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朱氏昆仲

当然,这些情况只是发生在京师附近,天津附近,登莱的一部分地区。因为运力的限制,山西陕西等地就不能得到足够的鲸产品。而这时,兵器局的蒸汽船终于可以投入使用了。

使用螺旋桨的蒸汽平头船在平水中的速度已经达到了十一里,朱之瑜认为,如果按皇帝所说用铁来造船或者船头部分用铁来造的话,应该还可以增加速度。孙元化专门给他拔了两个学生当助手,交给他一批造船工匠,让他去研究新的蒸汽铁船。

而十一里的船速已经让朱由校很满意了,不过这是空载速度,所以这艘平头船用来运货显然是不大现实的,而船上蒸汽机的耐用性必须要进行测试,所以他让兵器局在张家湾码头和兵器局的码头之间开了一条航线,专门用来测试,顺便载人游玩。

这样新鲜的玩意,自然吸引了很多有钱有闲的公子哥,特别是皇帝亲自坐了第一次后,大家蜂涌而来,想试试这个不用帆还会叫会动的新船。兵器局的管事在张家湾码头上大叫道:“一个一个来,排好队,排队不懂吗?两个不要离得太近,准备好钱,一个人三十块单程,五十块双程。”

笑话,单程怎么走,兵器局的码头普通人是不能上去的,难道到了那里把你直接扔下河?大家都乖乖地交了五十块钱,一个时辰五十块,这可比抢钱要来得快多了。一个时辰一趟,一趟装一百个人,来回一次,五千块钱到手。可惜的是,京城的冤大头太少,但是五天内,兵器局也收到了八万多块钱的船钱。后面虽然不再如开初那么火爆,但每天都还是有五千块钱左右的收入,有些人在报纸上看到京城蒸汽船开始试航后,就向京城赶来,想试试皇上都坐过的蒸汽船是什么味道。

蒸汽船的收费试航让兵器局发现,有些发明真的很快就可以赚到钱,蒸汽船的收费就已经可以再造一艘新船了。这让兵器局更加重视一些暂时还看不出作用的研究,保证经费和人力,而不管是不是现在就能够有作用。

天气越来越冷了,不久后,蒸汽船就不能再航行了,因为河里结冰了。这也让很多以水力为能量来源的机器不得不停止生产,而蒸汽动力的机器的正常使用使得更多的机器将动力转向蒸汽机。

天启五年即将来到。这一年是大比之年,而京师大学堂的招生考试又加进了法律学院的考试,武举的考试,所以大量的学子在新年之前已经来到了京城。

京师大学堂已经扩建,反正地方多的是,所以朱由校又让他们修了几座教学楼和宿舍楼。正好可以给没有地方住的学子提供住处。

各地的学子在京城里品尝到了家乡吃不到的鲲肉,看到了比窗纸更明亮更坚固的玻璃,用到了还不会用的抽水马桶,对京城一时叹为仙境,心中都暗暗下决心,无论如何都要留在京城才好。

最先进行的是武举考试,武举考试六年一次,并且没有殿试一说。朱由校决定效文科也举行武举殿试(原来的历史上,一直到崇祯四年才有武举殿试),并且以后改为三年一试。

根据弘治六年的规定,武举考试内容是先答策略,再试射箭。策略考试不过,不得参加骑射项目。策略考试过了八百多人,进行了预考后将人数控制在了三百人,参加武举会试。

会试是在拱极城的校场进行的,朱由校也亲自前来参加,考官是讲武堂的教官,而讲武堂的学员是全体都来观看,朱由校甚至发现连研究院学生都有人来看,比如那个研究蒸汽船的朱之瑜就在里面。

他让人将朱之瑜叫来道:“今天倒是有兴来看武举考试呀,蒸汽船怎么样了呀?”

朱之瑜回道:“陛下,铁船正在制造中,我们同时用两种方案分别造船,准备来试验其速度。今日兵器局休沐,所以臣过来看看。”

朱由校笑道:“想不到你对武学都有兴趣,倒是个文武全才呀。”

朱之瑜道:“不过有些兴趣罢了,小时在家中练过几天而已。”

首先测试的是射箭,比之预考,箭靶距离从五十步推到了七十步,步射要求十射九中,这样刷掉了一百来人。

然后是骑射,每人射三箭,这个是作为选优凭据的,只在殿试中有用,并不影响会试成绩。有人连中红心,也有人三箭脱靶,引起围观众人的鼓掌和嘘声,而朱之瑜手掌都要拍红了,看样子比自己连中红心都要喜欢。

射箭过后,剩下的近两百人参加第二项:兵器演练。现场提供了重达五十多斤的大刀,铁锏,长戟,考生任选一样进行套路演练。

这个就很厉害了,因为太重,有些人只能勉强拿起来,无论如何也不能耍出套路来。最后仅仅有九十八人过关。

孙传庭在旁边小声道:“陛下,臣查过,以前这一项过关人数更少,能过五十人已经算不错,殿试时要用百斤重的大刀,这样才能确定前三甲。”

