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耕者有其田的试点(三)

众人一时反应不过来,这世上竟然有这样的好事,平日受够了高利贷之苦的农民们不敢相信。

这时管事又道:“皇上心里想着你们,不忍心看着你们受苦,所以皇上减少了自己的用度,省出自己的钱来买地。就是想让你们都有自己的田地,皇上管这叫做耕者有其田。”

管事这样一说,大家才就信了,皇上说的话不会有错,既然皇上都省吃俭用来给大家买地,那这样好的事当然先要谢谢皇上才是。

于是大家一起跪下道:“皇上万岁!”,“皇上安康”,“皇上大慈大悲”,“皇上长命百岁”……各种他们能想出来的祝福语都说了出来。管事听到长命百岁时心里翻了个白眼,好在这次来的都是自己的手下,不会乱说,不然这句话就可以让人翻出来作自己的罪状。

管事等大家嚷嚷完后,又说道:“原来说的在这里干活的事,是真的,如果愿意在这里干活的,就留在这里,如果愿意回去种田的,我们送你们回去。大家先想好,明天我们再根据你们的意见决定你们的去留。”

这些民工们就此开始陷入了迷茫之中。“他爹,你看,这里的住房都建好了,显然是给我们住的,说明他们没有骗人,不如把小二留在这里吧,我们把老大带回去种地。”

“娘,我不想回去种地,我在这里每天好好干,凭我这身板,一天能挣三百文,种地可没有这么多钱。”

“当家的,你说吧,要不我们俩带三儿回去,先买上十几亩地,这样手中有粮,心里才不慌呀。”

这样的讨论和争执几乎在大部分家庭里都会发生,第二天早上管事来统计时,所有已经成家的男主人和女主人都是要回家的,而无父母的则都选择留在了矿场,家中有富余劳力的也把多余的劳力留在了矿场。

接下来的母子分别的剧情在各处上演,然后两眼泪汪汪的母亲和满脸憧憬的孩子挥手作别,一边坐上了回乡的大车,一边走进了给他们带来财富和希望的矿场。

同样的事情在香河的京城水泥厂发生着,结果都是类似的,农民们首先选择的是回家买地,而多余的劳力则选择在水泥厂上班。

而卢龙卖地后的地主,发现本来已经前往迁安铁矿的佃户们又回来了,觉得上了当。一起涌到县衙门找吴孟明。吴孟明笑呵呵地迎了出来,指着身边的两个士子说道:“这是从研究院里来的学生,他们负责指导你们建厂。厂子建成后,交了专利费,你们就可以开始生产了。和铁路配套的公路需要大量的水泥,你们自己掂量下,如何快速产出水泥,不要连京城那边远道而来的水泥都争不过,那就不要怪我了。”

地主这才安下心来,但听到京城来的水泥时,又犯起了嘀咕,有人问道:“京城里关系要硬一些,他们选择京城水泥,我们如何与他们争?”

吴孟明道:“这个不用担心,皇上有规定,你们提供水泥给公路,如果有两家以上提供相同的产品,他们必须公开招标,根据你们的价格和品质来决定要谁的水泥。只要你们的水泥好,价格总比他们要少一个运费,还怕什么争不赢?如果有私下交易,你们向廉政公署告状,他们正等着有这样的案子呢。”

卢龙县一共要开四个水泥厂,因为人数太多,最后只能二十多家共开一个厂。所以跟着研究院学生一起来的还有专利局的一个太监,专门负责给卢龙县的地主计算大家的股份占比,同时按规模计算专利费。

众地主将三人簇拥着去了酒楼,这可是财神爷,还不仔细伺候着。酒足饭饱之后,地主们悄悄地对两个学生提出去青楼潇洒一下,被学生拒绝了。

学生甲道:“多谢各位好意,只是水泥厂选址之事繁复无比,要考虑的因素太多,需要较多时间,而我们在水泥厂实习的人数并不是很多,各地都会有水泥厂需要建设。所以我们还是先干正事吧。再说,我们出公差是不能逛青楼的,不然会被赶出研究院的。”

地主见他们坚持,也就不再勉强,正好还避免了同来的太监的尴尬。于是先由太监给他们进行股份占比的公证。因为专利费是按规模来收取的,所以这一步骤必不可少。

核实了矿场规模和占比多少后,就没有太监什么事了。众人凑了一千块钱送给太监,被太监拒绝了。他按照惯例取了一块钱,说道:“你们拿着洒家签名的公证书去县银行,将专利费交到专利局的户头上就行了。洒家辛苦一趟,还是要取个利是钱,这可是皇上都默许了的。各位,山水有相逢,就此别过。”

