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粮食问题

毕自严道:“陛下,十年不收税的话,会不会有些太过呢?”

朱由校笑道:“现今朝廷的税收比之以前如何?”

毕自严回道:“农税方面,稍有提高,而商税已经超过了农税,只是现在商税在有些地方遇到一些阻力,下面报来,有人开始偷漏税款,税警太少,有些力不从心。”

一个税务司一百名税警,管一个州,在有些商业较发达的地区,确实显得有些少。朱由校问道:“那毕卿的意思是多招税警吗?”

毕自严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当年确定的是一个税务司一百名税警,但州有大小贫富之分。有些州一百名税警绰绰有余,而有些州则显得很紧张,不能照顾到足够的地方。”

朱由校奇怪地说道:“那不是很简单吗?按照州的大小贫富,招收数量不同的税警,这样的问题还要由朕来决定吗?”

毕自严道:“当日陛下说过税务司一百名税警,此乃圣旨,当然要严格遵从呀。”

朱由校爱死了这这万恶的封建社会了,特别是自己是皇帝。他想了想说道:“以后要注意,朕当时说一州一百名税警,那是没有仔细考虑而随口一说的。你们当时就应该提出异议,这样就可以免得出现现在这种税警力量有偏差的情况。”

毕自严道:“陛下金口玉言,一言而决,臣等当然应当遵从。”

朱由校明白了他的意思,笑道:“以后具体的事务,朕就不随意开口了,你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条例,确定数目,这样可好?”

毕自严道:“陛下圣明,臣等拜服。”

朱由校问道:“那这个十年不交税,是否需要考虑修改?”

毕自严道:“这是陛下的恩典,自然不需要修改。而且这样确实可以鼓励开荒,增加粮食产量。”

朱由校点点头道:“农业合作社的事,就让李朝钦去操心吧,这段时间他管得还不错。开荒的事,就由户部负责登记。偷漏税款的事,就让东厂先帮着查一下,同时加招税警,这事要重罚,就罚个……,哦,对了毕卿,你觉得要罚多少才合适?”

毕自严道:“矫枉必须过正,臣以为罚个二十倍应该比较有威慑力。总要有几个人罚得倾家荡产,才能起到警示其他人的效果。”

朱由校本来想罚个两到三倍了不起,不想毕自严出手就是二十倍,一般的商业税率是半成,二十倍那就是整个产业都要罚没了。而象煤矿等矿业税率上次已经调整过,一般都是一成,按二十倍罚的话,那就真的要倾家荡产才能付清税款了。

朱由校有些不忍,不过他也明白如果事情开头没有搞好,立下一个好的规矩,那后面乱成一团糟就可以预料得到的,所以他叹了口气,同意了毕自严的意见。

方从哲道:“陛下,天时变化,我们自己的粮食都不是很够,那么可不可以减少卖给蒙古人那边的粮食呢?”

这是指石元雅的商社用粮食和器物换蒙古人的羊毛的问题。朱由校道:“据锦衣卫来报,我们卖给蒙古人的粮食并没有流向建奴,所以资敌之事,可以不用担心。而我们现在正要用这种方法来羁靡蒙古人,不能减少。对了,我们在虾夷岛附近海面捕捉大鱼的事进行得怎么样了?”

魏忠贤道:“圣上,捕鱼的船队倒是已经出发了,只是圣上所说的制造肥皂的事情,研究院里的学生还在完善制造过程。”

朱由校点了点头道:“捕鱼用在三个方面,一个是蜡烛的制造,二是肥皂的制造,三就是提供食物。大鱼身体有很多部分都是可以吃的,用盐腌制后,就可以运来做为食物。”

他总结道:“想尽一切办法,保证粮食储备。把下一年都当成灾年,随时做好准备。民以食为天,其它的都是虚的,只有粮食才是实的。没有饭吃,那就离造反不远了。”

叶向高道:“陛下,防患于未燃当然是好的,但也不至于到陛下所说的没有饭吃的地步。不如在全国禁止粮食酿酒,这样也可以节约一部分粮食。”

关于禁酒这种事,朱由校其实一直是反对的,因为他知道后世的美国禁酒,最后的结果其实并不好,只是导致了私酒的大量生产和贩运。所以他想了一下道:“可不可以只是提高粮食酒的税率,大幅度地提高,比如增加到原来的几倍或者几十倍,同时大力打击私自酿酒,这样应该会使得用粮食酿酒减少,会有人用其它东西来代替粮食来酿酒,这样也是一样的结果呀。”