朱由校道:“刚才那个绍兴府考生,朕都看得出他游刃有余,百斤只怕也不会有问题。”

孙传庭道:“绍兴府考生朱启明,故光禄大夫朱正之子,策略也考得极好,骑射三箭中红心,这批人中实力只怕算是最强的。”

朱由校笑道:“朱之瑜,这个人是我们的本家哟。”

朱之瑜作了一个揖道:“陛下,那是学生的长兄。”

朱由校愣了一下,大笑道:“难怪你文武全才,原来有这样的长兄,好,好,我们朱家出人才了。”

吃过中饭后,继续进行武举殿试,先进行文试,题目是“火器使用之我见”,虽然没有多少人用过火器,但在书籍中也了解过,报纸上也曾经有过介绍,所以倒是大多能写出一些东西来。虽然不可能很深入,但至少还没有人说火器远远比不过弓箭。

然后就是重头戏,百斤武器套路。那朱启明果然不错,将大刀舞出一片刀光,和他相当的另有一个名叫左良玉的年轻人,不过此人策略只能算是勉强过关,这又与朱启明相差甚远了。

所以最后朱由校将朱启明点为武状元,左良玉为榜眼,姚万宪为探花。此次共录取武进士九十八人,所有武进士都将进入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再行分配到军队中。

朱由校将朱启明叫到身边道:“你们兄弟二人一文一武,又都是国姓,希望以后能为国家出力,让大家都知道,我们姓朱的也是有英雄好汉的。”

朱启明兄弟俩跪倒在地齐声道:“敢不为陛下效死!”

各种求,谢谢支持!此处与前文有个地方有冲突,前面的已经修改!,历史上姚万宪为天启五年武状元,因情节需要,改为探花。

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结局(中)第四十九章近卫军的初次失利第三百一十七章 招兵事定第六十八章商量对策第两百六十四章 牧羊行动之费奇米第三百一十一章 卡斯锐利亚第三百一十四章 拿下托木斯克第十三章 宝珠的礼物第三百二十八章 模拟第一百一十三章 闭城大搜第四十五章 《水浒传》第三百四十一章 移民与分家第一百五十五章 向五鬼宣战第三十章开平煤矿第六十六章开学演讲第九十六章 树倒猢狲散第五章 锦衣卫第三百六十一章 不收白不收第三百三十一章 济南第两百六十八章 传国玉玺第一百二十二章 觉华岛之战(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黑峪第十二章 攻山第七十一章谈判(二)第三十四章 收税准备第十三章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第一百零三章朝堂议日和第四十二章 射向程朱理学的第一炮第一百三十一章 满桂结婚了第一章 翻身噬主第一百零四章 粮食方面的新问题第八章 孙屠夫的第一击第两百九十五章 送不出去的支票第八十章 天启二年的殿试第二十七章 讲武堂第七十三章廉政公署第一击(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城第三十七章 杨三的遭遇第七章 农业合作社的资金来源第一百一十一章惧内的德川秀忠第八十二章进攻前的准备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主宰第五十三章戴春风的春风第五十八 北虏犯延安第两百七十章 严峻刑法第一百一十五章杨涟也会杀人第三百五十四章 使团归来第一百二十章 安定宫内第五十五章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第两百九十三章 银行无限放款第一百零三章 新的币制第一百三十九章 戴春风的演讲第两百三十三章 太子上学(六)第一百零三章朝堂议日和第一百一十六章 法律的作用第三百六十三章 租界第八十四章琉球第一百八十八章 用红薯喂猪第一百一十八章 东林人不得报考大学堂第一百零二章 避讳之争第两百一十三章 收复河套(十八)第六十八章商量对策第七十七章辽东大败第三百零四章 甘州的回回第两百一十六章 殷地安(一)第七十章 “八大皇商”第九十九章 辽东策略第四十二章 败奢寅第三百零三章 甘肃镇第两百三十八章 对蒙古的分化第三十五 户部尚书第十六章 建奴求和第三百三十章 天伦之乐第三章 大饼第三百五十八章 察里津和喀山第一百九十一章 教育改革第三百章 史可法知海西第两百八十八章 底定中南半岛第三十九章 交税光荣第一百二十二章 觉华岛之战(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国有必伸之理第九十二章协从军第一百六十七章 镇东和抚东第两百四十二章 林丹汗的决定第五章 锦衣卫第一百八十二章 查税(八)第两百三十二章 太子上学(五)第五章 坐着上朝(谢谢第一盟主朕躬钦处军国事,特意为盟主加更!)第一百二十七章 农部第一百三十章 失败的伏击第十一章 十三山第八十三章 生日蛋糕第一百八十一章 查税(七)第三百五十章 出使欧洲第十六章 建奴求和第一百一十二章第三份和约第三十六章 野猪皮要发疯第两百六十六章 牧羊行动之漠南蒙古第八十五章 孙得功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