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练新军(二)

对于军队来说,士兵还是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才好,特别是军官,不然地图看不懂,上级的命令不能领会,到时可就会闹出大问题了,不过现在军队中识字的人都少。

他又叹了口气,对王体乾道:“内书堂里识字的太监给朕找两百个,然后分到京营中去,教那些士兵认字。不要学那些复杂的文章呀什么的,只需要简单地知道常用的一些字就行了,三个月内,至少要认到一百个字,这个有难度吗?”

王体乾想,三个月认一百个字,大概相当于一天认一个字,蠢猪才学不会吧。于是信心满满地说:“圣上,绝对没有难度。”

几天后,锦衣卫的材料又有了变化,张嫣似乎心情平复一些了,常常和小倩窃窃私语,朱由校指示加强监视。

今天无事可作,于是叫人去兵仗局拿些新式燧发枪,又让魏忠贤喊来王体乾一起来到京营。一到门口,杨光夔带人跪在门前迎接。等他们起来后,朱由校道:“朕早就有一个想法,军中不可行跪礼,先在京营中试行,然后推行至全国,你们觉得如何?”

众人都是武将,即使见到低级的文官都要行跪拜礼,皇上如此说,他们当然是愿意的。鲁钦和周遇吉原来就听他说过,现在见终于可以实现,心里也是分外激动。

众人来到大堂,朱由校演示了一遍翻手礼,前世他就喜欢看港剧,对里面出现的翻手礼很是喜欢。

“就是这个样子,下级见上级是这个样子,平级也是一样,周遇吉,你先搞一个军礼条例,然后下发全军,下次朕来的时候,全部行军礼,不准跪拜。”

众人又是一起下跪:“谨遵皇上谕旨。”

“你看你看,刚才说了的,不准跪拜,下次违反,军法伺候,现在去看朕的京营兵是如何练的。”

于是一起出了大堂,杨光夔直领的一队兵卒演示了短枪刺法,仔细看来,那短枪和平常的短枪完全不同,倒是和燧发火铳差不多,不过是前面加了一个一尺多长的枪头而已。心里倒是暗暗赞扬了孙元化和李朝钦一番,两人知道这些短枪是用来干什么的,所以尽量按带刺刀的燧发火铳的样子制造的短枪,以便于士兵换武器后不会感觉到有太多的差异。

兵卒穿得倒是齐整,只是出枪参差不齐,还有人在队中窃窃私语,杨光夔满面愧色,朱由校道:“这不关你的事,才三天这样很正常的,你总不指望一口吃成个胖子吧,不过军纪太差,将那几个讲话的拉出来,抽五十下。”

杨光夔面有不忍之色,却也只能让亲兵将四个讲小话的兵卒拉了出来,每人五十鞭子抽得哭爹喊娘,然后其它的兵卒又开始操练,明显看出比刚才出枪要齐整得多了,步伐也有力多了。

朱由校看了他一眼:“慈不掌兵,你现在这种心态其实是害了他们,现在不练好本领,战场上失去的是他们的命。”杨光夔低头称是。

接着是周遇吉带领的一队演示,只见士兵精神抖擞,脚步有力,出枪整齐,刺出时并伴有“杀”的一声大叫。朱由校不由鼓掌叫好,众人看着皇帝,不知所以,他觉察到了,不由有几分尴尬,道:“拍手表示赞赏,这队士兵表现不错,朕想赞扬他们,所以用拍手来赞扬。”众人一听,一起拍起手来,倒是把兵卒们搞糊涂了。

又检阅了两队士兵以后,众人又回到了大堂中。

杨光夔问道:“陛下,为何不按戚帅成法,练各种兵器,只练短枪呢?而且这种短枪奇形怪状,士兵反映不大习惯。”

“兵仗局在火枪上装了一把刺刀,这样火枪兵就不再需要长枪兵的保护,朕要将京营练成一支纯火器军,这样进攻能力会强很多,但防守能力会下降,如果用了刺刀,就会补上这个短板了。”

这时太监从兵仗局拿来了几支带刺刀的燧发枪,孙元化也跟了过来。朱由校拿着枪给将领们看:“因为现在钢的品质问题,所以带刺刀的燧发枪数量不足,只能先用短枪代替,你看短枪长短正好和加了刺刀的燧发枪一样长,样子也是差不多的。孙郎中你来得正好,你全程参与了制作过程,可以协助他们制订出火枪兵操典来。”

