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安南(八)

莫敬完终于来到了京城。鸿胪寺卿先让人带他在京城各处游玩了一番,让他领略一下天朝风物,然后开始学习礼仪,以备皇帝召见。所以一个月后,莫敬宽才见到了朱由校。

莫敬完行礼后说道:“我莫氏得大明之助,方才保有高平一地。如今趁黎朝郑氏内乱,又得大明鼎力相助,方才恢复我莫朝部分故地。小国之君,不敢自称皇帝,请陛下赐号。”

明朝在宣德二年从安南撤军,虽然封了当时的陈朝君主为安南国王,但安南内部一直都是自称皇帝的,不管是短命的陈朝,还是之后的黎朝,抑或是莫登庸所建立的莫朝,莫不若是。

明嘉靖十九年,莫登庸害怕明军对他用兵,于是上书明廷,愿意投降并割让土地,明朝于是改安南国为安南都统使司,由莫登庸任都统使。但其实一直以来,对内都是称为莫朝皇帝,明廷心知,但只要他们没有对外宣称,也懒得管他们。

莫敬完这话朱由校根本不想理,但又不得不理。因为莫朝原来只是据有高平,而现在则已经占据了安南北部,安南的一大半。不管怎么样,都要抚慰一下才行。

他沉吟半晌道:“那就叫南越国王吧。”这是他前几天和内阁中人商议过的问题,因为莫敬宽的求号是明摆着的事。方从哲等人认为可以依旧封莫敬宽为安南国王,但朱由校不愿意。他觉得南越国王这个名字可以暗示南越是大明的一部分,而安南国王虽然有这个意思,但并不如南越国王如此直接。

莫敬完叩谢道:“臣谢过皇帝陛下赐号。南越国愿意永为大明藩属!南越国王于红河河口为大明提供一块地域,以表我南越忠心。”

这事黄克缵早就已经报告了,是出兵帮助莫氏的条件,朱由校道:“南越国王有心了,为了表示大明与南越子民的情谊,此地朕赐名为明越城,希望大家亲如一家。”

这些都是些没有营养的话,朱由校等着莫敬完拿出一些实质性的好处来。

莫敬完又道:“南越国为表永远臣服大明,愿意将高平以北地方全部交由大明管辖,并请大明于升龙府和顺化驻扎军队,由南越负责供养。”

戏肉终于来了,这才象话呀。朱由校知道这样的好事后面一定会有一些附加条件,所以虽然兴奋,但还是问道:“不知南越国王有些什么需要大明为南越做的。”

叶向高皱了下眉头,嫌弃皇帝说得太过赤果果。不过他心里高兴,如果南越真的愿意将高平交由大明,并且在升龙府和顺化驻扎大明军队,那大明对南越的统治就稳如泰山了,当年被迫从安南撤军的屈辱就可以一扫而光了。

众大臣也都非常兴奋,安南从属明到独立,一直是大明人心里的痛,被视为一个极大的失败。如果南越自请大明驻军,这样的功绩可是要在史书上大书特书的,而南越就会很快成为大明真正拥有的领土。

莫敬完心里暗喜,这样的条件你还不动声色的话,那就真的只能算你狠了。他面带悲色地道:“我南越横山一带,被阮氏占据。阮氏不服王化,请陛下助南越讨之,以全金瓯。”

孙传庭上前道:“陛下,横山之地,乃是占城故地,此地山高林密,并不利于我军火器部队进行征讨。”

莫敬完道:“陛下,当然是我南越军队冲锋在前,而天朝大军则只需要在关键之处助我军一臂之力即可。”

徐光启上前道:“我大明出兵,必然有其出兵之理,如今横山阮氏,并无对抗大明之意,我大明封尔父为南越国王,如果阮氏愿意归顺,自然不需征讨。如是其决意对抗大明,再说征讨之事不迟。”

方从哲道:“莫王子,你也知道,建奴叛逆,我大明尚未讨平。要从国内抽调军队前往南越,殊不可能。所以要援助南越,最多只能用海军而已。不如等待一些时间,我讨平建奴后,南越国王也已经稳定南越北方,再合兵一处,将阮氏消灭,你看如何?”

