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大难来时各自飞

卢象升想了想道:“这话似乎也有些道理,只是我想吧,现在我们占尽优势,沈阳迟早可下,何必冒险相信硕托呢。这样吧,我先让这个使者带信回去,就在信中表示愿意与硕托联手,事成之后给他请功请赏。看他如何回答,如果他能出力固然好,只要不因为盲目相信他而遭受损失就行了。”

杨三道:“学士,下官觉得这个机会抓住也好。另外正好我们锦衣卫抓到一个人,说是沈阳城里一个书生的家人,也是要弃暗投明,所以派他来与明军通声气。并且表示可以约好到时开城门的。下官正准备带他来的,现在在外面,学士可要见一见?”

卢象升道:“那行,先见一见这个人吧,如果真的可以开城门,那将要减少多少伤亡呀。”

杨三去将外面的人带了进来,是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他一进来就跪倒在地开始叩头。然后说道:“我家主子是范文正公之后,因为建奴裹胁,被迫与蛮夷为伍,一直期盼天兵来解救。今日知大明军队已经攻占辽阳,威逼沈阳,不胜欣喜,愿意于大军攻城之时赚开城门投降,以洗从贼之耻。”说罢取出一封信呈上。

卢象升先在听到“主子”两字时就皱了一下眉头,他接过信来打开,写信人叫范文程,是沈阳县秀才。在信中他控诉了建奴对他的强迫和虐待,他不得已才屈服于建奴淫威之下。他听说大明要收复沈阳,心中欣喜,表示愿意帮助大明军队攻取沈阳。他手下有十几个下人,在大明军队攻城时愿意打开城门。希望朝廷能够看在他被逼从贼和悔悟立功的份上,饶恕他投靠建奴之罪。

在卢象升看来,这封信文采并不怎么样,勉强把事情说清楚了,不过这人遭遇之惨,以及他的拳拳报国之心,倒是让人心生同情和钦佩。

他沉吟一下问道:“你家主人愿意帮助我等入城,此事我们自然是欢迎的。回复你家主人,这份心意近卫军收下了,如果到时有需要,你留个地址,我们会让人联系你们的。”

那人喜不自胜,又要跪下叩头,卢象升道:“不要如此多礼,你先回吧,告诉你家主人现在不要轻举妄动,总会有他效力的时候的。”

等他出去后,他对杨三说道:“你刚才要我抓住这个机会,我想,如果让建奴内乱,也是个好主意。硕托这条线我们可以抓住,只是要麻烦你们锦衣卫去和他联系一下,方能知道他的真正心意。”

杨三毫不犹豫地说道:“学士,我去沈阳城会一会这个硕托,应该可以看出他心意的真假。”

卢象升也不和他多说,知道他武艺高强,事有不协逃跑的可能也会大一些,便道:“既然杨佥事愿意亲自去,那就看能不能有机会促进建奴火拼,可以给硕托许诺,事成之后,可以让他统领建州女真。”

杨三有些为难地说道:“学士,我不大习惯说谎。”

卢象升知道他不是不习惯说谎,而是怕空给硕托许诺以后又做不到,心里不安。于是笑道:“这是真的,皇上说建州女真是我们向北方进军的斥候,所以我们以后还是要留下建州女真的,再说陛下也不可能屠尽建州女真,这样数量太多,有伤天和。”

其实他心里却是打定主意,等到女真人完成他们的使命后,至少壮年男子是要屠尽的。到时如果有报应,也会落在自己身上,不会伤及到皇上。

杨三这才释然,说道:“那下官就先去交待卫里的一些事,然后挑选几个伴当随着使者前去了。”

杨三带着两个人,随着查布森前住沈阳。进城后,两个伴当就消失在人群中,他一个人来到硕托府中。

查布森道:“主子,这位是大明锦衣卫里的大官杨先生。”他搞不明白杨三是什么官,只知道是个大官。

杨三面前的硕托是个二十多岁,气质阴郁的矮个子壮汉。杨三拱手行礼道:“大明锦衣卫指挥佥事杨三见过台吉。”

硕托斜着眼睛看了他一眼道:“佥事是多大的官?”

杨三答道:“正四品。”

硕托这才脸色好转道:“佥事请坐,不知贵军对本台吉的建议如何看?”