孙元化已经被封为工部郎中,不过他一直在兵仗局,工部的门向哪边开应该都不知道。他回答道:“陛下,钢铁品质问题现在已经差不多了,是陛下提醒臣用焦炭来冶炼才解决的,现在主要是新炉刚刚开始生产,产量不足,应该可以在年前造出刺刀五千柄,年后每月可产两千柄。微臣在兵仗局写了一个制作保养方法,应该对制定操典有用。”

“很好,朕要徐卿从澳门买的火炮应该快要到了,孙郎中你看下,如何铸造,如何改进,如何使用,都要有条例可依,使用和修理条例到时可以给炮兵操典做参考。”

朱由校对晦明道:“大师你任总教头,负责短枪训练,短枪要练到什么样子呢?你们用木头人或者草人当靶子,要让士兵做到喊哪刺哪,不能有偏差,这样才算勉强合格。”

杨光皋奇道:“我们难道不应该是主要练火器的准头吗?刺杀要练到这个样子吗?喊哪刺哪竟然只能算勉强合格?”

朱由校很奇怪,杨光皋这个古人竟然比自己这个现代人更迷信火器的威力。他笑笑说道:“这个问题的意思是表兄认为火器对刀枪应该有优势吧。朕倒不这样认为,火铳的准头本来就不高,这个问题还要慢慢才能改进。而且在燧发枪没有大幅度提高射速之前,火器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战场上,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近身搏杀,所以一定要练好短枪,朕有时间就会来看你们操练的,朕要亲手打造出一只钢铁军队,望诸君能协助朕练成。”

众将一起敬礼:“敢不为陛下效死!”

第三百四十七章 建设化龙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剑指南海第五十八 北虏犯延安第二十二章 茅元仪的妾室第一百七十四章 路通天下(四)第两百一十五章 大明路桥与水运第一百零一章 毕业典礼第两百零六章 收复河套(十一)第十八章 再驱东林第三百三十二章 皇帝也不能凌驾法律之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皇太极之死第三百零二章 温泉城第两百七十四章 进攻亚齐国第三十六章军衔与勋章第十二章读书可以明理第七十八章海军都督第八十三章 兵围辽阳第一百二十三章 追击与反追击第三百零九章 北海将军曹文诏第两百一十三章 收复河套(十八)第两百八十一章 东吁第一战第二十五章 廷推与五年计划第两百三十四章 太子上学(七)第十六章救兵来也第一百八十四章 查税(十)第六章 检举箱第七十二章 安南(七)第一百九十九章 收复河套(四)第两百六十一章 围剿雇佣军第四十二章 射向程朱理学的第一炮第两百五十九章 铁路改变生活第四十八章 日月堂第五十九章陕西巡抚第九章 顺天府减租第六章科学实验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帝很急第一百四十一章 贫穷是万恶之源第七十章谈判(一)第三百一十一章 卡斯锐利亚第五章 坐着上朝(谢谢第一盟主朕躬钦处军国事,特意为盟主加更!)第两百八十二章 再下莱林第一百零二章 避讳之争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历法实施第七十章谈判(一)第九十二章 兄弟阋于墙第十八章 再驱东林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帝很急第两百八十一章 东吁第一战第六章 熊廷弼的第一次下台第五十三章戴春风的春风第一百二十七章 农部第一百一十二章 西苑遇刺第十九章 新兵的拉练第四十六章计划有变,要守海州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主宰第一百七十一章 路通天下(一)第七十八章 失广宁第七十四章 安南(九)第八十章 天启二年的殿试第五十七章 小小粉丝第一百二十八章 来援第两百零一章 收复河套(六)第两百一十六章 殷地安(一)第两百二十一章 私有财产保护法(中)第四十八章 日月堂第一百四十四章 农业合作社第两百三十章 太子上学(三)第两百四十八章 对蒙古策略第一百三十章 大明皇家海军学校第一章 没人把皇帝当回事第两百四十七章 林丹汗归降第八十二章 对女真的分化第三十五章 讲武堂第两百二十五章 《儿童保护法》(上)第两百五十四章 雇佣军二旅第九章 顺天府减租第九十七章 献城第一百章兵器局里论气压第四十七章撤海州辽民第一百七十六章 查税(二)第二十一章 红丸案第三十二章 经抚之争第两百五十五章 罗刹并不可怕第三十六章军衔与勋章第四十七章撤海州辽民第八十九章准备攻打萨摩第三百一十八章 白城会议第五十三章 带路党引起的思考第二章 抢功第三百四十八章 占领鄂木斯克第六章 检举箱第三十七章总参谋部的熊先生第三十四章再议收税第十八章选辽民入军第一百四十二章 实地考察第八十六章 大家一起赌第六十八章要钱不要官的满桂第两百一十二章 收复河套(十七)第两百四十二章 林丹汗的决定第九十九章上下同欲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