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说服察哈尔

既然大臣们都认为重新在蒙古人中招兵会更好,大明朝廷便派出信使召集蒙古各部落首领到白城,大家商讨更好地融入大明的事宜,而孙承宗和熊廷弼两人作为大明朝廷的代表,奔赴白城进行主持。

各位部落首领自然不会拒绝,现今大明不但武力强大,而且经济发达,每年从大明运来的好东西花样越来越多,制作越来越精美,当然价格也越来越贵。蒙古人在不能抢劫以后,终于体会到了经济的力量,蒙古人的货物根本卖不出高价,而一面小镜子竟然需要一百头羊来换,敬奉佛祖的彩绸也要价不菲,并且这是少不得的。如果不是皇帝陛下大发慈悲,大量收购羊毛,使得各部落有了些活钱的话,有些小部落的首领都穷得忍不住要去抢劫了。

现在大明说要来开会,而且讨论的是将蒙古融入大明的事宜,这让各部首领都极为兴奋。所以当孙承宗两人来到白城时,不说离得近的科尔沁,内喀尔喀等大部落,便是喀喇沁这样的小部落,也都是首领亲自前来,看能不能得到什么好处。

察哈尔部是主人,额尔克孔果尔作为察哈尔济农,因为临近辽东,和辽东汉人的物品交换比较频繁,和他们建立了较好的关系,所以察哈尔的经济情况在蒙古各部中算是不错的。而这次借用白城作为会议现场,大明又特意赏赐给察哈尔部两万元,这让额尔克孔果尔喜得合不拢嘴。

孙承宗两人一来,便被迎接到白城最大的一栋房子里。额尔克孔果尔亲自接待两位大明高官,吩咐都要以最高的规格来招待,并且清一色的都是蒙古族美女。

孙承宗沉着脸不作声,而熊廷弼看着那些矫健有余,柔美不足的蒙古姑娘,只是微微笑道:“济农有心了,本官代孙阁老谢过济农的盛情款待。”

额尔克孔果尔笑得眉不见眼,连声说道:“只要让孙阁老与熊参谋长过得舒服,那小汗就知足了。”他看着这两位,便想着自己招待得好的话,说不定大明又会有赏赐,那可就真的发了。上次自己的福晋想要买的那个大镜子,现在可以手一挥就买下来了,如果还有赏赐的话,那小福晋也可以再买一个了。

孙承宗终于出声了:“其它部落的首领们都来了吗?”

额尔克孔果尔道:“各大部落,各个小部落,都是来的部长或者首领,大家以为阁老明天才到,不知道阁老竟然轻车简从而来,所以没有来迎接,要不要小汗去通知一下。”

孙承宗这才露出笑脸道:“济农不错,这成语用得很准确。我们先有点事和济农商量,我想不用通知他们,他们也应该很快就知道我们来了,济农先坐下吧,乘着他们没来我们说一下。”

额尔克孔果尔有些小意地坐了下来,看着孙承宗。孙承宗道:“济农觉得现在这日子可还过得如意?”

额尔克孔果尔一惊:“阁老何出此言?小汗自从归顺大明以来,都没有过二心。”

孙承宗笑道:“济农放心,承宗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我大明皇帝特意吩咐我等,要仔细体查察哈尔部的牧民生活,至少要比以前的生活更好才行。”

额尔克孔果尔这才放心笑道:“说起来牧民们的生活比原来要好得多了,至少在遭遇白灾的情况下,朝廷的赈济使得以前饿死人的情况不再发生。就这一点,便已经让我等感激不已了。”

熊廷弼笑道:“听济农说,应该还有不大满意的地方呀?”

额尔克孔果尔连忙否认:“没有没有,只是小汗人比较贪心,大明的器物精美,小汗想要买些稀罕之物,特别是玻璃镜子,却又觉得太贵,这纯属是小汗自己的问题。”

孙承宗笑而不语,额尔克孔果尔自己没有当先主动提出协助大明北征,所以没有得到赏赐的金币和玻璃镜,这事现在提出来稍微表达一下不满而已。正是需要这个不满,才能让他同意接下来的谈判。熊廷弼道:“原来是这样呀,老夫倒是有一条路,不知道济农有没有兴趣。”

额尔克孔果尔连忙问道:“参谋长请说,小汗洗耳恭听。”

熊廷弼道:“大明要探索北地,需要更多的兵力。蒙古各部牧民适应北地的寒冷天气,如果加入大明军队,倒是很适合呀。”

额尔克孔果尔一愣道:“我们各部落都已经派出兵力协助朝廷北征了呀?”

