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白城会议

熊廷弼也不戳穿他,只是笑笑。孙承宗道:“既然济农觉得这个办法不错那就好,朝廷就怕引起各部的不满,影响了汉蒙亲善的大事,所以才想出这样一个办法,让只要心向朝廷的便多得赏赐,才会让各部落的人都无话可说。”

额尔克孔果尔问道:“我察哈尔部是真心归顺大明,愿意起全族之兵加入大明近卫军,请阁老在察哈尔部多征一些部队。”察哈尔位于其它蒙古各部与大明之间,如果想要反明,那便是四面皆敌,所以额尔克孔果尔想着既然不能造反,那还不如多出些兵力,这样可以多换些金钱来供自己消费,至于担心没有人看牛羊的问题,这根本不是问题,草原上真正放牧的倒是以妇人居多。再说,现在大明的粮食丰足得要溢出来了,草原上没有饭吃的情况几乎已经完全消失了。

孙承宗道:“济农这样想,足见对大明的忠心。只是征兵之事要分批进行,察哈尔部多勇士,这是我们深知的,到时候多招些兵那自然没有问题。”

熊廷弼连连点头:“济农放心,同等条件下,我们会优先征召察哈尔部的勇士的。”

额尔克孔果尔这才放下心来,这时外面来报,各部落首领听说大明天使来到,在外面求见。孙承宗道:“既然都来了,那就麻烦济农找一个宽大的蒙古包,我们就把这消息一起告诉给各部首领吧。”

额尔克孔果尔连道“不麻烦”,一边让人去收拾大的蒙古包,一边请各部首领进来。众首领均知汉家礼节,进来后有的作揖,有的抱拳,还有的小部落首领直接跪倒见礼。孙承宗和熊廷弼面带笑容,一一地和首领们述着闲话。

不一会额尔克孔果尔的部下来报告蒙古包已经准备好了。孙承宗便道:“此地局促,我们一起去察哈尔济农准备的地方,也好商议一些事情。”

众人来到大蒙古包内,孙承宗要请奥巴和炒花坐上座,两人连说不敢,一定要推孙承宗坐了主位。孙承宗推辞不过,便坐了上位,然后下面便分成两边,一边以奥巴和熊廷弼为首,一边以炒花和额尔克孔果尔为首。

孙承宗等诸人坐定后,便开口道:“诸位首领大多都是老熟人,本阁部与蒙古诸部打过多年交道,知道蒙古人的特点便是实在,没有那些弯弯绕绕,所以我也就有话直说了。上次朝廷请蒙古各部落出兵襄助大明在西北方的征伐,结果大家都踊跃出兵,但听说有人对朝廷的赏赐不满呀。”

奥巴和炒花是上次得到了赏赐的,自然不好说话,其它各部首领就坐不住了,额尔克孔果尔站起来道:“阁老,朝廷赏赐是有定数的,我等不敢有不满呀。”

孙承宗笑道:“是呀,是不敢有,不是不会有。大家有意见,朝廷也能明白,也能理解。所以这次朝廷准备重新厘定蒙古出兵之事,换一种方式,让每个部落都能凭借出力的多少来得到适当精确的赏赐,请熊参谋长为大家说一下办法吧。”

除了额尔克孔果尔外,其他人都盯着熊廷弼,张大耳朵,想着大明如何能够把赏赐适当而且精确地分给各个部落。适当他们倒是明白,大明说是适当的就是适当的,但是精确可就不是很容易能够做到的了。

熊廷弼站起来,拱手一圈道:“熊老子是个粗人,与各位也相熟,要想精确地将赏赐分给各个部落,我们想了一个主意,要请各位一起参详一下。朝廷的意思是重新在蒙古各部落中招收兵员,加入到近卫军中。注意,不再是蒙古军队协助近卫军,而是蒙古人加入到近卫军中。之所以要这样,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个方面,是因为我们通过研究战争过程发现,近卫军与蒙古各部落军队的配合有些不大合拍,一个是擅长于奔袭的骑兵,一个是稳扎稳打的步兵,总参谋部收到了下面各个近卫军师的报告,都认为这样的配合太难,不如将骑兵打散后加入到近卫军中,重新组成新的建制,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蒙古骑兵的优势。”

蒙古军队协助明军往西北去时,其实蒙古人很担心近卫军会把他们当成炮灰,而蒙古部落的首领自然也会有这样的担心。大明的官员和军官们当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把蒙古人直接编入近卫军后,蒙古人才能真正地融入到明军中,而不会一直与明军格格不入。

