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攘外必先安内

孙传庭道:“那么如果派一支军队过去,军队所需可否在当地解决?我军士兵能否适应当地天气,这些颜将军可否考虑过?”

颜思齐道:“如果驻军三千全部自产,则需要三千民夫随行,方可解决军队所需粮草。但如果不用民夫,在当地收取,则至少可以供应五千人粮草。周同金说过,大明驻军在精不在多,两千人驻扎奴尔干城,便可威慑各部落,而部落之兵若大明一呼,则至少可得两万之众,且自带粮草兵器。”

孙传庭问道:“若部落反叛,则两千兵又做得甚用?”

颜思齐道:“所以还应该在苦夷岛驻扎一支海军,随时可以支援奴尔干城。而且只要没有外力介入,本地人反叛可能极小。即使是反叛,两千精兵据城而守,至少可以面对两万人的进攻,海军一来,立即可平。”

朱由校这时插问道:“如果有外力介入,比如说北方国家入侵呢?”

颜思齐奇道:“北方国家入侵?听他们说,北方荒野,没有人烟。”

朱由校沉声道:“北方有一国,名为罗刹国。此国人凶残至极,不得不防。”

这时卢象升插话道:“陛下,臣倒是觉得,如果真有凶残的罗刹人入侵,当地人心必向着大明。到时联络各部落一起抵御,我近卫军愿直捣敌都,灭其国,擒其王呈献于陛下。”

朱由校摇摇头道:“灭其国,擒其王,朕也想呀,可是彼国极大,难呀。”

卢象升道:“正因为难,所以其功绩才足以献于太庙,陛下开疆拓土之功才能直追于太祖成祖。”

朱由校沉思起来,当年历史没有学好呀,这俄罗斯面积好象是一千七百万平方公里,慢着,好象是彼得一世才开始扩张的,彼得一世是在十八世纪,这时候的俄罗斯并没有那么大。而且俄罗斯人好象并不多,至少不会比中国人多。

自己是不是把后世的俄罗斯代入到现在了,清朝时不是中国还和俄罗斯签订了相对平等的《瑷珲条约》吗?那说明俄罗斯并不是很厉害呀?韦小宝都打得过俄罗斯,没理由自己一个穿越者竟然打不过呀。

这时他醒过神来,见众人都在看着他,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道:“是朕想得太多了,那么看来颜将军和卢学士都是支持收复东方领土的了?”

颜思齐点了点头,卢象升道:“既然只需要两千陆军和一支海军,就可以控制这么大的地方,臣觉得完全可行。”

孙传庭也点了点头道:“大明南方人口绸密,如果奴尔干城周围有大片土地可为良田,倒是可以试着移民。”

朱由校喜道:“那孙卿是同意收复东方领土了?”

孙传庭道:“既然对大明有利,那臣当然会支持。”

朱由校沉吟道:“南方,南方,这里的人恋乡严重,宁愿一大群人挤在一小块地方里,也不愿意去栽种免税的土地,要他们移民可真是难呀。”

孙传庭犹豫了一下道:“陛下,臣曾经与厂公谈过此事,厂公的意思是当地官府不力,不但不宣传,反而进行反宣传。”

朱由校叹了一口气道:“这个朕知道,这个没有办法,只能慢慢来。其实如果南方的人口移民一半,朕可以占领整个西伯利亚。”

这时卢象升插话道:“陛下,臣是武将,本来不应该插话。只是臣觉得,现在不是有吏员学堂吗?朝廷将规模扩大,找个时间,将不听话的官员一起换掉,我看他们还怎么折腾。我们在外面扩张,如果国内不稳,那可不行。”

朱由校道:“啸天的意思朕明白,攘外必先安内,这道理大家都知道。朕也曾经想过这事,只是你知道,现在吏员学堂里的学员,大多数还是南方的,到时换来换去,还不是一个样。而且南方不能乱,一乱则牵动全国。所以朕想先在海外开拓,解决大明的粮食问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那时南方再乱,不过两省之地,朕还负担得下。”

卢象升道:“陛下,臣也是南直隶之人,但臣心中只有皇上,并无地域之分。”

朱由校道:“啸天之忠,朕当然深知,南京浙江两地,受东林影响颇深。而朕与东林人之间恩怨太过复杂,东林人深恨朕,所以难呀。”

卢象升却道:“陛下,叶次辅出自东林,杨尚书出自东林,左侍郎亦出自东林,这些人并未深恨陛下。臣长于常州,此地受东林影响极重,但臣与臣家中,从未对陛下有何微词。陛下是不是把事情想得过于严重了呢?”

