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耕者有其田的试点(二)

杨涟道:“我叹的不只是我,还有宫中的公公也跟着背锅,皇上的名声亦有受损。想要办件好事,为什么就这么难呢?”

吴孟明心想,还不是你的那些朋友和同僚,象王洽,以及被赶回家了的邹元标,孙慎行等人,不断在传皇帝的坏话,工匠皇帝据说便是从江南传来的。

杨涟又叹了口气道:“反正骂名我来背,成了是皇上明见万里,出了问题就说是我这个钦差乱来。耕者有其田,为了这样的理想,就算是遗臭万年,又算得了什么。”

县令肃然道:“文孺公,请受我一拜。”说罢大礼拜下。

杨涟连忙扶起他道:“*******,*******。皇上这两句诗可真是说到了臣的心里去了。要做成一些事,总要有些人去牺牲。我杨涟的名声又算得了什么。吴同知,玉田一有消息就要报来,反正已经豁出去了,千万不能因为他们那边影响到这边。”

吴孟明回道:“钦差大人请放心,两县隔得远,而且之间有锦衣卫精兵把守,他们通不了消息。”

杨涟苦笑道:“我一直不喜欢东厂和锦衣卫。现在才知道,缺了你们这些人,有些事确实不大方便。”

吴孟明脸上有些不大自然,他赫然笑道:“我们本是皇上鹰犬,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的。”

杨涟这才知道自己的话有些伤人,他连忙道:“不是因为对你们有偏见,只是我们一直认为有三法司足矣,锦衣卫之类的并无存在的必要。现在才知道,要对付这些人,还是只能由你们来。”

这话其实并不比先说的话好多少,有些恶人还需恶人磨的意思。吴孟明知道他是个真性子,只好把他的话当作赞扬,不再作声。

第二天,众地主一起来到县衙门,在县令的见证下,将自己除了口粮田以外的地都卖给了宫里的杨公公,代杨公公签名的是锦衣卫指挥同知吴孟明。而吴孟明答应,会与专利局联系,购买专利技术,在卢龙开办三座水泥厂。

而这时,铁路刚好修到丰润县。因为钢铁不足,修路工人干脆放了两天假,但上面要求,不得出丰润县境,要能随时回来干活。

才放了一天假,丰润县各地就有人开始叫喊:“铁路上的人迅速回去,要干活了。”

等这些人赶回来时,发现还是没有运来铁轨。而这时京山铁路指挥使将他们召集起来道:“接到上面的通知,铁轨要二十天才能运到。主要是因为我们这一段时间铺得越来越快了,钢铁厂造不赢了。”

众人大笑起来,不过想起是按天计算工钱的,又有些担心。

指挥使接着说道:“这二十天,哦,说是二十天,谁知道二十天行不行。就算它二十天吧,大家都在这里发闲,虽然吃的少不了,只怕还是有些不大愿意。所以我们准备在这二十天去卢龙和玉田,去帮他们收割庄稼。工钱还是按铁路上的算,包吃住。”

众人这才放心,收割庄稼是他们的老本行,自然是不担心的。于是兵分两路,一路去卢龙,开始收割杨公公买下的地里的庄稼。

而另一路则直奔邻近的玉田县,这里是由许显纯负责的,用的一样的方法,只不过水泥厂变成了造纸厂,杨公公变成了柳公公。

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套路。这两地的地主都只留下自己能耕种的田地,其余的全部卖给了两位公公。包括在卢龙起初愿意私底下减租的五家地主,也要求将地卖掉后一起来开厂。

并不是地主们都脑筋不清醒,容易上当。主要是因为减租之后,田地真的没有了什么赚头,特别是在北方,移民的多,朝廷要开矿,建铁路招了大量的人,佃户一不顺心就可以跑去衙门要求移民,而移民数目是政绩中很重要的一项,县里也希望有人移民。这样一来,地主的日子确实不大好过了。很多人都订了报纸或者看到过报纸,知道现在水泥厂和造纸厂确实生意极好。现在既然有机会去赚大钱,还守着那几亩地干什么?再说大家都留了口粮田,真的老了想要怡情山水的时候,还是一样可以过上惬意的小日子。也就是说,卖地转而经营别的产业实际上对地主也是有利可图的。吴孟明他们的话,不过是给他们指了一条路而已。

铁路上的民工收割了庄稼之后,又被告知要平整土地,在两百步宽的田地之间留下一条两步宽的大道,用石头砌出界址。

而这时刚到迁安铁矿的卢龙民工,则被召集起来开了一个会。一个管事说道:“乡亲们刚来,有些话我本来不应该说的,但是如果不说的话,又怕以后大家要怪我。朝廷在卢龙买了很多地,足够大家回去耕种的。而且这地是卖给大家,是大家自己的,不是租的别人的地了。”

底下的人喧哗起来,有人大叫道:“我们买得起地,还给别人做什么佃户,这不是消遣我们吗?”

