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再起战端

天启二十年,铁路终于修到了遇吉城。这几年里,罗刹人在大明,波兰,瑞典三国的威逼下,日子过得很不舒服。特别是国内的逃奴大增,贵族们天天在沙皇面前进言,要先交好瑞典和波兰,腾出手来进攻明军。

而大明则在伏尔加河流域加紧对进入大明区域的各族进行归化,归化形式现在是两种,一种是改汉姓的,税率是大明人的两倍,这是指大明内地的税率,因为移民十年内是不用交税的。第二种是不改汉姓,税率则是十税五。

十税五这样的税率前提是大明先提供了种子和农具,这些种子和农具的费用在收获后只需要加一成利息归还即可。选择改汉姓的只有少部分人,主要是哥萨克人,大多数人都是选择的十税五。但等到收获后要交税的时候,看着别人二十税一,再对比自己的十税五,心里无论如何都是不平衡的。而税吏说现在改姓也可以立即享受低税率,但一旦反悔,则以前的税款要全部交回,还要加上利息。

在眼前的收入很容易就战胜了对姓氏的执着,在明人同意其父祖不用改名,并且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姓氏后,大部分的欧洲移民都改成了汉姓,一般来说,姓罗,姓伊,姓米的较多。而明人又宣布,一名女子嫁与汉人后,其直系亲属均成为大明人,享受税率全免的待遇。这倒是解决了大量的明军没有妻室的问题,只是很多人都不愿意娶一个外族女子为正妻,结果基本上都是纳妾了事。只是这些在此地纳妾的明军,朝廷本来就没有想过让他们再回原籍,所以名义上是纳妾,其实与娶妻并无区别。

大量的农奴从罗刹国逃往伏尔加河流域明军的占领区,这让罗刹贵族的庄园里缺少了干活的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收入和享受。而伏尔加河被罗刹人视为母亲河,又如何会允许大明人长期占领呢?罗刹人首先派出使团与波兰接洽,言明如果就此下去,大明将会成为波兰与罗刹国的共同威胁,所以希望能够与波兰缔结盟约,先把明军从伏尔加河流域打出去。

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四世倒是没有援助罗刹国的意思,但国内的议会与立陶宛大公却认为大明与波兰人和罗刹人相差太大,即使出于人种方面的考虑,也应该先把大明打退,然后与罗刹国再争个你死我活。波兰国王的话语权显然是不可能对抗议会的,所以波兰与罗刹人签订了密约《斯摩梭斯克条约》,双方约定,在罗刹人打败大明人之前,两国保持友好状态。不过罗刹人要波兰出兵协助的请求被瓦迪斯瓦夫四世拒绝了。

搞定波兰后,米哈伊尔一世再派人前去瑞典,请求双方暂时休战,以保存实力对付大明。瑞典首相阿克塞尔·乌克森谢纳可不是波兰国王,他要求罗刹人再割让五百平方公里的土地,那么十年之内瑞典人将不主动攻击罗刹人。

罗刹人忍痛答应了这个要求,与瑞典人签订了《赫尔辛基条约》。这样罗刹人终于解决了后顾之忧,可以专心对付大明了。

戴春风在天启十八年时亲自来到遇吉城,军事调查统计局的重心也转移到了欧洲。军事调查统计局发展了大量的眼线,上至大牧首的侍者,沙皇的侍卫,下到普通的莫斯科人,都成为了军事调查统计局的编外人员。这时的罗刹国很穷,一枚银币便是普通人三个月的收入,在钱的作用下,罗刹国的一举一动都被戴春风看在眼里。

如何对付罗刹人一定会进行的对伏尔加河流域的攻击,明军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以周遇吉为首的明军可以完成全部战争派,一种是以戴春风为首的以到夷制夷派。

而曹文诏收到双方的来信后,回信建议双方将自己的想法报回国内,请皇帝陛下来定夺,因为这已经不仅仅是军事问题了,还牵涉到以后如何对待哥萨克人的问题。

现在从遇吉城到京城,如果坐火车的话,一共需要二十三天,一万多里路,只要二十三天,已经算得上奇迹了。于是周遇吉派了几个信使,回京城去讨方略。

朱由校在和参谋总部商量后,又与内阁诸人开了一个会。最后大家统一了意见:明军要随时做好战争准备,但可以先派哥萨克人前去抵挡罗刹人。自由不是你想要我们就会给的,哥萨克人必须用事实证明,他们能够配得上大明给予他们的自由。