“第二个方面,各个部落出力的多少,一直只能有一个粗略的估计,这样使得朝廷在给予各部落赏赐时,可能就不容易做到面面俱到,从而引起有些部落的不满。这样一来,以后朝廷来衡量各个部落给予赏赐时,便只需要看两件事:一件是部落里面加入近卫军的人数,一件是各部落和卖给朝廷的牛马数目。以后的赏赐有了标准和量度,便不会再有贡献大的赏赐少,贡献小的赏赐大这样的错误出现,大家也就都会服气了。”

农业部每年都要在草原上收购一批健壮的耕牛供给国内的农民使用,这些耕牛的收购价是由农业部统一制定的,称之为和买。因为农业部对耕牛的要求高,而且价格并没有商量的余地,所以有些部落便不大愿意将牛卖给农业部。现在把牛马数量作为赏赐的标准之一,等于是变相地对卖给农业部牛马的部落进行补偿,自然会让各部落头领满意。

至于军队人数的赏赐,熊廷弼说道:“一个蒙古骑兵加入到近卫军中,朝廷会给予部落五元的赏赐,只要他继续在军,每年都有五元是给部落的。如果殉难,则有五十元补偿是给部落的。而加入近卫军中的蒙古骑兵,其家人在分配草场时享有优先权,其所有的赋税都免去,而大明军队在战争中争夺到的新草场,也会按部落中的军人数量,分配一部分给予部落,作为军人家属受到优待的赏赐。军人加入近卫军后,遇到灾害之时,他的赈济粮依旧算在原来的部落中,照人头付给。”

这样的条件已经算是很不错了,一个参军,全家免税,这钱虽然首领得不到,但是朝廷还会给予新草场,这草场可是首领进行分配的。而且一年五元,看起来不多,但是人数一多的话可就不少了,而且最重要的是这是稳定的财源,旱涝保收的。即使这个人战死了,还会有给部落的抚恤五十元,相当于十年的钱了。

第两百九十四章 尘埃落定第一百一十八章 东林人不得报考大学堂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城第七十四章 安南(九)第八十六章 大家一起赌第一百二十二章 觉华岛之战(下)第两百九十五章 送不出去的支票第五章 锦衣卫第一百六十章 东方领土问题第二十八章京师大学堂(二)第八十一章朝鲜政变第一百七十一章 路通天下(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收复河套(一)第六十六章开学演讲第两百零三章 收复河套(八)第三十四章 收税准备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战第八十三章 兵围辽阳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直隶平地运动第八十五章谁是郑成功第五十一章 大明皇家银行(一)第一百二十章 安定宫内第九章 一月平教乱第两百一十三章 收复河套(十八)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遇哥萨克第四十五章 《水浒传》第五十三章戴春风的春风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结局(上)第一百九十一章 教育改革第九十九章 辽东策略第六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两百三十五章 太子上学(八)第八十章济州岛(二)第六十五章办工厂第七十四章移民小硫球第七十六章 袁崇焕出场第十八章 再驱东林第一百七十一章 路通天下(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家科学基金会第六十九章 安南(四)第十二章读书可以明理第三百六十三章 租界第三十六章 东林应对第三百四十二章 还有这么穷的地方?第两百四十章 近攻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龙的决定第五章 坐着上朝(谢谢第一盟主朕躬钦处军国事,特意为盟主加更!)第一百七十六章 查税(二)第五十二章卢象升的应对第九十二章 兄弟阋于墙第二十三章 京营现状第一百零七章奇货可居第六十二章 初遇海盗第七十章 “八大皇商”第两百一十八章 殷地安(三)第十一章碧云寺游记第三百一十章 初见哥萨克第两百九十一章 小海金矿第一百一十五章杨涟也会杀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宁愿对你不好第一百三十章 失败的伏击第八十章 天启二年的殿试第三十五 户部尚书第五十五章奴酋的自卑第一百四十章 在吕宋的新政体设想第四十一章 攻新都第一百零三章朝堂议日和第七十章 “八大皇商”第七十一章 安南(六)第三百零六章 围攻府衙第两百八十章 金字红牌第四十八章李延庚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古成功在尝试第一百四十章 在吕宋的新政体设想第五十四章城门洞的战斗第六十五章天子门生第八十五 另一个屠夫的产生第一百三十三章 准备突围第两百六十三章,牧羊行动前奏第两百四十四章 开始谈判第十六章 建奴求和第十四章 传教士(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西苑遇刺第五十一章 专利第一案(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实地考察第七十六章台湾第两百五十四章 雇佣军二旅第一百三十七章 朕要微服私访第一百四十八章 烟草第四十五章 《水浒传》第十七章 游击战第一百零七章奇货可居第两百六十一章 围剿雇佣军第三十五章 讲武堂第三百四十六章 化龙城第三十三章 功罪一体第八十五 另一个屠夫的产生第一百一十八章建奴要攻觉华岛第九章布局海上第十一章 军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