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多铎进京

方从哲道:“这是什么道理?越往东他们赚的钱竟然会越多?”

毕自严道:“确实如此。上次杨部长说,越往东,人参的品质越好,特产越多,这些物资运回南北直隶后,获利颇丰,可以补贴很大一部分军费。”

既然财神爷都这样说了,方从哲也没了反对的理由,虽然他还是想反对,叶从高也只好不作声。

于是圣旨颁下,各地的庆祝活动更加热烈,因为取消了辽饷。虽然辽饷不多,但在农民们看来,这是多交的一部分赋税,取消后心里舒服多了。

只是皇帝竟然没有大赦天下,这让一些人不大满意,不过圣旨上说秋决人数会减少,也算是聊胜于无吧。而且在周报上,也详细说明了为什么不大赦天下的原因:法律有其神圣性,不能因此而赦免犯法的犯人。而至于秋决人数减少,则是为了要清查冤假错案,以免冤枉好人,凡属不是铁证如山的案子,都可以将犯人死刑执行时期延长一年时间,以便有司进行进一步的调查。而且周报上还说,以后不再存在有大赦天下这种事了。赦免只可能是极个别的情况,必须是受害者为国人皆曰可杀,这样的情况下有司怜悯犯人,可以申报讲求赦免,最后由皇帝陛下决定。而且一年之内,皇帝能赦免的犯人不能超过十二个,相当于一月一个。

这件事的效果很是显著,有些奸滑刁民,便是在皇帝可能大赦之前犯事,这样来逃避法律的惩罚。如今讲明不再大赦,就让这些人在犯事之前要开始掂量一下后果了。

不久,努尔哈赤的棺木和阿巴亥,多铎,多尔衮一起来到了京城。对于如何处理活人,大家倒都没有什么分歧,不就是先找个地方养起来再说。但对于死人的处理,就有三种完全不同的意见了。

以方从哲,叶向高为代表的厚葬派认为应该将努尔哈赤以王候之礼安葬,而以孙传庭为代表的枭首派则认为应该斩其首,传送九边。还有另一派可以称为折中派,象徐光启,毕自严都属于这一派,他们就是反对另外两派,认为厚葬派太宽松,枭首派太严酷,认为随便葬葬就算了。

三派争执不休,朱由校思考良久后说道:“厚葬的话,太过便宜了奴酋,我们的仁不是来对待敌人的。传首九边其实朕是很喜欢的办法,可以出一口恶气,只是对待死去的敌人,这样做心里终究有些过不去,有点打死老虎的意思。那还是按徐、毕两位阁老的意思,随便安葬了算了。不过朕想来,还是安葬在辽东为好。运送麻烦,就将棺木焚化,然后送去辽东边墙以外葬了吧。”

叶向高急道:“陛下,焚烧棺木,只怕会惹怒女真人,不利于收拢他们呀。”

徐光启道:“叶师不用担心,女真蛮夷之人,火葬也是他们的风俗。”

朱由校倒是不知道女真人有火葬,他纯粹只是想烧掉努尔哈赤罢了,想不到自己误打误撞竟然搞对了,心里有些得意,也有些不甘心。

他想了想道:“那就这样吧。烧奴酋之前让皇太极和他的亲人们见见吧。”

皇太极听到努尔哈赤已死,辽东已被平定的消息后,将自己锁在房间里,饭也不吃。看守也不管他,只是对上面说了一下。魏忠贤听说后,笑道:“如果一定要死,我们总不能按着给他灌食物呀,不用理他。”

结果三天后,皇太极又开始吃饭了。而这天,几个锦衣卫来到他房间里道:“皇上有旨,着建奴余孽皇太极前去见女真降汗。”

皇太极一言不发,跟着锦衣卫来到一个府第中。进门便见到多铎和多尔衮跪倒在地,哭道:“八哥。”

皇太极上前,将两人扶了起来,一起进到里屋。阿巴亥也来见皇太极,皇太极行礼毕,几人坐下。

多尔衮将皇太极被俘后建州部的情况说了一遍。皇太极脸色变化不定,听完后骂道:“代善太过无耻。”

多尔衮内心却想,还不是你的好侄儿岳托一手操作的,把多铎从汗位上赶了下来。

阿巴亥也曾经给皇太极送过食物,虽然皇太极没有收,但阿巴亥还是觉得有一份人情在。她问道:“四贝勒,现在我们孤儿寡母,只怕要靠四贝勒了。”

皇太极叹了一口气道:“如今我自身难保,谁知道什么时候会让明军砍了脑袋。大妃放心,明朝皇帝既然没有第一时间杀你们,后面就不会再杀了,你们终老在北京城还有可以预期的。”