朱由校喃喃道:“是朕想得太严重了吗?”其实类似的话魏忠贤也讲过,孙传庭也讲过,但现在由卢象升讲出来,却又有些不同。一来卢象升本来是江南人,二来朱由校因为朱啸天的关系,其实内心深处更信任卢象升。

颜思齐先听他们说南方人,不知道怎么回事,自己也是南方人,心里有些不安。后来才明白南方人只指南京和浙江,才舒了一口气。

卢象升回道:“陛下,臣觉得这天下是大明的天下,绝大多数人都是会听从皇上的,一党一派,又如何敢与天子对抗?若如此,则天下共击之。”

颜思齐终于找到机会表忠心了:“敢对抗天子者,天下共击之!”

其他将领自然不甘落后,一起叫道:“敢对抗天子者,天下共击之!”

满桂更是跨前一步,敬了一个军礼道:“请大元帅下令,近卫军中将满桂愿将南方叛逆擒来。”

朱由校摆了摆手道:“也不能说叛逆,只是与朕的理念不合,本来这是正常的。只是现在这时候,有碍于大明的发展,所以朕不能容忍。既然大家都认为大多数南方人都是拥护朕的,那朕就先安内,明日朕将下旨彻查南方抗税之事,就从这件事开始,引出他们背后的势力,然后一击毙命。”

各种求,谢谢支持!这些天在外面陪家人旅游,我会尽量正常更新。如果没有时间更新,请见谅!

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枉穿越一场第四十三章 国文院与讲武堂第一百四十四章 吕宋的反华运动第一百二十八章 论功行赏第一百五十二章 新村的新问题第一百六十八章 沟通松辽第一百八十一章 查税(七)第二十七章京师大学堂第五十九章 蒸汽轮船第三百五十四章 使团归来第七十四章 查抄余波第一百五十七章 虾夷和苦夷第七十章 “八大皇商”第一百八十三章 查税(九)第两百一十三章 收复河套(十八)第七十六章 袁崇焕出场第六十一章抗金援蒙第两百九十四章 尘埃落定第二章 抢功第三十九章辽东开发公司第六十七章 张家口第两百三十七章 戏剧的宣传作用第三十七章 杨三的遭遇第七十八章海军都督第三十二章朱由校的思想转变第十五章 铁路与立法第五十三章戴春风的春风第一百一十四章扬州地震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宁愿对你不好第一百二十八章 论功行赏第四十二章 射向程朱理学的第一炮第一百四十七章 准备战斗第一百四十七章 准备战斗第一百三十二章 炸药包第一百一十三章新州府第三百一十四章 拿下托木斯克第一百一十章签订和约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海第一百一十三章新州府第五十四章城门洞的战斗第三百五十五章 铁道连通两洋第三十六章军衔与勋章第两百八十九章 打开交流之门第六章 对广宁失守的处理结果第一百六十六章 军区第两百五十章 汉人不得为奴第八十八修铁路和制造流民第八十二章若非同道,即为仇敌第十七章 大婚第六章 对广宁失守的处理结果第五十七章海州撤退第一百一十二章 西苑遇刺第二十三章 京营现状第两百二十二章 私有财产保护法(下)第六章 熊廷弼的第一次下台第二十六章 搞定东江第二十六章 搞定东江第十一章 十三山第两百七十三章 固始汗称臣第两百七十六章 金洲和渤泥第九十一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五)第一百七十章 《铁路法》第三十七章总参谋部的熊先生第一百六十四章 冬天之争第一百一十一章 游西苑第一百零四章 粮食方面的新问题第一百三十九章 戴春风的演讲第两百八十四章 夜战惊魂第四十五章 苏州抗税(一)第两百二十二章 私有财产保护法(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要开启民智第两百五十三章 镇北城第十三章 大撤退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要开启民智第九十九章 辽东策略第三十八章 商业税(庆祝第一舵主“朕躬钦处军国事”诞生)第两百六十二章 追击林丹汗第一百三十三章 准备突围第一百二十五章 降了吧第八十八修铁路和制造流民第五十八 北虏犯延安第二十章 辽事第九十九章上下同欲者胜第一百四十六章 汤九州第五十一章 专利第一案(一)第十四章 传教士(二)第五十章 专利法颁布第两百二十八章 太子上学(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教廷退让第一百八十章 查税(六)第一百八十章 查税(六)第五十二章 大明皇家银行(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移民新规讨论第七十三章廉政公署第一击(二)第两百七十一章 军事安排第两百二十二章 私有财产保护法(下)第三百二十七章 朝会第二十四章 沈有容第七十七章颜思齐的野望第六十章四面困辽东之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