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天伦之乐

西北战事暂时没有大的战斗,曹文诏已经将大量的小分队编排完成,然后派遣到各地去侦查情况。

小分队全部是骑兵,活动范围大,而且因为人数少,所以粮食问题可以很容易地解决。如果遇到大股敌人,他们就是侦查兵,如果是小股敌人,他们便变成了战斗队,将遇到的罗刹人全部杀死,把物资抢过来,再继续向西向北前进。

这种方式比大军出动消耗更少,而效果却更好。大队的明军则化身为建筑师,开始在各地修建房屋。曹文诏认为,现在的各个军城,周围的树木又大又多,只需要锯下来就行了。明军每天锯树,便相当于是训练,房屋就算是附带的。而等到战事西移后,这里一定会变成农垦之地,那时候的房屋便可以让移民们居住了。

在双河城,大明的移民已经迁移来了一万户,河阳城也迁来了五千户。虽然这只是总移民数的一半,但是在半年之内能够迁移这么多人来,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双河城的房屋建造基本上能够满足移民迁移的速度,移民前来时,便已经有修好的房屋等着他们,还有发下来的粮食,农具,役畜,而广袤的肥沃的田地等待他们的耕种,这样的信息让吏部和农业部的官吏传回去后,让移民的热情进一步高涨。

河阳城的房屋修建倒是有些问题,因为这里有河阳钢铁厂,煤矿和水泥厂。这几个工厂需要大量的工人,军队的修建满足不了工人们对房屋的需要,所以曹文诏将两个师抽调到河阳,优先保证工厂的修建。铁路的修建是重中之重,这一点所有的大明人心里都明白,铁路修到哪里,大明的实际控制力才能延伸到哪里。

从北海到双河城的铁道修筑已经开始进行,这里的气候使得在一年中只能有半年时候可以干活,天气冷下来后,冻硬了的土地用工具挖下去就只能有一个白印子,根本没有办法动工。所以北方商社抓紧这难得的半年时间,紧锣密鼓地进行铁道的铺设工作。

天启十四年九月,皇帝终于要前住凤阳祭拜祖先陵寝了。经过和大臣们讨价还价很长时间,朱由校成功地精减了依仗,护卫只有五百锦衣卫,一千近卫军,由骆养性任统领。随行的宫女不过五十人,太监不过五十人,由魏忠贤亲自任总管。朱由校带着三位后妃五个子女,在北京城上了火车,向着南京而去。

两京线刚刚修到济南,火车是个新鲜事物,特别是在南方,有很多人认为,火车是怪物,是不吉祥的东西,朱由校之所以选择坐火车出行,便是想要告诉大家,火车是个好东西,你看,皇帝都坐火车出行呢。

所以报纸上将皇帝陛下乘火车前住南京的消息发布以后,使得种种对火车的不利传言烟消云散。在民众看来,既然皇帝都坐火车,那火车当然不可能不吉祥,而应当是个好东西。

皇帝和扈从坐的是北京到济南的专列,一共有三辆专列,才能把所有的人都装下。五个王子和公主都是第一次坐火车,三位后妃更不用说,所以大家都很稀奇,而王婉胆小,有些害怕。

段英倒是艺高人胆大,在她看来,即使出了什么事,自己也能够把皇帝救出去。而其他一些有武艺的宫女被她安排在皇后,王妃及王子公主身边,随时准备救援他们。

朱淑娥作为长公主,虽然有些紧张,却要在弟弟妹妹面前强装镇静。她跑到王妃面前说道:“小姨呀,我跟着老倌子看过别人坐火车的,很安全的,一点都不用怕。而且我武艺高强,可以在旁边保护你的。”

段英瞪了她一眼道:“多大的人了,不要用奇怪的字眼称呼你父皇。”

朱由校笑道:“孩子都这么大了,我当然也是老了。她宅心仁厚,能够关心家人,你应该要表扬她,而不要纠结象称呼这样不重要的事情。”

段英又瞪了他一眼道:“你就这样惯着她吧,都十几岁的人了,看你把她要惯成什么样子了。”

朱淑娥得意地看了她妈妈一眼,老倌子这个词是朱由校前世的老家对父亲的称呼,他和朱淑娥说过了一次,所以以后朱淑娥就用这个词来称呼他。他也觉得很亲切,能够让他想起前世与父母在一起的场景,所以并没有制止她。

张嫣笑道:“女孩子,善良是最重要的。我们淑娥又聪明,又漂亮,以后不知道有多少人家想要求亲呢。”

段英叹了一口气,看着假装红了脸的朱淑娥。皇帝很宠她,所以她也就肆无忌惮,女红什么的根本就不愿意学,反而对武艺很有兴趣,却又吃不得苦,现在早就已经不是朱慈燃的对手了。不过朱慈燃一直让着她,让她自己以为对付弟弟还轻而易举。这样的小姑娘,以后又怎么嫁得出去呢?