阿巴亥叹了一口气,看了看才十多岁的两个孩子,心里悲痛莫名。皇太极看了她一眼道:“没有办法,汉人有一句话,现在别人是刀子,我们是鱼肉。不过我们也曾经做过刀子的。”

多尔衮恨恨地道:“我不想做鱼肉,我想要做刀子。”

皇太极道:“又有谁会想当鱼肉呢?可是这不是想不想就行的,你的族群强大了,你就可以成为刀子,你的族群被削弱了,那你就只能做鱼肉。建州已经被打败,我们不比大明,他们遭遇一场几场失败后不会伤筯断骨,还可以迅速扭转局势,我们小国,输了就会再也没有机会了。”

多尔衮问道:“八哥,我们应该怎么办?”

皇太极笑道:“安静下来,明人如何说你们就如何做,这样就行了。”

多尔衮和多铎相视一眼,都大感无奈。八哥关了这么长时间,已经废掉了,两个小孩子,还能依靠谁呢?

皇太极又说了一会,就告辞而去。锦衣卫又带他来到放有努尔哈赤的棺木的房间,棺木已经钉死,皇太极在棺木闪叩了几个头,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房间。

上了马车后,陈泰悄悄地说道:“主子,已经联系好了,我们出五个人,奴才亲自带队。”

皇太极咬了咬牙道:“此事不容有失,只要杀了朱由校,我们才有可能翻身。”

各种求,谢谢支持!

第两百九十一章 小海金矿第三百章 史可法知海西第九十四章 老奴之死第八十五章 孙得功之死第三百零五章 对宗教的管理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锅端第五十一章 专利第一案(一)第十二章读书可以明理第三十七章总参谋部的熊先生第八十二章 对女真的分化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龙的决定第一百四十章 宗教与教育第两百七十五章 攻下旧港第两百五十八章 拍卖开采权第一百一十二章 西苑遇刺第一百三十一章 满桂结婚了第八十二章进攻前的准备第五十八章 火柴造出来了第七章 清京营第九十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四)第四十五章 苏州抗税(一)第三十三章 功罪一体第八十二章进攻前的准备第四十二章 射向程朱理学的第一炮第十七章 币制改革第一百零四章 粮食方面的新问题第六十章 减租遇到了新问题第两百四十七章 林丹汗归降第三百二十八章 模拟第两百一十一章 收复河套(十六)第八十一章 想法的改变第八十八修铁路和制造流民第一百四十七章 准备战斗第十九章 皇后病重第两百九十一章 小海金矿第二十五章 东江清兵第五章 锦衣卫第十八章选辽民入军第两百一十一章 收复河套(十六)第一百四十六章 汤九州第八十七章六科教授朱由校的日常第一百九十七章 收复河套(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农部第二十四章 沈有容第六十五章天子门生第一百九十九章 收复河套(四)第两百二十六章 《儿童保护法》(下)第两百五十四章 雇佣军二旅第一百二十二章 《妇女儿童保护法》第一章 翻身噬主第十五章 铁路与立法第五十三章戴春风的春风第四十一章 新纪年第一百五十四章 教育法第五十九章 黄花峪歼敌第一百七十章 《铁路法》第十四章第一个新年第十九章 皇后病重第四十二章刘兴祚第二十七章 初到辽东第三十五章 讲武堂第三百三十七章 锤子和钉子第四十章辽南有变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要开启民智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极的京师行第三百一十七章 说服察哈尔第三十七章总参谋部的熊先生第七十七章辽东大败第一百零九章 没有人永远正确第两百七十六章 金洲和渤泥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排卧底第三百三十二章 皇帝也不能凌驾法律之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初战西班牙第两百九十章 向小海而来第一百四十章 宗教与教育第一百一十七章 皇太极之死第五十五章奴酋的自卑第二十四章 秦良玉第六章科学实验第六十一章抗金援蒙第四十九章 造币机来了第两百三十五章 太子上学(八)第八十八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二)第三十四章再议收税第四十二章刘兴祚第七十八章 朱氏昆仲第八十三章 生日蛋糕第两百零三章 收复河套(八)第五十六章建奴来援第一百一十六章前赴后继地贪污第两百二十九章 太子上学(二)第两百三十一章 太子上学(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龙的决定第三十二章朱由校的思想转变第两百八十章 金字红牌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班牙人投降第一百四十章 在吕宋的新政体设想第九章 一月平教乱第二十一章 对袁崇焕的安排第二十八章 宝钞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