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海

仓库治理和税收整顿相比更加重要,不仅是关系到国库的充盈,而且还关系到粮食的保障,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朱由校专门将陈所闻叫来,要求他带人制定仓库管理法规,在入库出库,定时检查,临时抽查,防火,防霉,防盗各方面都制定详细的规则。并让魏忠贤在每个仓库都设置两名锦衣卫监督,一年一换。

而经济调查局则设立了仓库巡视组,可随时进行抽查,只要发现账目和实物不符,则整个仓库所有吏员一起降级降俸,而出事的人则会移交法院审理判刑。

朱由校认为,只要制度设计合理,有监督机构,这仓库的管理是不会出大问题的。当然,对于如何防火防盗防霉,那自然要交给研究院的学生去研究了。

朱由校需要修养生息,他准备用十年时间消化已经取得的济州、新州、大农岛、奴尔干和吕宋及越南等地,先稳定这些地方,大力推行汉化教育,增强各地对中华文化的向心力。同时要通过这些地方向国内输送粮食,保证国内粮食供应。

而孙承宗在宣府镇,和蒙古人关系搞得极好。孙承宗面色严肃,却颇得蒙古人信任。因为蒙古人觉得他是个信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从来不会有欺瞒的行为。与蒙古人的互市活动开展得很是顺利。

从隆庆,万历以来,与蒙古的互市之处有十一处:大同的得胜堡,新平,守口,宣府的张家口,山西的水泉营,延绥的红山寺堡,宁夏的清水营,日中卫,平虏卫,甘肃的红水扁都,高沟寨。

每年开市期间,由大明和蒙古各率兵一部维持秩序。地点一般设在边墙外,围着高墙形成一个瓮城样。一般一个地方互市时间大约是半月到一月。

而孙承宗来到宣府后,将本来有些已经废弃的互市地如红山寺堡恢复过来,而且将市场常规化,每月开市一次,一次五天。而双方驻扎的部队大规模地削减,只保留了两方各一百人维持秩序。

大明在每个市场内都设立了一个法庭,专门处理双方的贸易纠纷。法庭对汉蒙一样对待,并无有偏倚。在交易中大明朝廷专门规定有价格,务使客商有利,夷价无亏。比如上等骟马一匹十七元,中等骟马一匹十四元,下等骟马一匹十二元,而牛羊诸物,也均有价格规定。

这样的措施使得汉蒙两方都有获利,蒙古人是很实诚的,他们感激孙承宗的公正,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市场进行交易,也爽快地交纳给明朝税务局二十税一的交易税,这是大明第一次在与蒙古的交易中获得税收,虽然少,但却是一个了不得的象征。

大明从蒙古获得大量的马匹,牛羊,畜皮,羊毛,这些东西对于蒙古人来说并不珍贵,特别是羊毛,根本是完全没用的垃圾,而大明竟然愿意用钱来买,这使得蒙古人对大明人又是感激,又是鄙夷。

有些蒙古人偷偷将未骟的马卖给大明人,这种事大明自然是乐见其成的,而蒙古人起先还严防死守,禁止有人售卖种马,但后来发现根本没有办法禁绝,也就听之任之了,只是明面上还是禁止进行种马交易。

一个月五天虽然比之以前,已经有极大的进步,但离市场较远的蒙古部落却没有办法跑这么远来交易,所以大明这边组织了一些商队,进入了草原深处。

魏忠贤和骆思恭商议后,从研究院地理科征调了部分学生暂时进入厂卫。这些学生心气很高,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加入锦衣卫,任文职也不行,所以只好借用。

这些学生以账房的身份加入到了锦衣卫挑选的商队中,每个学生配备了十名锦衣卫探子做护卫。魏忠贤交代,无论如何,都要保证学生的安全。

随着商队的深入草原,一幅幅地图被绘了出来,商队越走越远,他们穿过归化城,再经过喀尔喀部最大的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驻锡地敖尔告(宫殿的意思),最后深入到了遥远的小海,这里在汉代叫北海,后世叫作贝加尔湖,现在由不里牙惕部落控制着。

商队将自己带着的镜子,肥皂,蜡烛,茶砖和丝绸拿出来后,受到了这里的不里牙惕人的热烈欢迎。他们用小海中的鲜鱼招待商队,并用沙金来交换商队的物资。这让本来准备亏本的商队不但是没亏,还赚得比其它的商队多得多。

各个商队回到大明后,将地图交给孙承宗,在地理科学生的拼凑下,北方的地形地势便慢慢地呈现在面前。孙承宗将地图复制后送入京城,并向皇帝请求,要在归化到小海这一带,建造大量的交易市场。

朱由校将众大臣召集到云台,命人将地图挂在墙上,他踱到地图前,用棍子指着小海说道:“这就是苏武牧羊之北海,朕心中有一个梦想,有朝一日,这小海全境,都为我大明所有。”

卢象升和熊廷弼跪倒在地道:“主忧臣辱,臣等必为陛下取来小海。”皇帝说出这样的话来,他们不得不如此回答,虽然两人都明白,现在与蒙古人大规模地开战其实并不是一个恰当的时机。

而文臣们则都默默无语,说实话,在他们看来,大明物产丰富,而蒙古人占领的草原对大明根本就是无用,大明人又不会放牧,占来了干什么?

