十九章近卫军的初次失利第十一章碧云寺游记第二十九章 初战(一)第七十二章 安南(七)第两百零七章 收复河套(十二)第五章体育锻炼第九十四章 老奴之死第两百五十七章 修铁路的钢也有了第一百五十六章 虾夷岛可以成为农业基地?第三十章 初战(二)第六十七章南海有事第一百零六章 细胞学说第二十六章 京营拉练第两百四十二章 林丹汗的决定第一百三十七章 朕要微服私访第两百四十七章 林丹汗归降第三百一十一章 卡斯锐利亚第一百零七章奇货可居第四十七章撤海州辽民第两百七十二章 西北局势第十六章矿税之议第九十四章 老奴之死第十六章救兵来也第一百四十四章 农业合作社第两百九十五章 送不出去的支票第一百四十九章 苏禄求援第两百五十三章 镇北城第十八章选辽民入军第五十一章 大明皇家银行(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拿下托木斯克第一百八十五章 议东林第三百零二章 温泉城第两百七十章 严峻刑法第两百六十四章 牧羊行动之费奇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