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拔苗助长的科学研究

这时孙元化道:”陛下,前次研究院器械科在这里订制了一批铜线,听说他们正在研究一种叫做电的东西,想把陛下讲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不知陛下可有兴趣去看一看?“

朱由校诧异道:”有这回事?他们怎么没有和朕说?朕讲的是一些纯理论的东西,如何变为现实,朕自己也还没有摸索出来呀。“

这话其实是很有水分的,朱由校在研究生院开了一门新课——电学。这课根本不好讲,因为没有实物呀。所以朱由校就用填鸭式的方法将切割磁力线产生电,电可以点亮电灯,电又能使电动机转动的原理给他们说了一通。他觉得凭现在的水平应该很难造出电来,所以从来没有想过将电用物品研究出来,当时讲课只是想着先讲着一些原理,以后慢慢再看有没有指导意义。

就这样的一点点知识竟然可以让他们造出用电设备来?朱由校根本不敢想象。他兴冲冲地和孙元化几个人赶到研究院器械科,想来看看他们造出的东西。

有几个学生正在作试验,一个学生转动着把手,使一个磁铁绕着中间的一个线圈旋转。线圈连接着两条线,连接到另一个线圈中,这个线圈外面的磁铁是固定的,里面的线圈跟着旋转了起来。

见到皇帝进来,学生们作揖行礼,一起口称陛下。朱由校挥挥手,仔细看着这个装置。学生转动的把手上面镶着磁铁,而中间的线圈是固定不动的。而另一边的线圈是用两个瓦片一样的结构和铜线相连,正在转个不停。

朱由校道:“这是谁负责的?”

一个二十来岁的学生上前道:“陛下,是学生陈道永。陛下所说金属线切割磁力线,便可以产生如闪电一般的电,学生们便想试试,结果果然造出了能将人麻痹的电。学生们深受鼓舞,便想到陛下所说电可以让金属在磁场中转动,于是便做了这个装置,结果真的转动起来了,陛下真乃神人也。”

朱由校看了看旁边,果然有一个只有一半的结构,便问道:”这是你们研究出来的放电器?“

陈道永道:”陛下,正是此物,转得越快,便麻得愈厉害。“

朱由校心里想,发现电击似乎是一百多年后的事了,而电的真正应用就是两百后多年的事了,现在如果开始研究电,会不会太早了一点,因为科学并不能在某一个方面有大的突飞猛进,它需要其它方面的科学技术来支持。但如果电能够真正的运用,那对于大明来说,可就是领先了世界两百多年了,到那时,谁还会认为现在科学出现在西方呢?

他看着陈道永说道:”你在研究院里召集对电有兴趣的同学,组成大明电学研究所,你是所长。朕会给你更详细的资料,充足的资金和人力,所有与电有关的现象都可以研究,朕相信你们一定会给朕一个惊喜。“

陈道永惊呆了,他才二十四岁,竟然被陛下委以如此重任,这简直不可想象。不过他毫不犹豫地回道:”学生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的。“

朱由校让学生去找研究院院长毕懋康,通报他关于成立大明电学研究所的事情。大明电学研究所依然会安排在研究院内,但资金由大明皇家科学基金会提供,这就它将不会属于研究院管辖。而陈道永等人是研究院学生,现在要从研究院出来,于情于理也必须通知院长毕懋康。

回到宫中后,他让人找来书记官(侍诏),开始回忆高中的科学知识。电压又叫电势差,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可是,电势不同如何测量?晕,忘记了,还是老师原来就没有讲过?

这时朱由校才发现有很多高中知识自己竟然忘记了,这可不行。于是很多天里,大量的翰林学士被召集到云台,开始了抢救朱由校脑中知识的运动。朱由校将所能记起的各科知识(除近代历史以外),不管有用没用,先记下来再说。

所以常常出现翰林学士把字写在纸上后,还是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断断续续用了三十多天,朱由校觉得自己已经被掏空了,这才停了下来,然后将这些知识分类整理,命令王承恩印了三千册,在各地的图书馆里都放上一册,然后送到了研究院。

其中有些知识朱由校在做六科教授的时候便已经讲过了,只是没有现在的这样系统。书籍共分为《算术》,《格物》,《生物》,《化学》,《地理》五种。对于研究院的学生来说,都是很有指导意义和启发作用的知识。

