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济南

皇帝一行人在一天后到达了济南。朱媞媞嫁给了宛平才子巩永固,巩永固是吏员学堂的学生,在公主下嫁后,被安排到济南府当了一个农村合作社的县联社的主官。这倒是没有沾公主的福,他的同学最高的已经是一县主薄了。

不过乐安公主是今上最喜欢的妹子,虽然不是同胞却胜似同胞。再加上李康妃上次支持皇帝开办合作社时,把所有的体已钱都交给皇帝,任他支配,结果发了一笔不小的财。所以两人大婚之时,宾客如云,礼金收得极多。而巩永固在济南上任后,李康妃又给了女儿五万元,并且将所有的股份都转给了媞媞。所以现在媞媞也是身价百万元的小富婆了。

巩永固和乐安公主在济南车站迎接鸾驾,他们身后站满了济南府的官员,至于山东布政司的官员,皇帝已经明确下旨,不用他们接驾,所以这里最大的官是济南知府李超然。

李超然从来没有接过驾,所以心里惶恐,便上前对着巩永固施了一礼道:“附马,把皇帝安排到您家里,真的好吗?”

巩永固笑道:“府尊放心,陛下已经让人来传过话了,在济南时便住在臣家中,府尊只要安排好随行人员就好。”

李超然道:“那就好,那就好,那一应所需,都由府里来供应吧。”他心里很明白,象乐安公主这样的身份,本来没有跟随夫君到这小地方来的规矩。而皇帝竟然允许她随夫行,一来可见皇帝对她确实不同,二来也可见巩永固也是很受到皇室喜爱的。所以他便想竭力拉拢巩永固,说不定以后的官路中有需要借助的地方,先结下一份香火情,自然是不会错的。

媞媞说道:“你不用管用度的事,我招待自己的哥哥,还是拿得出钱来的。”

李超然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他听乐安公主直接称呼皇帝为哥哥,而不是按规矩应该称呼的皇兄,而且把接待皇帝的事当成了家事,只能苦笑着答应,不过心里拉拢巩永固的心思更加坚定了几分。

这时火车站内响起了汽笛声,李超然连忙让衙役将车站外面清理了一遍,所有的无关人员都被驱逐到远处。而这时从第一辆火车上下来的近卫军在车站内部各处布防,一直到出口处,全都是荷枪实弹的士兵。

这时李超然上前问询道:“营长,我们现在可以进去迎接圣驾了吗?”

那个在出口处负责的是一个司长,他看了李超然一眼道:“圣驾还没有来,第二辆车才是。”

媞媞上前道:“我是乐安公主,我可以先进去等皇兄吗?”

那司长道:“公主好,上面有令,附马一家可以先行进入车站内等候,当地官员在外面等候陛下召见。”

巩永固和媞媞带着两个保姆进了车站,车站内有座椅供他们坐下等候。这时一阵汽笛响起,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入站台,另一列随后在另一道停了下来。

朱由校一只手牵着朱淑真,一只手牵着朱淑慧,后面跟着嘟着嘴的朱淑娥,再后面是第二皇子朱慈焴(段妃所生),第三皇子朱慈炅(王妃所生)。

朱淑娥看到小姑,立即忘记了父皇不牵自己的小小不满,扑上来抱住了媞媞大叫起了姑姑。这时段妃正好陪着皇后和王妃下车,看到这样子不由得摇了摇头。张嫣笑道:“都让她们父亲宠坏了,你看看,出来时都是牵的女儿,根本没有管儿子。”

王妃却道:“男孩子就应该要自己管自己,不过确实对女儿太好了,即便是民间,也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宠溺女儿的父亲。”

段妃笑道:“你又何曾见过只有三位后妃的皇帝?”

张嫣却想起了宪宗时的万贵妃,这位大皇帝十七岁的女子,得皇帝专宠,但就算是这样,皇帝也与多位嫔妃生下二十多个子女,而今上却一直只有三位后妃,选秀女这事除了第一年时,一直没有举行过,虽然大臣们提出过多次,都被皇帝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样一比,今上可比宪宗皇帝要长情得多。

媞媞抱住朱淑娥,眼泪便流了下来。她在宫中时,最喜欢的便是朱淑娥,而朱淑娥也最粘她。而来到济南四年多了,一直没有回过京城,对这个侄女想念得很。

巩永固上前跪倒对着皇帝行礼,朱由校阻止道:“今日是家庭团聚,不要多礼,拱手即可。小的们,来见过姑爷姑姑。”