孙传庭身为兵部尚书,见文臣没有动静,只好跪倒道:“陛下,我大明近卫军,随时愿意为陛下取得您想要的领土。”

朱由校有些失望,大明的尚武之风还是没有建立起来,除了这三个不得不出言附合自己的与军队有关的大臣,其他大臣根本就不愿意去开拓疆土。

他笑道:“起来吧,我们君臣四人,便来看看如何取得小海。”

这话就有些重了,方从哲上前道:“陛下,以前您不是定下国策,对元人只能用怀柔手段,慢慢拉拢分化吗?现在直取小海,便是欲与蒙古全面开战,我近卫军战力虽强,然人数终究太少,我们虽然在扩军,但因为对质量的要求甚严,训练颇费时间,在这个时候劳师远征,只怕不大适宜,请陛下深思。”

各种求,谢谢支持!

第三百二十五章 臣等拜服第九十三章 大难来时各自飞第八十五章 孙得功之死第五十三章 带路党引起的思考第一百二十一章 稳定军心第一章 心脏与手足第十四章第一个新年第一百二十八章 论功行赏第五章 锦衣卫第一百八十五章 议东林第两百四十六章 雇佣军第六十四章大考试第八十五 另一个屠夫的产生第一百四十八章 烟草第一百零六章 细胞学说第五十八 北虏犯延安第三十三章 功罪一体第一百四十一章 议院(上)第两百四十八章 对蒙古策略第六十八章商量对策第一百九十七章 收复河套(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思第两百九十章 向小海而来第七十二章谈判(三)第八十一章朝鲜政变第两百一十四章 收复河套(完)第四十六章 冯梦龙第九十二章协从军第一百零二章 避讳之争第两百五十四章 雇佣军二旅第一百三十三章 准备突围第一百二十一章 觉华岛之战(中)第一百八十一章 查税(七)第一百四十九章 苏禄求援第二十一章 对袁崇焕的安排第一百一十七章 皇太极之死第四十四章先下盖州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安堡之战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安堡之战第两百七十六章 金洲和渤泥第三十八章 商业税(庆祝第一舵主“朕躬钦处军国事”诞生)第三百三十七章 锤子和钉子第二十四 说礼第三百五十七章 袋鼠和黑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培高田地法第两百七十八章 北大年请降第三百零七章 安甘公路和肃王第两百零三章 收复河套(八)第一百五十五章 向五鬼宣战第两百九十六章 准备发行纸币第两百零七章 收复河套(十二)第九十七章 献城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明移民细则》第三百二十三章 激战第一百三十二章 炸药包第两百零九章 收复河套(十四)第两百六十三章,牧羊行动前奏第两百一十一章 收复河套(十六)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古成功在尝试第三十三章 功罪一体第三十八章 商业税(庆祝第一舵主“朕躬钦处军国事”诞生)第五章体育锻炼第六十三章 李旦第两百七十一章 军事安排第三百四十七章 建设化龙城第一百六十四章 冬天之争第一百九十二章 他们只是孩子呀第一百三十八章 算旧账的来了第九十八章阿久根激战第八章 进展第一百四十四章 吕宋的反华运动第一百七十三章 路通天下(三)第三十二章 经抚之争第两百六十章 林丹汗的野望第三百三十一章 济南第十五章 铁路与立法第九十五章 多说无益第十四章 传教士(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螺旋浆第一百七十五章 查税(一)第十四章 传教士(二)第九十一章讲道理的白健森第两百八十七章 缅甸归顺第一百六十章 东方领土问题第八章火器改革第一百八十章 查税(六)第八十九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三)第九十五章 多说无益第一百一十八章建奴要攻觉华岛第两百八十一章 东吁第一战第一百七十三章 路通天下(三)第两百零五章 收复河套(十)第二十一章 对袁崇焕的安排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龙的决定第三百五十二章 远交第四十七章 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第二十七章 初到辽东第五十九章 蒸汽轮船第两百五十九章 铁路改变生活第两百三十八章 对蒙古的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