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北海将军曹文诏

皇帝将张宗灵,薛伯陵,孙抚民,卫俊如的四个师划到曹文诏麾下,再加上岳托的一万建州女真,外喀尔喀的一万蒙古骑兵,共约六万人,而北海军区的第一步,便是占领鄂毕河全流域的土地。

曹文诏来之前,皇帝和他说过,先在鄂毕河上游建设一个据点,然后以此地辐射到整个平原,与远北军城隔大约两千多里地,从远北城修建铁路,等到铁路修好后,再往西北进军。

所以说,明军的策略便是简单的修路,守路,固路,以路为纲。因为这些地方人口太少,没有稳定的粮食供应是没有办法打仗的,而用铁路运输粮食,供应明军实在太容易。

而铁路运输如果只是单向运输,那显然是划不来的,所以曹文诏还有一个任务便是伐木。民用制造局造出来的带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比斧头砍树要快得多,而力气损耗也小,所以曹文诏在史可法的要求下,对史可法指定的一片森林大肆进行砍伐。

史可法在森林砍得差不多的时候,便组织当地的布里亚惕人开始将这座勘探过的山变成了一个大型的水泥厂。他雄心勃勃,准备沿着北海建立一条环海公路,公路将和火车站连接起来,这样可以将此地丰富的自然资源运回到内地。

这样铁路将粮食,弹药之类的物资从内地运了过来,回去的时候便带上此地的巨大树木。这里的树木质量很好,不管是用来造船还是用来打造家具,都应该是抢手货,而卖树木所得到的钱在纳税和交纳运输费后,都归海西府所有。

史可法坚持认为,瓦刺人也是人,便应该拿他们当人来对待。所以他在海西府首先便将此地的瓦刺人进行编户,给他们分配林地,并从中原请人来传授他们造船,捕鱼,耕种方面的技术,使得他们的粮食问题得到了解决。

在远北军城修建完成后,有罗刹人从北方而来,结果被当地的布里亚惕人侦知。这些布里亚惕人已经被史可法招募成了府衙的捕快,立即向史可法报告,史可法通知了张宗灵后,张宗灵大喜之下便用两个旅进攻罗刹军,在布里亚惕捕快的带领下,来迎战罗刹人。结果却发现罗刹人不过三百多人,带有火绳枪。

明军摆出阵形后,罗刹军面对远多于自己的敌军根本不惧,他们以前已经多次遇到过这种情形了,最后都是放了一排枪后便看着对方逃遁。罗刹兵脸上带着不屑的笑意,排着队形齐步向前。明军也不举铳,等罗刹兵走到一百步处时同时举铳开火,将罗刹队伍前排的士兵打倒了十之六七。

罗刹人第一次在亚洲遇到使用火器的对手,一时被打懵了。看到对方几千人,这才知道对方在扮猪吃虎,顿时有些慌张,便意欲逃走,但布里亚惕骑兵冲上前去,挡在了他们后面。

罗刹人明智地选择了投降,他们抛下武器,布里亚惕人将他们的武器收缴了起来,然后用绳子将他们捆在一起。

张宗灵看了罗刹人的火器,发现比之明军要落后很多,都是用火绳点燃火药的,也没有膛线,没有定装火药,都是用一个小葫芦盛装火药的。他便将罗刹人的兵器交给史可法,让他自己处理。

史可法问清楚了罗刹火器与明军火器的区别后,立即将所有的罗刹火器交给了布里亚惕捕快。张宗灵建议他招收布里亚惕人,成立一支海西府的亲兵,平日可以维持秩序,战时可以充当向导参加明军的军事行动。史可法从善如流,立即成立了一支五百人的布里亚惕亲卫队。

曹文诏的到来,让张宗灵松了一大口气。他的资历与其他师长差不多,甚至比薛伯陵还要低一些,皇帝让他成为远北军区将军,虽然显示出皇帝对他的看重,但军中一向重资历和功劳,皇帝的任命却难免让其他人心里不服,现在曹文诏一来,他才算是卸下了重担,也同时卸下了心头的重担。

张宗灵将审问罗刹人的情报交给了曹文诏,曹文诏仔细看过后说道:“看来罗刹人的步子不慢呀,他们已经占了许多地方了,虽然只是小股部队,但都有火铳,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那种,用火绳点燃的,比我们的要差得多,但至少强过了瓦刺人的弓箭,一路上他们可还没有遇到过对手呢。”