于是在罗刹人进攻前,明军已经征召了愿意作战的哥萨克人两万人,组成了两个师。并且允诺,在哥萨克人战胜罗刹人后,将永久性地把乌拉尔山南坡的草原划为哥萨克人的领地,允许哥萨克人选举出自己的盖特曼,成为大明治下的自治组织。

这些哥萨克人大多是从乌克兰,克里米亚汗国,波兰,罗刹等地方来的,因为大明宣布,只要愿意为大明征战,大明可以给予哥萨克人最大限度的自由。所以崇尚自由的哥萨克人迅速地来到伏尔加河边,加入到了明军的行列。而大明也没有失信,除了征集哥萨克青壮年入伍外,其余的哥萨克人都安排在适合于放牧的草原上。

哥萨克人自带坐骑和武器,明军负责提供军粮。铁路修通后,明军的后顾之忧全无,不管是粮食还是弹药,都准备得非常充足。因为大家都对罗刹人遵守《伏尔加和约》不抱希望,所以明军在遇吉城的兵力达到了六万人,可以对付罗刹人倾巢而出。

战争首先在萨拉托夫打响,两万哥萨克人与罗刹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结果在损失了三千多人的前提下,打败了罗刹人的进攻,双方在萨拉托夫的山地上形成了对峙局面。

既然哥萨克人用事实证明了他们与罗刹人战斗的决心和勇气,明军便放下心来,命令哥萨克人伤员退往遇吉城方向,而明军的三个师则压了上去。

第一百七十二章 路通天下(二)第六十九章蓄势待发第一百一十七章初到东江第三十四章再议收税第一百一十五章杨涟也会杀人第七十四章 查抄余波第一百五十五章 向五鬼宣战第四十五章战海州第一百三十七章 朕要微服私访第两百七十一章 军事安排第两百一十一章 收复河套(十六)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明移民细则》第两百一十五章 大明路桥与水运第两百七十九章 云南备战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龙抢占云阳堡第五十五章奴酋的自卑第九十一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五)第三章 鲁钦的进击第一百八十二章 查税(八)第八十五 另一个屠夫的产生第十四章 丁忧与夺情第三百零六章 围攻府衙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极的京师行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直隶平地运动第四十一章 新纪年第三十三章 研究院的学生们(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从欧洲到美洲第九十四章 老奴之死第四十五章 苏州抗税(一)第四章 上天示警第两百零四章 收复河套(九)第六十章 减租遇到了新问题第四十章 廉政公署第一百一十五章杨涟也会杀人第两百二十章 私有财产保护法(上)第两百四十章 近攻第两百一十章 收复河套(十五)第一百五十章 何腾蛟第四十一章 攻新都第五十章 机器的用途第两百七十四章 进攻亚齐国第二十一章 筹备报纸第九十七幕府来援第一百零六章守城第七十八章 失广宁第一百一十章 中体西用第三百二十五章 臣等拜服第二十七章 初到辽东第三百六十二章 欧洲方略第四十五章战海州第四十四章 一个国家,一个领袖第五十一章 大明皇家银行(一)第二十八章 威武曹文诏第六十九章 范永斗第四十章 廉政公署第一百四十一章 议院(上)第八十四章辽东与西南第二十章辽东第一大侠第两百六十六章 牧羊行动之漠南蒙古第两百三十二章 太子上学(五)第两百四十五章 林丹汗的和平第十四章第一个新年第一百二十三章 追击与反追击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结局(上)第九十七章 献城第七十三章 安南(八)第六十章四面困辽东之蒙古第两百七十九章 云南备战第六十七章 张家口第十九章 新兵的拉练第一百二十章 觉华岛之战(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论二代的正当性第三百二十八章 模拟第一百三十一章 誓杀皇太极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帝很急第三百五十二章 远交第三百四十三章 移民新规讨论第一百九十九章 收复河套(四)第八十章济州岛(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想改变东林第两百一十六章 殷地安(一)第十七章 币制改革第三百四十七章 建设化龙城第两百二十二章 私有财产保护法(下)第三百章 史可法知海西第两百二十六章 《儿童保护法》(下)第三百章 史可法知海西第一百零六章守城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军队修铁路第六十六章开学演讲第一百四十五章 春心荡漾魏公公第两百四十五章 林丹汗的和平第三百三十三章 穷得有道理第五章 哭太庙第七十六章 粮食问题第七十六章 粮食问题第八十四章琉球第一百零一章味精第五十三章 带路党引起的思考第一百七十五章 查税(一)