叶向高道:“陛下此议,臣觉得甚好。只是查私酒的事,必须要认真地做好,不然最后反而肥了那些造私酒的人了。”

魏忠贤道:“圣上,奴婢一定做好这事,不让一坛私酒出现在市面上。”

徐光启道:“陛下,粮食问题,不外乎增产和节约两个方面。其中增产是主要的,所以臣以为,提高产量和扩大开垦这两点搞好了,那就解决了基本的问题了。”

叶向高道:“历史上出现灾荒,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粮食运转不及时,并不是真的缺粮。所以老臣以为,严密监视各地的粮食储备,随时准备从产粮区向欠收区运输粮食,这才能防止有饿死人的情况发生。”

这话确实在理,中国历史上的灾荒,其实大多是粮食没有分配好才导致大面积的死亡的。朱由校明白这一点,但他也知道明朝末年,因为小冰河期的影响,导致粮食的欠收,所以各个方面都预备一下,防止出现饿死人的现象,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最后众臣商量好,从提高产量到扩大种殖面积,减少粮食浪费,从境外进口粮食,用鱼肉代替一部分粮食……各条线都有专人负责,多管齐下,保证粮食的生产和运输,保证天下万民有足够的食物度过也许会出现的大欠收。

各种求,谢谢支持!

第两百四十七章 林丹汗归降引子(主角不会重用东林党,更不会重用圆嘟嘟)第十三章 大撤退第三十九章辽东开发公司第三十一章东林再驱方从哲第两百三十五章 太子上学(八)第七十四章 查抄余波第一百二十八章 来援第十四章第一个新年第一百四十三章 直面贫穷第三百零八章 全军动员第一百九十六章 收复河套(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极的京师行第一百五十章 意外收获第一百九十六章 收复河套(一)第一百零九章 没有人永远正确第五十五章奴酋的自卑第五十八章建奴败绩第六十二章 卖地的设想第八十四章辽东与西南第两百三十八章 对蒙古的分化第两百三十六章 《忠贞大将军》第七十四章 查抄余波第一百零七章奇货可居第七十二章廉政公署第一击第一百九十三章 当官不如为娼,为娼不如从良第三百二十六章 票拟第两百五十一章 武装到牙齿的雇佣军第七十七章颜思齐的野望第六十二章 初遇海盗第三十七章 杨三的遭遇第两百九十五章 送不出去的支票第八十四章 大战之前第一百三十六章 初战西班牙第两百九十三章 银行无限放款第十三章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第一百四十九章 黑峪第两百九十一章 小海金矿第一百一十一章 游西苑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龙抢占云阳堡第三百五十章 出使欧洲第五十章 机器的用途第三十章 初战(二)第两百一十一章 收复河套(十六)第一百零四章 粮食方面的新问题第三十五章近卫军回京第两百四十三章 对罗刹国的担忧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极的京师行第九十章初战萨摩藩第七十六章台湾第七十七章辽东大败第一百五十章 何腾蛟第九十七幕府来援第三百零九章 北海将军曹文诏第两百四十一章 汉蒙联手第十一章 军制第三百一十二章 孙抚民的失败第七章白莲教乱第四十九章 造币机来了第二十八章 宝钞司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古成功在尝试第七十章谈判(一)第七十八章 朱氏昆仲第七十三章前倨后恭第两百六十九章 十年纲领第七十七章 捕鲸第两百七十章 严峻刑法第两百一十六章 殷地安(一)第一百零八章 论孝第七章 清京营第三百零六章 围攻府衙第一百三十章 大明皇家海军学校第三百五十八章 察里津和喀山第四十九章 造币机来了第两百八十九章 打开交流之门第两百五十二章 攻占雅库茨克第五十二章 大明皇家银行(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查税(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激战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战第两百四十章 近攻第两百二十五章 《儿童保护法》(上)第四十六章 苏州抗税(二)第八十八修铁路和制造流民第六十四章大考试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班牙人投降第五十八 北虏犯延安第两百六十一章 围剿雇佣军第一章 翻身噬主第八十七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一)第三十五 户部尚书第两百八十七章 缅甸归顺第三百一十四章 拿下托木斯克第九十九章上下同欲者胜第三百三十九章 驿站两百八十六章 东吁局势第十一章 十三山第二十二章 茅元仪的妾室第一百五十五章 向五鬼宣战第三百二十七章 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