杨三道:“我军统领翰林院学士卢公说,如果台吉能够立功,则将来建州女真,都可以交由台吉统领。”

硕托本来还在想,对方领兵的怎么竟然是翰林院学士,虽然明军文官领兵是传统,但派一个翰林院学士倒是不多见。但他听到竟然可以让他统领建州女真,心中不由大震。

他本以为,建州战败后,大明朝廷一定会尽杀建州头领,解散建州女真的,而现在听杨三说来,大明并不会将建州赶尽杀绝,这让他的心里原本就不多的负罪感完全消失得无影无踪。

而他之所以要向明军投诚,便是不欲代善成为大汗。而大明竟然想让他来统领建州女真,那是他什么时候也不敢想象的事。这样一个大烧饼,一时激起了他的雄心。如果自己成为了建州统领,第一件事便是要将阿巴亥收入帐中,却不让代善死了,要让他看着喷火,却又无可奈何。

他一时心潮澎湃,面上一时欢喜,一时咬牙切齿。杨三心中大定,如此喜形于色之人,当不是大伪之人,其投明之意,应该不是阴谋。

硕托激动了一会儿,才觉察到还有别人在,于是面色一肃道:“佥事觉得硕托应该如何做,尽请直言。”

杨三笑道:“台士言重了,下官如何敢支使台吉。卢学士希望台吉能够促使建州内部出现纷争,只要内耗加剧,则建州指日可破。不过建州内争,必须要努尔哈赤先死才行。不知努尔哈赤病情究竟如何?”

硕托听他直言努尔哈赤之名,心中不喜。不过他也知道,总不能让大明锦衣卫称努尔哈赤为大汗吧。他想了一下道:“上次我们见大汗时,大汗气色极差,说了几句话就累了,只怕时日不久了。”

各种求,谢谢支持!范文程的事以后还有交代,诸君莫急。

第六十五章天子门生第一百四十章 在吕宋的新政体设想第两百四十八章 对蒙古策略第二十五章 西南不稳第八十七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铁道连通两洋第三十八章 商业税(庆祝第一舵主“朕躬钦处军国事”诞生)第一百四十五章 春心荡漾魏公公第十四章 独断专行第三百一十三章 惨胜第两百零九章 收复河套(十四)第九章布局海上第十五章 铁路与立法第四十四章先下盖州第一百零六章 细胞学说第九章 练新军(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黑龙江将军第两百九十九 科举与文化第一百一十章签订和约第两百四十二章 林丹汗的决定第两百五十七章 修铁路的钢也有了第一百七十九章 查税(五)第两百四十八章 对蒙古策略第两百八十一章 东吁第一战第一百四十七章 袁崇焕再次出场第七十四章 查抄余波第三百五十九章 再起战端第九十九章 辽东策略第八十章济州岛(二)第七十章 安南(五)第两百四十五章 林丹汗的和平第七十八章 朱氏昆仲第三百四十七章 建设化龙城第四十三章 战成 都第九十五章 多说无益第十五章贪生怕死第一百零五章备战第八十三章 生日蛋糕第五十九章 黄花峪歼敌第一百三十章 失败的伏击第九十七章 献城第九十四章神炮满桂第两百二十三章 橡胶在大明的应用第十一章 十三山第四十八章苏州抗税(四)第三百零七章 安甘公路和肃王第一百八十九章 螺旋浆第三十七章总参谋部的熊先生第两百三十章 太子上学(三)第两百八十五章 血战东枝第一百九十四章 粮食储存署第八十五章 孙得功之死第一百一十三章新州府第七十二章 安南(七)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思第八十六章太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新村的新问题第六十五章办工厂第一百六十五章 黑龙江将军第三百零三章 甘肃镇第一百七十章 《铁路法》第一百零四章 粮食方面的新问题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极的京师行第九十五章 多说无益第五十三章戴春风的春风第十三章 大撤退第两百四十章 近攻第一百四十三章 议院(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准备战斗第一百四十章 在吕宋的新政体设想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思第一百章 多铎进京第两百一十三章 收复河套(十八)第一百六十三章 培高田地法第四十六章 苏州抗税(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查税(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第一百五十八章 溯游而上第五章 哭太庙第两百八十三章 东枝第两百九十二章 金矿拍卖第六章 检举箱第八十八修铁路和制造流民第十四章 丁忧与夺情第九十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四)第三十二章朱由校的思想转变第一百六十六章 军区第二十七章 初到辽东第三百二十七章 朝会第三百零六章 围攻府衙第一百四十四章 吕宋的反华运动第三百四十一章 移民与分家第四章 平定西南(谢谢各位支持!还有一章专门感谢第一盟主!)第六十二章 初遇海盗第七十八章海军都督第两百四十九章 雇佣军的组成第一百二十二章 觉华岛之战(下)第七十章 安南(五)第两百五十九章 铁路改变生活第两百五十三章 镇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