朱淑娥红着脸道:“我才不嫁呢,我要永远陪着老倌子和姆妈。”

段英又皱了皱眉头,姆妈这个称呼她也不喜欢,王婉却一把抱住朱淑娥道:“现在说得这么好,只怕到时就不会这样了,你看你姑姑,以前不也说不嫁吗?现在孩子都有了两个了。”

张嫣笑道:“这次去凤阳,媞媞也会一起去,到时你们就可以看到你们的小表弟和小表妹了。”

朱淑慧是张嫣的女儿,才五岁,她正看着爬在父皇身上的朱淑真,不满意地说道:“姐姐这么大了还要父皇抱,羞不羞。”

朱淑真看着妹妹道:“姐姐身体一直就弱,胆子又小,所以父皇才安慰淑真,如果妹妹想要父皇抱的话,姐姐这就下来。”一边说着,一边眼睛里就有了雾气。

朱淑慧连忙道:“姐姐不用下来,我去找王姨抱我。”她有些怕自己的母后,而且母后现在正看着两个哥哥,也没有时间管她。

王婉叹了口气道:“就你一个人最老实,你又被你二姐姐的眼泪攻势打败了。”

朱由校笑道:“还不是跟着你学的。扮可怜可是你的看家本领,真儿可把这个学了个十足十。”

第二章 抢功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洋洲第二章 初见第十六章 建奴求和第三百四十二章 还有这么穷的地方?第七十四章 安南(九)第九十九章上下同欲者胜第两百六十七章 贼不走空第三十八章杨嗣昌的后勤策略第三百五十二章 远交第两百八十一章 东吁第一战第一百三十四章 截击第五十二章 专利第一案(二)第两百一十三章 收复河套(十八)第一百四十五章 春心荡漾魏公公第一百二十四章 皇太极的担忧第六十章四面困辽东之蒙古第二十一章 孙传庭归来第二十八章京师大学堂(二)第七十七章颜思齐的野望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城第三十六章军衔与勋章第两百四十七章 林丹汗归降第一百零四章 粮食方面的新问题第两百五十七章 修铁路的钢也有了第两百六十三章,牧羊行动前奏第六十一章抗金援蒙第一百零四章 粮食方面的新问题第八十章 法学院的讲话第一百章 多铎进京第两百七十一章 军事安排第三百零五章 对宗教的管理第一百零七章 身体发肤论第两百六十八章 传国玉玺第两百七十七章 北大年的汉人第六十四章 颜思齐第五十九章 黄花峪歼敌第七十八章 失广宁第三百六十章 张宗灵的进击第二十一章 孙传庭归来第三章 鲁钦的进击第一百一十二章 西苑遇刺第一百二十四章 皇太极的担忧第六十七章南海有事第四十四章先下盖州第九章 练新军(一)第两百一十二章 收复河套(十七)第一百一十六章前赴后继地贪污第三十九章辽东开发公司第九章 一月平教乱第十一章 军制第二章 初见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锅端第十章 减租行动在继续第五章 锦衣卫第一百七十七章 查税(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稳定军心第十八章 冶炼钢铁第五十一章 专利第一案(一)第一百零五章 阴谋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家科学基金会第三十五 户部尚书第三百三十章 天伦之乐第三十三章东林分裂迹象第一百五十章 意外收获第一百一十一章惧内的德川秀忠第一百八十章 查税(六)第二十八章 威武曹文诏第一百五十八章 溯游而上第一百七十章 《铁路法》第二十六章 京营拉练第两百二十六章 《儿童保护法》(下)第六章 对广宁失守的处理结果第一百一十六章前赴后继地贪污第七十一章再见故人(为第一堂主“朕躬钦处军国事”加更)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历法实施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龙的决定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安堡之战第一百六十八章 沟通松辽第一百二十八章 论功行赏第两百四十一章 汉蒙联手第四十一章 新纪年第十三章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第三百三十一章 济南第十八章选辽民入军第四十二章刘兴祚第十七章 游击战第一百八十九章 螺旋浆第一百一十七章 皇太极之死第十二章读书可以明理第三十四章再议收税第两百七十九章 云南备战第七十四章 查抄余波第八十一章朝鲜政变第十五章 年前杂事第两百零九章 收复河套(十四)第七十三章 安南(八)第三百三十三章 穷得有道理第三十四章再议收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