张嫣横了丈夫一眼,真是没个样子,竟然连小的们都说出来了,这可是在宫中给孩子们说《西游记》时的话。皇子皇女们一起上前,对着巩永固和媞媞行礼,然后眼巴巴地看着姑父和姑姑。

媞媞看了巩永固一眼,巩永固这才反应过来,连忙从袖口中拿出几个红封,递到了五个小家伙手中。小家伙拿着红封,然后齐声道:“谢谢姑爷的红包。”倒把巩永固搞得不知所措。

媞媞道:“济南知府李超然在外面等候召见呢。”

朱由校笑道:“宣他进来吧,附马你去。”

巩永固自然高兴,虽然传旨这事让附马去干好象有些不合规矩,不过皇帝的话就是规矩,而自己在济南这地方作官,很多地方都会与当地的各种机构打交道,让知府见自己的情,那当然是好处多多。

他走到出口处道:“李知府,皇上召见。”

李超然感激地看了他一眼,然后跟着进了车站。跪倒道:“臣济南府知府李超然见过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校笑道:“起来吧。人呀,不要太贪心,能够活到百岁已经是异数,这万岁还是算了吧。李知府,朕要前往凤阳,所以在济南只休息一天,明日便要启驾南去。你只要维持好秩序即可,其它事宜有乐安公主安排就行了。”

李超然道:“臣已经安排好了衙役,并且借调了本地驻军,一定会保证陛下在济南时的秩序。乐安公主府外,已经清理干净,保证没有不安定的因素了。”

第六章 检举箱第两百九十九 科举与文化第两百五十六章 修铁路的人有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稳定军心第一百五十六章 虾夷岛可以成为农业基地?第一百三十二章 炸药包第五章 哭太庙第九十一章讲道理的白健森第六十五章天子门生第八十章 法学院的讲话第一百二十章 安定宫内第两百零九章 收复河套(十四)第三十三章 研究院的学生们(二)第三百三十章 天伦之乐第两百三十四章 太子上学(七)第五十六章 天不生夫子,万古长如夜第两百二十章 私有财产保护法(上)第十章 练新军(二)第七十五章皇家大学城的雏形第十一章 十三山第一百五十七章 虾夷和苦夷第三百二十八章 模拟第六十八章要钱不要官的满桂第一百二十章 觉华岛之战(上)第三十七章 请陛下重收矿税(庆祝第一舵主“朕躬钦处军国事”诞生)第七十四章 查抄余波第二章 减租第七十五章皇家大学城的雏形第三百零三章 甘肃镇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排卧底第两百三十五章 太子上学(八)第四章 移宫案余波第两百六十七章 贼不走空第一百五十章 何腾蛟第七十三章廉政公署第一击(二)第六十九章 安南(四)第七十六章 袁崇焕出场第一百四十章 在吕宋的新政体设想第七十三章廉政公署第一击(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臣等拜服第一百三十四章 孔府低头第五十六章建奴来援第三百三十五章 小岗学堂调查第六十八章商量对策第一百九十九章 收复河套(四)第三章 鲁钦的进击第三十八章杨嗣昌的后勤策略第十三章 宝珠的礼物第十五章 赏灯赏月赏宝珠第三百一十二章 孙抚民的失败第九十九章上下同欲者胜第六十章 减租遇到了新问题第十一章碧云寺游记第三十四章再议收税第七章 清京营第两百四十二章 林丹汗的决定第三百四十二章 还有这么穷的地方?第四十七章 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第五十四章 初到延安第三十五章近卫军回京第一百二十七章 农部第一百四十三章 直面贫穷第三百二十七章 朝会第一百五十章 意外收获第一章 翻身噬主第一百七十八章 查税(四)第一百零六章 细胞学说第五十六章建奴来援第五十七章 小小粉丝第五十一章 专利第一案(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家科学基金会第两百六十章 林丹汗的野望第九十六章 树倒猢狲散第三百四十二章 还有这么穷的地方?第四十章 廉政公署第七十五章淡水和鸡笼第八十一章 卢象升第七十三章廉政公署第一击(二)第两百三十四章 太子上学(七)第六十三章 李旦第五十七章 有关议院的设想第一百九十八章 收复河套(三)第四十章 内阁的冲突第九十四章 老奴之死第两百零七章 收复河套(十二)第五十五章 开会第一百一十七章 皇太极之死第十八章 冶炼钢铁第三百五十八章 察里津和喀山第三百章 史可法知海西第二十七章京师大学堂第二十二章辽民安置第十七章 大婚第二十九章 初战(一)第三百一十七章 说服察哈尔第一百五十五章 向五鬼宣战第两百章 收复河套(五)第三百六十一章 不收白不收第一百零一章味精第十一章 十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