在《格物》中包括力学,电磁学,光学,声学,热学。在书中朱由校抛出大量未经证实的假说,象力学三定律呀,电磁理论呀,热力学三定律呀,甚至还有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高中学的都是理论,至于如何验证,那都只能让学生们去搞了。

陈道永他们拿到《格物》书后,看到那一个个陌生的名词:电压,电量,电流,电阻,电容器……一个个头大无比。总算朱由校另外编了一个小册子,将电学的一些基本实验注意事项都一一罗列在上面,象电线外面要包绝缘体呀,可以用水力使磁铁或者线圈转动,但不要让人接触到裸露的电线呀,可以用动物实验呀。不然只怕实验一开始,就会电死几个学生。

所以大明电学研究所就在极其高级的理论指导下,极其简陋的实验条件下开始了他们的研究。皇家科学基金会提供的金钱倒是足够的,但没有东西可以买呀。就象最普通的绝缘电线,也只能在铜丝外面裹上木片或者厚厚的棉花。但这些学生,突然见到眼前一个如此多彩的新世界,都激动得无以复加,立誓要将电这个东西研究透彻,使得电能够为大明人所用。

各种求,谢谢支持!陈道永便是明朝著名思想家陈确,原名陈道永。

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龙的决定第七十七章颜思齐的野望第两百五十三章 镇北城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帝很急第八十章 法学院的讲话第三百六十一章 不收白不收第二十九章 铅笔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历法实施第三章兵仗局第两百七十二章 西北局势第六十五章 耕者有其田的试点(三)第三百零六章 围攻府衙第八十三章初战平户第八十章 法学院的讲话第十一章 火柴第两百二十三章 橡胶在大明的应用第七十章 “八大皇商”第一百七十一章 路通天下(一)第十九章 新兵的拉练第一百三十九章 戴春风的演讲第三百一十四章 拿下托木斯克第两百八十二章 再下莱林第十一章 十三山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历法实施第两百三十六章 《忠贞大将军》第一百一十章签订和约第四章又遇见你第两百九十三章 银行无限放款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古成功在尝试第两百九十三章 银行无限放款第九十一章讲道理的白健森第八十四章 大战之前第八十七章六科教授朱由校的日常第一百三十章 大明皇家海军学校第九章 一月平教乱第十七章 币制改革第两百一十九章 殷地安(四)第三百三十九章 驿站第六十四章大考试第两百一十二章 收复河套(十七)第一百零一章味精第二十一章 筹备报纸第一百七十五章 查税(一)第九十九章上下同欲者胜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班牙人投降第两百零二章 收复河套(七)第两百一十一章 收复河套(十六)第一百七十章 《铁路法》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极的京师行第十章 练新军(二)第七十三章廉政公署第一击(二)第四十五章 《水浒传》第三百零二章 温泉城第八十三章初战平户第六十四章 颜思齐第十九章 皇后病重第八十一章 想法的改变第两百六十三章,牧羊行动前奏第两百七十二章 西北局势第两百五十章 汉人不得为奴第八十五章谁是郑成功第十九章 皇后病重第八十二章进攻前的准备第两百零五章 收复河套(十)第一百七十六章 查税(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朝会第三百三十一章 济南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龙的决定第六十七章南海有事第一百一十八章建奴要攻觉华岛第二十九章 铅笔第两百零五章 收复河套(十)第三百四十章 田间话桑麻第三百一十八章 白城会议第两百二十章 私有财产保护法(上)第一百零九章德川兄弟第三十六章军衔与勋章第一百一十六章前赴后继地贪污第两百七十六章 金洲和渤泥第八十章济州岛(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第四十四章 一个国家,一个领袖第三百六十四章 欧洲乱象第七十四章 查抄余波第两百一十三章 收复河套(十八)第四十三章怕痛不怕死的金应魁第二十六章 搞定东江第九十九章 辽东策略第七十五章 安南(十)第两百四十一章 汉蒙联手第四十三章怕痛不怕死的金应魁第五十八章 火柴造出来了第十一章 十三山第三百二十八章 模拟第三十三章 功罪一体第三百零六章 围攻府衙第七十三章前倨后恭第两百八十五章 血战东枝第二十二章 茅元仪的妾室第两百九十三章 银行无限放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