张宗灵道:“他们和我们的方略倒是相似,打到哪里,就在哪里修筑要塞,虽然比我们修铁路要差一些,但也不失为难得的好办法。”

曹文诏笑道:“终究比不过皇帝陛下的深谋远虑。要塞我们也是要修的,但没有铁路,这些要塞其实并没有多大作用,因为地方太大,除非都是完全不成比例的对手。薛师长和孙师长还在沿着两河进行地理勘察,应该也遇到了罗刹人,我们先联系到他们,再决定行止吧。”

张宗灵道:“他们出发时间才一个多月,遇到罗刹人也不可能立即就传回消息,不如由属下带领一支精干的小部队去打探消息,这样会快一些。”

曹文诏道:“那也行,不过你们铁路勘探进行得如何了?”

张宗灵道:“研究院的教授和学生们正在研究如何在这个地方奇冷无比的天气里建设铁路,勘探必须要等军队先清扫过后才能进行。”

曹文诏道:“那就好,皇上在我来的时候说,在叶尼塞河和一个可能叫做卡察河交汇的地方,可以做为北海的下一站。你知道的,我们不明白皇上是怎么知道这个地方的,但皇上说的最后都是对的,所以先找到这个地方,然后就从北海到这个交汇点两地间进行勘察吧。”

第七十九章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两百九十二章 金矿拍卖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海第一百六十一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两百七十章 严峻刑法第一章 没人把皇帝当回事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帝很急第两百二十九章 太子上学(二)第十二章 攻山第七十四章 查抄余波第四十二章 射向程朱理学的第一炮第八章火器改革第九章 顺天府减租第一百八十一章 查税(七)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遇哥萨克第一百五十九章 中华多俊才第七十四章 查抄余波第两百五十八章 拍卖开采权第一章 朱徐初会第两百五十六章 修铁路的人有了第八十二章若非同道,即为仇敌第两百一十二章 收复河套(十七)第九十三章南蛮胴第三十五章近卫军回京第九十七章 献城第七十一章谈判(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他们只是孩子呀第八十三章初战平户第一百七十八章 查税(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龙抢占云阳堡第八十一章 卢象升第五章 坐着上朝(谢谢第一盟主朕躬钦处军国事,特意为盟主加更!)第一百七十九章 查税(五)第两百七十四章 进攻亚齐国第四十七章苏州抗税(三)第七十七章辽东大败第九十八章阿久根激战第二十八章 威武曹文诏第四十一章 攻新都第七十五章 安南(十)第七十章 安南(五)第两百一十七章 殷地安(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国有必伸之理第五章 坐着上朝(谢谢第一盟主朕躬钦处军国事,特意为盟主加更!)第四十九章近卫军的初次失利第四十一章王丙第八章 一边倒的战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剑指南海第两百九十六章 准备发行纸币第一百三十二章 炸药包第九十三章南蛮胴第五十六章建奴来援第两百一十二章 收复河套(十七)第七十三章 安南(八)第八十五章谁是郑成功第两百三十章 太子上学(三)第二十章 大丧事第两百二十三章 橡胶在大明的应用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排卧底第五十五章奴酋的自卑第八十三章初战平户第一百二十五章 降了吧第三十九章 常识课本的争论第五章 哭太庙第两百四十章 近攻第十章 减租行动在继续第六十九章 范永斗第九十七章 献城第两百一十六章 殷地安(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路通天下(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冬天之争第三十九章 常识课本的争论第九十二章 兄弟阋于墙第六十八章 安南(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票拟第五十四章 刑罚世轻世重第一百七十八章 查税(四)第八十五 另一个屠夫的产生第两百四十四章 开始谈判第三章 鲁钦的进击第九十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四)第六十八章 安南(三)第三百三十章 天伦之乐第三百零四章 甘州的回回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帝很急第一百零四章 粮食方面的新问题第七十一章 安南(六)第三百一十章 初见哥萨克第两百五十二章 攻占雅库茨克第二十七章京师大学堂第九十七幕府来援第两百二十一章 私有财产保护法(中)第七十一章 安南(六)第两百九十一章 小海金矿第七十四章移民小硫球第三百五十二章 远交第两百六十一章 围剿雇佣军第两百二十二章 私有财产保护法(下)第七十三章廉政公署第一击(二)第六十九章 安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