熊廷弼笑道:“是呀,每个部落都出了一些兵力来协助朝廷,但是各部首领却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呀。朝廷心里过意不去,当日虽然嘉奖了内喀尔喀部和科鲁沁部,但其它各部并没有得到赏赐,朝廷想要进行补偿,却没有适当的名义,所以便想了一个办法,不再要求各部落派兵协助近卫军,而是直接在各部落中招兵,每招一名蒙古士兵,便给部落里五元,然后这名士兵在军中一年,又给部落五元,这样部落里也便落下了一些好处。”

额尔克孔果尔心想,自己出了一万兵力,只是因为比奥巴和炒花迟了一些,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只能看着他们俩的玻璃镜子流口水。如果按现在的价格,自己首先就可以得到五万元,然后每年又可以得到五万元,这样就不说奥巴他们赏赐得到的小镜子了,就算是那种等身的大镜子,也是想买几面就是几面了。

当然,这样会不会对自己控制部下有什么妨碍呢?额尔克孔果尔在心里坚定地摇了摇头,难道自己还想和父汗一样统一蒙古吗?大明如此威势,没有把自己赶到贫寒的极北之地,这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他立即说道:“朝廷深恩,实在是让小汗佩服不已呀。”

熊廷弼撇了撇嘴,这汉话觉得还是不怎么样呀,不是应该用感激涕零吗?他笑道:“济农愿意就好,这样做,朝廷也就不会让人在后面说厚此薄彼了。”

额尔克孔果尔面孔微红,不过他本身就是红脸,倒是不虞被人看出来,连忙说道:“竟然有人这样诽谤朝廷,小汗与他势不干休。”

第一百零一章味精第五十六章 天不生夫子,万古长如夜第四十三章怕痛不怕死的金应魁第十八章 冶炼钢铁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锅端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龙抢占云阳堡第三百二十一章 再战托木斯克第两百九十七章 与权阉的对话第一百七十一章 路通天下(一)第五十一章 专利第一案(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臣等拜服第一百一十三章新州府第四十九章近卫军的初次失利第四十八章 日月堂第七十章谈判(一)第一百零一章 毕业典礼第五十章 机器的用途第两百九十六章 准备发行纸币第五十三章 带路党引起的思考第一百三十五章 剑指南海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战第六十四章大考试第两百二十三章 橡胶在大明的应用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军队修铁路第一百零一章味精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龙抢占云阳堡第两百六十四章 牧羊行动之费奇米第十六章 建奴求和第一百九十二章 他们只是孩子呀第二十六章 搞定东江第三百三十一章 济南第两百三十章 太子上学(三)第四十九章 造币机来了第五十三章 东林分裂第一百四十四章 农业合作社第一百一十八章 东林人不得报考大学堂第十六章矿税之议第四十三章 国文院与讲武堂第二十七章京师大学堂第三百三十八章 修桥第十四章 传教士(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觉华岛之战(下)第六十章 秦军第七十章 “八大皇商”第八十四章 大战之前第两百零八章 收复河套(十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围城第两百八十五章 血战东枝第一百三十五章 剑指南海第九十二章协从军第十三章 宝珠的礼物第十六章矿税之议第三十五章近卫军回京第两百三十七章 戏剧的宣传作用第六十九章 范永斗第三百章 史可法知海西第七十九章 问话熊廷弼(感谢第一护法朕躬钦处军国事支持)第一百九十八章 收复河套(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臣等拜服第七十一章再见故人(为第一堂主“朕躬钦处军国事”加更)第一百三十八章 算旧账的来了第四十章 内阁的冲突第六十九章蓄势待发第两百八十章 金字红牌第八十一章朝鲜政变第八十六章太子第七十七章辽东大败第九章布局海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直隶平地运动第两百三十九章 远交第六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二十四章 秦良玉第两百五十九章 铁路改变生活第九章 顺天府减租第三百二十五章 臣等拜服第八十章 天启二年的殿试第两百七十七章 北大年的汉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誓杀皇太极第二章 初见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极的京师行第一百四十六章 华人哭不如外族哭第三百五十章 出使欧洲第六十章 秦军第一百二十章 安定宫内第两百七十二章 西北局势第三十三章 功罪一体第一百五十五章 向五鬼宣战第三百一十二章 孙抚民的失败第一百九十二章 他们只是孩子呀第一百五十五章 吕宋和虾夷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主宰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结局(中)第十六章救兵来也第两百六十五章 牧羊行动之外喀尔喀第四十七章苏州抗税(三)第三十章 初战(二)第七十八章海军都督第六十七章南海有事第七十五章皇家大学城的雏形第三百三十五章 小岗学堂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