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激战

阿泰烈手一挥,便带着一队女真兵拿着长矛向前跑去,对着还在地上挣扎的哥萨克骑兵就是一枪,确认已经杀死后,又奔向另一个人。清理完后,阿泰烈一声唿哨,女真兵又退了下来。

阿泰烈对孙抚民道:“报告营长,一共杀死二十三人。”

孙抚民笑道:“做得很好,准备一下,他们的下一轮攻击就要来了,这次他们可能会直接冲阵。”

阿泰烈大笑道:“儿郎们,准备好,这些罗刹人要来寻死了,握紧枪杆,把他们挂成肉串儿。”

鲍萨克脸色阴沉,两次冲击根本还没有发出箭支,便被明军用火枪打下了几十个人,这是无敌的哥萨克人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败绩。也许是自己太高估了这些明军,根本不用什么迂回,直接冲过去应该就可以将他们碾杀。

他发布了命令,在绕了一个圈后,哥萨克人拿出马刀,开始大声地叫喊着,冲向了明军。

孙抚民大声道:“火铳兵分成两次,一次三排攻击,中间间隔五秒。”

火铳兵的指挥官按照他的指示,在哥萨克人距离一百多步时发布了开火的命令,然后在五秒后再次发令。哥萨克人冲锋时将身体伏低,大部分都被马挡住了,所以子弹大多都落在了马的身上。

马中弹倒在地上,哥萨克骑兵身体灵活地从马上飘下,躲避开后面的马群。孙抚民看着这一幕道:“他们简直就象是生活在马上的,骑术只怕比蒙古骑兵还要强一些,这样的对手,确实很棘手呀。”

副营长笑道:“是呀,不过我们两轮开火,至少有一百多的哥萨克人倒地或者失去了马匹。上次不是说,他们不愿意下马作战吗?我们打死了马,实际上也就是让他们失去了战斗力吧。”

孙抚民点了点头,这时候前排的火铳兵开火后,已经把刺刀上好了对着前方,后排的则开始上弹药。上次被哥萨克人差点突破防线后,孙抚民就强调,在对阵敌人的骑兵时,一定要时刻准备着用刺刀杀敌,而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火铳的杀伤力上。

这时后排的火铳兵在自由射击,而哥萨克骑兵已经撞到了前面的长矛阵上。这些剽悍的骑兵从马上飞起,用马刀劈向拿着长矛的女真步兵。女真步兵双手握着长矛杆不敢放松,只能稍微移动躲避,这时候在他们旁边的火铳兵的刺刀帮他们挡下了哥萨克人的攻击。

孙抚民道:“不愿意下马作战,但马被伤了后他们为了保全性命便不得不挣扎求生,下马后他们的杀伤力便大为下降了,但马刀锋利灵活,倒也有些麻烦。”

副营长道:“我们的长矛和刺刀也是钢火极好的,倒也能和他们的马刀拼个旗鼓相当,而且我们有长度的优势,人数也多,我们的炮兵还没有发言呢。”

这时炮兵们早已经把炮弹上好,焦急地等着炮兵局长发布命令。炮兵局长却不慌不忙,一直在看着前方的战况。因为哥萨克人行动太快,所以火炮不能摆在最前面,只能夹杂在火铳兵中间,自然无法开火。现在火铳兵上前后,便空出了一块地方,等到哥萨克人撞在长矛阵上的那一瞬间,他的手一挥,炮弹呼啸着向上方飞去,然后落在了哥萨克人的后阵中。

剧烈的爆炸声夹带着不停旋转着的锋利弹片,无情地收割着哥萨克人和马的生命,而且打断了哥萨克骑兵冲击的连续性,将前面与步兵缠斗的哥萨克人和后面的骑兵隔离开来。在长矛阵后排的火铳兵得到的命令是自由射击,在离敌军不过十几步的地方,火铳的精准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火铳兵们没有选择敌人的头部,而是对着哥萨克人的胸部开火,这样使得子弹更不容易脱靶,只要打到了哥萨克人,不管是哪里,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双方的战斗很快就随着火炮的轰击直接进入了白热化,炮声,铳声,马刀入肉的声音,刺刀与骨头摩擦的声音,各种各样的惨叫声,马垂死时的哀鸣,交汇在一起,让有些人更加兴奋,也让有些人心生畏惧。

这时孙抚民的卫兵举起一面旗子开始左右摇晃。早就等得不耐烦的蒙古骑兵立即对克里特说道:“营长要我们开始攻击了,是远程弓箭攻击。”

克里特看了看旗子,叫道:“孩儿们,拿出你们的铁弓,抽出你们的铁箭,现在到了我们蒙古勇士建功的时候了。”