莫敬宽刚刚打下清化,还有些地方的郑氏军队并没有归降,国内局势并不太平。所以当务之急便是稳定国内。他要求大明驻军,其实便是要借大明之势来威慑各方势力,好有足够的时间慢慢将国内治理完成。而求大明出兵相助来剿灭阮氏,其实不过是着眼以后,兼而向大明表示忠心而已。

所以莫敬完听了大明众臣的话后,正好就坡下驴:“那我南越国先将国内北方安定下来后,再静候上国吩咐。先请陛下派兵驻扎于升龙府和顺化,以鉴南越之忠心。”

朱由校笑道:“驻军之事,不过一象征也。朕会让南海经略派遣一部海军驻扎于南越之地。南越国王如此忠于大明,故而朕赏赐南越国王丝绸一万匹,镜子一百柄,钟表十座。另将新印之圣人之书一万卷赐于南越子民,并准许南越子民参加天启五年的科举考试,希望能以此而教化南越之民。”

这样的赏赐,特别是准许南越子民参与科举考试,这对于南越莫式的统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莫敬完连连叩头,谢过大明皇帝的厚恩,自然少不了再表一遍忠心。

孙传庭道:“莫王子,那高平以北之地,我军何时开始接收防务?”

叶向高道:“如此时候,说这些干什么。难道莫王子说过的话还会反悔吗?你兵部直接派人去接收就行了。些许小事,不值一提。莫王子,今日陛下赐宴时,可要多喝两杯呀。”

孙传庭躬身道:“叶师教训得是。”

莫敬完想不到大明竟然真的要高平以北的土地,而且要得这么急。叶向高明为斥责孙传庭,实际上却是把这事钉死,让南越没有反悔的余地。不过南越本来也不想反悔,高平之地,山高地少,贫瘠无比,给了大明,也不值什么。

各种求,谢谢支持!

第两百六十章 林丹汗的野望第一百三十四章 截击第两百九十八章 纸币发行第九十一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五)第四十章 廉政公署第两百二十四章 倭国的劳工输入第一百三十五章 剑指南海第三十六章军衔与勋章第五十六章 孙屠夫的第二击第三百三十八章 修桥第一百六十四章 冬天之争第五十四章 刑罚世轻世重第十一章 军制第五十七章海州撤退第三十六章 野猪皮要发疯第一百七十六章 查税(二)第五十九章 蒸汽轮船第两百四十一章 汉蒙联手第三百零六章 围攻府衙第一百一十八章建奴要攻觉华岛第两百八十八章 底定中南半岛第九十五章打下鹿儿岛第一百四十九章 苏禄求援第八章 进展第十一章 火柴第一百零四章 粮食方面的新问题第三十七章总参谋部的熊先生第二十八章京师大学堂(二)第七章白莲教乱第五十九章陕西巡抚第一百八十五章 议东林第一百四十七章 准备战斗第两百三十八章 对蒙古的分化第十二章 挑选军官第三十章开平煤矿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国有必伸之理第九十一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五)第两百零九章 收复河套(十四)第三百一十二章 孙抚民的失败第六章 检举箱第七十二章廉政公署第一击第十九章 新兵的拉练第三百四十七章 建设化龙城第两百五十八章 拍卖开采权第三十八章杨嗣昌的后勤策略第一百三十五章 剑指南海第六十五章 耕者有其田的试点(三)第四十一章 新纪年第十九章 对降将的处理办法第二十九章 铅笔第两百九十二章 金矿拍卖第六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两百九十七章 与权阉的对话第两百五十七章 修铁路的钢也有了第五十九章 蒸汽轮船第一百三十七章 朕要微服私访第五十四章城门洞的战斗第七章朱徐再会第一百七十二章 路通天下(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班牙人投降第八十五 另一个屠夫的产生第两百六十三章,牧羊行动前奏第两百五十四章 雇佣军二旅第两百九十五章 送不出去的支票第三百四十七章 建设化龙城第十章 减租行动在继续第三百四十章 田间话桑麻第三十九章辽东开发公司第三十二章 研究院的学生们(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路通天下(四)第四十三章 战成 都第四十二章 射向程朱理学的第一炮第二十九章 铅笔第一百四十四章 吕宋的反华运动第三百四十七章 建设化龙城第八章 进展第六十三章 耕者有其田的试点(一)第二十九章 初战(一)第四十四章 一个国家,一个领袖第三百六十二章 欧洲方略第七十一章再见故人(为第一堂主“朕躬钦处军国事”加更)第五十五章 开会第八十五 另一个屠夫的产生第二十五章 东江清兵第两百五十八章 拍卖开采权第两百四十八章 对蒙古策略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想改变东林第二十二章 茅元仪的妾室第两百七十九章 云南备战第五十六章 天不生夫子,万古长如夜第两百章 收复河套(五)第四十七章 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第一百零一章味精第两百一十八章 殷地安(三)第两百八十一章 东吁第一战第一百四十七章 袁崇焕再次出场第九十一章讲道理的白健森第一百零六章守城第二章 初见第九十六章 树倒猢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