管事连忙拿着一根铁棒在旁边的一座铜钟上敲了起来,好不容易人群才安静下来。管事满头大汗地说道:“大家先不要吵,等我讲完再吵。”

众人并不理他,便欲再吵,这时一个锦衣卫上台抽出两把锈春刀,双刀互交拍了一下,凶狠地瞪着下面。于是下面鸦雀无声了。

管事道:“地是朝廷的,卖给大家不是要大家现在就出钱,而是分十年偿还,每年还一成。有了收成后就可以交给就近的农业合作社,拿到钱后再还给朝廷。朝廷买地的钱是多少,你们就还多少,没有利息。不过这地以后不能卖出去,不能典出去,不能租出去,必须自己种。这样的条件,我想乡亲们应该是愿意的,所以先要说给你们听,免得以后大家怪我,那就失了朝廷的本意了,白费了皇上的一片好心。”

各种求,谢谢支持!

第一百二十四章 皇太极的担忧第八十二章若非同道,即为仇敌第六十章 减租遇到了新问题第七十七章 捕鲸第两百一十八章 殷地安(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向五鬼宣战第三百三十九章 驿站第二十四章 沈有容第六章 检举箱第三十章开平煤矿第六十章四面困辽东之蒙古第两百五十一章 武装到牙齿的雇佣军第十章 练新军(二)第一百一十八章建奴要攻觉华岛第三百一十四章 拿下托木斯克第十章 减租行动在继续第八十七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一)第三十九章辽东开发公司第四十七章 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第三百章 史可法知海西第二十一章 孙传庭归来第一百七十七章 查税(三)第十章 减租行动在继续第九十三章 大难来时各自飞第五十三章 东林分裂第八十四章琉球第二十七章京师大学堂第十七章 大婚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排卧底第八十六章太子第三百五十七章 袋鼠和黑人第两百四十一章 汉蒙联手第十九章 对降将的处理办法第一百四十七章 准备战斗第两百三十八章 对蒙古的分化第两百一十四章 收复河套(完)第一百五十章 何腾蛟第三十二章 研究院的学生们(一)第八十九章准备攻打萨摩第一百一十八章 东林人不得报考大学堂第六十二章兵器的进化第九十九章上下同欲者胜第两百零五章 收复河套(十)第一百零九章 没有人永远正确第七十五章皇家大学城的雏形第两百二十九章 太子上学(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帝很急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结局(中)第八十章济州岛(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降了吧第一百八十八章 用红薯喂猪第七十六章台湾第两百四十六章 雇佣军第一百八十七章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第二十三章迁安新村第两百一十九章 殷地安(四)第十章备忘与进展第一百三十八章 算旧账的来了第两百零一章 收复河套(六)第十二章 攻山第两百二十八章 太子上学(一)第两百二十章 私有财产保护法(上)第四十五章战海州第三十六章 野猪皮要发疯第三百四十五 强制移民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思第两百七十三章 固始汗称臣第八十五 另一个屠夫的产生第四十四章先下盖州第五章 哭太庙第两百零八章 收复河套(十三)第二十九章 初战(一)第两百五十四章 雇佣军二旅第一百四十二章 议院(中)第一百零九章 没有人永远正确第九十八章 取沈阳第三十三章 功罪一体第五十三章 带路党引起的思考第两百一十一章 收复河套(十六)第二十八章京师大学堂(二)第九十四章 老奴之死第二十章 辽事第八十三章初战平户第十六章 选妃第三十三章 功罪一体第两百七十五章 攻下旧港第七十六章 粮食问题第四十章 廉政公署第一百三十二章 炸药包第两百五十六章 修铁路的人有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查税(三)第一百零八章 论孝第一百一十三章新州府第一百章 多铎进京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国有必伸之理第一百四十五章 春心荡漾魏公公第三百零三章 甘肃镇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龙抢占云阳堡第八十一章 卢象升第一百章 多铎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