蒙古人被招进近卫军后,他们领到了新的铁弓,这种弓比之他们以前用的木弓性能要好得多,而带着铁箭头的箭支更是远远强过他们的狼牙箭。他们平日里训练时便感觉到新弓箭的锐利易用,现在终于有了开张的机会,自然非常激动。

骑兵用双腿夹住马腹,一手持弓一手拿箭,向着前方哥萨克人的后阵冲了过去。说到马上骑射,蒙古人并不憷于任何人,哥萨克人刚才想在明军面前表演一手,结果被火铳兵狠狠地教训了一次,而现在罗刹人中并没有火枪手,所以便成了蒙古骑兵的表演场所。

铁箭发出尖锐的声音,击中哥萨克人的坐骑,射人先射马是游牧民族遵循的基本战术原则,而哥萨克人拿着马刀扑过来时,蒙古骑兵则迅速地躲开,然后反身一箭射中追击者或者坐骑。

蒙古人的骑射功夫在这个世界上确实是首屈一指的,一支箭射出,必然会击中目标,或者是人,或者是马。克里特兴奋地大叫道:“来呀,来呀,再来骑射呀,在我们蒙古勇士面前摆骑射,你们可真是脸大呀。”

虽然只有五百蒙古骑兵,但在哥萨克人被分割成两部分后,对于哥萨克后阵的骚扰取得了极好的成绩。蒙古人只用弓箭,根本不与哥萨克人在马上对砍,这种一击即退的战术使得哥萨克人付出了大几十条人命,而蒙古骑兵则无一损伤。

第一百五十四章 教育法第二十一章 红丸案第十章 练新军(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春心荡漾魏公公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安堡之战第一百九十三章 当官不如为娼,为娼不如从良第三百二十一章 再战托木斯克第一百五十八章 溯游而上第一百四十章 在吕宋的新政体设想第四章 上天示警第八十八修铁路和制造流民第三十九章辽东开发公司第两百五十九章 铁路改变生活第七十八章海军都督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家科学基金会第七章 农业合作社的资金来源第两百二十一章 私有财产保护法(中)第五十六章建奴来援第十九章 新兵的拉练第九十九章 辽东策略第七十八章 朱氏昆仲第六十一章 征途是大海第两百一十六章 殷地安(一)第三十一章东林再驱方从哲第五十二章 专利第一案(二)第五十五章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第八十章 法学院的讲话第四十三章怕痛不怕死的金应魁第四十章辽南有变第十五章 赏灯赏月赏宝珠第两百六十五章 牧羊行动之外喀尔喀第一百三十五章 剑指南海第七十三章廉政公署第一击(二)第二十五章 西南不稳第两百八十一章 东吁第一战第一百三十四章 截击第五十七章 小小粉丝第一百一十九章 战前准备第一百一十五章杨涟也会杀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收复河套(一)第三百零七章 安甘公路和肃王第两百六十章 林丹汗的野望第两百二十三章 橡胶在大明的应用第一百九十七章 收复河套(二)第五章 锦衣卫第三百四十五 强制移民第十一章 火柴第一百一十六章 法律的作用第五十章总算全身而退第六十一章 征途是大海第四十章辽南有变第八十五章 孙得功之死第两百八十章 金字红牌第三百零六章 围攻府衙第三百二十章 联军第九章 练新军(一)第二十四 说礼第九十三章南蛮胴第四十章辽南有变第十七章 由之知之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结局(上)第七章 农业合作社的资金来源第一百四十六章 华人哭不如外族哭第七十章 “八大皇商”第五十八章建奴败绩第三百二十九章 哈萨克汗国屈服第两百零六章 收复河套(十一)第一百一十四章扬州地震第十一章 军制第两百五十五章 罗刹并不可怕第三章 哕鸾宫失火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思第十三章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第七十九章济州岛第五十五章奴酋的自卑第一百二十七章 农部第一百二十七章 农部第七十三章 安南(八)第二十二章 茅元仪的妾室第五十三章 带路党引起的思考第四十八章苏州抗税(四)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战第二十四章 沈有容第一百一十三章 闭城大搜第一百七十九章 查税(五)第两百七十章 严峻刑法第一百章 多铎进京第四十一章 攻新都第两百九十八章 纸币发行第六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十五章 铁路与立法第八十八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教育法第五十四章城门洞的战斗第一百九十一章 教育改革第一百一十七章初到东江第一百四十六章 汤九州第两百四十三章 对罗刹国的担忧第三百一十二章 孙抚民的失败第三百四十一章 移民与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