太监走后,有地主笑道:“这公公是戏看多了吧,还山水有相逢。”

学生甲笑道:“近日里国文院在排戏,京城里很多人都去看。曹公公尤其痴迷,每出新戏一定去看,所以说话时常常带有剧中人的腔调。”

众人多带羡慕之意,卢龙地处偏僻,很少会有戏班演出,这些地主其实日子也过得不是如何奢侈,很多人还是在别人家有喜事时唱戏听过的。

在研究院学生的帮助下,卢龙县的水泥厂慢慢地建了起来,不过想要出产水泥,那显然要等很长时间,研究院学生估计,按他们的建设速度,投产应该要到明年初才行。而他们教会工匠看图纸施工后,就辞别而去,因为他们还要去别的地方指导水泥厂的建设。当然,技术指导费那是少不了他们的。

玉田的造纸厂也是一样,统计了规模,交了专利费,由研究院学生指导造纸厂的建设。与水泥厂不同的是,随着研究院学生一起来的还有一名官吏,是工部新设立的一个叫环保局的部门派来的,他不是来收钱的,是来罚钱的。

各种求,谢谢支持!

第两百七十八章 北大年请降第九十一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五)第二十一章 筹备报纸第九十三章 大难来时各自飞第七十八章 朱氏昆仲第三十一章 《大明科学报》第八十四章琉球第四十二章刘兴祚第一百五十二章 新村的新问题第一百七十一章 路通天下(一)第八十六章太子第十四章第一个新年第九十三章南蛮胴第六十章四面困辽东之蒙古第九章 练新军(一)第三十七章 请陛下重收矿税(庆祝第一舵主“朕躬钦处军国事”诞生)第六十章四面困辽东之蒙古第六十三章 李旦第三百五十章 出使欧洲第一百六十三章 培高田地法第三百二十三章 激战第三章 哕鸾宫失火第四十五章 《水浒传》第一百四十四章 农业合作社第十五章 铁路与立法第两百一十四章 收复河套(完)第八十章 天启二年的殿试第一百三十章 大明皇家海军学校第八十六章 大家一起赌第两百零九章 收复河套(十四)第三百三十二章 皇帝也不能凌驾法律之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嫡长子继承制第两百四十二章 林丹汗的决定第六十八章 安南(三)第五十六章 天不生夫子,万古长如夜第一百三十六章 初战西班牙第四十五章 苏州抗税(一)第十九章 新兵的拉练第四十六章 苏州抗税(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锅端第一百零一章味精第一百八十七章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第一百八十三章 查税(九)第一百七十七章 查税(三)第四十六章计划有变,要守海州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锅端第两百一十三章 收复河套(十八)第十五章 铁路与立法第三百六十四章 欧洲乱象第五章 哭太庙第六十七章 安南(二)第六十五章 耕者有其田的试点(三)第一百零四章 粮食方面的新问题第七十五章皇家大学城的雏形第两百零六章 收复河套(十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锅端第两百一十三章 收复河套(十八)第两百零八章 收复河套(十三)第八十四章辽东与西南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龙的决定第一百五十五章 向五鬼宣战引子(主角不会重用东林党,更不会重用圆嘟嘟)第四十八章 日月堂第四章又遇见你第四章又遇见你第一百一十章签订和约第二章 减租第两百一十一章 收复河套(十六)第一百五十七章 虾夷和苦夷第六十二章 初遇海盗第三百五十四章 使团归来第四章 移宫案余波第一百四十九章 苏禄求援第一百二十八章 论功行赏第一百四十一章 议院(上)第十章备忘与进展第一百零五章 阴谋第五十九章 蒸汽轮船第两百七十八章 北大年请降第一章 翻身噬主第一百一十八章建奴要攻觉华岛第八十二章 对女真的分化第一百零九章德川兄弟第六十二章兵器的进化第一百一十九章 战前准备第一百一十五章 论二代的正当性第二十四章 沈有容第一百五十三章 赌博第一百五十章 意外收获第两百零四章 收复河套(九)第三百六十四章 欧洲乱象第一百二十一章 觉华岛之战(中)第一百五十六章 虾夷岛可以成为农业基地?第六十章 减租遇到了新问题第两百三十三章 太子上学(六)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龙抢占云阳堡第五十九章 黄花峪歼敌第一百一十二章第三份和约第五十七章 有关议院的设想第一百八十八章 用红薯喂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